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37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方案.docx

横一路A段

4号湖桥梁工程

 

雨污水管网深基坑开挖

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川小安溪市政工程项目部

2016年11月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方案编制时,依据重庆市合川区小安溪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小安溪产业园(一期)工程骨干路网工程横一路A段道路工程设计图纸。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报告,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B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等结合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编制。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合川区小安溪产业园,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是50km/h,道路全长3996.764m,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44m,双向6车道。

横一路A段西起于与涪沙路平交口,自西向东延伸,在K0+469.455处与规划道路一形成平交口,在K0+820附近跨越4号湖(4号湖桥),在K1+359.345处与规划道路二形成平交口,在K1+944.995处与环湖路形成平交口,在K2+180附近跨越小安溪(花园桥),在K2+855.507处与现状204省道形成平交口,在K3+393.022处与规划道路三形成平交口,继续向东,终止于规划铜合公路,形成平交口。

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本工程开挖深度超5米的基坑如下:

一标段:

YE-7、WA-46~WA-60 检查井

二标段:

Y2A-13~Y2A-16、Y2C-26~Y2C-28、Y2D-25~Y2D-26-Y2C-27

WB-18~WB-31检查井

三标段:

WB-60~WB-64、W3-62-1~W3-62-2~WA-62、

W3B-1~W3B-3-WB-53检查井

三、边坡分析及处理措施

1、地质情况

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

第四系全新统:

(Q4ml)素填土、(Q4dl+el)粉质粘土、(Q4al+pl)粉质粘土、(Q4al+pl)卵石土、(Q4l)淤泥质粉质粘土,下伏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

现将岩土性能特征分述如下:

1.1.素填土(Q4ml)

紫红、黄褐、褐灰等色,主要由粘土、碎块石及角砾组成,碎块含量15-35%,成分以强风化砂岩、泥岩为主,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2-30cm之间,结构较密,孔隙小,系近期施工时期堆积,填土未被污染,厚度介于1.0m~10.8m,呈松散状态。

该层土石等级为Ⅰ级,土石类别为松土。

1.2.粉质粘土(Q4dl+el)

黄褐色、褐色,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表面低缓处和冲沟内,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2m~17.7m。

该层土石等级为Ⅰ级,土石类别为松土。

1.3.粉质粘土(Q4al+pl)

褐色、黄色、褐色,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在小安溪流域河边,厚度较大,一般为5.0m~14.4m。

该层土石等级为Ⅰ级,土石类别为松土。

1.4.淤泥质粉质粘土(Q4l)

褐色、黑褐色,为塘积成因,多呈流塑状,有少量光泽。

该层主要分布位于花园大桥两岸河边及鱼塘中。

该层土石等级为Ⅰ级,土石类别为松土。

1.5.卵石土(Q4al+pl)

杂色,主要由灰岩、花岗岩、白云岩等组成,呈亚圆状,一般粒径1-4cm,局部夹漂石,含量50-70%,卵石空隙间充填粘性土、粉砂及砾石,卵石坚硬,呈稍密状态,稍湿。

该层土石等级为Ⅲ级,土石类别为硬土。

1.6.泥岩(J2s)

红褐色,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石英,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

强风化泥岩厚0.9~3.3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中风化泥岩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一般为13-17cm,力学性能较好。

泥岩土石等级为Ⅳ级,土石类别为软石。

1.7.砂质泥岩(J2s)

褐色,褐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砂质,薄层-中层状构造。

岩芯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质粉砂岩。

强风化砂质泥岩厚0.9~3.3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中风化泥岩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一般为13-22cm,力学性能较好。

砂质泥岩土石等级为Ⅳ级,土石类别为软石。

1.8.泥质砂岩(J2s)

褐色,褐红色,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泥质,薄层-中层状构造。

岩芯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质粉砂岩。

强风化泥质砂岩厚0.9~3.3m,可见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

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一般为13-22cm,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泥质砂岩土石等级为Ⅳ级,土石类别为软石。

1.9.砂岩(J2s)

灰白色,灰褐色,红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钙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

强风化砂岩厚1.7~4.4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一般为15-26cm,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土石等级为Ⅴ级,土石类别为次坚石。

边坡在自然状态不受扰动时基本稳定,一旦受到雨水冲刷或挤压,边坡将失稳造成局部塌方,危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2、处理措施

1)、挖好的边坡上搭设安全防护栏杆,防止人员攀爬扰动边坡。

2)、加快施工速度,反填土方彻底消除隐患。

3)、护坡面的覆盖做法:

①人工修整护坡面;②边坡用彩条塑料布覆盖。

4)、严禁在边坡上口堆积土方及施工材料。

5)、应在施工人员通行处搭设梯道,确保施工道路畅通。

6)、施工排水必须进行有组织排水,严禁散排冲刷边坡。

7)、在按照方案中设计坡率放坡开挖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通知现场代表、监理、公司人员现场查看分析,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再加大放坡坡率和进行卸载。

四、基坑支护方案

1、支护及排水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

土方开挖采取自然放坡,四周边坡彩条塑料布覆盖。

分二阶开挖到基础施工高程,第一阶开挖深度约为4.5米,第二阶开挖深度至基础标高。

边坡覆盖:

为保证放坡土方不被雨水浸蚀造成塌方,机械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人士修整,并覆盖彩条布。

雨水排水措施:

雨水排水采取基坑外排水和基坑内集排水,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直径1500mm井底比沟底深1000mm,并配置水泵,不让地面水流入基坑内。

在基坑底距坡角500mm处设300×300排水沟。

每隔30米设集水井。

基坑开挖剖面图

2、安全围护

基坑四周做1.2米高的临时围栏,并用密目网封闭,围栏外2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

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

五、施工准备

1、依据本工程基坑施工要求和特点,制定加大边坡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范围、边坡防护措施,以及挖出土方堆放地点,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以保证基础保质保量安全施工。

人员准备:

主要施工人员:

10名

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用机械:

反铲挖掘机3台,自卸汽车若干台。

防护器具:

主要防护用机具:

钢管、安全网、警示标志。

2、施工要点

(1)工艺流程

放线—开挖—土方外运—验收

(2)土方开挖

1)清除边坡区域内的障碍物,用白灰撒出边坡位置。

2)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做好放坡控制工程,对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加设标志,以防机械损坏;结合建设单位确定高压电缆及临时水线的位置;挖边坡时由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设专人监护电缆及临时水线情况,以防机械损伤;

3)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

4)基坑开挖前,办理动工作业证,经审批通过,方可施工。

5)夜间施工时,要准备灯具等照明设备。

六、组织管理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职责体系,现场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观砌、质量具体实施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交底,检查监督,全面协调各施工单位的配合工作。

2、坚持对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的检查,挖掘机司机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的检查。

3、质量技术交底:

工程开放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子分部进行技术交底。

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每项工作开工前。

由施工人员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要求、质量通病防治等。

对关键部位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更要仔细交底。

4、加强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到上岗前管理人员质量检查标准和工作人员施工质量标准人人心中有数,项目部质检员做好质量检查资料收集、申报。

整理工作。

施工管理网络图

七、开挖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地上高压、照明、通讯线路、电杆、树木、旧有建筑物及地下排水、煤气、供热管道、电缆、沟渠、基础等,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

2)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基地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

3)完成测量控制网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

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

进行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4)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于0.3%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

5)完成必须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

6)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开挖方案

1)本工程采用分层开挖法,为配合基坑维护施工,分二步挖土。

第一阶开挖深度为4.5米,台阶宽1.5米,第二阶开挖深度至设计标高,装车运走。

2)开挖过程中测量工配合测定标高,当开挖快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在槽底测设控制点,并撒上白灰点,以示标记。

3)开挖时机械开挖,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随时用标杆检查边坡坡度是否正确无误。

3、基坑边坡开挖

1)按照已经定好的基坑顶线及坡率组织开挖,安排专人跟踪检查边坡的开挖质量。

2)在机械开挖边坡后,人工修整边坡,使边坡平整度满足要求。

3)在基坑边坡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各相关单位到现场查看,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商定处理方案。

4)安全员、施工员每天不定时巡视检查边坡的安全情况,发现情况立即通知项目经理,严谨隐瞒、虚报、回报流程如下:

安全员,施工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业主、监理、咨询单位—安监站、建设主管部门—商定具体的解决措施—落实实施。

4、基坑开挖质量要求

基坑开挖超过一定深度,可采用放坡形来维持边坡稳定。

放坡坡度的大小应根据土质、挖土深度、边坡留置时间、边坡上部荷载及开挖方案等因素来考虑。

本工程基坑最深处为8.3米。

按设计图纸要求管沟边坡的最大坡度表(不加支撑)如下所示:

土壤种类

挖方深度为3m以内

挖方深度为3m~6m

挖方深度大于6m

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填土、砂砾土、碎石土

1:

1.25

1:

1.50

回填碾压密实的填方路基

1:

1.00

1:

1.25

粘质砂土

1:

0.67

1:

1.00

砂质粘土

1:

0.67

1:

0.75

粘土

1:

0.50

1:

0.67

黄土

1:

0.50

1:

0.75

有裂缝的岩石

1:

0.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