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政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44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 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课 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课 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课 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课 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课 政治.docx

《第十课 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 政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课 政治.docx

第十课政治

10、南湖游船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的创始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南昌起主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激发学生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

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教学难点:

进一步激发爱党、爱人民军队的情感,使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景仰之情,永远崇敬和爱戴他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的创始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知道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南昌起主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一、歌曲导入

1、歌曲激情:

(1)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谁来说一说歌中唱出了一个什么真理?

(3)关于党的知识,你了解什么呢?

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知识。

二、互动感知

(一)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回忆旧知:

(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社会曾欣起过三次大的革命运动,是哪三次呢?

结果如何?

生答,师出示虎门销烟、甲午战争等图片。

(2)鸦片战争后的80多年,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和自由进行了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都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中拯救出来。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7年,与我国接壤的俄国发生了一场大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由谁领导的什么革命?

(2)出示:

列宁肖像图。

对,是由列宁同志领导的十月革命。

老师简单地介绍十月革命。

(3)小结:

十月革命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人民,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新的道路和曙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向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3、了解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过渡:

不久,我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

随着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成立。

(2)教师出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

(3)小结: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相约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

1、自学课文第77到78页内容,思考:

(1)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经过。

(3)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主要代表。

(4)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主要内容。

2、交流讨论:

(1)中国共产党一大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

(强调:

7月1日是党成立的纪念日,而不是成立日)

(2)最初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出示一大会址图

(3)会议地点为什么要变动,地点的变动说明什么?

小结:

说明当时建党的环境十分危险和恶劣,革命先驱们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4)你知道有哪些人参加了共产党成立大会吗?

(5)出示教材第78页的代表人像图。

让学生自由介绍这些代表。

(6)看录像: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片段。

一大召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三)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阅读: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2、引导学生讨论:

了解了建党的经过,你有什么感想呢?

3、讨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些焕然一新。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及其成立的伟大意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先驱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创业精神,做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

(四)了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过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与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制造了罪恶滔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观看录像: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片段。

3、蒋介石是哪一年发动反革命政变的?

是在什么地方屠杀共产党人的?

(1927年4月12日于上海)

4、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做的?

5、小结: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被征服!

他们擦干净同伴的血迹,准备进行武装起义,继续战斗,挽救革命,南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五)多向交流,了解南昌起义

1、听录音。

(介绍当时南昌形势和南昌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1)讨论:

为什么选在南昌举行起义

(当时,敌人在南昌的力量比较空虚,在南昌4万多驻军中,我党掌握和受我党影响的部队有3万多人,形势对起义十分有利。

(2)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领导人是谁?

2、出示书中P80“南昌起义”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准备起义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幅插图描绘的正是起义时在总指挥部门前的情景,台阶上面的建筑物是江西大旅社,当时是起义总指挥部。

台阶正中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左边坐的是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右边站的是第20军军长贺龙,身后中间者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叶挺,叶挺右边的为国民革命军第9副军长朱德。

起义战士们怎样?

(战士们紧握钢,急切而又激动地等待南昌城头划时代的第一枪。

3、看录像:

南昌起义的片段。

(1)谁能简单描述一下起义的经过?

(起义战士颈系红带,臂缠白毛巾,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动进攻,战斗激烈。

(2)起义的结果如何?

(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南昌城头飘扬起革命红旗)

4、讨论:

南昌起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小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5、出示:

南昌起义部队行动路线示意图。

(1)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照预订计划,主动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军,而蒋介石及南京政府进行了疯狂的围堵,起义军边打边退,继续南下。

10月初在广东遇优势敌人的围攻,苦战不胜,为了保存实力,剩下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和陈毅带领转入湖南开展游击战争,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继续斗争。

(2)讨论:

起义后有计划地撤退,可后来为什么又遭到了失败?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结:

由于没有根据地的依托和没有同广大农民相结合从而导致后来的失败,这惨痛的教训清楚地告诉我们:

军队与广大人民是鱼水的关系不,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没有广大人民作坚强的后盾是不行的。

三、组际互动,巩固新知

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互问式的竞答比赛。

五、总结延伸

  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畏残暴、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应该怎样做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

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2、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一、录像导入,创境激情

1、导入:

一位美国记者说:

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埃及走出,汉尼拨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他说:

(切入录像:

长征组图)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2、揭题:

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内容。

二、对比分析,了解长征起因

1、过渡:

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2、出示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动态地图。

3、引导学生根据这发展的气势联想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

为什么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红军队伍不断迅速扩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

5、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图:

次序敌军红军比例红军歼敌数领导人

第一次10万4万5:

211.5万毛泽东

第二次20万3万20:

313万毛泽东

第三次30万3万10:

113万多毛泽东

第四次50万7万50:

713万多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100万8万12:

51万王 明

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围剿”的结果如何?

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的失败,1933年10月又100调集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6、讨论:

为什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能胜利,第五次却失败了呢?

 小结:

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

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三、多种形式,体验长征

1、听录音:

长征的开始

(1)红军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开始的?

当时有多少人?

(2)请学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标出红军长征的起点。

(3)红军在长征开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

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终于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看录像:

遵义会议

过渡: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变进军方向,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1)说一说:

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会议内容是什么?

(2)议一议:

会议的召开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

3、讲一讲:

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困难之多,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来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会。

(1)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简洁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

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3)请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相机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图上贴上一些形象的标志。

4、议一议: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走出了大草地,经过毛儿盖,继续北上,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冲运了渭水,翻越六盘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2)看录像,长征胜利会师的场面。

(3)请学生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分别标出红军陕北会师和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

(4)讨论:

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5)小结:

红军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5、读一读:

《长征》诗词。

(1)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2)出示:

七律《长征》。

(3)请一两位学生自荐读,要求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对七律《长征》诗中的语言进一步思考。

 6、欣赏歌曲《长征组歌》。

7、总结:

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如今我们谈长征,重在谈长征精神,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笑对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21世纪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四、讲故事,激发爱党情感

(一)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摧不垮的队伍,其中最主要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彻底解放。

2、仔细阅读“生得有意义 死得有价值”。

3、谈谈阅读之后的感受。

4、你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感人故事?

给同学们讲述或表演历史剧。

5、好书推荐:

《红岩》、《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等革命书籍。

(二)不忘群众的利益

1、阅读“25辆马车的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2、阅读“胜利的秘诀”,“王者之师,所向无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阅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知道当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哪些内容?

学唱这首歌  

4、阅读“南瓜生鸡蛋”,在小组里体会表演,讨论反映军民之间怎样的情意?

5、课件欣赏:

《长征》片尾曲《十送红军》。

五、活动总结

1、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一些近代的历史事件,一些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对国家、民族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