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87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docx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第二章消息

第二章 消息:

带着露珠的新闻

本章说明 

教学目标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二、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四、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设想 

一、消息作为新闻的基本形式,以最快捷的方式,向人们传达各种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因此,它在新闻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们学习新闻的基础。

要让学生重视消息,重视消息的学习。

 

二、学习消息要注意重点:

第一,消息有特殊的结构形式。

导语往往点明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要学会通过导语迅速抓住主要信息。

第二,学以致用,了解消息传达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学会通过消息敏锐地体察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然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们并不要求一蹴而就,这样的能力要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如《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就反映了从精英政治走向大众政治的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第三,通过消息本身,了解作者的态度倾向和情感取向。

虽然作者力求客观表现,不表露倾向,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字里行间察觉到他们思想感情的流露。

如《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从标题中的“我”字,就能体察到作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新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比较多的,学生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新闻消息,现在网络新闻又给许多学生增加一条接触消息的重要渠道。

我们在新闻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课外资源。

如让学生每天选择一条他认为最重要的消息,记下来,编一周大事记或一月大事记。

 

四、本单元的四课,前两课主要突出消息的特点,重点学习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第三课选取外国消息,主要让学生扩大视野,感受新闻消息写作的风格多样性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第四课选取广播电视消息,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新闻媒介的消息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不同,了解新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如果有余力,可以将学习内容延伸到网络新闻等新的新闻形式上。

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单元各课的学习重点和内容是不同的,应该围绕重点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有所侧重,不要胡子眉毛一齐抓。

 

五、新闻尤其是消息的形式特点比较突出,在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在写作时要让学生模仿借鉴。

导语怎样提炼,材料怎样安排,结尾怎样收束,这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不能忽视。

 

相关链接

一、消息的地位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它在新闻媒介中,占有重要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电视、网络报道的主要形式。

 

消息在新闻媒介中的地位,是由它的特点和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从新闻报道方面来说,消息是新闻媒介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报道形式,报纸历来(包括后起的广播、电视、网络新闻)都是以报道消息为主要目的的;从广大读者需求来说,消息是他们最关注、也最容易接受的新闻体裁,因为它承载着社会最新的事实变化。

比如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就是各类最新消息的汇总,以其及时性与权威性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

 

二、消息的特点 

1.迅速、及时 

客观世界时刻都在变化,新的事物和新的事件层出不穷。

消息就是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这些变化;同时,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也迫切需要大量有用的新的信息,以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跟上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

消息为人们提供了最迅捷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和沟通社会的桥梁。

 

2.简洁 

消息不同于其他的新闻体裁,它力求简要、概括地将新闻事实传达给读者。

而不是提供全面、深层次的或分析性的信息。

表现在文字上,是尽可能的精要、简练;在事实报道上,突出重点,不拖泥带水。

 

3.用事实说话 

消息一般不用抒情与议论的手法,尽可能减少作者的主观色彩,而是提供新闻事实给读者,让读者从中了解信息,体会新闻报道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

 

三、消息的结构 

(一) 

消息的结构,指的是消息中新闻材料的安排方式,也叫构思方式。

它是记者对新闻事实某种内在秩序的认识和所采取的表达形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由于新闻事实内部存在着多种秩序,记者的认识能力、报道倾向又多种多样,所以同一内容的新闻,在不同记者的笔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式。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记者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寻找能够清晰表达新闻内涵意义、显示新闻主题的最佳结构形式。

 

一般消息都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

哪些材料放在导语,哪些材料安排在主体,怎样点题,怎样结尾,背景材料如何穿插,段落如何划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做到层次清楚,逻辑谨严。

 

消息结构的方式主要有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提要式、总分式、场面转换式、因果式、对比式、积累兴趣式、散文式等。

 

(选自康文久主编《实用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二)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

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

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

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美国将这种结构方式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至导语,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如下图:

 

一般认为,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当时,读者急于了解前线战况,报社急于收到前方来稿,而电讯技术又不够成熟稳定,刚刚试用的莫尔斯电磁电报机经常出现故障,费用也太贵,记者不得不将最新的情况放在文章前头尽快发出,于是,就形成了倒金字塔写法。

 

(选自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消息的优势 

称消息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将消息看做是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是由于消息这种文体具有特殊的优势。

 

消息体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消息是简括的报道,它往往省去新闻事实中的细枝末节,不赘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样,它就可以不受新闻题材的限制。

换言之,某些题材一时未掌握详细的来龙去脉,没有感人的情节或细节,可能难以写成通讯,但是,只要有新闻价值,构成事实的要素清楚,它们就可以被写成消息。

例如,一般的外事往来、记者招待会发布的某些信息、突然发生的灾害、事故等等,许许多多的事情,往往无法、不需要,甚至也不允许写成通讯或其他长文详加报道,而只能以消息形式简述概况。

这样,消息这一体裁就能够反映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及时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

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以报道新闻为主的媒体,一般都十分重视消息,原因也在这里。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及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快讯就是一例。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悍然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新华社记者立即向总社发回一百来字的现场“快讯”: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新华社科威特8月2日电(计文)科威特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伊拉克军队于今天凌晨入侵科威特。

 

这位发言人通过科威特电台说,伊拉克军队今天凌晨两点越过边界,占领了科威特领土上的一些哨所。

 

这位发言人对伊拉克使用武力解决两国争端表示遗憾。

他要求伊拉克停止入侵行动,立即撤出其入侵部队。

 

新华社记者在凌晨5时听到了枪炮声。

到发稿时为止,枪炮声仍不绝于耳。

 

本文堪称新闻精品。

其语言之简练、现场感之强、事实之确凿,均值得称道。

此处仅就快捷而言,这篇消息由于用字极少,只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要害──“伊拉克军队今天凌晨两点越过边界,占领了科威特领土上的一些哨所”,就说明了入侵已经开始,从而保证了新闻的时效。

这说明消息这一体裁在速报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如前所述,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

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在世界范围内,通讯社的新闻稿更易被各国媒体所采用,原因就在于通讯社──新闻总汇──的稿件,更注重掩饰观点,更善于用事实表达意见。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与通讯或长篇报道相比,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例如,下面这两篇报道的效果就有很大差别。

 

消息:

 

我一民航客机在港着陆时坠海6名机组人员1名乘客死亡15人受伤 

本报香港(1988年)8月31日电记者黄幸群报道:

中国民航CA301航班客机今天上午在香港启德机场着陆时失事。

 

截至记者发稿时,6名机组人员和1名乘客死亡,其余72名乘客和另5名机组人员获救,其中有15人受伤送入医院。

 

………… 

通讯:

 

客机坠海之后

8日31日清晨,香港上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

启德机场如同笼罩在朦胧的纱帐中。

 

9时许,中国民航客机──CA301班机从广州飞来,对准机场跑道向下降落。

 

不幸的事故发生了!

 

飞机接触地面后,失去控制,冲出跑道,冲向机场边的九龙湾。

这架载有89人的三叉戟坠海了!

 

记者闻讯赶往失事现场。

 

据目击者说……(以下为目击者所见飞机坠海情景,以及各方救助行动。

) 

(两篇皆为《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9月1日的报道) 

这两篇报道各有分工。

消息以简明的语言,首先报告了事件中最令人关注的情况;后者则从天气写起,描述了笼罩启德机场的雨。

一是信息,一是情景,两者开头所传递的信息与效果迥然有别。

 

这是典型的做法。

面对某些报道对象,尤其是突发性重大事件,一般总是消息在前,由消息任先锋,以最快速度,将最新变动与最新信息,直截了当地传播开去,随后再另发文章详加补充。

正因为如此,消息的冲击力比通讯及其他类型的长篇报道要强。

 

为消息的这一优势所决定,报纸的要闻版,特别是头版头条,多为消息所“垄断”。

下面是一组统计数字:

 

七报头版及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比例 

(2001年6月1日—10日见报情况)

这一粗略的统计显示,无论是中央一级的报纸还是地方报纸,综合性的报纸还是专门性的报纸,乃至带有商业色彩的都市报,其要闻版和头条的首选文体,基本上都是消息。

在有些报纸上,消息在头条的占有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

由此可见信息时代、新闻大战时代,读者和媒体对消息的重视程度;换言之,也可以看出消息在适应时代需要以及增强媒体竞争力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选自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

1.动态消息两篇

教学指导 

动态消息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简洁报道,是消息诸体裁中报道量最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体裁之一。

 

动态消息的题材范围很广,政治的、经济的、文教的、体育的、军事的、科技的、社会生活的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动态消息,按照题材的性质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

“硬新闻”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诸如政治事件、军事冲突、外事活动、经济动态、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等等。

这类事件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事物发展进程的飞跃阶段,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这类事件对人类的生活有重大影响,报道这类事件的消息也就最引人注目。

 

“软新闻”属于非事件消息,主要是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等等。

这类事物的变化过程相对地长些,时间性不像突发事件那样强。

但是,这类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工厂、机关、学校、城市、农村到处都有,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

这类新事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报道这类新事物的消息也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许海峰为我国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不仅是我国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一百多年来,我国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经济、文化包括体育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的境地,饱受屈辱。

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受经济、政治条件制约,一直是陪客,与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毫不相当。

因此,许海峰的这枚金牌,格外显得意义重大,引题“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不仅指出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也表达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这篇消息,无论在标题制作,还是导语和主体的写作上,都堪称典范。

主题、引题和副题相互配合,新闻事实一目了然,记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流露。

导语也是简明扼要:

时间、事实清楚明了──“今日上午11时10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当然要让读者铭记在心。

主要新闻事实是这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中国队夺得,振奋人心;然后具体展开,告诉读者“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主次清晰,叙述连贯。

随后“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已被突破”,呼应标题,突出事件的历史意义,透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记者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零的突破而欢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振奋,但是记者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新鲜的信息,因此发奖时间、发奖人以及亚军季军为谁获得等新闻事实,也简明地在主体中加以报道。

 

这一天还有其他赛事,我国运动员曾国强获得52公斤级举重比赛冠军。

这一信息记者在副题和消息的第二段分别加以报道,显示出事件重要程度的减弱。

这样,记者的叙述主次有别,适应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需求。

 

这篇消息,充分表达了记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是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是隐含在新闻事实之中的。

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记录,记者选择这一事实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指向。

记者在客观事件的报道中,适当运用了一些比如“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宣告中国奥运会零的纪录已被突破”这样具有浓烈主观色彩的句子,暗含着记者的情感倾向与立场态度,带给读者一种感染力量。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 

新闻要传达新鲜信息:

一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新事实,一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一是为社会关注的、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

“真正的新闻必须对公众而不是只对记者及把关人有认知意义,否则再新的事实也不成其为新闻。

”(见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作为教材,新闻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获知某些新事实、新信息,还要注重通过这些新事实、新信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关注那些蕴涵其中的“认知意义”。

 

学习这篇消息,就要围绕“新事实”和“认知意义”来进行。

新事实:

有关下岗工人的消息,可能更多的是政府和社会如何关心他们,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问题,而这篇消息事实之“新”,就在于记者报道了政府帮助下岗工人的新思路和下岗工人群体新的观念,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下岗工人也不再坐等政府安排救济,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就业新形势,勇敢地运用“竞拍”这种一般人还不熟悉的市场手段,追求自己的就业保障和新生活。

这个“新事实”透露给读者的“认知意义”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比如政府管理模式、就业政策的转变,人们就业观念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期间要遇到、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思考与研究 

一、简要分析《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引题和副题的关系。

试给《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拟写引题和副题。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消息标题的基本常识,理解其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主标题强调新闻事实,引题突出新闻事实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并流露出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副题以文学色彩浓厚的词语,报道具体的新闻事实,补充叙述主标题。

这三个题目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具体而醒目,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的引题和副题的制作,要从“新事实”和“认知意义”上考虑,如:

 

引题:

政府转变思路 

副题:

在职人员震动很大 

二、新闻提倡“用事实说话”,客观的事实中往往蕴含着作者态度和倾向。

阅读这两篇消息,说说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的标题和导语,在叙述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事实时,通过对这枚金牌历史意义的提炼,通过一些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词的运用,表现了记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以拍卖现场的热烈、下岗职工竞得保洁权的喜悦、此事对在岗人员的震动,透露出记者对这一新事物的赞许和期待。

 

三、消息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情反映生活变化,把握时代脉搏。

说说《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所反映的事件,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透过新闻信息了解社会发展。

 

教材比较重视具有“认知意义”的新闻,而我们平时常见的天气预报、交通事故等新闻,自然就不会作为我们学习的内容。

当然,通过沙尘暴的报道思考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通过交通事故报道某种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反思,这样具有“认知意义”的事实,也是有意义的。

做这道题的主要思路,就是要把握“认知意义”的内涵来进行。

具体参见“教学指导”。

 

相关资料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动态消息尤其是其中的“硬新闻”,最能体现新、快、实、短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的。

 

它报道的往往是突发性事件或者是新情况、新成就、新变化,许多还是第一次发生的事,例如“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等,因此它能给人以新鲜感。

 

这些新情况、新成就、新变化,特别是突发性的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短暂,时间性很强,这就要求对它的报道必须迅速、及时,否则就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价值。

一些重大事件,常常是先发动态消息,然后再写特写、通讯等后续报道。

因此,动态消息被誉为新闻的“先行官”。

 

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点,与综合消息相比,它内容集中、单一、短小;它主要是报告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不需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因此,一般地说它比其他体裁的消息篇幅要短小,多是几百字、百十字,甚至几十字。

 

概叙事实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特色。

 

动态消息在信息传播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动态消息则是这个主角中的主角。

它快,能最及时地把信息传播给读者;它短,在同样的版面里能容纳比其他体裁更多的信息,读者在同样时间里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它新鲜,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它拥有最大的读者群。

 

(选自康文久主编《实用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二、从《“零”的突破》看“倒金字塔式” 

倒金字塔式结构也叫倒三角、倒宝塔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即导语,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呈现出新闻材料重要性递减的逻辑顺序,其结构样式如图所示:

 

请看下面这条消息:

 

“零”的突破 

新华社洛杉矶7月29日电: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今天11时10分(北京时间30日晨2时10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在许海峰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这对中国运动员是极大的鼓舞。

这是中国在奥运会上得到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表示感谢运动员和教练员做出的努力。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职工。

他在获得金牌后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不是他的最好成绩,只不过是正常发挥技术,他最好的成绩是583环。

他表示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载1984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一事实是这条消息里最核心、最重要的事实,放第一段即导语中。

 

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的讲话,比夺得第一块金牌这一新闻事实次要,但比许海峰个人的讲话以及许海峰的出身、职业等情况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段。

 

最次要的,但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材料放在第三段。

 

倒金字塔式结构由于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篇首,使它具有如下优点:

 

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的精华,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尽快获得最新消息的心理需求。

 

便于记者抢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

 

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

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往前删,不必调整段落。

倒金字塔式结构由于具备这些优点,所以世界通用,问世百余年而不衰。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主要弱点是程式化、单一化,比较枯燥。

一张报纸的消息,如果篇篇都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就会使读者感到乏味。

 

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的难点是准确地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排列出材料的主次。

观察的角度不同,对新闻材料的轻重主次会有不同的认识;立场不同,新闻导向不同,也会对新闻材料特别是政治性新闻材料的轻重主次认识不同。

要寻求最佳观察角度,选取最佳事实,然后才能做出最佳安排。

 

(出处同上) 

三、重要的在于发现(刘保全) 

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大众日报》记者于晓波、毕华德采写的《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原载《大众日报》1998年3月30日)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

 

一篇非时政大新闻而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是不多见的。

那么,是什么使《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魅力独具?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笔者曾听人讲过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是一块黑乎乎、油光光,村里人都嫌弃的石头,被一位科学家发现后,经鉴定此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

另一个是在泰国的三友寺中有一尊巨大的金身大佛,传说因战乱涂上一层厚厚的泥壳,后来在搬运过程中因吊机的钩折断,暂放在露天,不料夜来一场倾盆大雨,冲走了佛像身上的泥巴,露出了金灿灿的真面目来。

借用这两个故事是想证明,正如罗丹说的,生活中不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读了《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一文后,我的这种感受就更强烈了。

新闻不少题材的素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我们也曾谈论过,但偏偏就如清风云烟般溜走了。

在新闻这块天地里,发现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可以说,成功的新闻作品首先在于发现,在于给自己采访得来的素材以不同于以往的质的规定性。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这件事,可能不少记者(通讯员)都听说了,但大多数人把它看做整体的一个颗粒而没有放大,有的压根就没有觉出它有什么新闻价值。

大众日报社的两位记者在偶得新闻线索后,凭着职业敏感,便掂出了这件事的分量,及时进行采访,当天就把稿件发回编辑部;编辑下班前收到稿件,立即把稿件编好,当晚便将该稿在一版突出发表。

这篇消息反映的问题是重大的,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拍卖道路保洁权不仅在青岛是首次,在全国也是首次。

报道所反映的做好再就业工作,事关我国稳定大局,反映了各级部门关心下岗职工、广开就业门路的新思路、新经验,对做好再就业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下岗工竞争过去没人愿干的道路保洁员,也反映了下岗职工就业观念的新变化。

全文仅用410个字就画龙点睛地突出了新闻事实的宏观社会意义。

正是这样的短小精悍的体裁和结构,才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了新闻事实的精华,实现了宣传上的最大价值,成就了一篇新闻精品。

报道刊出后,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上介绍:

消息见报后,全国各省市区的环卫部门都纷纷派人到青岛取经,竞相拍卖道路保洁权。

山东省一百三十多个县市区也都推广了青岛的做法。

此事还引起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关注,当年6月,江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专门看望了这支由下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