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912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docx

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

2011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有缺题)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

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

C.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D.企业利润总额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

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3.下列属于业余培训的是

A.业余短训班B.岗位练兵

C.师傅带学徒D.技术表演示范

4.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目的是

A.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B.提高劳动者的业余学习爱好

C.提高劳动者的道德水平D.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5.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

A.社交时间B.工作时间

C.受教育时间D.可自由支配时间

6.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劳动报酬

C.提高员工福利D.降低人工成本

7.主要反映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协作活动的状况及这些活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统计是

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B.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

C.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

8.调查问卷的四个要素为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

A.回答种类B.说明信或指导语

C.回答方式D.主题

9.统计台帐中的职工变动台账、劳动时间利用台账、工资台账属于

A.统计分析的台账B.积累资料的台账

C.统计调查用台账D.汇总资料用台账

10.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

A.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C.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

11.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薯片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B.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C.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D.全部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12.车工、铣工、刨工分组的标准是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按劳动技能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

13.用“倒算法”进行计算的作业者实作工时公式为

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4.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A.劳动定额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D.工时定额

15.用于评价厂区生产作业现场绿化、美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率B.树木花草覆盖率

C.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倍数D.设备完好率

16.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

A.工伤事故的直接损失B.工伤事故的间接损失

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

17.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属于

A.缺勤工日B.非生产工日

C.制度工作工日D.停工工日

18.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

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计的原则

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管理工作部门统计的原则

19.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

A.社会福利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D.社会救助

20.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

A.离休人员B.离异人员

C.退职人员D.退休人员

21.对总体指标和分组指标进行各种分析的方法是

A.分组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

C.动态分析法D.因素分析法

22.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不固定时,可采用

A.相关分析方法B.因素分析方法

C.对比分析方法D.回归分析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从表象上观察,市场竞争有

A.产品价格的竞争B.产品包装的竞争

C.产品质量的竞争D.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

E.人才的竞争

24.人均创利率、平均工资与工资利润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

B.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下降,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C.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下降,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D.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下降

E.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

25.企业职工福利统计包括的指标有

A.个人福利统计B.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D.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统计

E.集体福利统计

26.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范围的人员不包括

A.实行个人承包,离开单独经营,不再由原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B.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出国探亲以及离开单位自谋出路的人员

C.由本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员

D.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

E.已由国家司法部门法办,在一定时期内被剥夺政治权力的犯罪分子

27.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

A.劳动争议B.劳动仲裁

C.实施执行劳动合同D.工资报酬的集团谈判

E.劳资纠纷

28.生产环境因素包括

A.生产场所设计B.卫生技术设备

C.安全防护设备D.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E.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29.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统计的分析指标包含

36.某企业生产工人工时消耗与产量等资料为:

合格品产量12000件,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废品产量800件;基本定额4.5工时/件,追加定额0.5工时/件;全部实耗工时58900工时,缺勤3000工时,停工2000工时,非生产1000工时。

求解:

(1)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

(2)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7.某企业兴办甲、乙两个工厂的统计材料如下表:

总产量(万吨)

平均人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人数

人数

甲厂

乙厂

2000

1600

5500

3800

500

400

1100

800

全企业

3600

9300

900

1900

缺问题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5:

ADADD6——10:

ACBDC

11——15:

CBCDB16——20:

DBCAB21:

A22.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

23.ACD24.BD25.AE26.ABDE27.ABCDE

28.ABCD29.ABCDE30.ACD31.AB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

(2分)

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标志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水平。

(1分)

反映人力资源素质的间接指标有:

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

(1分)

智力水平是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因素,能力是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一个包含范围很广的综合指标。

(1分)

33.因素分析法是指从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

(2分)

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

(1)总和因素分析法。

(1分)

(2)连乘因素分析法。

(1分)

(3)差额分析法。

(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工资总额的构成包括:

(1)计时工资。

指按小时工资标准发放的工资,一般包括结构工资制的工资及一定比例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与运动员津贴。

(2分)

(2)计件工资。

指按工人生产的合格品数量和预先确定的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一般有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工作任务包干工资与营业额工资。

(2分)

(3)奖金。

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的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一般有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奖励工资等。

(2分)

(4)津贴和补贴。

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一般有岗位津贴和物价补贴等。

(2分)

(5)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发放的工资。

一般有加班工资、加点工资和各种假期工资与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

(2分)

3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基础分析方法、统计综合分析方法和统计现代分析方法三个部分。

下面介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基础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

(3分)

(1)分组分析方法。

(1分)

(2)对比分析方法。

(1分)

(3)动态分析方法。

(1分)

(4)平衡分析方法。

(1分)

(5)因素分析法。

(1分)

(6)相关分析法。

(1分)

(7)预测分析法。

(1分)

五、计算题(本题10分)

36.解:

(1)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

(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3)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4)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

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

分析:

企业生产工人工时消耗过程中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10000个定额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16.98%;由于时间利用不充分(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6000工时),按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计算,总计约6000×91.68%=5500工时,使企业劳动定额少完成了91.68%-83.20%=8.48%。

(2分)

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

37.解:

(1)设

为全厂劳动生产率,q为各车间劳动生产率,f为各车间人数,则

甲车间:

(2分)

乙车间:

(2分)

全厂:

(万吨/人)(2分)

(万吨/人)(2分)

(万吨/人)(2分)

(1)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计算如下:

(万吨/人)

对总产量的影响为:

0.89×1900=1691(万吨)(2分)

(2)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计算如下:

(万吨/人)

对总产量的影响为:

0.89×1900=1691(万吨)(2分)

(3)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计算如下:

(万吨/人)

对总产量的影响为:

0×1900=0(万吨)(2分)

分析:

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提高了22.25%,绝对数增加了0.89万吨/人,使总产量增加了1691万吨;其中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提高了22.25%,使全厂劳动生产率绝对数增加了0.89万吨/人,使总产量增加了1691万吨;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没有提高(100%),使全厂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没有增加,对总产量的增加没有贡献。

(2分)

计算结果归纳得出:

122.25%=122.25%×100%

0.89万吨/人=0.89万吨/人+0万吨/人

1691万吨=1691万吨+0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