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631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银行信息.docx

安徽省银行信息

安徽省银行业信息

第10期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秘书处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编者按】为加强同业间的信息交流,拓宽金融创新思路,切实提高为会员单位服务的质量,促进我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现从国内、国际的相关刊物中筛选、摘录了一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经验介绍文章,分批登出,仅供参考学习。

本期刊载:

一、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如何构建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深圳作为国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数年来申请的专利数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大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在这片沃土诞生、成长、壮大。

这些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往往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但又囿于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物而难以获得外部融资。

因此,如果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望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突破口。

一、深圳银行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基本概况

深圳银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据调查,截至目前除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办理了几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系商标权质押贷款)外,其他银行基本尚未涉足。

招商银行从2008年开始开办商标权质押贷款,当年发放一笔5000万元,2009年又新发放3笔共6.06亿元。

但在这儿笔业务中,商标权质押仅作为贷款担保的一种增信条件或一种辅助担保条件,即是在具备其他担保条件基础上(由公司股东个人提供担保)再增加商标权的质押,因此严格来讲招商银行发放的上述几笔贷款还不是完全依靠知识产权质押给予的授信。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外部条件不成熟;二是知识产权质抻贷款自身存在的一些特殊风险。

(一)外部条件尚不成熟

一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小完善。

流转市场不活跃是制约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业务开展的首要因素,它影响了知识产权价值的稳定,增大了银行风险。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食业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对较高,知识产权交易也形成了一定市场,但仍然很不活跃,知识产权未形成定价基础,进而影响交易的实现。

二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条件尚未形成。

要增强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信心,就必须确保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公信力,这不仅需要制定统一、明确的评估标准,还需要经验丰富、专业实力强大的中介组织。

由于知识产权涉及的技术领域十分宽泛,而深圳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实践经验较少,因此要制定统一、明确的评估标准仍存在较大难度。

同时,深圳只有三家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且不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程度不高,难以为银行提供专业的评估服务。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特殊风险

一是估值风险。

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首个关键环节,是银行决定能否授信以及核定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

但在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践中,存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规范、评估结果缺乏公信力等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具有不稳定。

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其价值极易因企业经营状况、技术更新和推广程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贬值风险较高,进而直接影响知识产权的价值。

以商标权为例,商标专用权价值的本质是商标背后的企业商誉,依赖于出质人企业的经营、对品牌的大力宣传和推广等。

若商标权利人消极经营或疏于商标的维护,一个评估价值较高的商标可能迅速贬值,进而导致质押权人的担保利益受损。

从银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这种潜在的贬值风险是授信审查阶段难以预见的。

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质押物的估值标准不统一。

我国虽然对无形资产评估制订了总体标准,但由于各类知识产权的融资特性显著不同,对专利技术、商标专用权和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评估缺乏统一、细化的评估标准,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

同时,不同评估机构对评估方法的不同选择,亦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差异悬殊。

此外,由于贷款企业与融资银行双方对质物价值评估的侧重点不同,也容易产生市场估值与清算估值的分歧。

二是质物失控风险。

传统的融资担保模式往往要求借款方提供有形资产担保,银行可以实际占有或监控担保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而知识产权作为质物是无形的,质押期间银行对质物难以监控,若出质人有偿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专用权、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则会影响质权实现,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

三是处置风险。

在不动产抵押贷款中,其所对应的债权一旦逾期,银行能够通过拍卖等形式较便利地获得及时、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而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变现则相对困难。

一则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交易较困难;二则知识产权的应用不像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那样具有普适性,其独特性决定了其应用往往与一定的产品、技术领域及专业因素相配合,因此知识产权的足值拍卖变现相对更难达成;三则知识产权的评估和转让程序复杂而严格,处置过程需耗费银行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四则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制度仍在完善过程中,易导致专利、商标等质押物未取得依法授权、质物权属不清、质押物存在侵权纠纷、提前终止、被申请宣告无效等风险。

且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时间过长导致质押物价值降低的可能性亦较大。

二、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商业银行稳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一是优先选择成熟的专利技术、知名或驰名商标、技术含量高的软件著作权等权利作为质押权的标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对于成长期的专利技术,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未来变现能力可以预期的,在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后町作为质押,但应辅以其他担保方式控制风险。

二是关注质押物权利的稳定性。

由于在我圈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不要求实质件审查,其权利是不稳定的。

因此在贷前审查时,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新颖性检索报告,以确保质押物权利的稳定性。

同时在质押登记合同中向出质人明确,如果在质押期间已出质的权利被申请撤销、宣告无效等足以影响银行质权实现时,出质人负有及时报告义务,并应及时提供其他等值有效担保。

三是关注出质商标、专利的存续期限,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出质人应在存续期限到达前及时办理权利续注或严格压缩贷款期限,以保证贷款期限在质押权利有效期内。

在质押商标授权期满时,银行要依照合同约定,及时督促出质人履行承诺,及时办理商标续注和质押。

(二)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多种信用增级方式严控风险

一是可要求企业主要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合同,以增强授信申请人的信用,降低业务违约风险。

二是可通过关注企业所处行业情况、同业资讯、新闻报导及企业的财务分析等深入了解和关注企业商誉。

因为若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长期享有较高商誉,经营状况稳定良妤,则能大大增强其知识产权尤其是商标权的担保功能。

三是可通过当地监管部门、金融服务机构查询了解企业历史信用,良好的历史信用可增强其质押担保功能。

如可通过人民银行“信贷管理查询系统”的《基本信用信息报告》、银监部门“银行信贷风险监测系统”的《企业授信查询报告》和“深圳信用网”等查询(只限于深圳注册的企业)。

四是在充分认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和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制订符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点的操作规范,明确知识产权质押的条件与范围,对授信额度、年限、贷款折扣率、合约签订等细节做出明确规定,同时积极探索依法可转让的特许经营权、计算机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知识产权质押的可行性。

(三)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性

首先要借助专业征信机构协助进行企业信用调查。

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由于第二还款来源的风险相对较高,决定第一还款来源的企业自身信用和经营状况则更加重要。

因此,在贷款审批环节中,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评估不仅要包括企业经营状况、信誉状况、产权状况、经营者素质状况及企业拥有的专利价值,还要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乃至高管人员的信用情况,为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还可委托征信公司等专业中介协助进行企业信用和经营状况等的综合评估。

其次要借助专业评估机构科学评估质押知识产权的价值。

质押知识产权的价值直接影响其质押率、授信额度等。

因此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银行可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给专业评估机构,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质物参考价值,合理确定质押率,核定授信额度。

(四)建立政府主导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损失进行补偿,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提高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为广大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输血送炭,缓解其融资难问题。

 

如何构建未来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地发展,各家银行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有效地提升了竞争力,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提高了盈利能力。

然而,面对着金融领域的“过度银行化”(OVER—BANKING),在金融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银行及客户行为越来越理性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环境呢?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目前银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我想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服务)的过程创新将是至关重要的。

过程创新是指金融产品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方法的创新。

金融产品具有很强的复制性与替代性,但是金融产品的生产过程各有差异,在短期内不容易复制,而且金融产品的生产过程直接关系到提供金融产品的质量与效率。

围绕过程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确立业务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的绝对优势

在金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业务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是核心。

银行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硬件与软件)与业务管理标准、管理流程及操作流程的有机结合,先进的系统或操作平台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1)及时、高效、准确地处理客户的业务需求;

(2)实时、全过程地监控业务处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并实现提前预警与及时控制;(3)及时统计、提供并分析业务数据,不仅满足客户业务管理的要求,而且有利于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不断发现新的业务机会。

一家银行的业务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是很难复制的,甚至是很难模仿的。

因为,第一,不同银行的管理模式与操作方式有差异;第二,一个系统的成功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员及时问投入,要经历需求识别与确认、系统开发与测试、系统试运行与系统全面运行,少则两年,多则五六年。

所以一家银行的业务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的优势一旦确立,其他银行很难在短期内效仿,更谈不上超越了。

因此,在业务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早进行更多的投资,以建立这方面的绝对优势。

二、创造制度安排的比较优势

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有效、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的重要保证。

商业银行制度安排的核心应当是在实施有效的相互制衡的前提下,使银行各部门或各条线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可持续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耐心度以及创造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资源同等的情况下,不同的制度安排所创造的生产力是不一样的。

这里我想讨论三点:

1.管理模式:

总分行管理制与条线管理制

我国银行业一直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而西方银行一般实行条线管理模式,我国银行业一直在探讨这两种管理制度安排的优势与劣势,也有少数银行开始条线管理模式下进行新的尝试。

根据自己在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工作经历与体会,我认为:

(1)在总分行管理模式下,决策效率高,协调成本低,分行层面凝聚力强,但总行对分行的有效制衡是弱项。

(2)在条线管理模式下,分行是行政协调部门,总行对分行的有效制衡很强,但协调成本高,决策效率低,分行层面凝聚力弱。

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及国内银行业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我国银行业应当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具体是:

(1)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中后台操作领域,应当进行条线管理制度安排,甚至进行必要的区域集中管理与操作,以确保风险识别与确认的一致性,业务操作与管理的标准性与合规性。

在条线管理制度下,人、财、物必须要集中管理。

(2)在商业银行前台产品营销领域,授权分行统一管理,根据分行所在地的市场特点,进行分行营销部门组织架构的设置与资源分配,以便灵活地适应区域市场的差异性。

2.薪酬制度安排:

工资与奖金比例当期现金与未来期权

当银行业处于卖方市场的时候,银行员工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所占的比例很低,以致于员工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容易产生惰性。

而当银行业处于买方市场的时候,银行员工的收入主要是奖金,工资所占的比例不高,以致于员工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将个人利益置于银行利益至上,从而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因此,关于薪酬制度安排方面,有如下建议:

(1)合理确定工资与奖金的比例,保证既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不易引诱员工的短期经济行为。

(2)合理确定当期现金与未来期权的比例,从而激发员工可持续的创造力,维持甚至增强员工可持续的责任心与道德心。

3.制度文化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银行业在制度建设层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方面不亚于西方银行。

但是在制度执行层面,尚需进行更有效的安排,就这一点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推进:

第一,不断改变管理者与员工的传统观念,积极倡导制度文化。

现在国内很多银行都实行了定期岗位交流,这是倡导制度文化非常有效的举措。

第二,将制度有机融合到业务管理与操作系统,从而减少人为干预,强化制度的遵守与执行。

三、人力资源的相对优势

人是金融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力要素,不同银行之间经营业绩的差异与其人力资源禀赋的差异密切相关。

我认为银行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有意识地培育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1.塑造科学的价值观

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重要的道理:

如果银行的管理者及员工产生了价值观迷失,那么银行将面临着难以估计的损失。

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倡导科学的价值观,宣扬诚实、正直、进取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使银行站在更高的制胜点。

2.倡导学习型团队

人需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实践是学习的一种形式。

银行业务并不复杂,但需要不断的实践。

银行要通过岗位轮换、职级变化、薪酬调整与荣誉激励等手段,鼓励员工多做事、肯做事、抢着做事,让他们在具体业务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培育一个员工、一批员工、多个团队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管理者需要从细微处观察、收集、整理员工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将这些良好行为习惯提炼、浓缩成银行的行为习惯。

一旦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