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61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

单元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知识体系

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从1919年巴黎和会起至1939年止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状况,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从1919年到1929年这十年,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矛盾冲突,重新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

二是从1929年起至二战爆发,“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成为二战前十年的基本特点。

在三十年代大危机影响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步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英、法、美等国凭借经济实力和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由于各国制度上的差异,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三国轴心,疯狂扩张。

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保住根本利益。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反法西斯的斗争未能有效地遏止法西斯的进攻。

法西斯发动的局部战争逐步演变为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定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并成立了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作为维系体系的工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民族自决的原则,中欧和东欧出现了一批独立国家,英国的殖民地也获得独立。

再加上体系内部的两次大调整(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这一切均为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发展的局面创造了条件。

(2)这个体系是极不稳固的,它隐含了许多矛盾:

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如:

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

英美矛盾,日美矛盾);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

列强与中国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必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变化而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这个体系不可能持久。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于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德国于1935、1936年两次撕毁凡尔赛和约,而国联又无法制止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此时凡尔赛体系名存实亡。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爆发原因:

①广大人民的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扩大。

②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总爆发。

导火线是纽约股票市场的暴跌。

(2)这次危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特别广。

美德两国所受影响较为严重,尤以美国为甚。

英国受影响相对较轻,日本则由于很快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从而较早地摆脱了经济危机。

(3)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

造成30年代大危机尤为严重的原因,与各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失误和国际协调不力有关。

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大危机的恶化是“一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的经济问题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恶性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各国政府的政策失误负有主要责任。

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反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4)这次大危机告诉人们:

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制度的国家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一旦危机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要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以便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延续。

3.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首先,英法虽为“一战”的战胜国,但经济、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作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因此,战后英法等国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再次,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交替频繁,且忙于应付危机,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第四、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法西斯国家则投其所好,竭力造成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法西斯的敌人的假象。

这一切均是促成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

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4.如何认识国际联盟

国联是“一战”的产物,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国联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美国没有参加,德国、苏联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外,参加后不久又先后退出或被开除,日本、意大利后来也退出国联。

由英、法主宰的国联对诸大国并无约束力,不可能具有权威性。

但是国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顺应了整体世界发展的趋势。

它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5.关于罗斯福新政

包括:

新政措施的作用、新政的积极影响及新政成功的原因;罗斯福新政与德日反危机措施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新中国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的比较。

关于新政措施的作用、新政的积极影响及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措施的作用: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

真正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措施则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用大量的国家赤字开支来扩大就业,实行救济,克服生产过剩危机。

正是通过这些赤字开支的用途,缓解了社会矛盾,加强了基础建设,并在保护环境、训练和储备人力资源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可以说新政的货币政策是新政的核心。

它实际上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具体实践。

这一货币政策的推行必然是宣布美元贬值。

美元贬值可以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竟争力,从而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地促进美国国内公共工程事业的发展。

庞大的工程开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干预,部分开支就是美元贬值造成通货膨胀所得。

但是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元贬值必然加剧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推迟了他们的经济复兴。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中心措施是通过工业复兴法,其目的在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但并未触及企业的所有制。

其中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③调整农业的政策。

实际上是政府通过奖励补偿等手段来压缩农业产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这样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于环境保护。

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则起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的作用。

④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

(2)新政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其次,由于经济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维护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再次,新政的政策,开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

(3)新政成功的原因:

新政的成功即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并非只是罗斯福个人的功劳。

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主张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思潮开始涌现。

1929年经济危机充分说明,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并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迫使各国政府转而探索通过强化国家干预的途径来缓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向强化国家干预、兼顾自由竞争的政策转变。

罗斯福新政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次,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第三、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关于罗斯福新政与德日反危机措施的比较

(1)相同之处:

二者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将危机转嫁到国外;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都最终摆脱传统经济思想模式。

(2)不同之处: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是正常的干预道路,而德日的干预,则偏离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轨道,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经济的轨道,是不正常的发展道路;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德日的反危机措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导致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第一,历史传统的影响:

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缺少深厚的民主传统基础。

第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则是受限制、打击的对象,而美国则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是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

第三,经济状况的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具备通过改革缓解危机的基础,德国经济发展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关于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从表面上看,二者均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且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从实施的背景、目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影响等方面分析可发现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

关于罗斯福新政与新中国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的比较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新中国有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一是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使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

罗斯福新政与新中国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②在经济成分中都有国营经济存在。

不同点有:

①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②中国改变生产关系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美国则不全是政府干预。

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