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282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45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docx

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

2017年中国金融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课件及模拟试题

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起源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

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

借记卡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

储值卡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

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

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

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

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

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

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二、银行卡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1970年):

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

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市场: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新兴市场:

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

(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

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著;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

(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

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著;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著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

三、银行卡趋势

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

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四、银行卡业务

1、银行卡发卡

发卡是银行卡产业运作的第一环节。

按2010年发卡机构的消费金额排序,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美国占据5席,中国占有3席,英国仅有2家。

其中,全球前五大发卡机构依次为: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国运通、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

2、银行卡收单

从受理渠道上分,银行卡收单主要分为POS收单、ATM等自助设备收单、柜面收单和互联网收单。

其中POS收单是最重要的收单方式,狭义上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也指POS收单业务。

3、银行卡转接清算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银行卡交易信息的转接和资金清算。

主要收入来源是转接费。

银行卡组织是转接清算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

根据运作模式的不同,分为封闭式卡组织和开放式卡组织;根据服务地域范围的不同,又分为全球性卡组织和区域性卡组织。

其中,全球性卡组织大多发展成为国际卡公司,比如:

美国的VISA、万事达、运通、发现卡、日本的JCB和中国银联;而区域性卡组织的银行卡网络一般仅限于某国或某一地区,比如:

美国的三大区域性EFT网络、加拿大的Interac、欧元支付组织联盟EAPS、英国的LINK、法国的CB、新加坡的NETS和巴西的GoodCard等。

4、第三方服务机构

随着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的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层出不穷并不断发展壮大。

在交易处理专业化服务领域,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易处理商是第一资讯集团(简称FDC)。

TSYS也是一个重要的电子支付处理商。

在我国,银联数据是国内最大的发卡外包处理服务商。

5、银行卡产业链

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清算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

银行卡产业链中的各类机构是银行卡市场中各类服务的提供者,其中,发卡机构直接为持卡人提供服务;收单机构直接为商户提供服务;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直接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服务,其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则围绕上述机构提供各类专门服务或外包服务。

五、银行卡定价

1、银行卡产业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外部性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

特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形式及独特的银行卡定价机制。

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成为银行卡定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2、国内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

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

跨行交易收费及刷卡手续费历经多次调整,正逐步完善。

六、银行卡监管

1、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历史

时间

产业发展阶段

监管发展阶段

1992年-1999年

“金卡工程”,建立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

建立基本制度阶段

监管以支付工具(银行卡)为核心

监管对象以商业银行为主

1999年-2006年

“314”计划

联网通用基础建设

中国银联成立

推进联网通用阶段

着重联网建设和建立行业标准

首次明确利润分配机制

制定受理市场及基本业务规范

2006年-2010年

全国范围联网通用形成

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

开始国际化进程

规范市场阶段

防范银行卡欺诈和信用风险

2010年-2012年

非金融机构参与产业

支付渠道多样化

市场将走向开放

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阶段

监管对象细分,监管框架构建

形成贯穿发卡、转接、收单监管体系

2、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特点

从监管重点来看,随着银行卡市场发展变化,监管重点与时俱进,不断发生变化;

从监管制度完备性上看,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框架逐渐清晰;

从法律法规位阶上看,银行卡产业监管的法律条文位阶有所提高。

3、银行卡产业监管体系

从市场格局看,中国支付清算市场即将全面开放,并且将很可能形成对外、对内均全面开放的格局;

从监管体系看,随着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银行卡支付清算网络不再唯一,市场将会出现“多网络、多品牌”的市场格局。

监管体系将很可能重塑,迫切需要新的监管框架与之适应;

在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逐渐增加,主流商业模式,卡公司商业模式——将得到确立。

银行卡支付创新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支付创新基础

1、支付创新的发展趋势

Ø支付介质不断变革,识别持卡人身份的手段趋于多样化,出现指纹识别等多种方式;

Ø支付渠道不断扩展,并与丰富的受理终端结合,催生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数字机顶盒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

Ø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以及行业非现金支付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

二、银行IC卡

1、相对于传统磁条卡,银行IC卡的特点和优势有:

Ø存储容量大

Ø安全保密性好

Ø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Ø使用寿命长

Ø体积可以很小

2、银行IC卡的分类

3、银行IC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

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法国,在欧洲获得迅速发展。

目前,通过EMV迁移,全球范围内银行IC卡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国内发展轨迹如下所示:

4、促进银行IC卡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文件:

Ø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作为总纲,对银行IC卡的发展提出时间表,标志着国内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正式大规模迁移;

Ø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决定在47个城市同时推广IC卡。

5、相关的行业规范

ØPBOC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Ø中国银联金融IC卡规范体系

6、银行IC卡的业务领域涵盖:

交通、医疗、校园一卡通、公共支付、移动支付、旅游网点、特约商户,并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保领域、政务服务领域获得新的发展。

7、银行IC卡支付产品:

基本支付产品:

标准借贷记产品、小额支付产品和非接触式支付

创新支付产品:

闪付、电子现金扩展应用、双币种电子现金、迷你付

8、标准借贷记产品的功能及特点:

Ø账户类型:

联机账户,支持大额交易,扩展出电子现金;

Ø金融功能:

具备贷记卡、借记卡、准贷记卡等多项功能;

Ø安全认证:

联机认证中增加了双向认证,具有脱机数据认证,在持卡人认证中增加了脱机PIN验证;

Ø风险控制:

增加了脱机控制功能,实现发卡行、收单行、持卡人三方共同控制;

Ø交易实体:

包括卡片、终端和发卡行;

9、电子现金应用的功能和特点

Ø卡余额:

余额不能大于1000元,能够将卡内余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Ø安全性:

确保发卡行及收单机构的低坏账风险;

Ø风险:

具有标准借记/贷记应用的高级风险管理特性,确保低欺诈风险;

Ø受众:

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尤其适合无联机条件、需要较快交易速度的场景

Ø成本:

成本低

10、非接触式支付的功能和特点:

Ø在10cm距离内进行非接触通讯

Ø压缩应用命令,减少交易时间

Ø允许部分操作在卡片离开读卡感应范围后进行

Ø能够满足快速小额交易需求,交易速度快于接触式的电子现金

11、创新产品应用的种类及特点

Ø闪付:

提供快捷交易界面,支持多种脱机数据上送方式,可应用于日常消费各个场所

Ø电子现金扩展应用:

满足分段、分时计费及押金抵扣等需求,支持地铁、不停车收费、咪表应用

Ø双币种电子现金:

满足港澳持卡人的双币种脱机支付

Ø迷你付:

提供互联网支付、电子现金余额查询、联机账户余额查询、指定账户圈存、信用卡还款、电子票券下载、动态口令等功能

三、互联网支付

1、互联网支付的概念

是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2、国外互联网支付发展现状

Ø业务模式:

卡组织模式、网银支付模式、直接借记支付模式(美国无此模式)和虚拟账户支付模式。

Ø市场发展特点:

互联网支付服务市场的集中度不高,互联网支付账户种类繁多,银行卡公司在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网上商户扣率水平高于传统商户,网银支付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命力,得到快速发展。

3、国内互联网支付发展现状

(1)业务模式:

Ø商户直联网银模式:

网上商户直接将银行的网银支付网关接入到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互联网支付功能;

Ø网关支付模式:

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在网上商户和银行网关之间增加了一个支付平台,并负责集成不同银行的网银接口,为商户提供统一的支付接口和结算对账等服务;

Ø虚拟账户支付模式:

可分为直付模式和延迟支付模式(资金先从买方账户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待买方确认收到货物后再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转入卖方账户),银联在线支付就是一种典型的延迟支付模式,是国内首个支持金融级预授权担保交易的在线支付平台;

Ø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

中国银联作为转接清算机构,负责发卡机构和网上收单机构的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

(2)市场特点

ØC2C电子商务市场的高速发展和高度集中使得互联网支付服务市场的集中度很高

Ø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支付定价水平较低

4、互联网支付的产业链

Ø银联业务体系:

涉及银联系、发卡机构、收单机构;

Ø运营商:

主要是电子商务平台、团购网;

Ø监管机构:

包括境内和境外监管机构;

Ø安全认证:

包括境内、境外安全认证;

Ø商户:

线上、线下商户;

Ø消费者:

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消费者。

5、互联网支付产品

网关支付

无跳转支付

快捷支付提前

网银支付提前

代收及代付

6、网关支付的功能及基本支付程序

功能:

通过银联在线支付的网关,可提供认证支付、快捷支付、储值卡支付、网银支付等支付方式

基本支付程序:

Ø当跳转到银联在线支付的页面时,输入银联卡号,点击下一步

Ø在新弹出的页面中输入卡号信息,包括有效期、预留手机号等信息,即可付款

Ø如果交易成功,则会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7、无跳转支付的功能及基本支付程序

功能:

无需持卡人离开商户页面就可以完成支付

基本支付程序:

Ø首次支付:

开通仍需跳银联页面进行开通

Ø非首次支付:

输入或选择银行卡,凭短信验证码进行支付,无须跳转;

8、快捷支付提前的功能及基本支付程序

功能:

一种特殊的网关支付模式,商户可通过限定持卡人支付所使用的支付银行,实现按特定银行进行快捷支付的需要,可分为在商户端选择发卡行图标和在商户端输入卡号两种方式。

基本支付程序:

Ø选择想要支付的银行

Ø输入所选银行的卡号,及验证要素,提交发卡行进行开通并支付

9、网银支付提前的功能及基本支付程序

功能:

是一种特殊的网关支付模式,持卡在商户页面选择某家银行的网银时,通过银联在线支付网关直接跳转到银行的网银支付网关,整个跳转过程不出现银联在线支付网关的页面。

基本支付程序:

Ø选择要支付的银行

Ø跳转至网银网关

Ø输入相应的信息,完成支付

10、代收和代付的功能及基本支付程序

代收:

收费商户得到持卡人授权后,委托银联从持卡人的银行卡帐户中扣除收费款项的业务形式

代付:

银联在线支付代付业务,商户从自身单位结算账户向持卡人指定银行卡账户进行款项划付的业务

四、移动支付

1、移动支付的概念

又称手机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指手机)对其所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2、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国外:

Ø移动支付最早于1997年出现在芬兰的赫尔辛基;

Ø目前全球内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日韩最为成熟,美国、欧洲相对缓慢,非洲在推动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金融上作用巨大。

国内:

Ø以短信和语音模式为主的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

Ø基于“WAP和手机客户端软件”的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

Ø基于智能卡的第三代移动支付业务

3、移动支付的模式

远程支付:

Ø有卡支付:

SD、SIM、刷卡器

Ø无卡支付:

短信、客户端、插件、网页

近场支付:

ØNFC-SD

ØNFC-SIM

ØNFC全手机

Ø手机外接设备如苹果皮、贴片卡

4、三种主要的远程支付模式及特点

Ø短信支付模式:

将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通过短信交互的方式实现支付。

Ø手机支付模式:

在客户端软件上直接输入账号,并借助网络与远端服务器相连来完成交易,包括独立软件和应用插件两种形式。

Ø智能SD卡模式:

在手机的SD卡插槽内插入集成了银行账户信息的专用SD卡,结合相应的手机客户端软件,为用户提供远程支付的一种服务。

5、三种主要的近场支付模式及定义

NFC-SD

在手机SD卡上加载金融账户,支付时调用SD芯片上金融账户信息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NFC-SIM

在手机SIM卡上加载金融账户,支付时调用SIM芯片上金融账户信息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NFC手机

将金融账户载入手机,利用内置的NFC芯片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6、移动支付分类

按照支付距离分为:

Ø近场支付,如红外、蓝牙、RFID等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Ø远程支付,如IVR、SMS、STK和WAP等客户端

按照支付金额分为:

Ø小额支付,<10$,免验密、免签名

Ø大额支付,>10$,验密和签名

7、移动支付的产业链

Ø需求方:

消费者、商户

Ø核心参与者:

移动运营商、银行、卡组织或第三方机构

Ø政策监管机构

Ø移动商务平台运营商

Ø技术提供者:

手机制造商、芯片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8、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Ø应用广泛:

支付+钱包+商圈

Ø行业多

Ø参与主体趋向合作共赢

9、近场支付产品

Ø条码/二维码支付

Ø声波支付产品

ØSquare产品

ØNFC产品

10、条码/二维码支付特点及操作步骤:

Ø特点:

对商户来说,好处是成本低,易快速开展业务,弊端在于适用场景少,需投放大规模二维码,只适用于开展特定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好处是模式新颖,有吸引力,弊端在于交易流程不够快捷,安全性让人顾虑。

Ø操作步骤:

11、声波支付产品特点及操作步骤

Ø特点

对商户来说,好处是不需要用户更换设备,弊端是需要改造受理终端;对用户来说,好处是模式新颖,有吸引力,弊端在于交易流程不够快捷,安全性让人顾虑。

Ø操作步骤

12、Square产品特点及操作步骤

Ø特点

适用于线上线下购物,支付快捷,安全芯片可减少顾虑

Ø操作步骤

13、NFC产品特点及操作步骤

Ø特点:

要有银行卡、NFC智能终端、NFC技术及受理终端搭配使用。

Ø操作步骤:

14、远程支付产品类型及特点

Ø客户端支付

Ø移动网页产品

Ø支付控件或收银台产品

15、客户端产品的特点

Ø采用远程支付的主流方式,基于虚拟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支付形式并存;

Ø对银行而言,是直接面向用户,控制力度强,可叠加商圈等,扩展性高;

Ø可分为垂直业务客户端和综合业务客户端。

16、移动网页产品的特点

Ø是一种网页或客户端的移动网页形式,应用内容与客户端产品差异不大;

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访问、浏览产品并进行支付的过程;

Ø好处是不需要用户单独下载及安装软件,通用性较好;

Ø不足之处在于,承载的内容有限,用户体验略显不足。

17、支付控件或收银台产品的特点

Ø是一种收单类工具

Ø对银行而言无需开发支付清算通道,直接在客户端中嵌入,投入成本低;

Ø对用户而言,可以直接通过支付控件完成交易,支付流程便捷,安全性高。

 

基础知识

银行卡风险的定义

经营或参与银行卡业务的机构在银行卡业务运营的过程中,以及单位和个人在申领、持有和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

银行卡风险类型

按照银行卡风险表现形式可划分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四类。

银行卡产业链各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

在银行卡业务中,持卡人、发卡机构、特约商户、收单机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及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业务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银行卡的生态产业链。

同时,因为角色和职能的不同,各参与主体在银行卡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和承担的风险及责任也不同。

银行卡风险管理的几种主要策略

五种主要策略:

1、风险承担。

2、风险预防。

3、风险分散。

4、风险规避。

5、风险转移。

银行卡业务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流程

大多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结合银行卡业务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

二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衡量。

三是制订并实施管理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四是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和反馈。

发卡信用风险及防范

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发卡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由此导致的坏帐损失不仅会直接降低银行利润,而且会使监管机关对信用卡发卡机构提出更高的资本准备金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卡机构的经营成本。

强大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是信用卡发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发卡机构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贯穿于信用卡业务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借助量化分析技术和手段,实现精细化和自动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以提高风险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信用卡业务的生命周期,包括信用卡审批管理、贷后额度调整和交易授权管理、催收与呆坏账管理、信用数据分析等方面。

信用卡审批基本流程

贷后额度调整和交易授权管理

一是对授信额度的动态调整和管理;二是针对日常交易的授权管理,特别是对于拖欠账户的交易授权管理。

催收管理

发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代表了发卡机构控制最终风险损失的能力。

催收能力强的发卡机构可以拓展风险相对较高的客户群体,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息和手续费收益。

发卡欺诈风险管理

银行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欺诈手法窃取持卡人卡内资金或信用额度而导致的风险。

发卡欺诈类型

一个完整的银行卡生命周期包括了卡片申请、卡片发行、卡片日常管理、卡片挂失/到期处理等基本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银行卡欺诈。

根据欺诈发生的不同阶段,可初步划分银行卡发卡欺诈风险的类型:

卡片申请环节----虚假申请;卡片发行环节----未达卡欺诈;卡片日常管理环节----失窃卡、伪卡、非面对面欺诈等类型;卡片挂失环节----账户盗用欺诈。

信用卡主要欺诈类型及风险防范

虚假申请欺诈防范

审批环节、交易监控环节、催收环节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监控措施。

伪卡欺诈防范

1、添加卡片校验码(CVN)、2、增加其他交易验证要素、3、加强交易监控

未达卡欺诈防范

1、加强卡片寄送环节安全管理。

2、加强卡片激活环节身份验证。

3、加强交易监控。

失窃卡欺诈防范

1、为卡片设置交易密码。

2、及时止付,控制欺诈损失扩大。

3、加强交易监控。

4、提升持卡人安全用卡意识,及时关注账户交易变化情况。

账户盗用欺诈防范

1、加强持卡人更新信息环节风险防控。

2、加强换发/补发卡环节风险防控。

3、加强交易监控。

4、提请持卡人密切关注卡片及账户交易变动情况。

非面对面欺诈防范

1、加强业务开通身份审核。

2、加强业务定制风险防控。

3、提高交易验证强度。

4、加强交易限额管理。

5、加强交易监控。

6、加强持卡人个人身份信息管理。

7、加强持卡人宣传教育。

借记卡主要欺诈类型及风险防范

目前国内借记卡欺诈主要表现为欺诈转账,损失金额在借记卡欺诈总损失金额中的占比超过80%;其次是伪卡欺诈,特别是境外的大额伪卡欺诈案件也是近年国内借记卡欺诈的突出风险类型之一。

电信欺诈转账防范

1、加强个人银行开户及开通业务功能环节的风险防控

2、加大对银行柜面转账交易的风险核查力度

3、做好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管工作

4、加强可疑交易监控

5、加强持卡人宣传教育

借记卡境外欺诈风险防范

1、加强借记卡境外交易授权管理

2、建立大额交易监控机制

3、建立借记卡交易限额管理机制

4、建立7×24小时应急处理机制

收单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