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430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docx

学年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析版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属于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的是(B)

A.NH3B.Ca(HCO3)2

C.BaSO4D.C2H5OH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但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A错误;Ca(HCO3)2易溶于水,且水溶液能导电,是强电解质,B正确;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C错误;C2H5OH是非电解质,D错误。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盐都是强电解质

B.其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D.浓度一定的强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其导电性增强

解析:

浓度一定的强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离子浓度变化不大,但离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导电性增强。

3.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在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解析:

在溶液中,比较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应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进行,若不限制条件,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可能比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能力弱,故B错误。

4.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D)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HD

B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钾

HI

乙醇

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

D

胆矾

石灰水

硫酸钡

HNO2

NH3

解析:

盐酸是混合物,HD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HI是强电解质,B错误;氨水是混合物,不是弱电解质,C错误。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A.NH3·H2O

N

+OH-

B.KClO3

K++Cl-+3O2-

C.CH3COOH

CH3COO-+H+

D.NaOH

Na++OH-

解析:

B中Cl

不可拆,C中应用“

”,D中NaOH完全电离,不能用“

”。

6.下列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D)

A.0.1mol·L-1的氨水100mL

B.0.1mol·L-1的醋酸50mL

C.0.05mol·L-1的醋酸100mL

D.0.05mol·L-1的硫酸100mL

解析:

导电能力强说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A、B、C均部分电离,A、B项中阴、阳离子浓度之和远小于0.2mol·L-1,C项中阴、阳离子浓度之和远小于0.1mol·L-1;D项中H2SO4完全电离:

H2SO4

2H++S

阴、阳离子浓度之和等于0.15mol·L-1。

7.下列离子最容易结合H+的是(C)

A.OH-

B.CH3COO-

C.CH3CH2O-

D.ClO-

解析:

越难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则相应的阴离子就越容易结合氢离子。

乙醇是非电解质,很难电离出离子,因此CH3CH2O-最容易结合氢离子。

8.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A.1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0.01mol·L-1

B.醋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C.10mL1mol·L-1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mL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解析:

A项中若醋酸完全电离,则c(H+)=1mol·L-1,而现在c(H+)=0.01mol·L-1,说明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选项B为醋酸的物理性质,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选项C说明醋酸为一元酸,不能说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选项D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9.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

H2O

H++OH-。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升高温度,Kw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解析:

升高温度,Kw增大,A错误;加入氨水,水的电离平衡左移,结果c(OH-)仍然增大,C错误;Na+和Cl-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D错误。

10.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D)

A.在水中加入NaOH固体

B.在水中加入K2SO4固体

C.将水加热

D.向水中通入HCl气体

解析:

向水中加NaOH、HCl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但前者使溶液呈碱性,后者使溶液呈酸性;加入K2SO4对水的电离无影响;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水仍然呈中性。

11.已知室温下0.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4.32×10-4mol·L-1,则该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是(C)

A.<1×10-14B.>1×10-14

C.=1×10-14D.无法确定

解析:

Kw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Kw=1×10-14,C正确。

12.现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NaOH溶液②铁丝③液态HCl④熔融氯化钠⑤硫酸钠固体⑥CO2⑦酒精⑧生石灰。

(1)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的是。

解析:

①NaOH溶液能够导电,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铁丝能够导电,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③液态HCl,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④熔融氯化钠能够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⑤硫酸钠固体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⑥CO2不能导电,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电离,溶液能够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⑦酒精不能导电,溶于水也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⑧生石灰不能导电,熔融状态能够电离,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1)上述物质中,可导电的是①②④;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3)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的是③⑤⑧。

答案:

(1)①②④

(2)⑥⑦(3)③⑤⑧

13.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2)a、b、c三点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a、b、c三点溶液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溶液中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写2种)。

解析:

(1)冰醋酸为共价化合物,只有加入水才会电离,导电能力为0说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导电能力越强,说明c(H+)越大。

所以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

(3)溶液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所以c点电离程度最大。

(4)若要使c(CH3COO-)增大,c(H+)减小,则可加入与H+反应的物质,如活泼金属单质、碱、碳酸盐等。

答案:

(1)“O”点处醋酸未电离,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c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4)加入NaOH固体加入Mg、Zn等固体(合理即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能力提升

1.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D)

A.白醋中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测得白醋溶液中的c(H+)在1×10-2mol·L-1到1×10-3mol·L-1

之间

解析:

c(H+)<1mol·L-1可以说明醋酸为弱酸。

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在25℃时,水的离子积Kw=1×10-14,在35℃时,水的离子积Kw(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35℃时,c(H+)

C.35℃时的水比25℃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解析:

温度升高,Kw增大,c(H+)和c(OH-)都增大,且始终相等,水的电离程度也增大;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故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

3.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D)

A.两条曲线上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

C.图中T1

D.XZ点连线上任意点均有c(H+)=10-7mol/L

解析:

由图像知,两曲线上的任意点均是平衡点,且温度一定,所以其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A正确;当c(H+)=10-7mol/L时,向上作垂线,得在M区域内c(OH-)>10-7mol/L,B正确;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电离,c(H+)、c(OH-)及Kw都增大,所以T1

4.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1,则此时c(OH-)=,Kw=;若温度不变,向水中滴入盐酸,使c(H+)=5.0×10-5mol·L-1,则c(OH-)=。

解析:

纯水中水电离的c(H+)=c(OH-),所以c(OH-)=2.0×10-7mol·L-1,Kw=c(H+)·c(OH-)=(2.0×10-7)2=4.0×10-14;若向水中加HCl,则c(OH-)=

mol·L-1=8.0×10-10mol·L-1。

答案:

2.0×10-7mol·L-14.0×10-148.0×10-10mol·L-1

5.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1)若三种溶液中c(H+)分别为amol·L-1、bmol·L-1、cmol·L-1,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n1mol、n2mol、n3mol,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3)分别用以上三种酸中和一定量的NaOH溶液生成正盐,若需要酸的体积分别为V1L、V2L、V3L,其大小关系为。

(4)分别与Zn反应,开始时生成H2的速率为v1、v2、v3,其大小关系为。

解析:

由于HCl和H2SO4是强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故浓度相同时c(H+):

b>a>c,与锌反应产生H2速率:

v2>v1>v3;等浓度、等体积时,n(HCl)=n(H2SO4)=n(CH3COOH),所以n1=n2=n3;中和一定量NaOH生成正盐时,V1=V3=2V2。

答案:

(1)b>a>c

(2)n1=n2=n3(3)V1=V3=2V2(4)v2>v1>v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