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36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docx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详细

3.专业三:

会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顾问:

袁玉平(江苏富华会计师事务所副总经理)

戴桂荣(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张珍花(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博士)

费金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

组长:

朱益湘(学校商贸部主任)

副组长:

陈国锋(学校商贸部教务科长)

组员:

张金超(镇江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爱民(江苏富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丹阳分所会计师)

巢敏、张宏、许娟、杨春凤、袁春花、殷雅琴、杨先华、

宦正东、朱仙娥、刘晔、吴琦琼(学校教师)

(1)需求论证

①产业背景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我国新的各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制度陆续出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每个单位至少配置1-2名会计人员,会计人才遍布各行各业,会计既是企业的后援支持,又是公司运营的关键。

会计职业前景广阔。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隶属镇江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沿江开发带,是一座现代化工贸城市。

全市拥有上市企业8家,现有中小企业10000多家,每年还新增一定数量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均需要大量熟悉会计业务、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

近年来丹阳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对会计专业类的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

政府同时加强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我市会计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空间,除了正规学历教育,会计教育还拓展到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会计教育方式也从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拓展到网络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

②社会需求

根据镇江市人才和劳动力市场2012年6月的数据统计,丹阳地区人力资源需求为29890人,求职人数仅为15206。

从人才招聘情况看,营销、管理、行政、外贸、财务等专业的需求较为旺盛。

从2012年某月召开的专场人才招聘集市上获悉,当天进场的86家用人单位中,共发布招聘岗位数为1132个,其中,财务类占14.5%。

人才市场供求前10位的专业中,财会类专业排在第五。

因此,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是我校会计专业服务丹阳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

据2009、2010、2011年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我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出纳、稽核、资本基金核算、工资核算、总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等岗位的工作。

近三年来丹阳市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每年约有1700多人,具体的就业岗位需求结构如下图:

 

图3-1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比例结构图

广泛的市场需求为会计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现有基础

我校会计专业创办于1982年,是学校的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镇江市示范专业,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

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及专业内涵发展的需求,本专业现已形成“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组织会计”两个专业方向,与市场营销专业形成商贸专业群。

A.课程改革基础: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市场营销》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项目课程教程。

现有课题研究中省级课题3个,镇江市级课题16个,校级课题4个。

参加江苏省技能大赛师生共获得一、二、三等奖19个。

B.师资队伍建设基础:

会计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22人,外聘专业教师5人。

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高级职称13人,占59%,“双师型”教师20人,占90.9%,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3人、丹阳市教学骨干6人。

原专业负责人巢敏现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财经商贸中心组成员。

在专业负责人巢敏的带领下,2010年经丹阳市教育局批准,成立了丹阳市巢敏名师工作室,使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专业负责人陈国锋为丹阳市教学骨干,镇江市财会中心教研组组长,丹阳市招投标采购评审专家,丹阳市天顺贸易有限公司外聘财务顾问。

C.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主要有2个会计模拟实训室、2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1个银行模拟实训室、1个收银实训室、1个学生创业超市,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为298.7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9个,主要有大亚集团、恒宝集团、肯帝亚木业、沃得集团和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等大型制造业;华地百货集团、欧尚超市等大型零售业,除此以外,还有如金陵(丹阳)饭店、水中仙国际大酒店等大型餐饮业。

④存在问题

随着丹阳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结构已较难适应学校教学和社会培训的需要,现有实训设备的功能及数量也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大量会计人才的培训需求,为此本专业还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软件的投入。

(2)建设目标

①总体目标

本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吸引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建设,构建“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以会计工作岗位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仿真会计实训基地。

建成江苏省中职品牌专业,带动相关商贸类专业群的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

②具体目标

年度

内容

第一年

第二年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会计专业五年制办学学制的调研,探索“工学结合、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开发团队,完成岗位(群)能力分析,初步构建课程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制订3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始建设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各1门、2门校本教材;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继续探索多元立体化评价模式。

继续会计专业五年制办学学制的探索,滚动修订“工学结合、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开发团队,完善课程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修订完善3门核心课程标准,建成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各1门、3门校本教材;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完成多元立体化评价模式的省级课题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草拟本专业师资队伍年度建设规划,发挥巢敏名师工作室作用,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2位骨干教师,初步建立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聘任6名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20%以上,建立考核制度;双师比例达91.3%,研究生比例不低于18%。

建设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继续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和2位骨干教师,并加强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实践探究力度;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比例达95.7%;聘任7名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30%以上,完善考核制度;研究生比例不低于21%;完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构建校企共建合作运行机制,企业行业参与新建1个校内实训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初步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探索并试行“双导师制”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加强实习管理。

完善校企共建合作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新增1个校内实训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会计培训服务;推行“双导师制”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完善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升实习管理效果。

(3)建设思路

坚持以镇江及丹阳区域需求调研为依据,以行业发展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优化专业结构为手段,以会计工作岗位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做合一”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立体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以名师为引领,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技能竞赛、课题研究为抓手,建设一支“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合作运行机制,以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创新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和校际辐射能力。

(4)建设内容

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A.构建“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面向财经管理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借助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力量,广泛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并对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与地方知名企业合作,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将企业需求、行业需要、岗位能力、考证要求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历(毕业证书)+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知识(专业理论)+技能(职业实践)”,“实训室(校内实训)+企业(校外实习)”的职业教育特点,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综合实践能力,构建“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继而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如下:

 

 

图3-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为了满足岗位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实行“一专多证”毕业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取得普通话、计算机等职业素养证书;珠算、会计从业资格、财务软件应用等会计类证书。

 

图3-3会计专业学生获取证书图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广泛开展社会需求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定“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和水平,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B.探索“课证一体”课程体系

依据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对会计专业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解,在此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融合职业标准、考证知识点,对接会计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C.建设精品课程

根据会计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启动精品课程的建设。

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职业道德与规范、职业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引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开发《会计综合实训》校级精品课程和《成本会计》市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表

级别

课程

负责人

市级精品课程

《成本会计》

许娟

校级精品课程

《会计综合实训》

陈国锋

D.建设教学资源

本着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联合行业企业,引入职业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企业元素,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支撑教学资源库运行的数据中心软硬件平台、面向应用和服务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库平台,着重开展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素材的建设,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交流。

积极开发“课程对接岗位”的项目化特色校本教材。

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与组织形式能真正反映工作岗位与社会实践的需要,体现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共编写特色校本教材5本。

特色校本教材编写计划一览表

序号

教材名称

参与教师

1

《基础会计理实一体教程》

巢敏、杨春风、杨先华等

2

《经济法与财经法规》

陈国锋、王腊萍等

3

《企业财务会计实务》

陈国锋、许娟、殷雅琴等

4

《会计岗位礼仪》

张宏、朱益湘、周建平等

5

《会计书法》

徐永辉、张忠云等

E.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会计专业真实岗位实习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

按“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教学要求,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方式,切实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对接会计岗位需求的教学效果。

根据会计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确定“五会、五能”的技能教学目标,实行“三阶双轨递进式”的技能教学模式。

“五会、五能”的技能教学目标——“五会”是会用小键盘盲打、会珠算、会点钞、会书写会计文书、会用Excel进行数据管理;“五能”是能编制和装订会计凭证、能登记账簿、能编制会计报表、能分析会计报表、能进行纳税申报。

“三阶双轨递进式”的技能教学模式——“三阶”是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会计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两方面能力相结合的训练。

 

图3-5“三阶双轨递进式”模式图

为了让学生所学技能与会计岗位实践接轨,实行分阶段实习,时间上由长到短,内容上由浅入深,具体安排如下:

实训时间

实训内容

实训目的

第一学期

认知实训

熟悉生产流程,认识会计岗位

第二学期

会计核算程序实训

熟悉会计基本核算程序

第三、四学期

会计岗位实训

熟悉各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

第五学期

综合实习

综合掌握会计核算技能

第六学期

顶岗实习

熟悉并掌握会计真实岗位技能

F.构建“多元化立体式”人才评价模式

创新评价方法与手段,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社会(行业、企业、家长)多方参与下,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进行学生互评、自评、教师(师傅)点评等形式多样的评价,采用书面考试与现场技能考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引入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完成省级课题《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性研究》的研究。

 

图3-6“多元化立体式”人才评价模式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表

序号

重点建设任务

责任人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陈国锋

2015.6

(1)会计专业五年制办学学制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滚动修订材料(包括市场调研、工作岗位分析、专家认证等)

(3)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专业对口率达到80%,毕业生“双证书”率100%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5)人才培养实施情况年度总结报告

2

课程体系改革

许娟

2015.6

(1)会计领域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及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分析报告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报告和建设计划

(3)建设“课程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

(4)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

3

精品课程建设

陈国锋

2015.6

(1)建成1门市级精品课程《成本会计》

(2)建成1门校级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

4

教学资源建设

杨春凤

2015.6

(1)编写《基础会计理实一体教程》《经济法与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会计岗位礼仪》《会计书法》特色校本教程

(2)制作《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资源光盘,建设“学习园地”、“网上考试平台”1个、建设《会计从业资格》能力测试题库、利用学校现有门户网站建设统一整合的实训平台。

5

教学模式改革

陈国锋

2015.6

(1)教学模式改革的课题研究资料

(2)典型教学案例集

(3)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信息化比赛成果资料

6

评价模式改革

殷雅琴

2015.6

(1)“多元立体化”的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2)评价模式改革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3)多方参与学生评价材料

(4)省级课题《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性研究》结题资料

(5)评价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②师资队伍建设

A.名师引领,打造“专家型”专业带头人

培养目标:

挑选2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重点培养

主要培养路径:

在原有的“巢敏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和考核方法,有计划地安排2名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各类中职教育培训,学习先进中职教育理念,带领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技能竞赛等活动。

安排专业带头人到行业、企业兼职,使其成为行业专家,并成为具有课程体系建设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B.以老带新,培养“能手型”骨干教师

培养目标:

挑选4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主要培养路径:

制订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通过国内外系统培训和到行业、企业实践,提高骨干教师教学理念、实践动手能力与行业岗位意识。

以“两课”评比、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比赛等活动为抓手,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取得“双师”证书,成为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C.校企合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

每年增聘2个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总数达7人。

主要建设路径:

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制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承担校内部分实训课程的指导与校外实习的指导,并参与课题研究与相关企业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教学讲座和交流活动,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形成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

D.强化培训,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培养目标: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以上。

主要培养路径:

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从经济上给予补贴,从政策上给予倾斜。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通过学历进修、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参与挂职锻炼,重视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不断完善“双师”结构,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E.搭建平台,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主要建设路径:

通过专兼结合、组建教学团队方式,逐步建设一支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推选优秀教学团队中专业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推选各学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等各类竞赛。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科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表

项目

类别

人数

专任专业教师学历情况

专任专业教师职称情况

骨干教师建设情况

“双师型”建设情况

专任专业教师

兼职教师

硕士

研究

高级

职称

中级

职称

初级

职称

现有

基础

22

5

4

18

13

8

1

10

20

22.7%

18.2%

81.8%

59.1%

36.4%

4.5%

45.5%

90.9%

建设

目标

23

7

5

18

15

8

12

22

30.4%

21.7%

78.3%

65.2%

34.8%

52.2%

95.7%

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A.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由学校及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通过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研讨,构建并完善“校企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运行机制。

会计专业每年与丹阳市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此平台安排学生进行岗证结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B.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调研论证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建设计划,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把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生产性环境。

继续完善现有的2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2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新建1个ERP实训中心、1个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将其建设成集教学、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仿真型、虚拟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其先进性、实用性、示范性的作用,力争创建成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会计专业实训室主要设备表

建设

年度

实训室

名称

主要设备

建设

方式

单价

(万元)

总价

(万元)

资金来源

第一年

1

ERP技术实训中心

电脑

新建

50

0.4

20

地方

服务器

1

3

3

地方

空调

2

0.8

1.6

地方

企业经营管理手工沙盘

1

12

12

中央

ERP实训软件

1

18

18

中央

企业经营管理电子沙盘

1

13

10

中央

小计

40

中央

24.6

地方

第二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心

电脑

新建

50

0.4

20

地方

服务器

1

3

3

地方

空调

2

0.8

1.6

地方

企业财务岗位模拟实训软件

1

18

18

地方

企业电子报税软件

1

5

5

中央

财务会计实训软件

1

7

7

地方

小计

5

中央

49.6

地方

合计(万元)

119.2

C.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依据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校企共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安全及组织管理制度。

与当地6家企业合作建成“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15个。

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建设方案的制订及落实。

D.校企资源共建共享

会计专业教师参与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等社会培训,校企共同构建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生就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E.创新“双导师制”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做好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我校不断探索创新“双导师制”顶岗实习模式,校外师傅与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两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校企两位“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建立学生实习以及毕业之后的长效跟踪机制。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较分散的特点,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

F.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社会培训是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一大特色。

每年会计社会培训的人员达1500人次。

本专业将依托雄厚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训基地,对学生和在职从业人员开展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职称培训等各类培训,在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会计培训服务。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果表

序号

建设成果

具体内容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

新增2个校内实训室

企业参与新增1个ERP实训室的建设方案、设备采购、文化布置等建设内容

2014年6月

杨先华

企业参与新增1个会计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设备采购、文化布置等内容

2015年6月

2

新增6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参与新增2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建设计划、文化布置、实习安排与管理等内容

2014年6月

企业参与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建设计划、文化布置、实习安排与管理等内容

2015年6月

3

社会培训

企业员工培训场地3个

2014年6月

宦正东

社会培训人数1500人次

2014年6月

社会培训人数2000人次

2015年6月

(5)建设进度

重点专业名称

会计

建设负责人

朱益湘

建设内容

2014年6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5年6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程

体系

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

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探索“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会计专业育人质量。

验收要点: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3)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

(4)专家认证报告;

(5)理论研究(课题、案例)。

责任人:

陈国锋

预期目标:

继续发挥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坚持开展市场调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发挥示范作用。

验收要点: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3)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

(4)专家认证报告;

(5)理论研究(课题、案例)。

责任人:

陈国锋

2.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

探索“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