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二.docx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二
阶段性测试题二(专题二综合技能测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下图是“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的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P地时,我国钓鱼岛附近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南D.西北
2.以台风的行进路径为界,顺着台风行进方向,可将台风分为左半圆和右半圆。
航海者认为右半圆危险性比左半圆更大(如下图),主要原因是( )
A.右半圆与大陆的距离较近
B.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增大
C.左半圆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小
D.左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大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位于P地时,位于台风中心之北的钓鱼岛受向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再加上该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吹东北风。
第2题,由图可知,右半圆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从而使风速增大,故在右半圆航行危险性更大。
逆温指对流层的气温出现高层气温不低于甚至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两个时段逆温现象发生在高空
B.乙和丁两个时段逆温现象发生在近地面
C.丁时段没有发生逆温现象
D.乙时段没有发生逆温现象
4.依次表示夜间、清晨、上午及午后的是( )
A.丙、甲、乙、丁B.甲、丙、乙、丁
C.乙、甲、丙、丁D.丁、甲、乙、丙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中逆温的概念可知,甲和丙两个时段逆温现象发生在近地面;乙时段在中等高度发生逆温现象;丁时段没有发生逆温现象。
第4题,根据地面温度的高低,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午后和清晨日出前后,因此甲和丁分别表示清晨和午后;乙线表示地面升温快于上空,为上午;丙线表示地面降温,应为夜间,因此选A。
下图中甲、乙分别代表不同季节从赤道移动过来的某低压系统位置(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5~6题。
5.当赤道低压系统位于甲处时( )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南风,形成暖锋
B.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①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
D.m地晴朗,g地多雨
6.关于乙处低压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为冷锋天气系统
B.n处位于暖气团中
C.a处比n处风力更强一些
D.n处降水量更大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根据等压线和锋面分布判断出甲处天气系统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向右偏,甲处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南风,形成暖锋;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①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m地在暖锋锋前,多雨;g地在冷锋锋前,晴朗。
第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乙处天气系统为南半球锋面气旋,a处锋面为暖锋;n、a均位于暖气团中,天气较晴朗;a处附近的等压线比n处更稀疏,说明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风力也更弱一些。
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北半球理想大陆上的分布示意图”。
回答7~8题。
7.黄赤交角变为0°时,图中可能不再存在的气候类型是( )
A.甲B.乙
C.丙D.丁
8.M为一岛屿,下列关于1月份该岛屿西部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C.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直射点就不会出现季节性移动,所以地中海气候就不再存在。
第8题,该岛屿位于35°N的大陆东部,受海洋影响显著,所以1月平均气温大于0℃;该岛屿1月受大陆东部的西北季风影响,岛屿的西部地区为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
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系统的广泛使用会( )
A.加剧城市内涝
B.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C.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D.加重绿地土壤盐渍化
10.该系统未能在我国吐鲁番市得到普及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该系统投资大,成本过高
B.吐鲁番气候干旱,降水少,利用率低
C.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D.吐鲁番雨水污染严重,无法利用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雨水收集再利用,可减小地面雨水聚集量,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内涝且可以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上升,不会加重城市绿地土壤盐渍化。
第10题,该系统主要用于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由于吐鲁番市气候干旱,降水少,该系统建成后利用率会很低,造成设施的浪费。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洞里萨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在10米以上,最深11.5米;最小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
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降水因素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特征的判断。
考查学生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湖泊和河流互相补给,洞里萨湖主要依靠湄公河河水补给,其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湄公河水量的多少,A错误;洞里萨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时河水从湄公河流入洞里萨河,干季时河水倒流回湄公河,河水流向一年内发生定期变化,B正确,D错误;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是互补关系,雨季时从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干季时则相反,C错误。
12.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
其通航的最佳时期是( )
A.全年B.1—6月
C.5—10月D.11月—次年4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通航时间的确定。
考查学生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东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利于通航,C正确。
13.湄公河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
A.产品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高D.劳动生产率低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考查学生知识的调动和应用能力。
湄公河下游地势平坦,为热带季风气候,人口众多,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是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D正确。
读“南部非洲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M水文站测到的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往年有所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该河上游雨林植被恢复较好
C.该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小
D.该河上游兴建水库
15.图中P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上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B.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C.位于沿海大陆坡,阳光充足
D.位于热带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
【答案】14.D 15.A
【解析】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因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河流位于南非高原,上游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以草原为主,涵养水的能力较弱;河流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流量季节变化无关。
故A,B,C项均错误。
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库以下河段的河水流量,使流量更加平稳,故D项正确。
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由图可知,P处洋流分布在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与秘鲁寒流的形成原理相同,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故A项正确。
读下面两图,回答16~17题。
16.根据甲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岩石可能是大理岩
B.在A处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透水
C.C处的岩石可能是大理岩
D.在B处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瓦斯爆炸
17.据乙图(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分析判断,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质结构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⑦处为向斜成谷
B.②④⑥处为背斜成山
C.⑤处是褶皱
D.⑥处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导致的
【答案】16.C 17.D
【解析】第16题,C处岩石可能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大理岩;A处岩石为沉积岩;A处为背斜,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采煤可能出现的事故是透水。
第17题,⑥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成山,其形成原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因此其形成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导致的;①⑦处为背斜成谷;②④⑥处为向斜成山;⑤处是断层。
下图为“某地地貌景观及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B.岩浆侵入、断层形成、固结成岩
C.断层形成、固结成岩、岩浆侵入
D.固结成岩、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19.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Ⅰ、Ⅱ、Ⅲ代表形成三大类岩石的地质环境,则上图中河流对地貌的塑造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⑤
【答案】18.A 19.A
【解析】第18题,图示地区的各类岩层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图中的岩浆岩在断层处断开,并有上下位移,因而岩浆岩形成在先,断层形成在后。
第19题,题目右图中①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③表示高温高压,④表示变质作用,⑤表示重熔再生,⑥表示冷却凝固。
河流对地貌的塑造属流水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故选A。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20~22题。
20.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
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21.右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沉积岩Ⅰ、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
B.岩浆岩Ⅱ、沉积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C.沉积岩Ⅱ、沉积岩I、岩浆岩Ⅱ、岩浆岩Ⅰ
D.沉积岩Ⅱ、岩浆岩Ⅱ、沉积岩Ⅰ、岩浆岩Ⅰ
22.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 )
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答案】20.C 21.B 22.A
【解析】第20题,本题考查等值线和河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即该河流向北流;该河流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西岸,故该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应位于北半球;图中的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它一定是淡水湖。
第21题,岩浆岩Ⅰ穿越所有岩层形成火山,故它最晚形成;该处的沉积岩覆盖在岩浆岩Ⅱ之上,即岩浆岩Ⅱ最先形成;沉积岩Ⅰ位于沉积岩Ⅱ之上,沉积岩Ⅱ的形成早于沉积岩Ⅰ。
第22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图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时该河流水量最大,此时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23~25题。
23.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