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050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92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1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电子版.doc

目录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一

(1)

第一节生态文明概念……….………………………‘

(1)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16)

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7)

案例一………………………。

(38)

第二章生态文明思想资源…………………………(40)

第一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40)

第二节西方生态观的演进…………………………。

(61)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76)

案例..………………………一(90)

第三章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92)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口问题……………………………(92)

第二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102)

第二节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06)

案例………………………………一(122)

第四章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124)

第一节生态保护与修复……………一…。

(124)

第二节自然资源保护………………一…。

(133)

第三节环境污染防治……….…。

(135)

第四节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属性………‘(146)

案例……。

(152)

第五章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163)

第一节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一…’(163)

第二节低碳经济与新能源….…’(168)

第三节循环经济…一…‘(174)

第四节生态产业…一…’(180)

第五节生态旅游业一…‘(191)

案例一…’(203)

第六章生态文化与价值取向………(209)

第一节生态文化与全球化….…。

(209)

第二节生态文化价值取.向….….(215)

第三节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一…‘(230)

案例一…….….…。

(239)

第七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241)

第一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241)

第二节生态文明理念下法律体系的构建………’(246)

第三节完善公民环境权利与公众参与机制……‘(251)

第四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57)

案例一…。

(266)

第八章走向生态文明时代…………‘(269)

第一节生态文明与文明体系………”…一(269)

第二节建设“美丽中国”……“(280)

第三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一(289)

案例·一…一(309)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作为文明的一种形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眼于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旨,从维护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换言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

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要全面理解生态文明,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认识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生态系统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将其界定为讨论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学问。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

(一)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如下类型: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镇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浅海带生态系统

外海带生态系统

地球生态系统包括大大小小的众多子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这样一种整体性结构使地球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强大的自然力量,也使它十分脆弱,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因素相应地变化,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酸雨”被称为“天空中的死神”,它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常常导致整片森林死亡。

森林消失后,蓄水固土的功能消失了,又必然加快水土流失。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以食物链的方式存在,那么只要其中一个物种灭绝,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

经过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无数个动态发展循环过程,生态系统实现着自己的目的,完成新陈代谢,推动着自身的进化。

而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二)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生命元素的转化和再生、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再生、环境资源的转化和再生,最后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

如果地球生态资源被破坏,丧失它对人的价值,如空气和水被污染,土地破坏失去了有价值的生产力,但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能没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和肥沃的土壤,为修复被破坏的资源,恢复其使用价值,清除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治理被破坏的土地,需要

支付巨大的经济费用和社会劳动。

可以说,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听任传统工业文明对地球生态环境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如果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将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

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

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生物,生物又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反作用,这样便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包括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无机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还有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日光、水分、温度、大气、土壤等)。

各种因素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有序的、自组织系统。

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能量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利用以后,转变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具有一定的韧性机制,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物的发展,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大气圈、水圈和地壳的组成,深刻地改变地球的面貌。

莫兰指出:

“先有能量/物质方面的开放,后有与主动组织直接发生关系的信息/交流方面的开放,尽管一切开放系统都会有封闭,一切封闭系统都会有开放,尽管我们不能只用开放观念来定义一个系统,但开放观念还含有点别的东西,超出一切系统均拥有的关系/互动之开放的东西。

柯伦认为:

“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正因为这样,它们被称做‘开放’的系统),以实现自身的新陈代谢。

…,,内部的过程发展了结构、机制,并且与保持生命形式处于平衡态的力相抗衡。

它们不是与外部环境相平衡,而是有一个动态

的、非平衡的稳定态。

[1]埃德加,莫兰:

((方法:

天然之天性)),20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理查德,柯伦:

《(地球信息增长——历史与未来势,12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四)生态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生命共同体。

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自然界中一种物种的废弃物,就是另一种物种的养料。

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使它们再回归到循环使用的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和破坏。

1976年绿色和平运动提出((相互依赖宣言》,提出生态学三大原则:

(1)-切生命形式都是相互依赖的;

(2)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有生命系统的生长也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客观性质。

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种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2.多样性

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生物物种、生物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物种种群有9种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中性作用、竞争作用、资源利用型竞争、偏害作用(又称抗生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他把这9种相互作用归结为两类:

负相互作用,包括抗生、寄生、捕食作用;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合作、互利共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在生态过程中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利奥波德说:

“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反映出了产生它们的荒野的相应多样性。

”罗尔斯顿说:

“多样化增加的结果激励了复杂性的增加。

多样性的环境是异质的,有利于物种的多重适应性,但不利于它们适应均质的环境。

这种多重适应性需要复杂性,即有能力找到更好的环境并迁徙到这些好环境中去…一复杂性有助于应付多样性提出的挑战和机遇。

复杂性有助于跟踪变化着的环境。

3.自组织性

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

埃德加·莫兰指出:

“大自然中并不存在一种超自然的特异组织原理或组织之熵,也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将要构成系统的成分聚拢起来的特殊力量。

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