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020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明与文化.docx

中国文明与文化

中国文明与文化

第一讲导言

昔有鹦鹉飞集陀山,因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

“尔虽在志意,何足云哉?

”对曰:

“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周亮工《栎园书影》

课程讨论的范围

(1)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

(2)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3)庙堂文化——民间文化

大传统与小传统

(1)大传统:

国家、政府、思想家提供的精神形态的文化遗产,例如四书五经。

(2)小传统:

民间社会对文化的传承,例如评书、剪纸。

(3)小传统受制于大传统。

大判断与小结裹

(1)大判断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总体观点的概括,例如: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

(2)小结裹是对某一具体事实下判断,例如:

五四运动中并没有人真正提出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小结裹,胡适说: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众多小结裹是做大判断的基础。

参考书目之一:

鲁迅《故事新编》

旷世智者晚年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文学化总结

《补天》——女娲——伟大的创造/猥琐的后人

《铸剑》——干将莫邪——复仇/荒诞

《奔月》——后羿嫦娥——英雄末路

《理水》——大禹——埋头苦干/空谈误国

《采薇》——伯夷叔齐——儒家理想的尴尬

《出关》——老子与孔子——一段干木头

《非攻》——墨子——拼命苦干/艰苦卓绝

《起死》——庄子——逍遥不起来

参考书目之二:

钱钟书《七缀集》

最博学睿智的学者对中西文艺的见解

《中国诗与中国画》

《读〈拉奥孔〉》

《通感》

《林纾的翻译》 

《诗可以怨》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

《一节历史掌故、一人宗教寓言、一篇小说》

参考书目之三: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

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民国文化史三件大事

(一)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终成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

(二)1927年,王国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三)1937年华北沦陷后,周作人“落水”,先后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

其它参考书目

(一)宗白华《美学散步》(五)张荫麟《中国史纲》

(二)李泽厚《美的历程》(六)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三)闻一多《唐诗杂论》(七)王元化《思辨随笔》

(四)顾随《顾随诗词讲记》(八)张中行《禅外说禅》

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

作为精神产品物质形态的书籍

甲骨、竹简、线装书、洋装书、电子书

形容知识多的成语

学富五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知识爆炸

一、何为四部?

我国传统图书分类法,按四部分类。

经史子集,凡四部,其中经部的地位最高。

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

四库与四部正相对应。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7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

成书后,先编写了四个抄本,分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浙江三阁”或称“南三阁”)。

《四库全书》的真相

(1)编修《四库全书》,表面看来是文化积累的巨大贡献。

(2)其实,清朝官方在收集图书的过程中,由于维护异族统治的封建王朝需要的政治因素,先后销毁的图书达2343种之多!

(3)收入其中的书籍很多也被删改、篡改过。

因此许多不是最好的版本。

二、经部在传统中的地位

(1)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价值的核心。

(2)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国家构成、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国家政治管理的理论预设等。

(3)国家主流文化价值:

士人(读书人)之间共享的知识背景、话语平台等,

三、经部的构成

(1)据《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四库全书》的经部书籍已达1773部,计20427卷。

(2)其实,真正核心的元典并不多,总共只有13部,统称《十三经》。

其它书籍都是对这13部元典的注释、疏证和整理。

(3)《十三经》

《尚书》、《诗经》、《周易》、《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书五经》是哪些书?

与《十三经》关系如何?

(1)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后两书是从《礼记》中抽出。

南宋以后才有四书的说法,是当时学生的标准教科书。

(3)《四书五经》是《十三经》的一部分。

四、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1)儒学与经学。

欲了解儒学,必先了解经学。

(2)经学是2000年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尊经)。

(3)欲了解经学,必先了解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

•今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全国书籍几乎全部销毁。

到西汉要振兴儒术的时候,只能依靠伏生等老儒生以记忆传授学生。

学生把老师口授的经书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即所谓“今文”记录下来。

这个系统的经书称为今文经。

•古文经学

到了西汉末年,因为鲁共王造宫殿拆毁孔家旧宅,在墙壁夹层里发现了用战国以前文字——篆字,即所谓“古文”书写的经书。

这个系统的文本,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千年之争

(1)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从最初的两个系统的文本,发展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解释古经的学术派别。

(2)两者的矛盾焦点在《尚书》和《春秋》。

经今文学推崇《春秋公羊传》,经古文学推崇《春秋左氏传》。

(3)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占上风;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占上风。

(4)到了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有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等。

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等。

(5)今文经学,喜欢标榜“微言大义”,擅长利用古典学术为现实政治服务。

而古文经学,长于在考据上下工夫。

(6)有了经学方面起码的知识,才有资格来谈儒学。

孔子也好,儒家经典也好,距离今天年深日久,我们对其的了解必须依靠历代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对今天比较确切了解儒家(包括整个先秦)贡献最大的,都是经古文学派的大师。

•清朝学术三变(王国维)

(一)国初之学大

(二)乾嘉之学精(三)道咸以降之学新

五、乾嘉学派

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等,而征引取材,多极于两汉。

(梁启超)

分为吴派与皖派

(一)吴派

以惠栋为宗师,以沈彤、江声、王鸣盛、钱大昕为羽翼。

(二)皖派

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为宗师,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传释词》)为羽翼。

•清朝文字狱的副作用

康熙至乾隆的150余年,是文字狱频发时期。

文网严密,动辄得咎。

为避免杀身之祸,当时水平最好的学者只得钻进故纸堆中搞古代文字训诂、考据。

使得这项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显著发展。

可以说是文字狱带给中国文化唯一的正面作用。

乾嘉学派的历史贡献

正是在乾嘉学派对古书整理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后人对先秦的文化典籍才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

但即便是今天,仍然没人敢说能够完全读懂先秦典籍。

王国维说他最多能读懂十之四五。

剩下的部分,还停留在猜测上。

正确的学术态度是,可以存疑,而决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下面对孔孟的介绍就是立足于前人对文化典籍的考据成果基础上得出的。

•中国史的“三代”

(一)夏

(二)商(三)周

•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一)古希腊

(二)古印度(三)古中国

六、孔子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大人物的影响来自其成就,但往往由于其它因素的介入,影响超过其成就本身。

•释迦牟尼如此,耶酥如此,孔子也如此。

•关于孔子生平,最可靠的文献资料只有两部。

一是《论语》;二是《史记·孔子世家》

今人杨伯峻《论语集注》是目前最好的入门书。

(一)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祖先是宋人,而宋是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和周王室关系最紧密。

西周灭亡后,文献散失,当时遗留文献保存最完整的是鲁国。

孔子是前世贵族之后,生长在古代文献荟萃之地,对他一生事业很有关系。

孔子的父亲比母亲大四十多岁,经籍中称两人为“野合”。

虽不明白确切含义,但其父母之婚姻必有隐情。

孔子三岁,老父就死了。

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给贵族看过仓库(委吏)、饲养过牛羊(乘田)。

但也借机学习了贵族种种礼文。

《史记》记载,孔子年轻时去过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说: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鲁国内乱,孔子去齐国避难,他回鲁国大约是40岁。

开始收徒办民间教育。

孔子50岁,才有机会参政,做了鲁国的公安局长(司寇)。

但很不得意。

孔子54岁,开始周游列国,到68岁才回到鲁国。

14年中,他主要在卫、陈、蔡、宋、郑等中原小国间徘徊。

最狼狈时候,还在陈绝粮,《史记》说他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的政治事业完全失败了,他的教育事业却成就巨大。

孔子办教育“有教无类”。

号称孔门七十二弟子。

可分为前后两期。

周游列国前收的前辈弟子著名的有:

颜回、子路、冉有、宰我、子贡、曾点。

周游列国后收的后辈弟子,著名的有:

子游、子夏、曾子、子张等。

前辈弟子多偏重实际政治活动;后辈弟子主要着力于文献文化。

孔子死后,被迅速神话化了。

子贡:

“仲尼,日月也。

子贡: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宰我:

“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有若: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汉代以后,孔子成了素王,即无冕之王。

(二)孔子性格面面观

(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

(2)幽默感(3)孩子气

(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

孔子状类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孔子过匡,为匡人拘五日。

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与弟子习礼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2)幽默感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然哉!

•(3)孩子气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夫人在絺帷中。

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孔子曰:

“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子路不说。

孔子矢之曰:

“予所不者,天厌之!

天厌之!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

孔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是岁,鲁定公卒。

•(三)孔子的历史评价

(1)是第一个把贵族学术向民间传播的教育家。

(2)是第一个把古代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享学术的思想家。

(四)孔子的核心思想

(1)礼

(2)名(3)仁

(1)从仪式中探寻礼的抽象意味

孔子一再强调克己复礼,对于八佾舞于庭,非常恼火,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两次说:

“不学礼,无以立。

因为他认识到仪式不仅是动作,不仅是制度,它象征的是人间的社会秩序。

失去仪式,社会秩序也就无法确认和遵守。

(2)从象征中发展名的思想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人们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在象征符号里领略和感受世界。

孔子认识到象征和符号的联想所产生的心理力量能够转化成强大的实际力量,他希望通过正名来正实,借助对名义的规定来确认或迫使社会确认一种秩序的合理性。

(3)确立仁的价值,为维护社会秩序寻找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

仁是什么?

孔子在不同场合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

但大要有二。

A仁者爱人B忠恕

•A仁者爱人

子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伤人乎?

不问马。

子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把仁,追溯到真挚的血缘亲情,符合道德理性,是善良和正义的源泉和依据。

•B忠恕

忠:

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

(积极方面)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消极方面)

忠恕是仁的现实操作方式。

•(四)孔子的局限

(1)过分重视政治伦理。

(2)缺乏哲学思维,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家。

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三讲从孟子到王阳明

一、传统与道统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学,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死后,儒学仍在不断变化发展,各个时代都有其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构成儒学发展的传承谱系,用传统词汇说,就是道统。

(2)构成道统的儒学代表人物,称为圣贤。

供奉在文庙(孔庙),供读书人祭祀,其地位在现代以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孔子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孟子低半个级别,称亚圣。

其他人,至多称为大贤,没有做圣人的资格。

(4)道统的最简略谱系

孔子(春秋)——孟子(战国)——韩愈(唐)——

—程颐、程颢(北宋)—朱熹(南宋)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

(5)孟子以孔子嫡系传人自居

孟子曰: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最后一段

(6)孟子勾勒(或者说创建)儒学的传承谱系

•尧——舜——禹——汤——周文王——孔子——孟子

•孔子以前的,都是有现实功业的政治家,儒家奉之为三代之圣王。

•孟子以其委婉的表达方式,把自己安置在这个谱系紧靠孔子的末端。

二、孟子生平

(1)孟子(约前385—约前304),据说活了84岁(虚岁)。

而孔子据说活了73岁(虚岁)。

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可能和两位圣人有一定关系。

(2)孟子的师承

孟子把自己自封为孔门嫡系传人、道统的继承人,其实他的学历并不过硬。

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近百年。

当时孔子的学生也已经全部去世了。

•孟子曰: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史记》认为,孟子师从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

(3)孟子的社会活动

孟子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人,受到大师般的礼遇和尊重。

他经常后车数十乘,侍从数百人,往来各国间。

国君们馈赠黄金,供给衣食,听取他的意见。

晚年由于他的政治主张没有诸侯听取,退而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

三、孟子的思想

(一)仁——仁义——行仁政

(二)性善论(三)新型的君民关系

(四)大丈夫(五)排斥异端

(一)仁——仁义——行仁政

(1)孔子讲仁,而孟子常常仁义并言。

(2)鱼与熊掌之喻

(3)仁义在孟子看来,是士的终极价值,是高于生命价值的最高道德律令。

(4)仁政是政治理想。

王道理想遭遇霸道现实。

(二)性善论

(1)孟子曰: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孟子说的性善,只是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并不是说人性完全是善良。

(3)他认为后天环境可能使人保持善,也可能使人趋向恶。

孟子曰: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所以,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只是硬币的两面,并无根本的矛盾。

(三)君民关系

(1)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君臣关系

孟子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孔子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史记》:

众人视我,众人报之;国士视我,国士报之。

(3)关于弑君

孔子认为周武王的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孟子认为武王伐纣,不是臣弑其君,“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4)恒产与恒心

孟子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很早指出了,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培养对社会负责的社会成员的必要条件。

同时又对知识分子(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论证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食人,劳力者食于人。

一度被认为是为统治者压迫剥削劳动者张目,其实孟子只是说出了事实而已,恐怕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是不会改变的事实。

(四)大丈夫

(1)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中国古代缺乏类似西方基督教的精神资源作为人的精神依托,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孟子的思想为精神依托,最终舍生取义。

(3)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五)排斥异端

(1)孟子曰: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余岂好辩也哉?

吾不得已也。

(3)诡辩论的逻辑

为我、兼爱→无父、无君→禽兽

(4)对不同学说采取的态度,不是宽容,而是一笔抹杀,恨不得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5)何为宽容?

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

四、孟子的影响

(1)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

(2)五代后蜀,孟昶把《孟子》等十一部儒家经典楷书刻石,是孟子进入经书的开始。

(3)南宋朱熹编辑四书,孟子地位又得提高。

(4)明清八股取士,所有读书人对《孟子》倒背如流。

•五伦(《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白虎通义》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

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白虎通义》一书。

•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

六纪:

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

五、韩愈的《原道》

(一)《原道》末尾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二)韩愈勾勒的道统,直接继承了孟子的道统

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韩愈

(三)韩愈很自负,跳过千年,直接接过孟子的接力棒。

(四)韩愈和孟子一样,既是思想家,同时又是文章大家。

在没有明说的情况下,巧妙地将自己安排在道统的末端。

(五)他站在儒家立场,排斥佛、道异端,也确乎有继承道统的气魄。

当时皇帝尊崇佛教,韩愈两次谏迎佛骨,被贬谪到南方瘴疠之地。

(六)韩愈开了宋明理学的先声,却不为理学家看好。

王安石:

“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人识道真。

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程颐:

“学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学倒了。

朱熹在“退之所原之道,未见探讨服行之效也”,是“无头学问”,“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而对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悬而逆置之也。

王阳明说:

“退之,文人之雄耳。

(七)推崇韩愈的是文学家(欧苏)

(八)陈寅恪之拔高韩愈(《论韩愈》)

章士钊之贬抑韩愈(《柳文指要》)

(九)韩愈人格的缺陷和中国历代流行的道德决定论。

第四讲从孟子到王阳明(续)

一、宋明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儒学到了宋代,成为理学,接了从韩愈而下的道统。

不过理学家大都看不上韩愈。

(二)宋代理学,有濂、洛、关、闽之分。

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关学以張载为代表,闽學以朱熹为代表,洛学以二程兄弟为代表。

(三)朱熹继承二程理学,而有所发展,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所以理学一般又被称为程朱理学。

(四)理学又称宋学,与注重文字训诂、经典释义的汉学,相对峙。

(五)海外研究者把理学称为新儒家。

张载(1020-1078)

程颢、程颐的表叔

与范仲淹谈兵,与苏氏兄弟同科进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二程生平

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称明道先生。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称伊川先生。

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

程颢,登进士第,历任永兴军县(今陕西户县)和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主簿、晋城县令。

宋神宗熙宁初,入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安石议新法不合,出任签书镇宁军判官等。

元丰八年(1085),病死。

程颐,宋仁宗赵祯末年,入太学,任学职。

宋哲宗初,经司马光等引荐,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

因参与党争,出朝为权同管勾西京国子监,后削籍,送涪州(今四川涪陵)编管。

宋徽宗时,被定为“奸党”,大观元年(1107),病死。

由二程而来的两个成语

(一)程颢的如坐春风

程颢待人接物一团和氣,常让门人有如坐春风的感覺。

(二)程颐的程门立雪

有一次,他正在瞑目靜坐,弟子游酢(定夫)、楊時(龟山)在一旁站立靜候,不敢打扰,也不径自离开,经过好長一段時間,快天黑了,程颐才發現,於是让兩人告退,門外已經積雪盈尺了。

注意:

一般把这个故事作为尊师重道的美谈。

这是皮相之见。

程颐主敬静(涵养须用敬),才是这个故事的结穴所在。

三、二程的主要思想

(一)二程十五六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

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

(一)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

(二)强调“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

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

(三)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

“无人欲即皆天理”。

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四)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是二程的名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成了理学的最大罪状。

从现代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看,更是不可容忍的理论。

(一)单纯从妇女问题角度看,二程的思想甚至远远落后于孟子。

失节如果指妇女失去贞操,妇女遭遇强暴或者夫死改嫁,都决不能和生命本身相提并论。

孟子专门讨论过如果嫂嫂失足落水,小叔子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二)但二程说的失节还有作为臣子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君王保持节操的层面。

从这个层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