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71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项目

设计内容

备注

课题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极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和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虚像的概念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作图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

器材

平面镜、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凸面镜和凹面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引入

新课

一、巩固复习(课件展示)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

侧;③反射角入射角。

2.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对光的反射能力比较强。

二、新课引入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说出镜子的特点。

 

 

教师举起镜子总结,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镜子里的“面孔”和“物体”叫做像,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

(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同学们想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板书: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答:

1.同一平面;法线;等于。

2.镜面。

答:

A.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

B.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

C.镜中的“面孔”和“物体”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

观察片刻回答:

(1)有的说像不变;有的说随着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像变小。

(2)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

(3)有的说有关;有的说无关;还有的说不知道。

答:

想!

 

让学生观察镜子及镜中的像,和提出思考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问题回答是否正确不重要,关键要让学生普遍积极参与。

讲授

新课

三、新课学习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猜想与假设:

教师提示,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需要,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

1.教师向学生示范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1)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条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线重合)作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的那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和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然后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2)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观察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把测量结果填在表格中。

(3)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4)实验表格。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2

3

2.学生分组实验。

(或者叫学生上台,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提问:

(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等?

怎么知道的?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怎么知道的?

师生共同分析初步得出实验结论(用课件展示):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例1(用课件展示)某人身高1.70m,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m.当他向镜面前进0.5m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m.像高m。

知识点2:

平面镜成虚像

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人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成像的光是从哪儿来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78页“平面镜成虚像”的内容。

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具体做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

(1)点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2)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2.教师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然后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教师提出启发问题:

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在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并在图上画只眼睛。

教师分析:

当眼睛正处在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线传播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

教师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图归纳推导。

(1)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

(2)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板书:

2.平面镜成虚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能看到但不能呈在光屏上。

例2(课件展示)我们知道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可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

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这是为什么?

答: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作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

②对于物体上的每一个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

点,所

成的像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教师边作图边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跟着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发光点s点的像s’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步骤:

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物对镜面对称);

②截取s’点,让s’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等距);

③画出像点s’(等大)

2.根据反射规律作出发光点s点的像s’

根据反射规律作图步骤:

①从发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

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光点s的像点s’。

例3(课件展示)作出物体AB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右图所示)

知识点4:

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

1.平面镜的应用

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同学们回答的好,你们所说的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另一个应用是能改变光路。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下所示。

如图,在筒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都跟水平面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其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

板书: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2.凸面镜和凹面镜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79页“凸面镜和凹面镜”,归纳:

(1)球面镜的定义:

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

(2)球面镜的分类:

凸面镜和凹面镜。

见下列表格:

面镜

图示

概念

对光线

的作用

举例

共同点

反射面

是凸面

发散

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面

是凹面

会聚

太阳灶、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例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医生检查耳道戴一个凹面镜,是为了使电灯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在耳道里

C.在探照灯里,要把光

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D.在太阳灶中,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填写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4.平面镜的应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像。

六、布置作业:

课本80页1.2.3.4.5.

 

学生猜想:

(1)相等

(2)相等

学生实验

答:

(1)相等;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2)相等;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答:

1;

1;1.70。

迅速的阅读

(1)点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

线;

(2)无数条。

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后面问题学生答不出来)

 

学生跟着作图

 

在草稿上作图练习

 

A.整理仪容时用到它;

B.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阅读归纳

 

选:

A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比较复杂,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正确处理实验信息,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

关键,先由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后面学生实验时更好的掌握实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探究。

课本77页的实验是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一定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分析总结,有体验才会印象深刻,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

 

 

板书

设计

第3节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成虚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能看到但不能呈在光屏上。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练习

设计

 

1.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5m。

2.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虚(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0.7m,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图中的 ( D )

4.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1)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3)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4)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5.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

了如下操作: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A等长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等长的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6.如图所示,试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答案:

7.如图所示,S′是S的像,SA是S发出的光线,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答案:

8.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

镜中的像,则 ( D )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9.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

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10.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______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

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

(1)8 

(2)较暗 (3)不可能 (4)30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