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03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docx

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一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诊断试题

(一)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共有诗歌305篇,是按《风》《雅》《颂》三类来编辑的,观察表格可以得知,在春秋中叶以前()

类别

数量(篇)

主要产生地

160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105

镐京和洛邑

40

镐京曲阜商丘

A.南北文化交流非常频繁B.诗歌在社会各阶层中全面普及

C.集中分布地文明程度高D.当时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2、春秋战国时期,“士无定主”,他们以“士”为业,靠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

这反映出当时士人()

A.巩固分封制度B.家国观念淡薄C.维护礼乐制度D.支持列国争霸

3、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转向农业,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B.汉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

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4、自宋一代,官员选任方式趋向多元,科举取士、学校考选、恩荫补官等,都是入仕的途径。

其中,科考入仕者,谓为“正途”,备受尊崇。

而此外入仕者视为“异途”,在升迁,转任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一现象说明()

A.官僚体制走向混乱B.选官方式趋向多元

C.科举制度日趋成熟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5、元朝征服南宋后不久,开始将宣慰司置于行省之下,并确立了“立行省处不立宣慰司”的原则。

此举产生的影响是()

A.中书省无力控制地方诸行省B.导致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

C.导致行省的职权“大而不专”D.有利于完善元朝地方行政系统

6、下表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

军机大臣人数

乾隆

1至10人,70%的时间6至7人

嘉庆.道光.咸丰

88%以上的时间4至6人

同治

5至6人

光绪

76.5%的时间4至6人

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

7、元朝斡脱(蒙古语“合伙”的音译)商人活跃。

他们多为西域商人,资本来源于蒙古王公贵族,经营活动或放高利贷,或远距离贩卖货物。

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权,可以使用官方的驿站交通,有官军护卫,可减免税收。

据此推知,元朝()

A.西域商人垄断商业活动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C.政府实行商品专卖政策D.民营商业运营环境恶化

8、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推定出殷商武丁在位的大致年代应为公元前1250年至1192年。

据此可知()

A.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B.跨学科结合开始运用于史学研究

C.商朝有严格的日月食记载体系D.甲骨文卜辞记载与历史事件一致

9.1858年,清廷就鸦片问题颁布新条例:

“洋药(鸦片)一项,除系官员、兵丁、太监等照例治罪,又私售藏奸聚集者,照聚赌例治罪外,其余民人概准买用。

凡外洋及内地客商在各省关口贸易者,均照酌定税则”,这则条例表明出()

A.清廷默许鸦片走私活动B.清廷已放弃禁烟政策

C.鸦片贸易危及清廷统治D.鸦片贸易走向合法化

10、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于1933年全部完成。

此做法()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

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1.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国民经济D.旨在加强官僚资本的扩张

12、1931年10月,傅斯年召集方壮猷、徐中舒、萧一山、蒋廷黻等五位顶尖历史学者,联手撰写《东北史纲》。

王芸生在1931-1933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写出七卷本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

他们旨在()

A.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B.揭露日军全面侵华野心

C.唤醒各界以解救国难D.号召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13、1938年10月,蒋介石在武汉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说:

“吾人欲驱逐敌人,消灭敌人则必须利用游击战,扰乱敌人之后方,而牵制敌人之行动,破坏敌人交通运输,而减少其力量,以协助正规军之作战”以上材料表明()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国共两党加强战略合作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D.国民党调整抗战策略

14、下表是中国抗战期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数量以及与1943年本国生产的数量对比(只计运抵中国战场的武器数量)。

据此表可知()

1943年国产

抗战总进口量

从苏联进口量

从美国进口量

从其他国家

步枪

66831

91772

0

2722

89000

机枪

12331

17380

5200

351

11829

迫击炮

2481

830

0

30

800

火炮

24

1972

1040

96

836

坦克

0

82

82

0

0

装甲车

0

100

0

0

100

飞机

0

2279

997

1282

0

A.对1943年美国援华要理性分析B.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

C.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D.美国对华军事援助集中于轻型武器

15、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人民礼堂正式开幕。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非党员代表占实到代表总数的1/3。

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

这次会议()

A.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

C.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D.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16、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这使本次修宪让人耳目一新。

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C.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一贯追求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7、雅典陶片放逐法规定,对被放逐人投票时要超过6000名公民,否则放逐无效。

公元前415年春,雅典平民领袖柏波拉因党党派斗争无辜被放逐,遭到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杀害,雅典城邦终结这一制度。

这说明()

A.雅典政治充满人文关怀B.民主监督制度流于形式

C.雅典注重民主也重正义D.陶片放逐法造成权力滥用

18、公元前4世纪,雅典雄辩家德摩斯提尼这样评价雅典的告发制度:

“我们现行体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个将军一生当中都要在你们的法庭上被审判两次或三次,他们中没有一个敢于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一站。

”这一评价反映出()

A.雅典社会精英沦为民主的牺牲品B.雅典民主成为政客斗争的工具

C.雅典对官员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D.民众告发对官员的威慑作用有限

19、罗马法中的债法规定:

“契约成立的首要条件既是注意立约人的意愿,那么,必然要求缔约者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或者虽为行为能力受限制者,但契约缔结时已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否则,契约无效。

”这一规定表明罗马法()

A.满足买卖契约特殊要求B.关注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D.重视契约维护国家稳定

20、16世纪,法国政治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

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洲社会进步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21、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

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B.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22、19世纪中后期,德国各邦政府都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如实行高关税政策,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队,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这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国家政权积极干预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革

23、德国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年)曾说:

“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

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

”符合这种创作思想的是()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印象主义绘画D.民族主义音乐

24、针对英国经济出现颓废、政局不稳的情形,1979年5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重振英国经济。

至198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下降至4%,国家由财政赤字转为盈余。

以上材料反映了()

A.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撒切尔夫人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英国走出了经济“滞胀”局面D.凯恩斯主义已被英国政府扬弃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民家庭手工业开始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846年,包世臣说:

“近日洋纺,松江布市,消减大半。

”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

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

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对权力的追逐;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在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他们也就不再回乡。

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及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材料二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

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的开展,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

……英国王室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

“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的谚语。

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

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

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

14世纪中叶发生的黑死病,使英国人口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

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12分)2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比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西方民族精神。

【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

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

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

天宝来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

每一节度使有若干军、镇、城,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

“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

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

(9分)

28、【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末官员、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

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

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

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

在改造汉阳铁厂时,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款,使大冶铁矿主权丧失。

1896年,奏设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于上海。

1897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1905年,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

191l年,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

这个措施引起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

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

1913年,盛宣怀使汉冶萍公司控制权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使汉冶萍公司逐步走向没落。

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

李鸿章评价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

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孙中山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鲁迅说他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李鸿章、孙中山、鲁迅三人对盛宣怀评价岀现差异的原因。

(6分)

 

许昌高级中学2019届复习诊断

(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C

D

C

D

A

D

C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C

A

C

A

C

D

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25、[解题思路]第

(1)问,由“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纱洋布的冲击”可知,主要由西方侵略所致;由“近日洋布大行……松江布市,消减大半”“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可知,纺织分离,耕织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程度较高,内陆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晚、程度较低,即从地区上看、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从解体速度上看非常缓慢。

(2)问,结合材料一逐条概括即可。

由“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的开展,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由“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获得自由身份”可得出,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由“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可得出,货币地租的推动;由“14世纪中叶发生的黑死病,使英国人口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抵抗”可得出,农奴的不懈斗争、黑死病的影响;由“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可得出,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第(3)问,英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由“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担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英国逐渐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由“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传统士人讲究中地落归根……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

[参考答案]

(1)特点:

主要由西方侵略所致;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解体速度缓慢。

(5分)

(2)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任答4点得8分)

(3)影响中国:

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6分)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6分)

26、解析:

解读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或三个步骤:

第一步,解读材料表层信息;第二步,分析材料深层信息,一般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展开;第三步,从规律、实质、启示等角度分析。

示例:

解读: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内涵:

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爱国爱民,勤俭节约;古代希腊城邦精神的内涵;重视人的价值,强调道德,尊崇理性。

(8分)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和古代希腊城邦精神各具特色,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本民族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4分)

27、

(1)背景:

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要;行军大总管的实践。

(6分)

(2)评价:

兵将合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统一指挥,方便协调调动;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农业生产;外重内轻,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为后世大军区制提供借鉴。

(任答4点9分)

28、

(1)贡献:

开采煤矿,发展航运,督办铁路,投资办厂,助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促进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开办银行,促进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热衷慈善,济民助民,关注民生。

(9分)

(2)原因:

立场和视角的差异造成了评价上的不同。

李鸿章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从盛宣怀的个人能力和业绩去评价;孙中山站在社会史观的角度,从盛宣怀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方面去评价;鲁迅站在革命史观立场,从盛宣怀所处阶级和革命立场去评价。

(6分,如答所处时代不同,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