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409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docx

耳鼻喉外科试题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一篇鼻科学

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

1.12E、利特尔区(Litterarea):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的血管丛,称利特尔区(Litter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

1.31E、生理性鼻甲周期(physiologicalturbinalcycle):

正常情况下两侧下鼻甲充血状态呈交替性变化,约间隔2-7h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

1.23E、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1.2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组成。

1.32、鼻腔粘膜包括嗅区和呼吸区黏膜,前都约占成人鼻黏腊的1/3。

1.23、鼻腔主要有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保护功能生理功能。

1.21、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构成丰富的动脉丛,即利特尔动脉丛。

1.12、通常情况下鼻腔最狭窄的部位是(C)

A、前鼻孔B、后鼻孔C、鼻内孔、D下鼻甲前端E下鼻甲后端

1.13、儿童鼻出血最常见于(C)

A、中鼻道鼻道窦口复合体B、下鼻甲后端

C、鼻中隔前下部Little区和Kiesselbach区D、位于鼻中隔后下部

1.23、下鼻道有(B)

A、上颌窦自然开口B、鼻泪管开口C、鼻囟门

D、咽鼓管的咽口E、鼻额管的开口

6.23、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位置是(A)

A、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B、下鼻道前端约0.5cm处

C、下鼻甲附着处以下0.5cm处D、唇龈沟上颌窦前壁处

1.33、中鼻甲后部附着于(D)

A、筛窦顶部B、筛骨水平板C、蝶窦前壁

D、鼻腔外侧壁的后部E、鼻腔内侧壁的后部

1.22、鼻腔血供的主要动脉(E)

A、眶下动脉B、腭大动脉C、上唇动脉

D、面动脉E、蝶腭动脉

3.31、鼻内镜鼻窦手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时,超过骨性窦口上界时易损伤(B)

A、鼻泪管B、眶纸样板C、筛顶D、筛板E、鼻额管

1.23、具有视神经结节的最后筛房称为(C)

A、Haller气房B、蝶上筛房C、Onodi气房

D、鼻丘气房E、筛泡

1.13、生理性鼻甲周期的一个周期为(B)

A、0.5~1hB、2~7hC、7~12hD、12~24hE、24~36h

1.13、A上鼻道B、中鼻道C、下鼻道D、蝶筛隐窝E、鼻咽部

(1)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B)

(2)前组筛窦的开口于(B)

(3)后组筛窦的开口于(A)

(4)蝶窦的开口于(D)

(5)额窦的开口于(B)

(6)鼻泪管开口于(C)

1.23、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包括(ABC)

A、额窦B、上颌窦C、前组筛窦D、后组筛窦E、蝶窦

1.31、组成外鼻骨性支架的是(ABD)

A、鼻骨B、额骨鼻部C、筛骨垂直板D、上颌骨额突E、鼻背板

1.23、鼻道窦口复合体包括的结构有(ABCDE)

A、上颌窦窦口B、钩突C、半月裂D、筛泡E、额窦窦口

1.33、额隐窝位于(AC)

A、筛前动脉骨管之前B筛前动脉骨管之后C、筛漏斗的前上部

D、筛漏斗的后下部E、筛漏斗的前下部

第三章鼻的症状学

1.24E、药物性鼻炎(rhinitismedicamentosa):

系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滴鼻造成,可出现持续性鼻阻塞。

1.24E、鼻源性头痛(rhinogenicheadache):

系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

第五章鼻外伤

6.23、治疗鼻额眶筛复合体骨折多采用(B)

A、无须复位B、开放复位C、鼻内法复位

D、鼻外法复位E、二期复位形成

3.22、鼻骨复位时,若复位器超过内眦高度可损伤(D)

A、鼻骨B、额骨C、筛骨筛顶

D、筛骨筛板E、上颌骨额突

3.11、击出性骨折多是(C)

A、上鸽窦前壁骨折B、上颌窦后壁骨折C、上颌窦顶骨折

D、上颌窦底骨折E、上颌窦内侧壁骨折

6.13、眶底爆折的最佳手术复位时间是(D)

A、伤后立即进行B、伤后ID内进行C、伤后1周内进行

D、伤后7-10DE、伤后14D以后

5.31、脑脊液鼻漏定位的最佳方法是(E)

A、粉剂冲刷法B、X线平片法C、椎管内注药法

D、CT脑池造影法E、鼻内镜法

3.22、击出性骨折时最常陷入窦内的眼外肌是(D)

A、内直肌B、外直肌C、上直肌D、下直肌E、下斜肌

6.23、A、无需复位B、鼻内或鼻外复位法C、清创缝合鼻骨复位

D、开放复位E、固定、缝合、鼻内填塞

(1)开放性骨折(C)

(2)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D)

(3)无错位的鼻骨闭合骨折(A)

(4)有错位的鼻骨闭合骨折(B)

(5)鼻骨粉碎性骨折(E)

3.22、鼻骨骨折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ABCD)

A、局部疼痛B、局部肿胀C、鼻出血

D、鼻及鼻骨周围畸形E、脑脊液鼻漏

6.31、试述筛窦骨折的治疗。

答:

筛窦骨折的治疗有:

(1)外伤后出现视力严重减退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无改善者,应尽早实施视神经管减压术;

(2)内进路筛窦、蝶窦探查视神经减压术和眶内进路视神经减压术。

较新的方法是借助鼻内镜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或Wigand术式,与蝶窦外侧壁寻找视神经管突起,完成视神经管减压术;(3)鼻出血的处理可选择鼻腔填塞或筛前动脉结扎。

第六章外鼻炎症性疾病

1.12E、鼻疖(furunclelfnose):

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质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3.21、酒渣鼻按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

(1)红斑期;

(2)丘疹脓疱期;(3)鼻期。

6.23、对鼻疖的治疗,下列措施中何者是错误的(A)

A、早期切开引流B、局部热敷和红外线照射C、全身应用足量适当的抗生素D、局部涂抹鱼石脂软膏E、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

3.33、鼻疖最严惩的并发症是(D)

A、脑膜炎B、眼蜂窝组织炎C、上唇蜂窝织炎

D、海绵窦E、软骨膜炎

2.21、面部疖肿易引起海绵窦感染的原因(CE)

A、面部血管丰富,循环良好B、面部淋巴管丰富

C、面部静脉无瓣膜D、鼻腔颅腔接近,感染直接扩散

E、面部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第七章鼻腔炎症性疾病

1.11E、萎缩性鼻炎(atrophicrhinitis):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长,女性多见。

6.23、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原则上不应超过下鼻甲的1/3,如切除过多,可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2.22、引起急性鼻炎常见的病毒是(B)

A、流感病毒B、鼻病毒C、腺病毒

D、冠状病毒E、柯萨奇病毒

3.23、下鼻甲切除过多可引起(D)

A、鼻出血B、干酪性鼻炎C、原发性萎缩性鼻炎

D、继发性萎缩性鼻炎E、慢性鼻窦炎

3.31、最易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物(D)

A、麻黄碱B、丁卡因C、利多卡因

D、萘甲唑林E、局部类固醇喷剂

3.23、慢性肥厚性鼻炎可引起(AD)

A、闭塞性鼻音B、开放性鼻音C、鼻出血

D、耳鸣、耳闭塞感E、鼻腔内恶臭

5.23、试述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

答: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要点见表7-1

第八章变应性鼻炎

1.12E、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

变应性鼻炎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在变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40%。

3.23、变应性鼻炎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

2.31、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D)

A、IgMB、IgDC、IgGD、IgEE、IgA

2.31、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酐酸钠的作用是(B)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1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阻断变应原与IgE结合,提高患者对政敏变应原的耐受力

6.23、试述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

答:

变应性鼻炎治疗如下:

(1)非特异性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②抗组胺药;③肥大细胞膜稳定剂;④减充血药;⑤抗胆碱药;⑥其他:

降低鼻黏膜敏感性——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微波等;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包括翼管神经切断、筛前神经切断等。

(2)特异性治疗

①避免与变应原接触;②免疫疗法也称特异性减敏疗法,用皮肤试验阳性的变应原浸液,以适应低浓度开始少量皮下注射,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数月治疗后改为维持剂量。

经此法治疗的患者体内可产生特异性IgG封闭抗体,以阻断变应原与IgE的结合,并能降低介质细胞对该变应原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第九章鼻息肉

1.12、阿司匹林三联征(aspirintriad)是指阿司林耐受不良、支气管哮喘和

鼻息肉。

1.21、对鼻息肉描述错误的是(A)

A、变态反应是鼻息肉形成的主要因素

B、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

C、其上皮结构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以及其他移行上皮

D、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无神经支配

E、鼻息肉中的IgG合成细胞明显多于中鼻甲和下鼻甲。

1.23、鼻息肉的好发部位(ABCD)

A、中鼻甲B、钩突处C、筛泡

D、窦口区E、下鼻甲

3.22、试述鼻息肉治疗的适应征。

答:

(1)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药特治疗无效者;

合并多发和(或)复发性的鼻窦炎者;

术后广泛并发者。

(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初发及单发的息肉;

堵塞总鼻道的大息肉;作为术前常规用药,多采用短期冲击疗法,

鼻息肉术后。

第十章鼻中隔疾病

3.23、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状表现为:

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6.31、儿童鼻中隔严重偏曲引起剧烈头痛易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

A、鼻中隔矫正术B、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C、鼻中隔切除术

D、偏曲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E、0.5%麻黄碱滴鼻

3.23、不属于鼻中隔偏曲临床表现的是(B)

A、鼻塞B、多喷嚏C、鼻出血

D、头痛E、继发鼻窦炎

1.13、鼻中隔偏曲概念正确的是(B)

A、鼻中隔有偏曲B、鼻中隔偏曲并有功能障碍

C、条形山嵴样突起者称为矩状突D、对鼻无畸形就不称为鼻中隔偏曲

E、儿童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6.23、A、低位切开排淤积,填塞双侧鼻腔B、切开引流,不填塞鼻腔

C、鼻中隔矫正术D、穿刺抽液E、穿刺冲洗

(1)较小的鼻中隔血肿应采取的治疗是(D)

(2)较大的鼻中隔血肿应采取的治疗是(A)

(3)鼻中隔脓肿应采取的治疗是(A)

3.23、鼻中隔偏曲可引起(ABCE)

A、鼻塞B、鼻出血C、头痛

D、鼻息肉E、鼻窦炎

2.31、试述鼻中隔穿孔的病因。

答鼻中隔穿孔的病因是:

1、外伤。

挖鼻或鼻中隔外伤所致的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手术等。

2、感染。

急性传染病:

白喉、天花、伤寒和猩红热等。

鼻特殊性感染有结核、狼疮、麻风、梅毒等。

3、肿瘤及恶性肉芽肿。

4、其他。

如鼻腔异物或结石长期压迫鼻中隔或引起继发感染。

第十一章鼻出血

2.11、鼻出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

1.22、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B)

A、Little动脉丛B、鼻腔后部C、鼻前庭

D、Kiesselbach静脉丛E、上述都不是

2.31、一位体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鼻腔反复出血2d,最可能的原因是(A)

A、高血压动脉硬化B、营养障碍C、血液病

D、维生素缺乏E、急性传染病

6.23、前鼻孔填塞时鼻腔填塞物一般留置(C)

A、1~12hB、12~24hC、24~48hD、48~72hE、72~96h

6.23、遇到大量鼻出血的急诊患者首先应做的是(A)

A、迅速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出血程度,观察有无休克征象

B、详细询问病史C、仔细检查鼻腔

D、鼻腔填塞纱条E、血管结扎

6.13、治疗鼻出血致休克首选的方法是(D)

A、鼻内镜检查B、烧灼法C、纱条填塞

D、补液、输血、给升压药、保暖等抗休克治疗E、血管结扎法

2.32、A、凝血障碍B、小血管损伤C、破坏造血系统

D、内源性凝血酶原减少E、血小板异常

(1)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引起的鼻出血的原因(D)

(2)体内摄取过量的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引起的鼻出血的原因(C)

(3)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鼻出血(E)

(4)肝功能损害引起的鼻出血的原因(A)

(5)尿毒症引起的鼻出血的原因(B)

6.2、鼻出血止血的方法有(ABCDE)

A、烧灼法B、填塞法C、输血

D、血管栓塞法E、血管结扎法

2.23、试述鼻出血的病因。

答:

(1)局部病因①鼻和鼻窦外伤如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黏膜,鼻或鼻窦手术损伤血管或黏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

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损伤血管和黏膜。

②鼻腔和鼻窦炎症可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导致鼻出血。

③鼻、鼻窦或鼻咽肿瘤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腔流出;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般出血较剧。

④鼻中隔疾病和鼻腔异物也可异致鼻部出血。

(2)全身病因

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

②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③血液病:

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者等。

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④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K、P或钙缺乏。

⑤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

肝功能损害常致凝血障碍,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儿童常有鼻出血。

⑥中毒、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

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

⑦遗传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

常有家族史。

⑧内分泌失调:

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可生鼻出血和先兆性鼻出血。

绝经期或妊娠最后的3个月亦可发生鼻出血。

  

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

1.23、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颅部和枕部。

1.12、发生炎症最多的鼻窦是(D)

A、筛窦B、蝶窦C、额窦D、上颌窦E、全组鼻窦

6.31、额窦积脓引流时要求患者的体位是(B)

A、头前倾,患侧向上B、头位直立C、头稍向后

D、低头E、以上全不对

2.21、急性鼻窦炎最常见的原因是(A)

A、继发于急性鼻炎B、继发于变应性鼻炎C、鼻窦气压骤变

D、继发于腺样体炎E、鼻腔内异物潴留过久

5.32、对早期的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D)

A、X线片B、CT扫描C、MRI检查

D、病史和临床表现E、病理检查

3.23、A、颌面部压痛B、眶内上角压痛C、头顶部压痛

D、颞部压痛E、内眦部压痛

(1)急性额窦炎可引起(B)

(2)急性筛窦炎可引起(E)

(3)急性上颌窦炎可引起(A)

6.23、下列哪些手术有利于改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窦口阻塞(BDE)

A、下鼻甲切除B、中鼻甲切除C、上颌窦囊肿摘除

D、鼻中隔偏曲矫正E、鼻息肉摘除

6.13、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

(1)鼻腔内应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

(2)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d

(3)鼻内镜检查。

(4)负压置换术:

最适用于全组鼻窦炎。

(5)鼻腔手术:

中鼻甲筛泡、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鼻腔异物等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阻塞的主要原因,必须手术切除或矫正。

(6)鼻窦手术:

在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鼻窦手术。

手术的关键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通气障碍,尽可能的保留中鼻甲、鼻窦正常黏膜和可良性转归的病变黏膜等鼻腔鼻窦结构。

3.23、简述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及其疼痛的部位、时间规律。

答:

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各有其特点,一般而言,前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则多在枕部和颅底。

各组鼻窦引起的头痛和疼痛如下:

①急性上颌窦炎:

眶上部痛,可伴同侧颌面部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②急性筛窦炎:

头痛局限在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到头顶部。

前组筛窦炎的头痛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与急性蝶窦炎相似;③急性额窦炎:

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开始减轻,到晚间头痛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

其机制可能是:

晚间睡眠时头呈卧位,脓性分泌物难以排出而蓄积在窦内,晨起头呈直立位。

脓性分泌物借助重力和纤毛的摆动逐渐排出,由于其过程缓慢,使窦内产生负甚至真空,真空或负压加之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出现“真空性头痛”,且逐渐加重并持久。

午后由于脓性分泌物逐渐排出,真空情况改善,刺激减轻,故午后头痛逐渐缓解至消失;④急性蝶窦炎:

眼球深处或颅底处钝痛,可放射到头顶部和耳后。

晨起轻,午后重。

第十四章鼻源性并发症

1.24E、眶尖综合征(orbatalapexsyndrome):

当外伤、炎症或肿瘤等伤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此时可出现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复视、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症状,称之为眶尖综合征。

3.24、鼻源性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

1.34、眶壁骨膜下脓肿不影响下列哪种脑神经症状(B)

A、ⅢB、ⅠC、ⅡD、ⅣE、Ⅵ

3.14、最严重的鼻源性眶内并发症是(E)

A、眶内炎性水肿B、球后视神经炎C、眶壁骨膜下脓肿

D、眶壁骨膜炎E、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

第十五章真菌性鼻-鼻窦炎

2.34、鼻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

A、鼻孢子菌B、毛霉菌C、曲雾菌

D、念珠菌E、申克孢子菌

2.24、鼻真菌病多发生在(C)

A、筛窦B、额窦C、上颌窦

D、蝶窦E、鼻腔

第十六章鼻及鼻窦囊肿

2.24、鼻窦黏液囊肿最常见于(C)

A、上颌窦B、额窦C、筛窦D、蝶窦E、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十七章鼻-前颅底肿瘤

1.24E、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ingpapilloma):

鼻内翻乳头状瘤是鼻良性肿瘤的一种,来源于鼻腔及鼻窦黏膜的上皮组织,特点是上皮组织向基质内呈乳头内翻性生长,增长的上皮可呈指状,舌状和乳头状等。

第二篇咽科学

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1.23E、咽淋巴环(Waldeger淋巴环):

为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所形成,呈环状排列,主要由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等构成内环,同时这些淋巴流向颈外淋巴环,即外环,有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

1.23E、咽峡(isthmusoffaux):

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形成狭窄部分。

1.32E、咽旁隙(parapharyngealspace):

位于咽后隙两侧的筋膜隙,左右各一,形似锥体。

1.31E、环后隙(postcricoidspace):

两则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后方的间隙。

1.23、喉咽位于会厌软骨上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向下连接食管,该处有环咽肌环绕,后面平对第3~6颈椎。

1.21、扁桃体由咽丛、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以及舌神经分支神经所支配。

1.13、咽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言语形成、吞咽、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扁桃体免疫功能。

1.23、对喉咽的描述,错误的是(A)

A、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B、向下连接食管

C、下端有环咽肌环绕D、中耳鼓室内E、下鼻道

1.22、会厌谷位于(B)

A、喉只两侧B、舌会厌外侧襞和舌会厌正中襞之间

C、环状软骨板之后D、会厌喉面E、杓会厌襞两侧

1.31、不参与构成县雍垂的肌肉是(E)

A、咽腭肌B、腭帆张肌C、腭垂肌

D、腭帆提肌E、茎突咽肌

1.13、咽淋巴内环中最大的淋巴组织为(A)

A、腭扁桃体B、咽扁桃体C、舌扁桃体

D、咽鼓管扁桃体E、咽侧索

1.13、通常所称的扁桃体是(B)

A、咽扁桃体B、腭扁桃体C、舌扁桃体

D、咽鼓管扁桃体E、前四者的合称

1.13、腺样体又称为(B)

A、鼻咽扁桃体B、咽扁桃体C、咽鼓管扁桃体

D、舌扁桃体E、腭扁桃体

1.23、下列哪项不属于咽的生理功能(E)

A、呼吸B、吞咽C、保护D、免疫E、屏气

1.22、A、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B、软腭与甲状软骨平面之间

C、软腭与声带平面之间D、颅底与软腭游离缘之间

E、会厌上缘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1)鼻咽位于(D)

(2)口咽位于(A)

(3)喉咽位于(E)

1.23、咽鼓管的功能(ABC)

A、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平衡B、排泄中耳内分泌物

C、中耳感染的重要途径D、听觉气传导的一个途径

E、调节空气温度与温度的作用

1.33、关于咽的淋巴组织,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BDE)

A、咽部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软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咽淋巴环

B、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C、腺样体出生后会长期存在,为内淋巴的一部分

D、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相互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

E、如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可扩散或转移到相应的外环淋巴结

1.23、试述咽淋巴内环的组成。

答:

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

2.22、试述咽的淋巴回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

内环淋巴流血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

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鼻咽部淋巴先汇入咽后淋巴结,再进入颈上深淋巴结;口咽部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喉咽部淋巴管穿过甲状舌骨膜,继汇入颈内静脉附近的淋巴结(中群)。

若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

1.13、简述咽的生理功能。

答:

咽为呼吸与消化的共同通道,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①呼吸功能;②言语形成;③吞咽功能;④防御保护功能;⑤调节中耳气压功能;⑥扁桃体免疫功能

第四章咽炎

1.11E、急性咽炎(acutepharyngitis)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1.11E、慢性咽炎(chronicpharyngitis)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

按病理类型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

2.22、引起急性咽炎的常见病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

3.22、慢性咽炎常见的几种类型慢性单纯性、慢性肥厚性、萎缩性与干燥性。

3.22、急性咽炎不具有的症状是(E)

A、咽部干燥感B、咽部疼痛C、耳部疼痛

D、四肢酸痛E、张口困难

6.33、治疗急性咽炎不合理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