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的变化考题帮地理.docx
《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的变化考题帮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的变化考题帮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练习题人口的变化考题帮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
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7江苏地理卷,13—14,4分]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区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2016天津文综卷,5,4分]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2015福建文综卷,7—8,8分]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4—5题。
4.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5.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0—11,8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6—7题。
6.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2014江苏地理卷,17—18,4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1图2
8.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9.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10.[2013广东文综卷,5,4分]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
据表可知( )
国家
2000—2010
年人口年均
增长率(%)
2009年人口
密度(人/km2)
2010年0—
14岁人口比
重(%)
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题组2 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6浙江文综卷,3—4,8分]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1—12题。
1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1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13.[2015广东文综卷,5,4分]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2015北京文综卷,11,4分]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4.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2015山东文综卷,1—2,8分]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5—16题。
1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4山东文综卷,1—2,8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7—18题。
17.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18.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8,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19—20题。
1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21.[2013北京文综卷,3,4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2,8分]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2—23题。
22.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3.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2013上海地理卷,13—14,4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5.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6.[2017天津文综卷,12
(1),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豫南豫北第二次联考,12—14]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两年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
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扩大内需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3.下列年份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1965年B.1980年C.2035年D.2015年
[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1—2]下图为2000—2010年俄罗斯人口动态图。
读图完成4—5题。
注:
自然增加数是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人口增加数是自然增加数与迁移数的和;社会增加数是迁入数与迁出数的差。
4.2000—2010年,俄罗斯各联邦管区中人口增加数较大的是( )
A.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
B.西北联邦管区和远东联邦管区
C.乌拉尔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
D.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和乌拉尔联邦管区
5.据图判断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加数大B.人口净迁出
C.人口净迁入D.人口出生率低
[2018湖南长沙一模,3—5]下图为2014年我国住宅价格等级分布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6—8题。
6.平均每个行政区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
A.极高房价区ⅠB.极高房价区Ⅱ
C.低房价区D.中低房价区
7.读图可知,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
A.极高房价区Ⅰ人口外迁
B.极高房价区Ⅱ人口外迁
C.低房价区人口大量迁入
D.中低房价区人口迁往高房价区
8.下列产业中,受极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 )
A.金融业B.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D.制造业
[2017四川泸州三诊,4—6]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9—11题。
9.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 )
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
11.西藏图示人口迁移状况的原因是( )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比。
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在4.8—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
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
2.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
A.1992年B.2000年C.2021年D.2050年
3.就当前而言,( )
A.①国的劳动力短缺B.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D.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应对老龄化的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亿,约占总人口的10.8%。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
指数越高说明老龄化程度越深。
读2015—20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指数表(含预测),回答4—5题。
年份
老龄化指数
乡
镇
市
2020
0.587
0.546
0.542
2025
0.608
0.563
0.561
2030
0.614
0.574
0.575
4.读图可知( )
A.乡人口老龄化指数增高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B.乡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乡新一轮生育高峰
C.2015—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乡、镇、市
D.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5.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⑤
2016年山东省人口出生率是17.89‰,为全国各省份之首。
山东省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99.48万人,增长量仅次于广东省,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达到63.3%,远超一孩。
据此回答6—7题。
6.2016年山东省人口出生率全国最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B.重男轻女的观念重
C.居民生育意愿较高D.适婚青年数量增多
7.2016年山东省生育率全国最高对该省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短缺B.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D.家庭赡养老人负担加重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示意预期发展目标。
据此完成8—9题。
年份
2015
2020
2030
人口总数(亿)
13.7
14.2
14.5
生育率(%)
1.5—1.6
1.8
1.8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0个女孩对应的男孩数)
113.5
≤112
107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
77.3
7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1
60
70
8.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
A.出生人口性别趋于平衡
B.劳动力趋于年轻化
C.人均预期寿命增加,死亡率降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9.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是( )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 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人们称之为“城归”。
经济学家称,“城归”的出现,意味着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据此完成10—11题。
10.“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B.农村迫切发展的需要
C.难以适应城市激烈竞争
D.城市雾霾促使人们逃离
11.“城归”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B.提升农村经济的创新活力
C.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
D.提高农村自然环境承载力
答案
1.A 由统计图可知,天津、北京和上海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6%,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小于2%,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广西、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5%,B项错误;广东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4%,C项错误;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城镇,D项错误。
2.B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机会少,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迁移,造成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相对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口死亡率较高,会降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C项错误;人口密度对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较小,D项错误。
3.D 据图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总体是明显减小的,即该省人口增长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故D正确。
4.D 由图可知,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大,而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小。
两种方案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差别不大。
5.B a方案生育率较低,老龄化问题较严重;c方案生育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容易引发人口问题;b方案生育率在a、c两种方案之间,人口增长较均衡,比较合理。
6.A 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图中给出了各时期移民人数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所以可以计算出各时期的总人口数,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
7.C 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时期的总人口数,结合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期人口增长的数量。
1910年总人口数量约为90百万,则1910—1930年人口增长总数为125百万-90百万=35百万。
1910年移民人口约为14百万,1930年移民人口约为15百万,则1910—1930年移民人口增长量为15百万-14百万=1百万。
1910—193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为35百万-1百万=34百万。
同理可计算出1930—1950年、1950—1970年、1970—199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8.B 由图1可知,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9.C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波动较大,时升时降;生育政策不变,出生人口数量在未来30年总体减少,但人口规模还与人口死亡率等有关,故无法预知人口规模是上升还是下降;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量短期内会出现明显增长,而后下降,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由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减少,可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下降。
10.D 读表可知,2009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km2,而印度的人口密度为389人/km2,印度人口密度高于中国,故A错;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3,而2009年美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5,故B错;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9.5%,与美国的最接近,故C错;2000—201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个国家中最低,D正确。
11.D 目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迁入,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
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12.C 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增加了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并非生态环境。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以提高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比重,使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小城镇城市化水平反而可能降低。
13.B 图中数据显示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四川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外迁较多;海南、广东和浙江都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较多,常住人口数量应该总体呈上升趋势。
根据纵坐标数据也可判断该省为四川省。
14.C 从图中看出接收甲地迁出人口的前五名城市中,位于南方地区的占多数,故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故A选项错误;我国有4个直辖市,结合材料和图可推知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省级行政中心应比直辖市高,故B选项错误;接收甲地迁出人口的前五名城市中,位于珠三角的占三个,而迁往四川盆地的较少,故C选项正确;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迁往沿海城市的人口比例高,故D选项错误。
15.C 由题干材料可知,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房和荒地现象,该现象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主要是由城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于农村造成的。
城市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环境不如乡村好;农村面积大,人均居住面积一般较城市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城市高一些。
16.A 由上题分析可知农村空心化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
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造成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和农业发展水平下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农村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17.A 从人口数量来看,①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②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大,应为河南省;④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000多万,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
18.D 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且一般就近迁移。
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19.D 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不到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0.A 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该城市的国际净迁移人数较多、国内净迁移呈现负增长,再加上该城市人口总数较多,约1300万,故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
21.D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
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
22.C 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故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23.B 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这些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区的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24.D 图中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四地农作物熟制不同。
④地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25.C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26.【解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主要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主要指服务设施(包括教育、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