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831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docx

word版可编辑的厦门市质检语文试题

厦门市

2012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3),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酾酒临江,,同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慝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日:

“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菊磕参见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注】①三王:

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姐秦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

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

③浃和:

和睦。

④燕:

通“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壮:

认为……豪壮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诣:

到……去

C.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令:

美德

D.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假:

请假

3.F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系官于朝

②以言事斥守揭阳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⑨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王阁闻名遐迩,作者从年少时就知道它是江南的第一名胜景观。

B.王仲舒任南昌地方长官后,曾经著节呼吁关注滕王阁的修缮问题。

C.干仲舒修缮滕王阁没有劳民伤财,作者对此务实精神持肯定态度。

D.本文在写法上没有正面描写滕千阁及其四周景物,而是以情取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3分)

译:

(2)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古从军行①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②刁斗:

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③公主琵琶:

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

④蒲桃:

即葡萄。

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啪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

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宿”的种子。

(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赏析。

(3分)

答:

(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赏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钗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认为她在说“混帐话”,并且当众颂扬黛玉不会这么说。

黛玉听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红楼梦》)

B.觉民、觉慧和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思想,抨击旧制度和旧思想。

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编辑工作,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

(《家》)

C.吴荪甫和赵伯韬在一家夜总会密谈“合作”事宜,赵伯韬想介绍一家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条件是用益中公司的全部财产做担保,吴荪甫最终没有答应。

(《子夜》)

D.报纸上登载了夏尔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夏尔得知噩耗痛不欲生,葛朗台同情地说道:

“这年轻人真有出息,把亲情看得比钱还重。

”(《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从彼得堡的剧院出来,步行回姨妈家。

路上一个妖冶的妓女朝他嫣然一笑,他顿时想到了玛丽叶特,产生了像在剧场里那样又迷恋又嫌恶的感觉。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题)(5分)

(1)请简述孔明美言安抚关羽的故事。

(《三国演义》)

(2)在圣母院攻守战中,国王出兵镇压,请简要叙述相关情节。

(《巴黎圣母院》)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吾·季氏》)

②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人的智力生来就有差别,对“斟而不学”者持否定态度。

B.孔子认为自己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好古、敏学来获取知识的。

C.孟子认为君子只要以“道”来深造,就能左右逢源,获取利益。

D.成语“居安资深”出自《需子》选段,指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

(2)以上三则选段表明孔、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有哪些相同的认识?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教育公平:

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陈宝泉

教育公平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追溯这—价值舰念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无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古希腊哲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东方文明的圣人孔夫子,者附巴“教育公平”、“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有教无类”作为人类理想社会的基础,但这一先人的理想,在近现代才开始成为社会变革目标;各国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努力。

美国建国后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历经多年,大的举措就有公立学校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和免费学校运动等;日本的国民教育公平也经过了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完善;以色列把教育公平作为立国之本。

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号称尊孔的历代朝廷都没拿教育公平当回事,办学、读书多是民间行为一一私塾,学习是个人博取功名的私事,这一思维影响至今。

国民教育制度的引入始自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大规模实施。

社会动荡使得这—努力充满坎坷,纵有长足进展,仍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距,我们对实现教育公平所需作出的不懈努力要有准备。

可见,实现教育公平除了革新制度外,还需要教育乃至社会意识、理念的更新。

爱每一个学生说易做难,不要说嫌贫爱富有违师德,就是把孩子分成聪明孩子、笨孩子,乖孩子、调皮蛋,好孩子、坏孩子也有悖于公平理念。

笔者曾读到一篇教育言论,提及“如果一个孩子不擅长琴棋书画,但是他道德完备,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吗?

”笔者想再问,如果一个孩子道德不完备,他就不是好孩子啦?

道德完备能作为苛求孩子的标准吗?

未成年的孩子,调皮、多动、搞恶作剧、不知深浅都是正常的,否则还黑教育干什么?

把孩子从小就分层划等,那些被认为是笨孩子,不听话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成绩不靠前、升学无望的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公正待遇,就被边缘化,甚至被排出主流,这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人生的戕害,对社会造成的隐患都是不可小视的。

实现教育公平也不是教育界一家的责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大背景。

当年如果没有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没有马丁-路德·金牧师等志士付出血的代价,美国消除学校种族隔离制度就很难成功。

同样道理,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也离不开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等实现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

改革就意味着机会、资源的再分配,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

这就离不开公众的支持。

笔者曾发问,为什么许多家长抬头痛骂应试教育折磨孩子,低头又领着孩子报班加课,去钻营加分的门道?

一位高学历的年轻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不兢是这样上来的吗?

”这类思维不破除,改革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摘自《教育的细节一一陈宝泉教育评论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教育公平”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公平”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在现时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

B.我国在大规模实施国民教育制度方面起步较晚,因而在教育公平方面有所缺失。

C.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是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D.改革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公众的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唯一途径。

11.从受教育者的角度,作者认为每个学生应享有怎样的教育公平权利?

请简要概括。

(3分)

1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哪几方面共同努力?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让子弹别飞

周海亮

男人没有料到,号称坚不可摧的城市防线,竟然不堪一击。

他甚至来不及为他和女儿准备充足的食物。

所以,当他们吃完最后一片面包,喝先最后一口水,当他们又顽强地挺过一天,男人决定走出地下室。

四岁的女儿紧张蝴包住他的两腿。

男人蹲下来,冲女儿笑笑。

我很快就会回来,他说,别忘了你是天使,别忘了我是天使的父亲。

女儿是父亲的天使,全世界的父亲都这么认为。

然女儿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也许,她只是唯—。

战争没有打响的春天,城市开满鲜花。

老先生牵了老太太的手,女孩挽了男孩的肘弯,孩子追逐嬉闹,艺人的琴声欢快悠扬,猫在睡觉,鸽子在飞翔,狗吐出舌头,大街上阳光遍洒。

男人牵着女儿走进小巷,突然栽倒在地。

女儿喊,爸爸!

男人一动不动,眼睛紧闭。

女儿再喊,爸爸。

男人一动不动,呼吸停止女儿就不喊了。

她摸出父亲的手机,报警,然后,闭上眼睛,为父亲祈祷。

果然父亲在救护车赶到以前坐了起来。

父亲摸摸脑袋说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天使把我送了回来。

天使长着你的模样,天使唤我爸爸。

女儿咯咯地笑。

那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

这之前,为让女儿相信,男人做了很多。

比如他让冰箱里突然多出一盒冰淇淋,比如他让烤箱里突然多出一只烤鸡,比如他让窗台上突然多出一盆雏菊,再比如,清晨醒来,女儿的床头,突然斜倚了原本挂在墙上的母亲的照片。

母亲笑眯茸术驰看着女儿,女儿将母亲捧起,—遍遍亲吻着母亲的脸。

即使夜里,即使睡去,也不肯放手,仿佛母亲正在亲拥她。

她是真正的天使。

只要祈祷,她能拥有天使的能力。

男人一次次这样说,女儿便信了。

男人瞩女儿呆在地下室里等他。

男人说我不但能给你带回面包和水,还能给你带回巧克力。

可是外面在打仗。

女儿说,打仗,子弹到处飞。

男人说你忘了你是天使。

你只需为我祈祷,为面包、水和巧克力祈祷,我就能安全回来。

现在,跟我念,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男人走出地下室,走出院子。

城市早已变成废墟,到处都是冰冷或者滚烫的尸体。

男人想不到城市的防线如此脆弱,更想不到城市的游击队如此顽强。

城市沦陷多日,战斗仍然不止。

每一扇窗口都可能射出子弹,将一个活动的头颅射穿或者劈开。

男人走出两条街,爬进一个炸烂的食品店。

男人从废墟里找到两袋面包、三瓶矿泉水和一块已经融化的巧克力。

男人从一具失去下肢的尸体上爬过,又从尸体的手里,夺走一条步枪。

男人回到防空洞,女儿还在念,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男人抱紧女儿。

他说现在我们不但有了面包和巧克力,还有一条枪。

有了枪,谁也别想动我们一下。

然后,夜里,男人听到连成一片的脚步声。

脚步声愈来愈密集,在他们的头顶上翻滚不止。

男人抓紧步枪,身体护位女儿。

少顷一颗脑袋探进来,盯住男人和男人手里的枪。

脑袋说,把枪扔了,把手举起来。

男人很想扣动扳机,可是他终没有那样做。

他知道扔掉枪还有机会,尽管机会很小,但毕竟是机会一一因为女儿,他不想成为英雄。

他牵着女儿,顺从地走出来,却被拖到了墙边。

他给长官跪下,他说,我是平民,请放过我们。

你手上有茧子。

我靠手艺吃饭。

请放过我们。

你有枪。

我很害怕。

我得保护女儿。

你藏进地下室。

我真的很害怕。

我得保护我的女儿。

长官冲他摆了摆手。

摆了摆手的意思是,不必再说了,不用再说了。

长官命令士兵端起枪,然后,走到一边,点起—根烟。

那么,求求你,放过我的女儿。

男人冲长官的背影磕一个头,她还小,别让她死在童年。

长官抽着烟,不谈话。

烟将他的眼睛熏红。

男人将女儿抱起。

男人亲吻了女儿。

男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男人对女儿说,原谅我。

我可以祈祷啊!

女儿将嘴巴凑近男人的耳朵,他们不知道我是天使。

是的,我的天使。

男人哽咽着,闭上眼睛吧。

女儿就闭上眼睛。

闭上眼睛的女儿充满自信地说,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述了一位年轻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和温暖的父爱,呵护失去母爱的四岁女儿的故事。

B.小说着重描写了“战争前的春天和鲜花”这一场景,目的是为小女孩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温馨的背景。

C.从男人的表现来看,他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但为了女儿,他冒险走出地下室,取得食物和枪支。

D.长官冲他摆了摆手,不让他再说话,命令十兵端起枪,说明长官已看清楚他的身份,要对他执行枪决。

E.女几天使般的模样与微笑、父亲作为男人的责任和伟岸贯穿整篇小说,作品处处流淌着感人至深的父女情。

14.小说里,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

请简要分析。

(4分)

15.小说结尾父亲“冲长官的背影磕一个头”的细节,对刻画父亲是否合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中国的眼睛

萨苏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

他们把他叫做—一“中国的眼睛”。

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

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获得大量战略物资。

中国赠送给美国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

那就是中国方面破译的苏军最新军区级军用密码。

这套密码之准确,几乎让美军的情报人员吐血,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这肯定来自“中国的眼睛”。

中国的眼睛,唯一的一次失手,是没有预先发现苏联在新疆对中国边防军进行的报复性袭击,事后我们知道,那一次,苏军前线完全采用了手工的用摩托车传递命令的方式,在一线部队的通

信中,没有关于这次袭击的消息。

能够迫使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放弃它庞大的通信系统,还原于一战的通讯方式,或许,只有中国的眼睛有这样的骄傲。

其实,中国的眼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如果一定要把它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章照止先生。

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章照止先生,是我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

大家一定认为中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一定有非常隐蔽的住所、强力的保安等等吧。

然而,章先生就住在数学所平房,上班来,下班走,和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毫无二致,他的门前和每家一样搭起一个油毡的小棚,那里面放的是他家过冬烧的蜂窝煤。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章先生只根据截获的密码提供算法,至于解由来的东西是苏军的摩托化师驻扎地点还是三个月的菜谱,他根本就不知道。

他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要写论文,要教学生。

事实上知道章先生是“中国的眼睛”,还是数学所老所长关肇直的追障会后。

那一次,周龙骧研究员非常悲痛,下来说起关老,提到因为他的名字发音和章照止先生相似,苏联人在得到有关情报后,很长时间把“章照止”当作关肇直先生的化名,认为他就是中国的眼睛。

当然,根据章先生的情况推断,当时苏联人在北京的情报网不是被完全破坏就是瘫痪,如果苏联人知道章先生的身份,而且他就大摇大摆地住在数学所平房,每天和大伙一样排队买菜,我猜勃列日涅夫肯定会派个自杀性的特工到北京来把章先生干掉,因为他的价值太高了,老勃是军人出身,知道对这样的目标该怎么办。

章先生住的是一间半的房子,另有一间很小的房间。

这房子并不好,红砖墙的—排房子而已,顶上是水泥瓦,今天大家会以为是民工住的。

有一次,一个美国海军的专家访问中国,一定要见一见“中国的眼睛”。

面对美国专家的要

求,中国方面十分为难。

但是盛情难却,最后,所里提出一个无奈的方案,请—位院领导暂时搬

家,让章先生住进去,先应付了客人再说,就这样章先生和美国人见了面。

见面十分喻陕,美国毒家惊讶地发现章先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密码专家,他不是军人,是个普通的儒雅的中国知识分子,他有很出色的数学论文,双方的交流融洽而和谐。

唯一让美国专家觉得有些别扭的是,在场有一个翻译无所事事却不肯走,章先生能够讲流利的英语,根本月不到他,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帮章先生把论文拿来,或者扶章先生坐到椅子上之类的事情。

美国人大概想他是不是监视的特务人员啊。

于是,美国人就用英语问了:

章先生,我们能不能单独谈呢?

我们不需要翻译。

章先生说不行,他不是翻译,他是我的朋友,而且,我新搬来这里,他不帮我,我找不到论文在哪里,也找不到椅子。

美国专家不解,问:

为什么呢?

章先生说:

因为我看不见。

“您……看不见?

“是的,”章先生慢漫的说,“我天生就几乎是个瞎子。

美国人想不到,“中国的眼睛”章照止先生,是一个先天视力障碍的半盲人。

章照止先生的眼睛基本看不到东西,而且,是从幼年就这样了,属于遗传。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半盲人,怎样在数学的世界里摸索,而且走得那样精彩。

用半盲的双目擦亮“中国的眼睛”,在数学的世界里,章先生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一大英雄八面威风。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的眼睛唯一一次失手,是因为苏军放弃了其本身庞大的通信系统,中方无法从密码破译入手。

B.苏联人刚开始并不知道章先生是“中国的眼睛”,直到数学所老所长关肇直的追障会后才

清楚。

C.勃列日涅夫本想派特】:

到北京干掉章先生,却因为情报网不是被完全破坏就是瘫痪,无

法知道他的住处,以失败告终。

D.章先生英语很好,根本周不着翻译,在场的翻译无所事事,被美方误认为是监视的特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章先生传奇的经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由衷的敬慕之情。

14.本文多次叙写到章先生的住处,有什么作用?

请简析。

(4分)

 

15.传记一般以传主的姓名为标题,本文却以“中国的眼睛”为题,这是否妥当?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宰客事件被①_(bàoguāng)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上了“国际宰客岛”的恶名,为什么包括海南在内许多旅游地都存在这种②(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经营方式呢?

难道仅仅因为道德的滑坡和监管的无力?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旅游资源被既得利益垄断,当地人无法公正享受旅游收益,其实更需反思。

因此,③要有效防止旅游地不再发生宰客现象,不仅要完善管理和法治,更要打破行政权力庇护下的对旅游资源的垄断,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收益的主导权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1分)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②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

(1分)

(3)第③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3分)

崇拜时间,这是所有真正写作者的动力资源。

一生经历了巨大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的杜甫,内心深处始终坚持着一个强大的信仰:

他的诗将随时间一道流传下去,—切都会被摧毁,但被时间收藏的诗将永存。

对时间的崇拜,使诗人充分经历了他所身处的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为后世留下完整的诗卷和丰富的记忆。

杜甫如此,又有哪一个伟大文学家不是如此?

屈原遭放逐,但他相信时间的律法,楚王的强权怎能掩埋他香草丹橘般的美德?

时至今日,他和他精美的诗句仍然感动着后人;……这些伟大的写作者对时间充满了如此的痴心,中外皆然!

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和句式,在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

(7分)

今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校方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

序长不序爵。

“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

南大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也向记者证实了这—说法。

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多人拍手叫好,直竖大拇指。

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也不少,有网友直接怀疑其可行性和真实性,就是南大自己的教职员工也有表示担心的,认为要想真正做到不论官爵,难上加难!

对上面材料所述事实,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加以阐述。

(150字左右)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解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