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601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docx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

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评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

课程论文成绩:

总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

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摘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体现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中,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灵魂、核心,并统领着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则是残缺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和相互融合,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两种精神的融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融合

 

ABSTRACT

Scientificspiritandhumanisticspiritareanintegralpartofthehumanspiritandindispensabletothehumanpractice.Thescientificspiritandhumanisticspiritaretwoaspectsofhumanspirit.Beingthesoulandcoreofculturesofscienceandhumanities,theyareembodiedintheculturesofscienceandhumanities,andtheyabominateculturesofscienceandhumanities.

Thedivisionofscientificspiritandhumanespiritisunfavorabletosocialprogressandhumandevelopment.Thescientificspiritwithouthumansspiritisnotthegenuinescientificspiritandthehumanespiritwithoutscientificspiritistheincompletehumanspirit.Theinherentconsistencyandthefusionofscientificspiritandhumanespiritreflectstheunityofobjectivelawandsubjectivepurpose.The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callsforthefusionoftheabovetwokindsofspirit.Somefeasiblewaystofusehumanspiritandscientificspiritarealsopresented.

Keywords:

Scientificspirit,humanisticspirit,unity,fuse.

目录

摘要III

ABSTRACTIV

目录V

一.概论1

1.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1

1.1.1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1

1.1.2关于人文精神的研究2

1.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2

1.2.1科学精神的内涵3

1.2.2人文精神的内涵3

1.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5

1.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界定5

1.3.1科学精神的界定5

1.3.2人文精神的界定6

1.3.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6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关系8

2.1古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8

2.2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9

2.3十九世纪后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0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2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13

参考文献14

一.概论

1.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1.1.1关于科学精神的研究

194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祯发表了《科学之方法与精神》。

他认为科学方法可以改换,但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科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认识。

有些从科学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角度理解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的总和,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对科学活动主体要求的一种理性升华,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其内涵体现在:

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有些从文化视角理解科学精神,或认为科学精神本身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它所体现的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也是一种根本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也是科学作为一项认识活动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科学作为一种智力活动,它能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是科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由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关系层次等三个层次构成的逐步递进的有机整体,在认识论层次上,表现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在社会关系层次上,基本内容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个基本规范;价值观层次是最高的层次,指科学的革命精神气有些对科学精神作了历时性研究,比较了近代科学精神和20世纪科学精神,认为近代科学精神隐匿于科学活动的本体理论中,染有清教伦理精神的观念准则在认识论上是经验主义机械反映论,凸现了理性主义特点;而20世纪的科学精神以革命的形式昭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突现了非理性思潮。

《科学的规范结构》是国外著名作家默顿作品,他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出发,把科学精神看成是规范科学主体行为的精神气质。

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存在于科学共同体内部,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形成的气质行为,并指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并把科学的精神气质归结为四条基本规范: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

在默顿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后,世界上引起了一场围绕四条规范而展开的争论。

杰里·加斯顿坚决拥护,认为任何群体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有其公开的规章或规则,这些规章或规则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有些学者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真实存在,但是默顿的表述不够完备,因而对科学的精神气质作了增加。

也有学者认为默顿的精神气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即使它是正确的,在现实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也得不到遵守,因而它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卡普兰是对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最早的批评者之一,他指出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的不合理性;马尔凯则进一步指出默顿的科学的规范不能解释近三个世纪以来科学的成长,其中的原因在于科学规范不是科学共同体所独有的;巴恩斯和多尔比则认为,科学的规范更多地适应于“纯粹”研究,而对于那些同社会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则失之偏颇;洛斯曼指出科学的精神气质需要加以考察,因为“各种各样的证据指出,与科学的精神气质所体现的理性状态的背离是广泛存在的。

肖峰在《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中,将“科学精神”看作“正确精神”的代名词;将科学精神看成是一种特定的职业精神,即从事科学职业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将科学从学科的意义上去理解,从科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特性中提升出“科学精神”的要义。

1.1.2关于人文精神的研究

西方学者主要是基于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现代性困境展开了关于“人文精神”的探讨。

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人针对在“后工业社会”面对的“意义危机”。

自20世纪60年代在学界普遍兴起以人为中心论题的研究高潮,尤其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家对科学理性、科学技术工具理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理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文关怀”成了中国学界的常见话题。

90年代初,文学评论界在《上海文学》、《读者》诸刊物发出拯救“人文精神危机”的呼声,认为“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今天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并从中国文学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当时中国也呈现人文精神低迷的态势,因而有必要重建人文传统。

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真是众说纷纭.肖峰概括:

第一层次是在最广义上使用的,把人文精神看作是“人类精神”,或者是加一种褒义的限制,即把它定义为“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第二个层次是在知识主体上使用的,把人文精神看作是人文知识分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价值;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科的意义上使用的,把人文精神看作是从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中提升出来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共同准则和规范特点等。

只有第三个层次上,即学科的意义上理解的认为精神,才具有最为准确的意义。

1.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两种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个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历史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民族性,不同地方的人会对它作出不同的理解,给出不同的定义。

全面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及关系是讨论二者融合的首要的理论问题。

1.2.1科学精神的内涵

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中凝炼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变更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对科学的理解,学术界较为普遍接受的有三层次说:

一是知识层,指科学是描述世界的知识体系;二是活动层,指科学是观察与实验基础之上的社会活动;三是社会关系层,是指科学是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处于互动之中的社会建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要求的是认识成果的客观性,逻辑的一致性;作为一种活动,要求实践的可检验性。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在近代社会形成的两种精神文化,正确界定它们的含义是正确理解二者关系的重要前提。

人们曾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种观念基础上的行为规范。

从文化渊源上看,科学精神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的哲学传统。

科学认识过程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对象性的自然界作为指向和尺度,其目标是如实地反映人之外的客观世界。

科学认识往往借助于逻辑的、数学的和实验的等理性手段,以求达到对自然世界的严密把握。

科学认识尽量排除认识过程中主观性因素的干扰,即使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地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

不仅如此,科学其根本是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是一种求知精神。

科学在求知的过程中,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着科学工作者永不衰竭的创造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种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巾独立的怀疑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得以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科学不仅是对“物的研究”,更是一种“理性的启示”。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思想观念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的实质、核心和灵魂,是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性并进而改造对象的一般态度和行为规范。

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正是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冲动、权利的意识、效率的观念等科学意识,使现代人具有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精神风貌,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多方面需要。

这是科学精神的永恒魅力。

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知识,知识可以遗忘,而精神一经形成,便可以成为主体获取知识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使主体受益终身。

1.2.2人文精神的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

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关注,不同的民族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注方式不同,因而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就不同。

人文精神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决定了我们要用历史的方法对其作具体的分析,对其理解见仁见智在所难免。

但差异性与同一性共存,差异中体现着同一性,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中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和思考,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位,以人为本位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文精神的最后归宿。

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精神体现在追求人生意义的各种文化创造过程中,这种过程涉及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

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人文精神理解为在形上层次上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整合提供的意义系统和沟通规则。

人文精神既是一种行而为状态,又是一种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必须在现实状态中才能真正展现自己。

人文精神本身并非道德,而是道德的根据。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自由。

自然状态是自在状态,人文状态意味着人有一种超越性。

人文精神是脱离了自然状态的人所具有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理想目标。

有了人文精神的这种超越性,人才能够去进行文化创造,而这种超越性的核心就是自由。

无论从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而言,自由都是文化创新的根源。

思想文化启蒙在于运用自已的内在理智去摆脱蒙昧,进入自由境界。

在此意义上,康德说启蒙只需要自由。

恩格斯也说过,人类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自由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价值,在每个历史阶段上都有其崭新的含义。

从人文精神的实践性来说,人文精神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心境,更是一种生命承诺。

虽然与道德相比,人文精神更为抽象,但并非无迹可寻。

人文精神必然要通过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选择表现出来。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已超出道德范围,而完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了。

苏格拉底对待死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当时并不是非死不可,然而他宁肯去死。

在他看来,不公正地处死他,足以汪明他做出了在永恒意义上更有益、更高尚的事。

只有人才会自愿舍弃物质生命,去成就那无形的精神理想。

在此意义上,人文精神要求具有康德讲的那种“绝对命令”的性质。

它不仅有高度的道德操守,更有一种殉道精神。

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以人为尺度去衢量宇宙万物;人文精神作为对人之生存意义的思考,着眼干对人类命运与归宿、痛苦与解脱、幸福与完善的思索;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入世态度,是人文知识分子对世界与社会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与介入方式,是人文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一种规范与生命态度。

如何使个人生活经验获得历史感与普遍意义,如何使个人存在与历史存在相联系,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真实的经验从来都是生存性经验,生与死、有与无、善与恶、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禁止与诱惑。

人文知识分子的崇高职责,就是要追问和回答生存意义问题,而生存意义只能在对生存经验的探索中获得。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看到文学、艺术、历史、哲学、道德、伦理、宗教在人类经验世界中产生的意义。

这也就是说,生存经验本身并没有“自足的”意义,其意义要通过人文表达才能实现。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人生是有过经验而难以体验其意义的,而没有意义就意味着经验的丧失。

个体经验、民族经验以及人类往事,一再被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式讲述,被赋予历史性甚至宗教性,这是El常生活获得意义的方式,也是人文精神的价值之所在。

真、善、美的东西,是现实感、价值感、历史感在生存经验中的结晶。

任何一种具有启示性和感召力的精神产品,都体现着真、善、美。

人文精神作为关于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是一种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生成过程·人文精神作为信仰追寻,不应囿于抽象理念的追寻,而应进一步转化为个体的现实的操作方式。

个体的操作方式受内在自律性制约,这种内在自律性表现为一种“人格意识”。

对人文精神的追寻,最终落实在个体价值人格的确立上。

在大众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El常生活的审美趣味的追求;在精英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批判意识上。

一般说来,注重个体的价值追求,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倡导不同个性之间的平等共处,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1.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

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

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

《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

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

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

西洋的科学发展,轻视了人文精神,故今日的西方,陷于彷徨无主的动乱状态。

中国的人文发展--尤其是理学、道学--偏重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而忽略了科学精神;且于文学、音乐、艺术,亦不加重视,故求善胜于求美,求善重于求真。

实在真、善、美为人类世界鼎足而立的重要因素,缺一而不可的。

而且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而且也要高扬和激发人文精神。

1.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界定

1.3.1科学精神的界定

首先,从整体上界定:

一些学者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气质、品质、使命感等的综合。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在他的《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指出,科学的精神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气质行为,具有普遍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这几种“制度性必须的规范”。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强调“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地更换,但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并从近代科学先驱者身上总结了诸如不盲从、不附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的特点。

学者肖峰也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书中指出,科学精神作为内驱力和灵魂贯穿并深藏于科学之中,是对已知成果态度上的怀疑批判精神,未知领域态度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探索过程中的理性求实精神。

第二,从系统上界定:

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有些学者认为科学精神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而每一层次都由相应的具体规范组成。

孟建伟在《科学与人文精神》一文中指出,科学精神是由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关系层次所构成的逐步递进的有机整体。

曹劲松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科学精神就体现在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气质之中,是“真善美”三维一体的统一集合。

一般而言,科学精神就是人们从科学活动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一种“求真求实”的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它使得认知者摈弃一切没有事实依据的抽象思辨与主观臆断,严格地从客观事实出发,傲到如实地描述自然、无条件地反映自然和绝对真实地解释自然。

1.3.2人文精神的界定

与科学精神相比,人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是相对滞后的。

从本质上界定:

陈军科在《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特征》中指出,人文精神是在求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以真菩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

戴艳军、王卫也在他们的《时代精神的滥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强调,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为对象,蕴含在人文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从层次上界定: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学者郭国勋就在‘塑造新世纪的人文精神>一文中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可中,不同时期人文精神有其不同时代的主题和历史痕迹。

迄今为止,它应大体被划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三大类。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界定:

一些学者将人文犄神看作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宽泛概念,认为人文精神体现在整个精神文化过程中。

并从人本主义层面、价值观层面、道德观层面、审美观层面以及终极关怀层面对其进行界定和探讨。

尽管学术界说法众多,但差异性与同一性共存,差异中体现同一性。

人文精神作为从人文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概念,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理想人生、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尊重人的价值和精神的价值的集中体现。

1.3.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

如何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或者说怎样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包容的。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和其他文化精神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

科学活动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

盂建伟也在《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中指出,因为科学活动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最根本的精神的就是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对立统一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并相互渗透。

王建军在《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与失衡》中指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侧重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失偏颇。

学者霍良也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二者虽存在差别,但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源,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即科学精神蕴含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蕴含着科学精神。

此外,冷德熙在《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也强调,正如同人类自身总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

人类文化也同时包括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精神也同时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对立寺冬的关系。

西方学者大多持二者对立的观点,他们从哲学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歧和对立的视角出发,主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对立的观点。

这些学者普遍认为,科学主义崇尚客观、理性,将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

主张精确的实证方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哲学上的反映。

而与之相对的人文主义则极力张扬人的宦Ⅱ造性和主体性,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突出人存在的自然权利和社会权利。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是互补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极端的存在方式只有互补才能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有力保证。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