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32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解表药一.docx

中药学解表药一

中药学——解表药

(一)

1.苍耳子具有而辛夷不具有的功效是

A.发表散寒  

B. 宣通鼻窍  

C. 祛风除湿 

D. 温肺化饮 

E. 利水消肿

2.桂枝具有而麻黄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行气宽中  

B. 化湿和中  

C. 助阳化气  

D. 利水消肿  

E. 宣通鼻窍

3.羌活、白芷皆可用于治疗

A.风火牙痛  

B. 疮痈肿毒  

C.寒湿带下  

D.风寒湿痹  

E.咳嗽气喘

4.下列选项中,能解表消疮的药物是

A.防风  

B.荆芥  

C.细辛  

D. 羌活  

E.辛夷

5.擅治阳明头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 细辛  

C. 白芷  

D. 羌活  

E. 独活

答案解析

1. C

【答案解析】苍耳子的功效是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的功效是发散风寒,通鼻窍。

2. C

【答案解析】麻黄的功效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的功效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 D

【答案解析】羌活可治疗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白芷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等。

4. B

【答案解析】荆芥的性能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是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5. C

【答案解析】白芷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等。

且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第六单元  解表药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与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传变的目的。

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辛温解表药主治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表证。

要点二  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应随证配伍补、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要点三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也应慎用解表药;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宜,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本类药物辛散轻扬,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细目二  发散风寒药

1. 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出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

(2) 咳嗽气喘。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道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嘴,为治疗肺气塞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3) 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 桂枝

【性能】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展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2) 寒凝血滞诸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积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英同用,如温经汤;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

(3) 痰饮、蓄水证。

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4) 心悸。

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鉴别用药】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有发汗解表之功,治疗风寒表证,常相须为用。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证、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3. 紫苏

【性味】辛、温、归躺、脾经。

【功效】解表敢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

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

治疗前者、常配伍脊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治疗后者、每与杏仁、精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歉。

(2) 牌胃气滞、胸闷呕吐。

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

(3) 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常配伍姜、陈皮、藿香等药。

4. 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此外,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鉴别用药】紫苏与生姜均为发汗解表药,有解表散寒、止呕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呕吐,并且均可用于解鱼蟹毒。

但紫苏能够行气宽中,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生姜能够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治中焦虚寒引起的冷痛、呕吐,肺寒咳嗽,另外,生姜还可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5. 香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6. 荆芥

【性能】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 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

(4) 吐衄下血。

木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7. 防风

【性能】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 外感表证。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2) 风疹瘙痒。

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

(3) 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

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

(4) 破伤风证。

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

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8. 羌活

【性能】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

故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较重者,尤为适宜。

(2) 风寒湿痹。

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因其善人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

若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可与川芎、白芷、藁本等药配伍,如羌活芎藁汤。

9. 白芷

【性能】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症,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人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

(3) 鼻渊。

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

(4) 带下证。

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

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 疮痈肿毒。

本品辛散温通,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托里消毒散、托里透脓散。

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10.  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者忌用。

不宜与蒙芦同用。

11.  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12.  苍耳子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使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  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

【用法用量】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救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