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317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docx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镇江实验初中彭少鹏

内容概述: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提供基础呢。

这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自主阅读的含义出发,认识课堂教学与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关系,以自身的教学实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行自主阅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的可行性及其方法。

以针对在实践中产生的,为了体现“自主性”“主体性”而忌讳引导、分析,使文本的学习难以走向深入的问题。

以个人的观点概括,课外阅读是自主阅读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围绕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核心,大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才能服务于终身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自主阅读、阅读教学

一.背景现状

从2001年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标要求确立“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关乎持续学习的能力,对于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2001至2006年担任中山中学教研组长期间,参与课题《初中生课外阅读与评价》的研究,据我们的调查表明,本校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是很欠缺的(附材料一)。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的《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也说明学生在学业压力下缺少自主阅读的时间和动力。

课标中规定的名著必读篇目很大程度上成了负担(附材料二)。

学生阅读现状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教师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层次和品味。

才能为学生达到与之学业要求相符的自主阅读,提供现实的可能。

脱离实际能力的强迫名著阅读是无意义的。

二.对自主阅读的认识

什么是自主阅读呢?

自主阅读是一种学生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感性体悟、放松惬意的无负担的阅读方式。

它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

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建构形成的。

自主阅读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

按这样的理论,学生课外自觉的阅读行为当然属于自主阅读,课内在教师恰当引导下,进行“自愿主动”的阅读行为也是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并不等同没有引导分析的自由阅读,也不仅表现为课外阅读。

三.自主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关系的理解

《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中摘要刊登过一封学生的来信:

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

信中还写道:

如果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水平和初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是没有区别的。

这些语言虽然有点激烈,但恰恰指出了课堂教学未能为学生自主阅读提升能力、拓宽视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仍未解决。

课堂阅读教学如果不服务于自主阅读,就无法摆脱偏重于课文分析的传统桎梏。

课堂教学本身可以也应该留有自主阅读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氛围,进行自主阅读实践,不仅符合建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评价,也能够促进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另一方面,课堂的阅读教学毕竟不同于课外的自主阅读。

事实上,文本往往是多义的,而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语言积累薄弱,阅读经验、生活体验均较缺乏,更主要的是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尤其让他们迷惑地读一百遍,还不如教师画龙点睛地点拨“分析”一遍,让其豁然开朗来得实在。

教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适度地点拨、分析、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同样,教学中片面地回避训练,也是有失科学的。

有的内容靠感悟能解决问题,有的内容光靠“感悟”却不能解决问题,即使苦思冥想地去千感万悟,如果没有亲身的实践即“训练”,到头来所感悟的也是空洞不实在的。

如“清凉”的感悟,只需学生到水龙头伸手感受一下,它的效果必将比无数空泛的感悟要好得多,这也正好说明感悟是不排斥训练的,感悟和训练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因此,课堂教学既要为自主阅读留下空间,也要有分析和训练的位置。

按照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这也是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地方。

科学的分析和训练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深度,学会阅读分析的方法,对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自主阅读的层次尤为重要。

四.课堂教学中对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的实践

1.尊重阅读意愿,还自主权给学生

现代阅读心理研究表明:

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相整合,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

文章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形成结构系统,而且是一个有待于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具体化的语义结构系统与“图式化”框架。

所以,自主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倡导学生凭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使他们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并以此去体验、去想象、去升华、去创造,凭自己的感受来积淀、来感悟。

作为课堂教学来说,教材内容是固定的,师生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那么,在学生的阅读方式上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自由,以尊重其自己的意愿。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这种不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预习任务中不强制要求阅读文本,可以根据合适自己方式。

一般对字词和作者背景提出要求。

如果预习中阅读过课文,一些学生就不会愿意再次阅读。

课堂上的研讨缺少对文本内容感性认识的支撑将无法开展。

二是阅读之前一般不预设问题。

不单纯将语文当作解读信息的工具,以保证轻松、自由的阅读状态,不破坏其自主体验、想象、积淀和感悟。

三是在阅读方式大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实践中学生一般对篇幅较长的文章选择默读,对篇幅较短的文章选择朗读,鲜有特例。

这种尊重自主意愿,不干预的阅读,使学生能沉浸于文本之中,获得个性化的认识感悟,为探究和讨论奠定基础。

一周前,我中途接毕业班又遇到《林中小溪》这篇课文。

以前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反映写得太细,看得头晕。

所以,探讨分析很难继续。

这次我回避了段落层次的理解,充分保证学生课堂自主阅读的时间。

在预习交流中,简介了伊兹马尔科娃和普里什文的爱情故事,注重了煽情,让学生带着对自然、人生浓浓的爱意阅读。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探讨“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的含义时,学生自然联系伊兹马尔科娃和普里什文的爱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去理解“最后一名”、“最先进入”。

和过去费半天劲启发,得出结论总还觉得有点勉强是截然不同了。

2.加强诵读引导,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

”教学中适当运用诵读法,对于培养语感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学生对于古诗词、语言优美的散文,是很有朗读的兴趣的。

往往缺少的是示范、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重要的是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今年8月,我接手实验初中九年级1、2两个班时,发现学生不爱朗读,甚至都读不整齐。

假期中备课组预定的第一课内容正好是《<诗经>二首》。

2班是尖子班,早读分组读《关雎》时,有一组因为声音太低无法继续朗读。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自己的特长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

然后,采用跟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体验,感受到朗读的魅力。

指导语调、重读方面的技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学习第二篇《蒹葭》时,学生不按要求跟读了,第一遍时还以为学生没听清要求。

原来是学生的朗读热情已经被激发了,不满足于模仿跟读了。

对于诗歌来说朗读的指点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现代文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更重要的是示范和情境的创设。

03年我在中山中学教新初一的第二篇课文《繁星》,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我制作了只有一段音乐,三个问题的简单课件。

采用配乐的示范朗读,读完之后一个学生(在3班上课)突然举手要求也在音乐背景下朗读。

片刻的惊讶之后,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学生和老师刚接触两天的陌生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无论是个别朗读,还是自由朗读,在音乐的背景下,全体学生都读的非常投入。

后来在4班上课,虽没有突发的学生举手,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如此简单的课件设计受到在我校蹲点指导的王希元老师的夸奖,在当时还崇尚豪华课件的背景下使我有点受宠若惊了。

我想这也是因为调动了学生朗读品味的兴趣,激发自主朗读,自主阅读感悟的热情。

当然情境的创设不仅是提供音乐这一种形式,需要我们教师在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特点的方式。

我在教授《海燕》、《范进中举》等文章时,还运用了录像。

《苏州园林》等文运用了图片展示。

这里朗读法的运用,根据需要有时仅是局部的。

3.开展合作学习,引发自主阅读的需要

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

死记硬背的是“无用知识”。

学生必须在特定情境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形成理解。

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新课程也特别重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为需要完成共同目标,在团队中获得正面的认可和评价。

那么,原来不合其欣赏趣味和理解层次的文章,他也会因为这种需求的动机,而读的津津有味。

在教授《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我从《动物世界》剪切编辑了一段录像,最后环节让学生分组编写一段配音解说。

然后派小组代表上来展示(30人的小班,每个组都能轮上,当时采用的是学期初自我推荐组长,自由组合分组的合作组)。

学生在编写修改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原本不太感兴趣的平实说明风格的段落了。

这就说明分组合作产生了新的阅读需要和动机。

当然也有专门弄点搞笑风格的小组,我也没有干涉。

这节课最后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走向了高潮,学生也学会了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4.适时发挥引导作用,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不同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

所谓“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越是人见人异,常读常新。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结论。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就像一些“彩色的泡沫”,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自由选择”成为时尚。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几乎不敢提问题。

殊不知这样也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段时间我听了不少,由学生提问题,教师选择引导的公开课。

有时学生能提出类似教参上的问题(不知是否双簧),当然正中老师下怀。

有些课只能流于表面上的热闹。

在01年大市说课比赛中,我抽签抽到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

当时根本没想到还有这么老的文章备选,一下有点茫然。

在准备的最后几分钟,我决定以当时轰轰烈烈的“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辩证思维进行教学设计。

后来获得了二等奖。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产生了尖锐的观点对立。

总结时,我没有给出学生结论,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阅读相关报纸,在周记上写出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这样,将课文的学习,引导到关注生活、认识生活上。

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

让学生学习辩证思考,结合时代背景认识生活、认识真理。

5.结合说、写训练,展现自主阅读成果

“听、说、读、写”本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语文技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才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应当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人交流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整明确、突出中心地发表意见。

同时,要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将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是展现学生自主阅读成果的途径,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阅读的意义,并促进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比如,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及喜欢它的原因;学习《桃花源记》,让学生写一篇《再入桃源》的想象作文;学习《陋室铭》,展现网络上的种种仿写,让学生分组选择话题写作;学习解说词《飞红滴翠记黄山》,让学生对金山、焦山的风景图片,进行口头作文创作。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合理的拓展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本的阅读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小结

以上仅对摆正自主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的关系谈了点粗浅的认识,并以此出发分析了几个教学实例。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应该大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师在必须确保在进行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范围内,可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辩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统一,才能使课堂阅读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为了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把新课程理念融入自身实践,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透析自主阅读中的“自主”现象》张友军《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12期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方良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刘静(网络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朱芒芒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刘大谅《语文教学之友》2004.1

材料一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分析

镇江中山中学

(该校于08年8月合并入镇江实验初中)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生课外阅读与评价》课题研究,课题组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确切地说是为了了解研究对象目前的状况,为指导研究提供依据,使实验教师有的放矢。

二、调查形式及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不署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两个实验班、一个非实验班,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状况;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的知识水平。

三、调查统计

选择

内容

分类统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书籍来源

学校图书馆

自己家里

向同不借

19

23%

50

61%

13

16%

双休日活动

看课外书

看电视

打游戏机

17

21%

58

71%

2

3%

阅读时间

比较少

很少

10

12%

63

77%

9

11%

每学期借书次数

没有

1—2次

10次以上

13

16%

36

44%

31

38%

在校课余时间

做作业

体育锻炼

看课外书

45

54%

26

32%

3

4%

个人藏书

10册以下

50册以左右

100册以上

41

50%

28

34%

9

11%

父母要求双休日

做习题

看课外书

看电视

48

59%

27

33%

7

9%

课余时间喜欢

读课外书

体育活动

看电视

13

16%

29

35%

33

40%

喜欢读

文学书

科普书

学习参考书

30

36%

36

43%

9

10%

喜欢读文学类

小说

散文

童话

38

46%

11

13%

28

34%

读完300页

1—2天

一星期

一个月以

16

19%

32

39%

34

41%

 

判断

内容

分类统计

百分比

百分比

是否有时间读课外书

57

70%

25

30%

是否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9

23%

63

77%

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

22

27%

60

73%

是否有自己的阅读计划

25

30%

47

70%

学校是否进行阅读辅导

35

42%

46

58%

阅读知识水平

内容

分类统计

正确数

百分比

错误数

百分比

写出印象最深刻的六本文学名著书名

22

27%

60

73%

写出印象最深的三位中国作家

33

40%

49

60%

写出印象最深的三位外国作家

19

23%

63

76%

写出印象最深的三位文学形象

16

20%

66

80%

写出你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

38

46%

44

54%

四、分析及建议

就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文学作品是以生动的情节吸引人,以人物的自我表现来让读者品味,并从中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修养,应该说文字作品本身就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但由于多种现代媒体的出现,人们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下降了,比如电视、多媒体、游戏等,调查显视双休日以看电视作为自己主要活动的58人(占调查人数的),课余时间读课外书的只有13人(占),父母在双休日要求孩子读课外书的26人(占),一本300页的文学书有34有需用一个月以上才能读完。

由此可见,学生课外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其它的现代媒体或娱乐方式所代替。

我们并不排斥其它的娱乐和学习的方式(看电视也是一种知识与感情的积累),但它代替不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学生语文能力和个人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对文学工作的阅读。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活动。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以导为主,由点入手,利用一些有阅读兴趣的同学组织阅读小组,并依赖他们开展请于读书之乐的演讲,名著介绍,片断诵读等形式自由轻松活泼地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阅读小组,形成一种轻松阅读,轻松学习的氛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积极的评价。

(二)外部环境对学生阅读有极大的影响。

语文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严格的量的要求,语文课本也增设了一些相应的内容,如苏教版的“专题”,名著推荐等都充分地说明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但语言课外阅读落实起来却非常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语文课外阅读周期长,收效不明显,它不像数学、物理等知识的学习某一部分知识弄懂了即可马上会做题目,也不像语文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以后考试就能立即体现在分数上,语文的课外阅读更多地是吸收的一种隐性知识。

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家长的支持率与督促也不够,调查中要求学生在双休日看课外书的只有25人(占),做习题的占,学生拥有藏书10册以下41人(50%),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偏少,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如此的外部环境,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要求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寻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其次要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并乐于为孩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物质的保障。

(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混乱无目的的状态。

课外阅读的计划必不该是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普遍状况,调查显示的学生课外阅读无计划,目的性不强,只把读课外书当作一种消遣,不少初中生仍然在阅读一些低级读物,甚至是图文读物,对学生现有阅读水平的调查也正反映了这一点,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不能写出中外名著中的三位人物形象,的学生不能写出中外六本名著的名称,的学生没有阅读计划。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与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与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计划,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长期效益和短期效果结合起来。

材料二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沈鑫涛

一、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班设了图书角(架)吗,你每天会从书角(架)取书报刊看吗。

()

A、有B、没有C、每天取书报刊看D、偶尔取书报刊看E、从不取书报刊看

2、你在家里有独立使用的书桌、书柜吗,书房是和爸妈共用,还是你自己单独使用。

()

A、有独立的书桌、书柜B、没有独立的书柜,但有书桌C、没有书房D、有书房,和爸爸妈妈共用E、有书房,但只是爸爸妈妈使用

3、上图书馆或书城,和谁一起去。

()

A、自己去B、和同学去C、和爸爸或妈妈去D、和别人去E、没有人陪不敢去

4、每学期上书城购买书要花多少钱。

()

A、100元B、150元C、200元D、300元E、300元以上

5、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

A、爸妈给B、平时零用钱C、过年的压岁钱D、奖学金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D、2小时以上E、无时间阅读

7、你家共订阅几份报刊。

()

A、1份B、2份C、3份D、4份以上E、1份不订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

A、学习辅导类B、经典名著C、科普知识D、漫画卡通E、历史知识

9、你上网主要干什么。

()

A、打游戏B、与同学聊天C、学习功课或上网校D、研究有兴趣的问题E、学习电脑知识、下载图片、资料、工具等

10、老师或父母向你推荐经典名著,你会怎么读。

()

A、从头读到尾B、读了一半,读不下去C、看内容介绍,引起兴趣才读D、大致浏览E、不想读

二、统计结果:

(共59名初三学生参加调查问卷)

选项

序号

A

B

C

D

E

1

1

51

1

8

0

2

37

17

5

1

0

3

23

15

14

5

2

4

29

16

12

1

2

5

43

6

8

0

0

6

36

11

1

0

12

7

19

12

11

1

17

8

42

16

3

2

3

9

12

11

7

19

18

10

15

4

33

6

0

第五个问题是“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从我们这所农村中学来看,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

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

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用一定的活动来组织阅读课外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在开展课外阅读。

第六个问题是“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我想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还是有水分的,也许有一些同学连这个时间也很难保证的。

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20%。

这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的规定书籍,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

第八个问题是“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学习辅导类占到了63%,可喜的是名著阅读占到了24%,这也大概是因为考试要考这些名著吧。

而其他如科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