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198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重庆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

重庆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冰、海波都是晶体

B.真空不能传声是用推理法得出的

C.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蒸发

D.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以下关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B.图乙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C.图丙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D.图丁为小灯泡中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图象

3.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为1.29千克/米3)

A.1千克

B.10千克

C.100千克

D.1000千克

4.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A.钢笔“错位”——光的折射

B.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5.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6.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下列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

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

7.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烛“泪”是液化现象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凝华现象

C.加油站要求“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

D.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8.下列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二、多选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

C.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其光路都是可逆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发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发射定律

1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13.甲乙两个实心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乙=2×10³kg/m³

B.ρ甲=2×10³kg/m³

C.乙物质密度是甲物质密度的4倍

D.ρ甲>ρ乙

三、填空题

14.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合________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了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________km。

15.雨后睛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_______(选填“积水”或“地面”),原因是光照到它表面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

白天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6.我国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如若水管保护不好,往往会发生水结冰而使水管冻裂的现象,其原因是冰的_____(填“比热容”、“密度”或“热值“)比水小.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能.

四、实验题

17.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0.5

C

40

0.5

D

尼龙丝

3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

(4)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

18.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高度固定的;(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19.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0.如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所示中的____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两支点燃的蜡烛A和B、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后,进行如下操作: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

(2)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这两个像一定是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将蜡烛A取走后,光屏上__(选填“C”或“D”)处的像仍然存在。

(3)将蜡烛B放到O点(O点为AB两点的中点),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远视镜片,光屏需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且像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蜡烛B放到O点并慢慢远离透镜,当蜡烛从距透镜5m处移至距透镜6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变化很小,且约为10cm。

此时光屏上的像_____(选填“很大”或“很小”),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cm。

22.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4)由于砝码上还粘有一些灰尘,这一测量结果还会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一些.

(5)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____,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同组的小刚同学又拿来一块石头,如下图所示,其内部是 多孔蜂窝状结构,他也用与小杜相同的实验方法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其测量值偏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夏对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又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发现物体运动得更快了.小夏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质量

/kg

推力

/N

起始速度

/(m·s-1)

5秒后速

度/(m·s-1)

10秒后速

度/(m·s-1)

15秒后速

度/(m·s-1)

1

1

1

2

7

12

17

2

1

2

2

12

22

32

3

1

3

2

17

32

47

4

2

2

2

7

12

17

5

3

3

2

7

12

17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和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比较第1、2、3次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

(2)比较2、4或3、5次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只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___。

(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的A处时,玻璃板后面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板表面发生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5)小丽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

2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先让纸板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束EO,并找到反射光束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

反射角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为了排除所得规律的偶然性,要改变_____的角度,多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