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68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docx

管理类联考13年至03年历年写作真题

管理类联考历年写作真题(13年-03年)

四、写作:

第56-57小题,共65分。

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13年(1月)

56.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果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好了。

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定普行,否定恶行。

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而东方文化固守道德##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文化作品当今也是有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

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也往往锁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弘扬了一种道德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同一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

都能产生文化影响的。

由此可知,只要创作更多的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的扩大就是无疑的,而且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

【参考答案】

1.提高国家软实力只需提高本国文化过于绝对化。

软实力不仅包括国家文化,还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因此论据不足以支持结论

2.由文化具有普同性得出一定会被他国接受;由文化具有特异性得出一定被关注存在强拉因果之嫌。

3.由无论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4.由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管是普通还是特异,都会被他国所接受,都能产生文化影响力的结论犯了主观臆断错误。

5.由只要创作更多文艺作品,就推出文化力的扩大和国家软实力也必将将同步增强,反了条件关系使用错误,文化仅仅是软实力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必要的,而非充分的。

【考查知识点】论据无法支持结论;强化因果;以偏概全,条件关系

5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结合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

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

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和麦道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参考答案】选择合作,拥抱未来

竞合实现双赢

12年

【2012年1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食物运动中普遍尊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就爱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

 

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

 8、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

 

 

范文:

 

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

 

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

 

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范围。

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

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再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

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因此可以说:

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

而对于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光谱线的红向移动等问题,这两个原理就是同时成立的。

同样,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论是因为要解决光子电子等粒子或是地球运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球的气候变化就不合理。

并且,视角的不同也不太认可,因为地球是人类等赖以生存的场所,可以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体,地球上发生一些我们称之以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危害人类的生存或是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从这个地球的主体人类的视角来看,它就属于自然灾害。

【2012年1月】

57.论说文: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

“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

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

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

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

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范文:

 

不创新,就死亡 

  爱迪生为什么发明出电灯、电话?

因为他有创新意识;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

因为他不盲目屈从于前人的思路;陶渊明为何能名留青史呢?

因为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

然而如同魏十力先生所言,“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

”因此,现代中国的文化,总缺乏一个不同之音,缺乏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一:

创新有助于文化火花的闪耀。

举例:

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古代近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论点二:

创新有助于科技的发展。

举例: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分论点三:

不止科技文化需要创新,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只有独立创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有助于人才创新,社会发展。

举例: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日本的明治维新。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人人都可为圣贤,就是伟大的开始。

生活需要独立,社会需要创新,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比先人更辉煌的成就。

 

11年

【2011年10月】 

56.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开始征收,当时起征点为800元人民币。

最近几年起征点为2000元,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已经超过2000亿元。

随着居民基本生活开支的上涨,国家决定从2011年9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

 

从个人短期利益上来看,提高起征点确实能减少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看似有利于普通老百姓。

但是,如果冷静的进行分析,其结果却正好相反。

 

中国实行税收累进率制度,也就是说工资越高所缴纳的税率也越高。

请设想,如果讲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

虽然,极少数月工资超过30000元的人可能缴更多的税,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个税会减少,只是减少的数额不同。

原来工资低于2000元,1分钱的好处也没有得到;拿2000元工资的人只是减轻了几十元的税;而拿8000元工资的人则减轻了几百元的税收。

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同时,由于税收起征点上调,国家受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医疗、保险、教育等公共服务,结果还是对穷人不利。

 

所以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人,或者是听到提高起征点就高兴的人,在捅破这层窗户纸以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客观真理:

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百老百姓。

 

如果不局限在经济层面讨论问题,转到从社会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就更清楚了。

原来以2000元起征点,有50%以上为非纳税人,如果提高到3500元,中国的纳税人就只剩下20%了。

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

降低起征点,扩大纳税人的比例,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

纳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

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对国家就会失去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利。

所以,为了培养全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适当的降低个税起征点。

  

【解析】 

结论:

适当降低个税起征点。

 

推论1:

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般老百姓。

 

论据1:

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论据2:

国家收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公共服务 推论2:

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

 

论据3:

纳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

 

论据4:

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  

【参考答案】 

1、个税起征点上调,看似收入越多则减免的个税越多,但另一方面高收入者需要缴纳的税金也越多。

这里只比较减免的税额,忽视了纳税金额的绝对值,这样的比较难言客观,自然也谈不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既然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继续增加个人所得税是否还有必要?

如果目前的税收足以使政府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那么就很难得到结论说,应该降低个税起征点,从而征收更多个税。

 

3、就算提高个税起征点真的导致政府税收不足,无法应对日益庞大的公共服务支出,那么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外贸关税等方式来弥补,未必非要通过个税来增加收入。

 

4、何况如果新起征点下,高收入者的纳税金额增加,足以抵消减免掉的税收,那么也许政府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

 

5、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属于教育文化领域的任务,征税很难达到这个目的。

否则,是否要扩大纳税范围,让每一个人都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6、更何况,就算纳税可以培养公民意识,也未必非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纳税,不等于就是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已经缴纳了消费税,那么按照材料作者的逻辑,还有必要再多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吗?

 

7、纳税与否与对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的强弱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尚需进一步论证。

如果监督政府是宪法赋予的权利,那么这与纳税与否没有必然关联。

 

8、如果降低个税起征点,导致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未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方法,这样岂非与作者本意南辕北辙?

 

9、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未必是让人们更多纳税,或许可以是让人们有更多收入。

如果共同富裕更受到人民欢迎,而且实际可行,又何必非要通过降低个税起征点的办法实行“共同贫穷”的税法呢?

【2011年10月】 

57.阅读一下报道,对下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

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你的观点。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

乡亲们深情地说:

“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省委书记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给他们办一件事。

但我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考察来考察去,还是为后代绿化荒山比较现实。

”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2011年1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票价值的高低。

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

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

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票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是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

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

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人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

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

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参考答案】 

1、“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高低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

 

2、“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

 3.“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的结论。

论述者“忽略发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势。

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

 4、“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

 

5、“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部分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再有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6、“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

该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得不出必然赚钱或赔钱的结论。

 

【2011年1月】

57.论说文: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自拟题目。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

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的出现有多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

拔尖是通过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参考答案】 

可以写两个角度:

 

1、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 2、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

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

 “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

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

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

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臵,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

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 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

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

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

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

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10年

【2010年10月】 

56.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

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

两天之内,整个猴群就都接受了该种糖。

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

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

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该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

当然,猴群乐于接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它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

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参考答案】 

题干的论证中存在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要求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或肯定有关论点。

对于本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以下要点供参考:

1、决定猴群接受新口味的烫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猴子的地位的高低,二是糖的口味的差异。

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接受,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口味更好。

仅仅归因到权威,存在归因偏差。

 

2、从猴群实验推广到市场营销,在逻辑上不成立。

因为产品定位各有不同,比如定位于婴幼儿市场,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没有什么价值。

 

3、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不接受某种新商品,并不意味着“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4、从猴群实验推广到企业变革,逻辑上有问题。

要猴群接受一种新的口味的糖,并不会带来不确定性、利益、权利冲突等变革中会遇到的问题。

 5、自上而下的变革并不一定能够减少阻力,得到群众支持。

 

6、“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及时猴王希望其他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则是主观臆断,与前面的实验,即论据没有任何联系。

 

7、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某些组织成员的利益受到影响,甚至吃尽苦头,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他们不是大多数成员或者关键成员,变革不会“只能以失败告终”。

【2010年10月】 

57.唐山地震孤儿捐款支援汶川灾区 

2008年5月18日,在中宣部等共同发起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天津民营企业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代表公司再向四川灾区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震不垮的学校”。

至此,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公司在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1亿元。

 

“我们对灾区人民非常牵挂,荣钢集团人大多来自唐山,亲历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接受过全国人民对唐山灾区的无私援助,32年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回馈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必须做!

”张祥青说。

 

张祥青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失去父母,年仅8岁的他不幸成为孤儿,他深深感受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涓涓爱心。

1989年,张祥青与妻子张荣华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从卖早点、做豆腐开始,最后组建了荣钢集团。

企业发展了,荣钢集团人不忘回报社会,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是其中一例。

【2010年1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

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

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