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13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安阳三十六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B.君主专制制度C.自然经济D.中央集权制度

2.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

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

“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

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4.网上调查显示,2014年最热门的旅游线路是重走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丝绸之路。

观光途中不可能见到的古代文明现象是(  )

A.新疆坎儿井遗址B.出土的汉代的丝绸

C.出土的唐代白瓷D.宋代青花瓷

5.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小满芝麻芒种谷”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6.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A.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D.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7.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以政治职能为主     B.以商业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商业限制被打破

8.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9.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11.《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

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

由此可推论(  )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昨犹未厌焉”。

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

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

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C.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D.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13.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

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1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盛衰”文中作出如下判断:

“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5.用什么思想准则,我们才可能正确理解历史?

A按现代的主流意识B用公认的立场观点

C还历史的本来面目D以自己的民族利益

16、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17、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8、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9、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20、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21、《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22、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

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2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2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25、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

C.连续性D.脆弱性

26、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高炉炼铁B.炒钢技术

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

27、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28、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29、明末清初之际,广东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

材料反映的当时经济发展趋势是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C.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出现专业化趋向

D.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扩大

3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31、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B.东汉

C.北宋D.元朝

32、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工商食官”

⑤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33、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市”有关。

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C.“市”门按时开关

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34、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35、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36、《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37、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8、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9、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致富以后,家族子弟很多人获得官职。

这种“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