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194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docx

限时规范训练26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限时规范训练26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时间:

4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6·河南适应性测试)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B.土壤

C.市场D.水源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答案:

A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B.降水少

C.多大风D.低温冻害

解析:

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答案:

D

(2016·浙江严州中学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解析: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

注意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

答案:

D

4.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

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

D

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5~6题。

5.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而耕地资源少;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

故C错误。

答案:

C

6.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正确。

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短缺,主要发展方向是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

答案:

B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工业基础好B.交通便捷

C.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

解析:

长江三角洲缺乏资源和能源,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C

8.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

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解析:

三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紧密,竞争力逐渐加强;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不是我国发展最快地区;该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不是很发达,城市化水平不高。

故B项正确。

答案:

B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读图,完成9~10题。

9.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解析:

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答案:

D

10.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A—B—CB.B—A—C

C.B—C—AD.C—A—B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

D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

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

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

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

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

答案:

B

1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

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

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

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

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分)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3)试比较成都平原与美国东北部农业生产的差别。

项目

成都平原

美国东北部

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特点

  解析:

(1)题,读图注意图例,南部产业带城市多沿长江分布,沿江地区水运便利,水源丰富。

(2)题,比较两图的图例,两地区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两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河流水运便利。

第(3)题,成都平原为季风水田农业,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乳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

答案:

(1)分布特点:

沿(长)江分布。

优势:

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3)

项目

成都平原

美国东北部

农业地

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种植业)

乳畜业

生产特点

农场主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高

14.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26分)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解析:

(1)河流三角洲是泥沙沉积作用的结果;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则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加强会使河水带来的泥沙减少,从而使三角洲增长减慢;监测用遥感技术,分析要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从而把地下盐分带到表层,经蒸发后盐分留在地表。

(3)区域发展条件一般包括资源、交通、科技、劳动力、产业基础等方面,主要要对比长三角进行分析。

(4)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即一、二、三产业的生态化,其中第二产业的生态化就是要发展清洁生产。

答案:

(1)流水堆积作用 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自然原因:

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

(3)优势条件:

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