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892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docx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第四章

绪论课后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6.B  7.D

二.填空题

1.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2.教育学

3.夸美纽斯

4.<<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克鲁斯卡娅

5.苏霍姆林斯基

6.儿童;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

7.夸美纽斯

8.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9.教学过程;

10.布鲁纳

11.赞可夫;

三.简答题

1.答:

(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教育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对教育对象的观点:

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不包括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3)教育目的的观点:

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的人格为教育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

四教:

文(文化知识)、行(行为规范》、忠、信;

(5)教学原则与方法:

A、因材施教原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B、启发诱导原则: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C、学思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谦虚笃实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德育思想

A、立志有恒:

确立人生远大志向;“志于仁”

B、自省自克,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的自觉性;“躬自厚而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身体力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D、改过迁善、“改而不改,视为过矣!

”。

(7)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讲究教学方法。

2.答:

(1)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A、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能促进人的发展;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

(2)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4)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5)为各级学校设置广泛的学科课程;

(6)建立教学原则体系。

3.答:

(1)教育的本质,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目的,而不应该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提出活动课程;

(4)教学的五步骤;

(5)儿童中心论;

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4.答: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的主要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5.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教育思想如下:

(1)教育的作用:

A、教育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

B、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其必由学“。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A、提出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B、按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C、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分小成和大成两段。

(3)教学原则:

A、课内处结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教学相长原则:

“学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预时孙摩原则:

禁于未发这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为孙、相观为善之为摩;四条原则:

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和集体性

D、长善救失原则;

E、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论教师

1、提出“师严道尊”的思想;

2、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

3、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6.答:

(1)持志养气;(2)反求诸已;(3)动心忍性;

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D  7.A  8.B

二.填空题

1.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

2.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3.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4.途径;动力

5.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6.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7.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8.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简答题

1.答: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答: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

3.答: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答: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入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四.论述题:

1.(各点结合实际分析)

(1)资本主义的教育。

(2)社会主义的教育

特点:

(1)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世俗性;

(4)教育的国际性;

(5)教育的终身性;

(6)教育的革命性。

2.

(1)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2010--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2)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

A、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住;B、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C、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D、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E、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3)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A、两个基本一个进入,B、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包括A、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B、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C、普及高中阶段教育;D、把职业教育入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E、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F、发展继续教育;G、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H、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5)《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总结。

(6)我国教育发展任务A、改革人才培养体制;B、改革考试招生制度;C、建设中国特色的学校制度;D、改革办学体制;E、改革管理体制;F、广大教育开放。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D  2.B  3.B  4.D  5.B

二.填空题

1.根据;资源

2.社会;育人

3.政治制度

4.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

5.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6.科教兴国

三.简答题

1.答:

指教育受其它特定功能社会子系统的影响,表现如下:

(1)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2)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根据

(3)社会是教育发展的资源

(4)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动因

(5)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尺度

(6)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归宿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2.答: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C、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为:

A、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B、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C、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D、决定了部分的教育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

A、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B、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C、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D、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科技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

A、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B、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C、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D、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3.答: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D、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

(2)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反作用)再现为:

A、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B、教育培养现代政治法律人才;

C、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传递和保存文化;

B、传播和交流文化;

C、选择和提升文化;

D、创造和更新文化;

(4)教育对科技的作用

A、传播科技;

B、创新科技。

4.

(1)是一种历史变化的过程;

(2)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

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3)是在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实现。

四论述题:

1.答: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

A、教育受社会生存方式的制约,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具有社会制约性;

B、教育对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C、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

(2)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两种形式:

A、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的政治发展起阻碍作用;

B、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3)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指教育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来考察。

在教育工作中照搬政治上、经济上的一些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漠视教育自身的规律,不考虑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错误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教育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

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的程度,否认社会制约性,也是错误的。

2.答:

(1)科学工作者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

(2)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3)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

(4)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教育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

(1)教育具有先导性作用:

A、“教育先导”是当今世界知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石。

B、“教育先导”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民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的正确抉择。

C、“教育先导”是发达股价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首选战略。

(2)教育具有全局性的地位,表现在:

A、教育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再生产的巨大杠杆。

B、教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C、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就业替代功能。

以学代业分流就业压力。

(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4.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在落实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认识;

(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3)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我元教育投资体制;

(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D  6.B  7.A  8.A  

二.填空题

1.物质前提;现实基础

2.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3.主导;促进

4.环境;主观能动性

5.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6.自然;社会

7.顺序性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9.遗传因素;教育

10.个别差异性;顺序性

三.简答题

1.答: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3)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

(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答: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3.答: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发挥人的力量

(4)提升认的价值

(5)健全人的个性

4.

(1)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自我。

(2)身体发展方面,以青少年民生懂得生理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3)在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4)情感方面,重视培养首先教育和情感体验。

(5)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5.答:

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但不起决定作用:

1、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要转成现实性要靠环境和教育;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改变而改变。

6.答: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与促进作用。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发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7.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

四论述题: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

(二)教育在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

3、发挥人的力量;4、提升人的价值;

5、健全人的个性。

(三)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万能论)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发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洛克、康德)

2.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

2、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D  6.C

二.填空题

1.德育;智育;体育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设者、接班人

3.创新;实践能力

4.能力;水平

5.宗教人士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旧式分工

三.简答题

1.答:

(1)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3)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答:

《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答:

1、观点:

A、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C、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D、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贡献的指标。

2、分析:

A、优点:

保证教育的地们;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B、不足:

否认个人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会造成对学生个性的压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