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007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docx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基本信息简表

项目名称 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经费概算(万元) 预计总投入2000 其中:

财政投入1000

完成年限

所属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项目与《纲要》、“六个一”工程的衔接性 □明确列入《纲要》、“六个一”工程“农业高效种养”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及农产品深加工”、“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培育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等重点任务。

□基本属于《纲要》、“六个一”工程重点任务的范畴。

□其他(请说明)

主要研究内容(200字以内)项目围绕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关键性、制约性技术难题,采用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集成创新技术路线,开展油茶良种创新利用与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油茶园艺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茶油精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形成相应技术和

创新体系,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高产优质油茶示范基地和茶油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基地,为油茶产业升级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字以内)建立各种试验示范林共20000亩,形成油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盛产期亩产油50kg以上,低产林产量提高30%以上,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

选育油茶超高产新品系3~5个;获得新种质材料80~100份;

形成油茶良种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建立油茶良种繁育综合示范基地5~8个,营建采穗圃1000亩,年产优质良种壮苗2000万株以上(其中,轻基质网袋苗1000万株),降低育苗生产成本15%-20%;

研究、集成品种配置、平衡精准施肥、树体管理等高效培育技术和经营模式

3~5种,总结筛选出适应各种类型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恢复提升技术集成复合模式

3~5种,制订相应标准或技术规程。

提高茶油加工出油率3%~5%,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提高30%~50%;研发出新产品5~8个;建立示范生产基地3~4个,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

申请油茶技术专利3~4项,制(修)订标准(技术规程)2~3项。

发表研究论文

15~20篇,培养研究生10~15名,培训人员2000人次以上。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项目完成时的应用类型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局部试点示范 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项目组织单位的建议牵头组织单位建议: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其他组织单位建议:

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中国林科院亚热

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绿海油脂、江西正邦林业发展

建议书编写提纲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 一)我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油茶,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植物总称。

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其栽培面积约占我国油茶面积的98%。

油茶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我国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0多个

县(市、区),现有面积近4500万亩,年产值近200亿元。

油茶是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极佳的树种之一。

油茶产业在我国林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编制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1)》中,深入分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指出:

发展油茶产业,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江西省是油茶的主产区,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面积和产量均列全国第二,且油茶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130万亩,占全国油茶面积近1/4。

在10万亩以上的县34个,1万亩以上的乡镇147个,5000亩以上的村200多个,常年产油量5000万公斤以上。

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中,江西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首先,江西自然条件优越,林地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

江西属中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宜油茶生长。

全省适宜油茶生长的红壤和黄壤面积164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5%,其中红壤面积13966万亩,在全省最广、面积最大。

因此,全国油茶林栽培区划中将江西全省划

为油茶最适宜栽培区。

江西自公元621年就有油茶栽培情况记载,民间素有良好

的栽培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区农民称油茶为“铁杆庄稼”。

第二,产权明晰,经营放活,生产积极性高。

江西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从根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油茶生产建设的积极性,激活了林农发展油茶的内在动力。

第三,科研实力雄厚,技术储备充足。

江西已组建了“油茶等经济林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创新团队”,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取得了一系列实用技术成果,并得到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目前,由江西省林科院等单位选育并经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赣无”、“长林”系列、“赣州油”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43个,亩产茶油50kg以上,在近几年的推广中产生了较好的效应。

第四,企业逐步壮大,加工技术得到改进。

近几年,江西大力培植了一批实力强、影响大、有圈套带动能力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

至目前,全省拥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有36家,其中,年产5000吨以上精炼茶油加工能力的企业7

家,拥有品牌的企业24家,拥有进出口权的省级龙头企业11家。

相关产品除食用精炼茶油外,还开展了皂素提取、化妆品用油、按摩油等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相关产品已销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欧洲等的国家。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我省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对于推进江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二)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全面系统的科技支撑

江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号令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加强对油茶产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机制。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的聚合,大力推进了我省油茶产业的发展,农户积极主动种植油茶,企业纷纷投资油茶资源培育和精深加工,我省无论是资源培育还是加工利用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然而,尽管油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由于科技落后,缺乏高产良种,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科技含量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低、综合效益差等突出问题一直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科技支撑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

高产尤其是超高产良种缺乏,优质种苗供应严重不足。

整体上说良种化程度不高,一些品种适生区并不十分明确。

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良种规模化扩繁技术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油茶良种采穗圃。

种苗培育效率低,优质种苗的供应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

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虽建立了一些油茶高产示范林,推广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但整体上,新品种栽培和低产林分改造多处于生产经验阶段,从林地耕作,水肥管理,到林分结构和树体结构调控,均未达到精准化园艺化栽培要求。

综合效率和效益不高。

加工工艺沿用菜籽油高温压榨精炼或有机溶剂浸提的方法,使营养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损失较大,茶籽油质量差、粕中的残油率高;茶油加工产品单一。

副产物综合利用差、效益低。

如茶皂素提取工艺落后、成本高、费时、提取率低,

甚至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且茶皂素产品精深加工不够。

茶粕的高值化利用差,

甚至作为废弃物,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总之,无论是油茶品种,还是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均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长远目标。

本项目适应我省油茶产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优质油茶资源和加工利用新产品为创新目标,重点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制约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油茶高效培育、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等不同产业环节的科技支撑体系,培育和推广应用一批具重大价值的油茶新品种,形成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油茶的产量,显著提高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率与效益。

(三)本项目立项,完全符合《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部署以及“六个一”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思路中强调“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发展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同时,《纲要》还把“(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9)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优先主题,强调加强资源定向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农业高效种养”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首要的重点领域,并且把“动植物良种及高效种养”、“动植物主要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贮运、保鲜、加工”、“农产品综合利用”等作为优先主题。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和解决的问题与如上所述完全吻合,并且也是“六个一”工程中“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

本项目所依托的“油茶等经济林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创新团队”正是省科技厅组织评审批准的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之一,这也正是“六个一”工程的具体目标之一。

本项目还与《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九重点领域“生态与环境”的优先主题三十“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优先主题三十一“土地资源利用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优先主题三十二“生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优先主题三十四“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安全”等等紧密关联,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密切关联。

( 四)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实施并技术成果转化,能使我省油茶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其经济效益是极其显著的。

项目直接经济效益

1、项目建立1.5万亩新造试验示范林,按现有价格保守计算,油茶平均亩年产值可达2000元,年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改造低产林0.5万亩,亩均年产茶油15kg以上,亩均产值600元,年产值300万元。

2 、建立1000亩采穗圃,亩年产穗条3万枝以上,按每枝0.2元保守计算,

年产值200万元;生产2000万株优质壮苗,按每株2元保守计算,年产值4000万元。

3 、冷榨新工艺茶油:

3000吨/年×150元/kg×50%2.25亿元;(按生产线

第三年建成,生产能力50%计算);

4 、茶油新产品开发成功,试销100吨,100吨×200元/kg2000万元

5、茶皂素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