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043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中药师 中药药剂学 笔记.docx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学笔记

中药药剂学——第一单元 绪论

  细目一 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常用术语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①急症:

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速效

  ②慢性病:

丸剂、片剂、煎膏剂、缓释制剂—长效

  ③皮肤疾患:

软膏剂、橡胶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

  ④腔道病变:

栓剂、膜剂

  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①难溶、水中不稳定、挥发油、异臭:

不宜制成口服液

  ②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其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肝脏首过失效:

不宜制成口服剂型

  ③配伍易沉淀:

不宜制成注射剂和口服液

  3.根据五方便要求选择剂型

  

  汤剂改良—→中药配方颗粒、口服液、胶囊

  

  三、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调剂:

系指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并注明其用法、用量的药剂的调配操作,此过程一般都在药房的调剂室中进行。

  

中成药:

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中药材:

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的生药材——城乡集贸市场

  中药饮片:

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细目二 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制备工艺相近

  

  2.按制法分类

  

3.按分散系统分类

  ——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剂型特征

  

  按分散系统分类

液体药剂分类

粒径(nm)

特点

低分子溶液剂

<1

分子/离子,澄明

高分子溶液

(亲水、非亲水)

1~100

分子/离子,澄明

溶胶剂

(疏水胶体)

1~100

胶粒

乳浊液

>100

小液滴

混悬液

>500

固体微粒

  4.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包括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

  ②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细目三 中药药剂的工作依据

一、《中国药典》版次:

十版

  1953:

单部

  1963、1977、1985、1990、1995、2000:

2部

  2005、2010:

3部

  2015:

4部——现行版

  《新修本草》(唐本草):

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2015:

4部——现行版

  一部:

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二部:

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三部:

生物制品

  四部:

制剂通则、药用辅料

  药典四部速记QIAN

  一中最牛,二话不说

  三生有幸,四桶辅料

  

中药药剂学——第二单元 制药卫生

一、药品卫生标准——微生物限度

  ◆无菌制剂

  ①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标示无菌(例如注射剂、眼用制剂)

  ②局部给药制剂——手术、烧伤、严重创伤

  ◆非无菌制剂——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

  ①化药、生物制品

  ②不含药材原粉

  ③含药材原粉

  ④药用原料及辅料(控制菌未统一规定)

  控制菌(不得检出)(以2015版药典为准)

  1.口服:

大肠埃希菌

  含脏器提取物:

大沙门

  含原粉:

大沙胆

  2.吸入:

大胆金铜

  3.耳用、皮肤、直肠、其他局部:

金铜

  4.口腔黏膜、齿龈、鼻用:

大金铜

  5.阴道、尿道:

金铜+念珠+梭

  6.中药提取物、研粉口服用饮片(贵细、直接口服、泡服):

沙门

  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新版GMP要求)

级别

相当于

区域

A

100级

(层流)

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连接操作的区域;层流操作台(罩);均匀送风

B

100级

(动态)

无菌配制或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

10000级

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D

100000级

  *层流洁净技术:

输液、注射剂的灌封、滴眼剂和粉针分装

  

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1.灭菌:

杀灭或除去活的微生物(繁殖体+芽胞)。

  2.消毒:

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

  3.防腐(抑菌):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4.无菌:

物体、介质、环境不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一)物理灭菌技术

  1.干热灭菌法

  ①火焰灭菌法——直接灼烧

  适用:

手术刀、镊子,金属、玻璃及瓷器

②干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

玻璃器皿、搪瓷容器、及油性和惰性辅料,如液体石蜡、油类、脂肪类、滑石粉、活性炭。

  2.湿热灭菌法——饱和蒸汽/沸水/流通蒸汽

  包括4类:

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

  影响因素:

  ①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②蒸汽性质

  ③药品性质

  ④灭菌时间

  ⑤其他(介质pH)

  

1)热压灭菌法——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特点:

高压饱和水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

  适用:

耐热药物及其水溶液、手术器械及用具等物品的灭菌。

  热压灭菌条件

  115℃×30min

  121.5℃×20min

  126.5℃×15min

2)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

  100℃流通蒸汽、沸水,30~60min

  适用:

含有抑菌剂药液的灭菌,1~2ml的注射剂及耐热品种。

  3)低温间歇灭菌法

  将待灭菌物置60~80℃的水或流通蒸汽中加热60min杀灭繁殖体→放置24h芽胞发育成繁殖体→再次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有芽胞。

  适用:

须加热灭菌但又不耐高温的药品,需加抑菌剂。

  3.紫外线灭菌法

  波长254~257nm的紫外线:

杀菌力最强

  适用:

穿透能力很差,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4.辐射灭菌法

  60Co-γ射线

  适用:

密封和整箱已包装药物

 

 

(二)滤过除菌法——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适用:

热敏药液,如生化制剂。

  常用滤器(孔径小于芽胞体积)

  ◇微孔滤膜滤器:

0.22μm

  ◇垂熔玻璃滤器:

G6

  

 (三)化学灭菌法

  1.浸泡和表面消毒法

  洁尔灭溶液、新洁尔灭溶液、苯酚、甲酚皂溶液、75%乙醇

  适用:

物体表面

  2.气体灭菌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塑料包装、医用棉签包装

  

(2)蒸气熏蒸灭菌法

  

  

  (四)无菌操作法

  1.药剂生产的整个过程均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某些药物若采用加热等方法灭菌则导致成分分解失效,为保证注射剂灭菌效果,避免污染,应采用无菌操作。

  3.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大量无菌制剂生产在无菌洁净室内进行,小量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

  4.用蒸气熏蒸法和紫外灯灭菌法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5.室内用具、墙、桌等暴露面用消毒剂喷、擦消毒。

  6.其他物品可热压或干热法灭菌。

  

  四、常用的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pH4以下药液防腐效力好。

  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分为甲、乙、丙、丁四种酯。

  聚山梨酯类与其发生络合作用,可减弱其防腐效力,应适当增加其用量。

  3.山梨酸(钾)

  特别适用于含聚山梨酯药液。

  4.其他:

含20%以上乙醇和30%以上的甘油具有防腐作用。

  灭菌方法小结QIAN

  

  

  B型题

  A.干燥灭菌法(160℃,2小时)

  B.热压灭菌法

  C.气体灭菌法

  D.紫外线灭菌法

  E.滤过除菌法

  1.5%葡萄糖注射液

  2.胰岛素注射液

  3.空气和操作台表面

  4.塑料包装医用棉签

  5.油脂类软膏基质

  

『正确答案』B、E、D、C、A

 

中药药剂学——第三单元 粉碎、筛析、混合

一、粉碎

  1.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①增加表面积,促进溶解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便于制备多种剂型。

  ③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利用调配、服用和发挥药效。

  2.粉碎方法:

  干法粉碎(混合/单独)、湿法粉碎(水飞/加液)、低温粉碎、超细粉碎(细胞破壁,灵芝孢子粉)

  

粉碎方法的适用范围

  

粉碎方法

适用范围——举例★

湿法粉碎

水飞法:

矿物、贝壳类——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

不适于水溶性矿物药:

硼砂、芒硝

加液研磨法——樟脑/冰片/薄荷脑+乙醇、麝香+水冰片——轻;麝香——重

低温粉碎

树脂、树胶类药物——乳香、没药

中药干浸膏

  

  QIAN粉碎方法

  串料黏串油仁

  动物药多蒸罐

  石头水飞极细

  二脑冰麝加液

  树脂胶膏低温

2、筛析

  1.目的

  过筛+离析

  分等——制备不同制剂。

  混合——保证组成均匀性。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冲眼筛

  编织筛

  标准药筛:

一~九号筛

  QIAN筛号与工业筛目对照

  一十五八六到百

  九号最细二百目

筛号

工业筛目数(孔/英寸)

一号筛

10(2000μm)

二号筛

24

三号筛

50

四号筛

65

五号筛

80(180μm)

六号筛

100

七号筛

120

八号筛

150

九号筛

200(75μm)

  3.粉末分等

最粗粉

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

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

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

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

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

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粉末六等不难记,粗细对应中极细

  粗中全过一二四,混有粉末不超过

  细粉全过五六八,含有粉末不少于

 

  三、混合

  1.原则

  

  

  

  2.混合方法

  搅拌、研磨、过筛

  

中药药剂学——第四单元 散剂

  一、散剂的特点

  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与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1.优点

  ①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奏效较快。

  ②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③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④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应用散剂较多,也适于小儿给药。

  

2.缺点湿痒刺激灰大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易吸潮变质

  >>易氧化变质(补充)

  >>刺激性、腐蚀性大

  >>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二、散剂的分类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

  1.内服:

细粉。

  2.儿科、外用:

最细粉。

  3.眼用:

极细粉。

  4.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4、散剂的制备

  实例考点!

  1.一般散剂——冰硼散-外、益元散-内

  2.特殊散剂

  ①含毒性药物——九分散、硫酸阿托品散-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