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08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6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B6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前言

农民整体素质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

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

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概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依然低下。

随着科技革命、信息社会劳动和职业的变化,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技能老化,大量新知识和技术需要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的问题,跟不上时代步伐就要落伍这条规律适用于所有人,为了将较低文化素质和较低劳动技能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源,有效地培训成为了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于是借鉴国外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开展了诸如“阳光工程”等一些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针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但最终所有农民不可能全部非农化,照样还要有很多的农民在农村土地上发展,因此寻找真正能让农民在土地上致富,在农村中发展,达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想状态才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长远之计;加强驻守在农村土地群体的培训,真正提高农民群体致富本领,才是实现中国农业化的关键。

但是纵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相关理论,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较多,而对扎根农村、从事与农业相关生产的农民群体的培训精深理论研究较少,有些研究措施没有地方特色,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不紧密,没有实际效用。

作为生活在边远、贫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县南涧的农民,整体素质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是低素质中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各级对少数民族贫困县份的政策扶持,南涧县将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改变南涧面貌、实现南涧脱贫致富、达到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来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相关单位、部门依托项目进行培训,培养出了一批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州的肯定,南涧县职业中学还成为了全省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这些都是南涧县在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做出的新贡献。

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及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系统的研究人才,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与培养新农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培训工作还有很大扩展空间,诸如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无法深入的原因、农村劳动力培训理论没有特色的原因都可以做深入的研究。

本文受瑞典推行“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既鼓励劳力中“强者”就业,也帮助“弱者”就业的观点启发,除了包括一般研究人力资源问题以体能、技能和智能健全为前提条件的人为研究范围外还包括轻度残疾、超过国家规定劳动年龄还在劳动的群体研究。

这是针对南涧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妇女、老人、轻度残疾人成了南涧农村建设主体,但这一群体致富能力普遍偏低,对新进的实用技术掌握还一知半解,学用脱节,不能适应新时期创业致富和就业形势需要的实际而提出的。

文章采取访谈、调研、资料查阅、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等为研究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意义、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以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为研究重点,对南涧县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途径做了初浅研究。

目的是想通过我这个“门外汉”的思考来引起更多业内人士或从事南涧劳动力培训事业人员的关注,研究出更好的培训策略,为建设美好南涧服务。

一、南涧县基本情况

(一)南涧县概况。

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临沧、普洱、楚雄4州市结合部,全县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9.3%,水土流失面积占44.89%,比全州高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

全县仅有耕地21.35万亩,农民人均仅占0.96亩耕地,0.12亩水田。

“一分坝不足、九分山有余”是南涧地貌的典型概括,在海拔2000米以上居住的群众有5.58万人,可以说,在南涧只要有一点生存条件的地方就有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粮烟种植、特色经济林果、肉牛等畜牧养殖业为主,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扶贫标准,全县仍有6.44万目标人群亟待扶贫,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是全省重点扶持的73个贫困县之一。

“山多、地少、民族、贫困”四位一体是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县情。

(二)南涧县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全县总人口2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劳动力12.63万人(男劳力6.53万人;女劳力6.1万人);居住的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33%,其中彝族人口10.4万人。

据统计,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村劳动力10.14万人,若以劳均耕作3亩计算,全县农业生产需劳动力6.9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6万人,扣除历年累计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528万人,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万人。

近年来,围绕“提升全民素质,作强作大劳务经济”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4亿元,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并在国务院扶贫开发会议上做了交流。

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妇女、老人、轻度残疾人成为了南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潜在的力量。

二、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意义

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与在校教育学习不同的形式,是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的要求,是为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及其知识技能水平而开展的各种职业技能训练活动。

随着工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理论的逐步成熟,借助公共部门培训管理体系的丰富经验,“人是创造财富的第一因素”,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的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也为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南涧县作为云南省重点扶持的73个贫困县之一,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南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南涧县委政府将“提高全民素质”放在全县发展思路的首位,可见素质建设对南涧发展的重要性,而培训作为短期内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的方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目标意义重大。

(一)从理论上看,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实现南涧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发达国家在过度强调物质与财政资源之后,认识到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地位,再回头给予的重新定位。

是基于对人是发展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干预措施改变自己;有学习需求和持续学习的需求的生存本能等的理论假设提出的。

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动机,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速度的加快,“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训教育正在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南涧县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普遍偏低,据统计农村成人平均只有7年的教育年限,文化素质不高,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序开展,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人才流失导致结构性问题更趋严重,留下的妇女、老人、残疾人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因此开展包括这一特殊群体在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能够实现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从实践上来看,农村劳动力培训是改变南涧农民思想观念,实现群众价值认同的需要。

借助“布朗运动与规则运动”的实验原理得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力方向不同的人,在强调价值观认同的时候能使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凝聚、倾斜从而产生合力,这就是公共管理培训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改善员工的态度,最终提高其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的技术与实践集合,实现从人口—人手—人才—资本—财富的转换。

“扶贫先扶志”,开展内容丰富的培训,能够让群众认识世界的格局、了解中央的政策,认清自身的形式,让群众产生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认同,从思想上树立改变贫困命运的信心,培养思想上和行动上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以思想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从现实来看,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富余劳动力顺利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1.南涧县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南涧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随着祥临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和国家重点工程小湾电战的建成,南涧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支柱产业培植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按照县委政府“优一、兴三、强二”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植了茶叶、肉牛、泡核桃、烤烟、啤酒大麦五大产业,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45:

11:

44调整到“十一五”末的38:

16:

46。

南涧的第三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第二产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茶产业、泡核桃产业、工业、旅游产业、餐饮服务业贸易、交通运输、商业批发零售、社会服务业、来料加工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一三产业,所需人才集中。

党的十六届四中提出了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加工技术人才有利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外出转移、就地转移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本地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适应农业产业转型,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形势需求。

2.实现农村剩余富余劳动力顺利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系数达0.89,农民工参加半年以上培训的通常要比只参加一个月内培训的工资高200元左右,由此可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增加农村收入的关键。

但由于南涧县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技术不精,目前全县累计输出的4.528万人富余劳动力中在县内就地就近转移的占60%左右,重点工程建设和二、三产业吸纳,到省内外就业的农民工占40%,虽然实现了年劳务经济收入5.4亿元,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没有县内品牌,大部分务工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从事建筑、服务、手工操作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务工收入总体还是偏低。

在农村劳动的劳动力,由于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不够,仅仅只停留在刀更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农民在土地上的收获远远小于付出的劳力,因此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可以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掌握技术,增加收入。

(四)从长远来说,农村劳动力培训是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需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效抓手。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城镇人口过度集中,给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功能建设带来很大挑战,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能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各种创业技能,依靠农村资源优势,在土生土长的土地上创造不一样的价值,让“土不离乡”的封闭性就地转移成为完完全全的在土地上耕耘,彻底摆脱扭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形式,为应对各种城市危机做好准备。

三、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

多年来在,南涧县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将提升全民素质作为工作之重来抓,借助各级对少数民族贫困县份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借助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实施等有利时机,将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实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

(一)外出务工转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交差开展,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由政府主导,农业、林业、扶贫、科技、劳动保障等涉农部门举行,经费全部由政府补贴,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培训分为职业技能转移培训(培训结束有资格证)和引导性培训(培训结束没有资格证),通俗的说就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针对从事农村生产需要的技能培训,但在实际培训中两者区分不明显,两种培训常常交织在一起,受训的对象一般都是重复的人群,随着全县劳务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了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

(二)依托项目开展培训。

培训活动以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项目为保证,以相继在我县实施的一大批国家省部级培训项目依托,主要有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主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扶贫办下发,县扶贫办主管的“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农业部下发县农业局主管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培训项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县就业局主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培训等。

以“科技进村”服务形式为主,注重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技培训站及社会其他机构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开展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根据不同工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需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组织好引导性培训,动员群团组织根据要求自行组织针对特殊群体的培训。

(三)发挥各方力量,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

从培训主体方面来说,有职业学校培训模式、行业培训模式、民间培训模式、群团组织培训模式、用工单位集中培训模式、师徒制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等;从培训对象方面说,有岗位培训模式、就业引导培训模式、创业培训模式;从培训内容方面看,有订单培训模式、即学即用培训模式、课程中心培训模式、特色技能培训模式、热点项目培训模式等;从培训手段方面看,有课堂教授培训模式、程序化教授培训模式、案例分析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现场培训模式、参观访问培训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等;从培训管理方面看,有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等。

这些培训模式散见于各种项目培训中。

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开设培训班,本着“以提高技能为目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以实用实效为标准”的培训思路,开展为期15—60天的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采取开设培训班,课堂理论讲授,利用农广科技培训直通车走乡串户播放农业科技录像,发放技术资料,农时季节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示范等多元化培训方式。

(三)根据市场和项目要求进行培训。

结合南涧独特的地理、自然、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全面落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贫政策和措施,以发展能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一头牛、一只鸡等养殖业和以烤烟、核桃、茶叶等为主的种植业,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实际,以培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所需人才为主的培训,结合农业科技部门开展的“阳光工程”以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强针对粮食、烤烟、薯类生产加工技术、泡核桃、茶叶、肉牛养殖、农村经纪人为主的培训。

动员妇联等群团组织借助“双学双比”活动开展以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特色产业栽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工作以培训职业技能为主,专业主要设有车工,焊工、电子电工、抹灰工、建筑、计算机操作、裁剪缝纫、家政服务、驾驶、烹饪、美容美发等。

(四)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培训工作初显成效。

全县共有农广校和职业高中2所公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科技培训中心,“十一五”期间,职业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2005年的53.8%提高到75%。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师德水平和学历层次显著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机动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等民营培训机构。

8个乡镇设有专门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夜校。

全县共有37个农家书屋,1.93万册书籍,1644套音响制品和当地政府配备的电视机、DVD播放机全方位到位。

“十一五”期间,仅扶贫部门就投入专项培训资金600多万元,先后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8200多人。

发放小额信贷资金8500多万元,扶持农村种养殖业项目500余个;争取省、州结对帮扶资金23.9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个,开展各类培训500人次。

围绕“提升全民素质,作强作大劳务经济”的目标,职业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先后投入资金600万元,建成5个实训基地,县职业中学列入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2005年以来,县职业中学发放绿色证书4804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9期26936人次;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594期254997人次,扫除青壮年文半盲485人,举办脱盲后巩固提高班245班2564人次。

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省政府表彰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并在国务院扶贫开发会议上做了交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呈现新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转移行业范围不断拓展,就业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建立劳动力资源库,稳定的转移机制初步形成,政府服务不断强化,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农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95%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参与烤烟、茶叶、泡核桃、肉牛等特色产业建设积极性高涨。

四、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努力下,南涧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南涧县农村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的基础不牢固,返盲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预期目的还存在很大差距,整个培训工作中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主观上来看

1.农村劳动者思想观念转变难、参训意识不强烈。

由于学制和教学大纲限制,我国农村学校进行的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学习过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

在南涧,这一点更加突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升学率非常低,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只能回乡务农,由于劳动力培训中存在面窄、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农村劳动力者素质偏低,虽然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不少农民参加培训都是政府下达指标,相关部门动员组织后完成的,农民自身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农村中存在大量的“科盲”。

加之农民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使农村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农民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没有目标,培训和需要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在家从事相关农业生产的人员没有接受培训的牢固理念,培训教育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培训前后收入的明显差别对比,达不到激发劳动者参见培训的欲望。

2.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对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入认识,从股子中就缺乏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缺乏积极主动性,纯粹停留在政府要我学,我不得不学和上级让我做我不得不作的认识状态。

(二)从客观上来看

1.培训模式和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单一化,与企业用人不对口,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市场需求就业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的基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影响培训的实施效果。

根调查,南涧的劳动力转移以自发性转移较多,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家庭成员的带领,亲朋好友的介绍,一地人员相对集中成了农村劳务输出的显著特点。

亲朋好友介绍的占45.5%,自发出去闯荡的25%,有组织输出的29.5%。

他们盲目的加入打工者队伍,许多人除了满腔希望和一身力气之外,别无所长,对即将从事的工作一无所知,盲目的跟别人东奔西跑,很难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着落。

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等,模式分类较多,都突出了短期性、分散性的特点,整体效率不是很突出。

主要开展以养殖、种植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引导性培训,不能根据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设计,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培训内容在实际中得不到合理运用,学用脱节,同时由于培训工作只有依托项目才能开展,因此培训内容不是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需要,而是针对项目设计,因此有的培训针对性不强。

同时受资金、场地等限制,培训主要以进村开展课堂讲授理论为主,时间紧迫,加上群众素质不高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佳。

2.受管理体制限制,培训资金使用死板、有限,组织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

全县涉农部门、群团组织部门都在进行职能范围内的劳动力培训,由于各部门培训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报账形式不同,培训机构、要求、内容和形式不同,培训时资金难以整合。

但是开展培训的对象和培训目的是相同的,培训资金和培训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在资金上既造成重复培训的巨大浪费,培训质量上又达不到所需的要求。

由于管理体制限制,存在掌握培训资金的部门和具体组织实施的部门分离,无法调动组织实施人员的积极性。

南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差,国家提倡“个人交一点、集体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三方筹资方式在我县难以实施,培训经费全部由政府补贴。

以初级茶叶加工农民为例,标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40个标准学时,每天按照8个学时计算,应培训67.5天。

一个50人的培训班,从劳动部门就业培训渠道可以补助经费21000元(6.22元/人.天);从农业部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以补助经费15000元(0.14元/人.天).根据国家规定110个职业工种目录和培训大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根据工种的培训大纲和难易程度确定,一般为10-90天,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为200-700元/人。

3个部门的补助经费都不能单独维持一个培训班的费用。

因此培训时间只能压缩(一般不超过25天),或者每班学员人数突破50人(一般70-100人之间)。

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实作设备、场地、实作时间也打了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泛泛做些外出务工前的常识培训,学些简单技能,培训质量不高。

同时农民工培训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需要承担车费、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加上由于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性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劳动客观存在自身因素的限制,加之政府对培训宣传不够到位,致使影响培训的组织,同时从劳动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配套设施滞后。

农村劳动力培训,涉及面广,专业众多,各专业技能教师(尤其是高质量高等级专业性强的技能教师)十分缺乏。

而承担新型农民培训的各部门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县上,少部分在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进修机会,知识严重老化,使培训在基层出现断层和死角现象。

全县主要培训学校是农广校和职业高中,其中职业高中教师64名,其中专职教师55名。

职业学校教育过分专业化,设计的课程很难适应农户小规模经营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实践性,导致农业教育与农村现实需要错位严重。

从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主要是农业、林业、扶贫、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共有专业科技人员2920名,其中高级职称288名,中级职称1569人、初级职称984人。

县农广校现有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培训的要求,农村成人教育非常薄弱,有的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

4.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动态管理和有效评估反馈机制。

重视培训数量、忽视培训质量,对培训结果和受训人员缺乏跟踪管理服务,培训的有效性缺乏反馈渠道,有些培训处于应付,过去培训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里老人、长大的孩子们需要掌握和应用农业技术知识,但是缺乏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动态管理,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培训状况,导致有些农村群众经常接受相同的培训,心生反感,有些劳动者因为培训地点遥远,不能按时参加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