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95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2008年7月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项目组

 

项目顾问

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窦群博士国家旅游局财务管理与规划发展司规划资源处处长

项目负责人

王大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项目主持人

张晓军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部副主任

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项目经理

涂艳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项目经理

项目秘书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版面统筹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南昌市旅游局

李芸南昌市旅游局局长

佟焕哲南昌市旅游局副局长

万代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

龚毅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工作人员

主要专家

王洁平研究员无锡市旅游局党委书记

王琪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明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吕贵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刘振礼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张巨功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

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

GeoffreyPlante高级建筑师PLANPACINTERNATIONALPTYLTD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吴琳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张秋芬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张海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杨晓丹学士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景观设计师

 

文本

说明书

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2条.规划任务

本规划针对区域旅游业“产品、市场、制度”三大建设领域,重点解决南昌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体系、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第3条.规划期限

规划时段:

2008年——2020年。

近期(2008年——2010年):

重点建设阶段(整合发展期);

中远期(2011年——2020年):

稳步提升阶段(全面提升期)。

第4条.规划范围

南昌市行政区域,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四县五区和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

第5条.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11、《风景名胜区条例》;

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3、《旅游规划通则》;

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17、《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1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21、《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等。

第6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资源整合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突出特色原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7条.南昌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区划

1、根据以往南昌市旅游资源普查和本次规划重点调查,南昌市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9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共有近600个资源单体。

2、南昌市东临鄱阳湖,西以西山梅岭为天然绿色屏障,形成一面依山三面傍湖、四大水系穿境而过的山水城格局。

受此影响,南昌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自西北到东南依次为山地生态资源、平原农业资源和湖区湿地生态资源。

城区以湖水映衬著名古迹和现代都市,郊县为丰富人文景观镶嵌在生态良好的自然资源之中。

3、全市旅游资源分为五区:

以梅岭风景区为纽带,包括新建、安义、湾里,为西部乡村生态人文综合区;以军山湖为代表,包括南昌县、新建县和进贤县的部分区域,为东部水上风情区;以厚田沙漠为典型,为沿温厚高速分布的南部特色区;以象山森林公园和南矶山湿地为特色,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城区八一品牌、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为标志,为中心文化区。

第8条.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1、种类较全,数量较多

南昌市旅游资源主类有8个,拥有率占100%;亚类29个,占93.5%;基本类型93个,占60%。

种类比较齐全、数量较多,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广泛分布,局部集中

南昌市旅游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在广泛分布的总体特征下,各县区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南昌县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区,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安义县是古村落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湾里区是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城区是红色旅游资源、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都市观光休闲旅游资源、亲水旅游资源和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红谷滩新区是都市休闲和商务会展旅游资源富集区。

各区县资源互补性强,有利于整体规划和整合开发。

3、特色鲜明,互补性强

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

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

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4、品位高,特色鲜明

南昌拥有一批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如八一南昌起义红色旅游资源、小平小道、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号称“江南小故宫”的汪山土库、八大山人纪念馆、安义古村群等。

这些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可以开发为极具南昌特色的旅游产品。

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表现为面积大、形态多、数量丰、水质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水资源日益缺乏,南昌市水资源对于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

5、新型社会旅游资源异军突起,潜力巨大

南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创造和产生新型的社会、产业旅游资源,如发达的以购物、娱乐、餐饮为主要业态的都市休闲业,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逐步壮大的会展经济,基础雄厚的农业观光和工业旅游资源等。

第9条.旅游资源分级

根据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后产生的市场吸引力大小,南昌市旅游资源可分为下列四个等级: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红色旅游资源中的小平小道、八一品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中的滕王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傩文化。

世界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开发形成的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独有或罕见,经过宣传推广可以产生国际市场吸引力。

2、国家级旅游资源

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天香园、安义古村群、汪山土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塘南令公庙、红谷滩新区等,这些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可开发成面向全国客源市场的旅游产品。

3、省级旅游资源

以梅岭、军山湖、圣水堂森林公园、南矶山湿地观鸟区等为典型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黄马农业生态园、前坊金峰万亩生态茶园、蒋巷现代生态园、扬子洲农业生态区等都市农业观光资源,文港笔都、佑民寺等文化旅游资源,江铃汽车集团、李渡花园式烟花生产基地、洪都集团、南昌啤酒厂等工业旅游资源,以铭雅、翠林等高尔夫球场代表的时尚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孺子路等特色休闲街区、宝葫芦农庄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由于开发起步较晚,可以南昌市为一级目标市场,逐步开发成为面向省内外的旅游产品。

4、地方级旅游资源

花果山农家园、仙游谷、溪霞水库、安义潦河景观带、梦山、瑶湖、陈氏牌坊、艾溪陈家古村、马游山东禅寺、永木黎村古民居、唐永王李璘墓、白虎岭林场、蜚英塔、冈上才子之乡、曹雪芹祖籍纪念地、三江后万古村等,这些旅游资源体量较小,开发难度较大,在本地及邻近地区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与其它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成地方级旅游产品。

第10条.结论

1、红色旅游资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异常突出

在全国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南昌市的八一品牌、小平小道具有唯一性。

以天香园为典型表现形式的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潜力型资源比重较大

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型旅游资源,如滕王阁、李渡烧酒遗址等。

但此类旅游资源只有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才有可能“活化”、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3、新型社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在全新的旅游资源观的引领下,环境、休闲、城市、时尚、产业等新型自然和社会资源已被纳入本次规划的资源序列中。

通过政策引导和观念转变,这些社会、产业资源可以转化成为全新的旅游产品。

4、战略性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不断产生

随着温泉、地热等战略性休闲旅游资源的勘探工作逐渐展开,和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新型消费业态的不断产生,南昌市发展高端休闲旅游的资源基础得到加强。

第三章现状研判与SWOT分析

第11条.旅游业发展状况

1、发展速度较快

南昌市旅游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各项统计数据逐年增加。

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为945.5万人(其中国际游客8.91万人次,国内游客936.59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66.73亿元(其中外汇旅游收入2554.9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4.78亿元),同比增长10.3%。

2、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潜力巨大

2006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开展的全国首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南昌市在全国34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6位,属于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第四个层次——潜力巨大型城市。

南昌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为区位优势,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第16位,而其他各项排名都在20位之后,尤其需要提升的为环境吸引力、旅游接待力、资源吸引力等。

3、受到省内新兴旅游城市的威胁

将南昌与省内四山即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庐山所在城市以及宜春、景德镇等南昌周边的城市进行比较,2007年南昌市的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低于九江,仅略高于吉安、上饶、景德镇,说明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受到了来自周边城市的冲击,面临威胁。

4、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处于弱势

2007年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远远落后于长沙、郑州、太原,仅略高于合肥。

说明作为中部地区的旅游重点发展城市,南昌市的资源、区位及交通优势并未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急需对旅游产品进行增量提质,对市场营销加大力度。

5、旅游业产业要素发展状况

南昌市旅行社业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实力弱。

全市拥有146家旅行社,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31家,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的仅有南昌铁路国际旅行社和南昌春秋旅行社。

景区数量少,缺乏A级景区。

全市63个景区(点)中,AAAA景区为滕王阁、天香园2个(2006年),仅占全省的14.3%。

没有其他A级景区。

绝大多数景区经营状况不佳。

南昌市的旅游饭店主要由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及社会旅馆构成。

全市星级饭店总体运行较为平稳,2006年客房出租率达到了61.32%,省内排名靠前。

全市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速8、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永生现代等十多个经济型酒店品牌落户南昌。

第12条.SWOT分析

对于南昌而言,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

1、发展优势

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

省会城市:

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南昌要以“建设大南昌,打造都市圈”为己任,举全市之力,做强大都市经济圈,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

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江西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格局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

区位优势:

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交通优势:

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

休闲氛围浓厚:

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

环境优势:

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2、发展劣势

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落后、产业意识不强、市场规模不足、资源整合不够。

3、发展机遇

南昌市要抢抓旅游市场规模快速放量、休闲旅游时代来临、红色旅游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城运会等六大外部市场机遇,以及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和城市面貌极大改善等内部机遇。

4、发展挑战

主要表现为周边城市的区域竞争加剧、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落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四大挑战。

第13条.南昌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

从经济(含市场)、社会、技术、政策等方面看,在南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来自四个方面的关键驱动力量:

1、南昌市依托快速壮大的经济实力,培养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原动力;

2、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闽东南三角洲区域经济、与周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巨大辐射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客源等);

3、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南昌的区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整合力;

4、在我国建设旅游强国过程的拉动下,借助《中部六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纳入海峡两岸旅游区的机遇,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所引发的需方推动力。

第四章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14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政府主导,深挖特色资源,创新市场营销,全面建设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南昌建设成为江西省的旅游中心地城市、中部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特色旅游城市。

2、分阶段目标

近期(2008——2010),为整合发展期。

以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双引擎,推动产品体系由传统观光型向以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优化转变;推出“云水滕王阁,八一英雄城,候鸟天香园、江南奇沙漠”城市旅游品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市场的放量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显著增长;主导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城市区域合作,凸显南昌作为江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服务与辐射功能;优化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远期(2011——2020),为全面提升期,建成国际休闲旅游都市、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区域旅游度假中心。

3、经济性目标

随着旅游产品建设和旅游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以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渐增加。

旅游业将成为南昌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社会性目标

改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文化性目标

保护、传承南昌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传播南昌市的特色地域文化。

第15条.发展战略

1、强势主导

南昌市旅游业的资源需要大力整合,空间布局需要合理安排,产品品牌需要合力打造,各种利益关系需要统一协调。

应借鉴洛阳、焦作、桂林等地发展经验,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为重点,尽快实施强势主导战略,将旅游业上升到“旅游即城市”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突破性支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联动发展

包括区域合作、部门合作和产业联动。

南昌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和省内旅游强市的合作,在服务中强化、彰显地位和作用,实现由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

在提升城市旅游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撑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要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大力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推进文旅结合、工旅结合、农旅结合、体旅结合,形成大旅游格局。

3、城市旅游一体化战略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综合吸引物的作用,以城市环境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为重点,整体建设旅游目的地型城市。

4、国际化战略

城市的国际化和旅游国际化相互关联、互相促进。

南昌市旅游国际化将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旅游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接待设施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

5、休闲化战略

休闲旅游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南昌市旅游产业增量提质的重大机遇。

要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在产品开发、形象塑造等诸多方面适应并满足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

休闲化和国际化,是南昌旅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全新起跑线。

第五章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第16条.南昌市旅游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中部六省旅游联合开发、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实验区建设、城市格局改变等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对“大南昌”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以及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将南昌市旅游业规划为“一核、四区、一带”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为一个“旅游增长与创新极核”,即南昌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城市建成区。

这一功能区辐射带动整个南昌旅游的发展,是南昌旅游的增长与创新极核,具备特色鲜明的产品集群、要素齐全的产业体系、完善配套的服务功能和带动性强的辐射作用。

“四区”为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近郊休闲旅游区、文化休闲旅游区,是南昌市吸引力最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吸引物密集区,是南昌市旅游未来10年的优先发展区。

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

以梅岭风景区为龙头,以赤家拢花果山、圣水堂森林公园、千年古村群为三个关键点。

定位于生态体验、休闲度假。

主要开发梅岭风景区生态观光休闲产品、圣水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产品、千年古村群人文生态产品、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

由新建亚区和进贤亚区构成。

新建亚区以象山森林公园、汪山土库、溪霞水库风景区、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保护区作为极核;进贤亚区以湖面及沿湖地区作为核心。

该区的功能定位于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生态观光、水上娱乐体验,主要开发象山森林公园商务休闲产品、溪霞水库风景区休闲度假产品、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体验产品、汪山土库为核心的遗址遗迹类观光产品、军山湖及青岚湖水上休闲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娱乐体验产品等。

近郊休闲旅游区:

以南昌县、新建县观光农业作为主体,包括宝葫芦农庄、扬子洲现代农业、汪氏蜜蜂园等现代工业旅游构成的环南昌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定位于农业观光体验、工业旅游,主要开发蒋巷现代农业生态园、宝葫芦农庄乡村休闲产品、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园、生态渔业、高尔夫度假以及由汪氏蜜蜂园、南昌造币厂和洪都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等。

文化休闲旅游区:

西山万寿宫——武阳曹雪芹故居——冈上才子之乡——文港笔都——李渡烧酒遗址,连通整个区域,定位于文化体验、文化观光、宗教朝拜及休闲度假。

主要开发西山万寿宫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文港镇“华夏笔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毛笔文化旅游产品、冈上才子之乡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李渡酒窖遗址作为依托的酒文化旅游产品、厚田沙漠环境文化旅游产品、黄马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等。

“一带”为南昌市的环城游憩带,即包括南昌市近郊各区县及周边的余干、鄱阳永修(西海)、靖安、奉新、高安、丰城、樟树、新干等,构成了南昌市的近郊及中远郊旅游合作及发展的重点。

环城游憩带在丰富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南昌市旅游吸引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第17条.各区县发展要点

1、南昌县

建设成为“农业生态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双基地,主要建设农业生态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红色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为水岚洲鄱湖半岛乡村生态休闲项目、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蒋巷国鸿现代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塘南幽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冈上月池教授村、马游山风景区等。

2、新建县

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

3、进贤县

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

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

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

4、安义县

定位于“古村旅游、休闲乐园”,以古村旅游为龙头,引领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主要旅游产品包括古韵文化、乡村休闲、娱乐度假、生态旅游、农家乐等。

重点项目为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乔乐花果山、紫园影视基地、赤家拢花果山和乡村酒店等。

5、东湖区

定位于“文化旅游核心区、都市休闲新天地”,借助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都市旅游资源,以商贸促旅游,主要提供传统的都市观光、现代的都市休闲、商贸休闲以及“伊人南昌(女人南昌)”等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为滕王阁历史旅游文化街区、特色休闲街区、高档商务酒店建设、佑民寺——“水观音亭”文化商贸旅游区(即佑民寺扩建及与杏花楼联合开发)、八一品牌旅游点、夜间沿江沿湖娱乐休闲、环湖步行系统、环湖自行车旅游等。

6、西湖区

定位于“民俗文化特色区、商贸购物繁华地”。

西湖区的旅游业发展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内涵,并重视其南昌市经济强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民俗观光旅游产品、商贸旅游产品等。

重点项目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开发、绳金塔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打造。

7、青云谱区

定位于“书画圣地、生态商都”。

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延续]青云谱区的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都市休闲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明清古建筑群、象湖景区等。

8、青山湖区

定位于“宜居宜游新区、商务休闲胜地”,利用天香园、扬子洲等新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内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商务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重点项目为扬子洲休闲度假区、天香园、金绿园山庄等。

9、湾里区

定位于“山、水、人完美结合的乡村旅游胜地”。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

重点项目为梅岭风景区资源的重新整合定位和系统开发、农家乐型旅游的整体发展、星级酒店建设。

10、红谷滩新区

定位于“新型都市旅游区”。

重点发展会议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商务休闲旅游产品和城市观光旅游产品。

成立红谷滩新区管委会旅游局;重点打造“赣江新天地——顶级食尚娱乐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将整个新区作为开放式的景区,按照AAAAA级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

第六章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第18条.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新的变化和市场结构的逐步优化,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产品转型和升级,实现由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生态、商务会展等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建立由观光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以及休闲旅游等八大类产品组成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