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48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含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本概念原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

v=S/t

其中: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

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

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练习题

1.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m/s。

 

2.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5.单位换算:

54km/h=______m/s5m/s=______km/h

6.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示例:

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7.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s/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

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实验题

1.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2.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选填>、<、=)

简答与计算

1.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

 

2.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3.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

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

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

S=V*T,距离L=S/2(注意:

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

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4、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六、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

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练习题

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一声    B.最多声     C.3声     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        B.振动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          B.慢C.一样快      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C.0.01秒     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18、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如图12(a)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12(b)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________不能传声.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如图12(c)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通过声音的______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发声和音叉发声.

19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三、体温计

体温计: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

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3.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凝固过程:

(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5)EF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6)FG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

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跟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比蒸发剧烈;

4、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

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

1、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

2、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

3、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

4、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

5、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

6、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

7、“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练习题

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

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9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状态。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

7.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8.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

A.一定是固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

C.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

10.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

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

A.体温计B。

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

1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

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

无法确定

13.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56

60

64

66

70

76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1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选填“快”或“慢”)。

图像中DE段是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光的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