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465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山西供热可行性论证报告

保密承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

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收日期:

 

保密承诺………………………………………………………………1

目录………………………………………………………………2

摘要………………………………………………………………3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5

第二部分企业组织管理………………………………………………8

第三部分项目概况…………………………………………………12

第四部分环保与劳动安全……………………………………………14

第五部分市场分析…………………………………………………16

第六部分营销策略…………………………………………………27

第七部分财务分析…………………………………………………32

第八部分投资估算…………………………………………………38

第九部分风险控制…………………………………………………40

第十部分结论……………………………………………………45

 

摘要

一、山西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董事长**。

企业先后完成了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及施工设计等工作,并与集中供热相关的单位建立了有关配合的供需协议书。

二、企业组建了一组高素质、有实力的管理团队。

在市场开拓、市场营销和公司经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集中供热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改善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提高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及劳动安全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热力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等方面前景巨大。

六、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就是树立企业为满足用户、为用户服务的经营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活动过程。

七、项目总投资5574.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11.6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40.82万元。

固定资产4693.06万元,无形资产299.76万元,递延资产62.60万元,流动资金522.00万元。

项目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建设期2年,全部计算期15年。

八、项目投资:

5208.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052.1万元,辅底流动资金156.60万元。

九、我们应该充分预测到该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控制规避方案。

十、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

1.1公司简介

垣曲县位于中条山麓,黄河之畔,系山西省运城地区的一个革命老区,全县有32.6万人口,面积1620平方公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老一辈的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关中庭、裴丽生等先后在这里开展工作。

垣曲人民为中国的革命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南下干部遍及全国各地。

垣曲县有全国闻名的原始森林矿产资源,有震惊中外的小浪底水库,有丰富的山珍和罕见的娃娃鱼;有勤劳纯朴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老区人民极大的关怀和照顾,使垣曲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山西省南部的旅游大县;垣曲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8℃左右,县城机关单位取暖用锅炉约计上百台,居民取暖用土炉上千台;烟尘严重的影响到垣曲县城和城郊的环境;以致造成对垣曲县投资环境和自然环境地的严重影响;为彻底改变这种污染的不断恶化,2003年县人代会、县委、县政府提出利用中条山有色公司热电厂的有利条件在垣曲县城实行集中供热,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政府为支持垣曲县益民热力有限公司工作,特将垣曲县外贸局的办公地点给热力公司使用,支持股份组建热力公司、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各种优惠和照顾。

热力公司现有管理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技师4人,从2003年6月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及施工设计等工作,并与集中供热相关的单位,如城建、电力、热电厂、自来水公司等建立了有关配合的供需协议书。

2005年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在县城200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热力公司全体员工决心不辱使命,克服一切困难,保证按时、按质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2主要人员简历

公司主要人员简历

……

根据公司高效、务实的原则,公司机构设置综合办公室(公司事务、文档处理、公司资讯、公共关系处理);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管理施工检修、产品开发管理);财务计划部(经营核标、成本控制计划、收费管理)。

为提高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我公司派人前去全国优秀同行业学习取经,同时并申请加入山西省供热协会,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

 

第二部分企业组织管理

2.1企业组织结构

董事长1人

总经理1人

综合办

3人

生产技术部

财务计划部

总工办

3人

检修组

运行组

收费组

2.2人员编制

垣曲县益民热力有限公司拟定总职工人数为55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公司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原则上通过社会招聘生产维修、换热站运行及收费人员;通过下岗职工培训后择优录用。

根据供热特点,40名职工属季节工,非采暖期可另择工作,单位给以生活补助,采暖期采用低薪加安全生产综合指标奖金构成的工资制。

年终公司根据本人表现给予效益及安全奖,全公司鼓励积极向上,增收节支,技术上创造发明,能为公司之忧而忧,之乐而乐的人,并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

2.3公司管理

企业的精髓在于管理,公司成立开始,我们就定位总结全国兄弟供热单位的先进管理模式及方法。

建立一套尊重和激励人的企业文化制度,远不避亲,近不避仇,明确岗位,明确职责,明确目标,明确经济利益,充分发挥职工潜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论功行赏。

2.4企业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企业加强管理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归宿,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

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很好,为此,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上,不断增加企业凝聚力。

2.5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根据组织管理图分析,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职能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较为刚性的集权制结构,通常适用于从简单型结构企业演化而来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有限,而且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需要引进专业化的部门经理来领导各职能部门,如财务经理、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和运营经理等等。

他们能为发展中的企业带来各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这些也是在简单型组织结构下的公司所不具备的。

在这种组结构下,总经理能够与各部门经理之间保持直接联系,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和信息流呈现出较短和垂直状态。

这时,公司组织是围绕不同的职能和任务而构成的,它们又由不同的工作任务组成,公司中每个员工都懂得各自工作任务的明确定义。

部门经理有短期决策的权力,并协助总经理针对操作层的中、长期决策进行反馈。

中、长期决策权力由总经理掌握。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打破单一的市场划分进入多个市场,并且在地理区域和客户群体以及需求上也开始多元化,例如一个公司以前只专注国内市场,而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业务;再例如产品和服务的客户群体及需求也在扩大。

这时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特有的较为单一的产品、服务以及明确的细分市场定位开始与企业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

例如,在现有的组织结构下,公司只有一个市场营销部门,仅负责有限种类和相关产品的营销工作,而且没有足够的资源为更加广泛的市场区域提供服务。

以缺少灵活性和集权为特点的职能型组织机构已经阻碍了公司的产品多元化和面向更加广泛市场的发展进程。

就公司内部管理而言,组织机构的刚性和集权特点也给一些需要跨部门团队的协作活动制造了障碍。

垂直层级管理限制了部门间的协作。

在以垂直层级为特点的职能型组织机构下,这些工作都很难顺利进行。

因此,如果企业发展到这一阶段,要适应新的发展和变化,公司必须对现有的职能型组织机构进行重新构建。

2.6企业管理目标

企业本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本,诚信经营,追求卓越,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生活、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经营管理理念,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资源的储备与培养,实现人才兴企的重大突破,不断吸收有效的管理经验,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经营体制,创造一个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的现代化企业,将企业列入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第三部分项目概况

3.1项目介绍

1、2003年初,垣曲县城内建筑采暖167万平方米,2003年热力公司成立后,根据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开始了集中供热可行性论证及初步设计,2004年底完成全部施工设计,热源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热电厂提供,双方已经签定了用汽协议。

因垣曲县属山区小县,人口流动性较小,为此2005年按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2010年最终规划供暖面积为200万---220万平方米。

设计根据山西省发改委意见,在建管道全部采用直埋敷设计,一次换热站将130℃热水送至市内二次换热站换热后,再将85℃热水送至各机关、热用户。

据实地测量,需铺设直埋保温管道总计22K米,

2、集中供热的需材料

集中供热的需材料及设备均为我国的成熟产品,其中保温管的技术含量最高,但公司股东**的天津市建塑供热管道设备厂却有其丰富的经验及技术;百年大计,严肃标准,认真管理是我们这次工程施工的指导思想,一定确保低成本、高质量完成该工程,保证该工程项目30年无大修的质量指标。

3.2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1、集中供热的必要性

1)创建工贸旅游城市的需要

垣曲县山多地少,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第一产业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相对落后;第二产业,因多年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规模小、装备差、产品技术含量低,工业经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近期难有突破性改观;而相对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库建设,为垣曲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此,垣曲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认识本县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产并举,旅游为先”的战略决策,决定创建工贸旅游城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促进全县整体开放,激活其它行业的发展。

为此,从1998年开始,垣曲县对城市基础设施逐步进行整治和建设。

到目前为止,城市道路、供排水、电力、电讯等已部分到位,而集中供热还未实施,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需要尽快解决。

2)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需要

分散锅炉房供热,锅炉容量小、数量多,多数为常压锅炉,锅炉效率约为40%~50%,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实现集中供热后,由于电站锅炉的使用,其效率将提高到90%以上,供热方式由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因此对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提高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供热方面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多数采暖锅炉实际供热能力达不到设计出力,影响供热效果。

实现集中供热后,供热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实现连续供热,这对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部分环保与劳动安全

4.1环境保护

垣曲县县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根据多次大气检测资料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9个采样检测点中,按平均浓度计,二氧化硫有42.22%超二级标准,有11.11%超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有44.44%超过二级标准,有8.89%超三级标准;氮氧化物未超标。

属煤烟型污染。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中,点,线,面源污染负荷分别为77.01%、0.46%和22.53%;各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污染负荷分别为73.7%、19.17%和7.10%。

可见,主要大气污染源是点源,其实是面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是烟尘。

并进一步对工业污染源和采暖、生活污染源评价可知,在工业污染源中,中条山公司是主要污染源,县城次之;在采暖、生活污染源中,县城较为严重。

同时随着热电厂一期改造和二期热电联产项目的实施,中条山公司的污染源可得到大幅度的消减,从而实现达标排放。

垣曲县现成实施集中供热后,采暖、生活污染源将得到根本治理,由于分散锅炉房和一家一户的小土炉拆除,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28.3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362.3吨,减少炉渣堆放量20863.8吨;其煤、灰、渣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及小锅炉形成的噪声也随之消失。

因此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可得到根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达到国家GB3095-82二级标准。

4.2劳动安全

企业严格按照相关劳动安全条例进行工作,保证员工的劳动安全,站内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在站外做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站内所有电气设备均做接零保护。

 

第五部分市场分析

5.1行业分析

(一)热力行业发展现状

热力行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国际统计局对中国大陆境内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显示,2003年热力行业共有企业375家,从业人员12390.8万人,资产总额790.7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2.74亿元,利润总额4811.9万元。

2004年热力行业共有企业414家,新增39家企业,从业人员12346.9万人,比03年减少43.9万人,资产总额844.12亿元,同比增长6.75%,产品销售收入193.77亿元,同比增长19.07%,利润出现了亏损,为负74674.8万元。

  热力行业遍布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山东等地。

2004年全行业资产总额中,辽宁省、北京市和山东省最多,分别为165.87亿元、150.39亿元和88.88亿元;其次是河北省、吉林省、新疆区等省,分别是77.23亿元、73.74亿元和40.42亿元;再次是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省、河南省等省,分别为40.30亿元、28.83亿元、25.82亿元、23.41亿元。

这十个省、区、市的资产总额合计714.88亿元,占全行业的84.69%。

  近年来,热力行业的销售速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快,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有所减少。

2002年、2003年、2004年该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33.40亿元、162.74亿元、193.77亿元。

其中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3.12亿元、95.99亿元和117.24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62.31%、58.99%和60.51%。

随着煤、水等供应的紧张,我国热力行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使该行业的赢利有所下降,2003年该行业的资金利润率是0.068%,2004年该指标为-0.88%,说明热力行业赢利情况恶化。

同时,它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产值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也相应有所下降。

2003年该行业的资产报酬率仅为0.041%,2004年热力行业的资产报酬率为-0.59%,比03年0.041%的资产报酬率还要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热力行业2004年出现了亏损,根据统计的414家企业中只有191家企业赢利,占全行业的46.14%。

热力行业的赢利水平继续大幅度下降。

  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热力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等方面前景巨大。

(二)集中供热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供热热源的型式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分散锅炉房、工业余热、核能、地热、太阳能、热泵、家庭用电暖器和小燃煤(油、气)炉等。

集中供热广泛应用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集中锅炉房。

供热所用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气、电能、核能、地热、太阳能等,集中供热所用能源仍以煤炭为主。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化石燃料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根据国际系统应用分析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构成是煤炭29-34%,石油19%-22%,天然气15%-17%,核能23%,水力和地热4%-7%,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4%,因此,煤炭仍将成为城市供热的主要能源。

1、供热热源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标的实现,国家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城市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方城市供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供热产业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集中锅炉占35.75%,其它占1.35%。

其中,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

在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59.76%,其它占7.11%。

2、城市供热产业技术发展的问题

1)集中供热目前正受到其它采暖(制冷)能源和供应方式的有利竞争,以煤炭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和集中锅炉房供热受到严峻挑战:

一是如何降低初投资(包括热源、热网、热力站的投资),减少热用户的建设集资费,二是如何完善供热系统,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供热成本,减少热用户的使用费。

2)由于缺乏完善的供热规划,造成供热工程短期行为居多,建设项目盲目上马,有些热源建成后热负荷跟不上,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因此热源厂的建设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杜绝投资和资源浪费。

集中供热负荷以采暖和工业负荷为主,生活热水负荷占的比例很小,集中供热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集中锅炉房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操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许多地方冬季锅炉房司炉工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季节工,既缺乏对锅炉的必要了解又无运行经验可言,给锅炉安全和供热稳定造成隐患。

4)二氧化硫污染的问题

我国的供热锅炉主要以中小燃煤锅炉为主,量大面广。

由于中小锅炉烟气排放高度低,对城市空气的污染相对较大。

控制中小燃煤锅炉造成的低空污染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因而我们应积极寻求脱硫效率高、运行费用低、一次投资省、运行稳定可靠的适合中小燃煤锅炉的脱硫技术,推进供热产业的发展。

5)集中锅炉房的燃煤锅炉容量小,制约供热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供热产业的发展很不均衡,中小容量的锅炉在大量使用,这些小容量的锅炉效率低、技术落后,阻碍了供热技术的发展。

我们应出台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逐步限制低容量、技术含量低的锅炉的应用,推广高效循环流化床锅炉。

3、城市供热技术发展趋势

1)大型供热机组比重增加

一些城市为适应工业与民用热负荷的增长,正建设单机容量10万和14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以代替小型供热机组,目前20万千瓦以上大型抽凝供热机组已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邯郸、太原等城市安装运行,大型供热机组比重正在增加。

2)城市热、电、冷联产快速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需供热又需供冷的城市公用建筑大量增加,一些城市已发展了一批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与供冷系统,溴化锂制冷负荷的增加,使热电厂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现已出现迅速增加热、电、冷联产的势头。

3)多热源联网运行日益得到发展

随着供热规模的扩大,沈阳等供热较发达的城市已开始尝试多热源联网运行。

多热源联网运行可以优化生产和运行方式,增加热力运行的灵活性、互补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系统对自动监控、微机仿真、变流量压力控制技术要求较高。

4)分户计量开始实施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以促进供热系统节能为目的的采暖分户计量工作开始实施,温控阀、热量表、自力式压差控制器、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变频循环水泵、蓄热器等在供热系统中推广应用。

5)循环流化床锅炉得以推广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热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炉膛低温燃烧NOX生成少,可进行炉内加钙脱硫等诸多优点,因此得以在热电厂和集中锅炉房推广应用。

目前中国已有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近200台,75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也有22台在运行。

6)城市供热开始引进竞争

伴随国际公用事业自由化的趋势,集中供热产业已逐渐由独占走向竞争,有关省份已出台有关公用事业行业引进竞争的政策,鼓励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参与城市供热投资,这将对提高供热管理水平,降低供热成本,保障热用户权益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4、城市供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的集中供热发展居世界领先水平。

以丹麦为例,几十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每个大城市都建有热电厂和垃圾焚烧炉用于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天然气和再生能源满足丹麦全国3/4的热负荷需求。

自1970年来,丹麦经济增长了70%,但能源消耗总量却仍保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这归功于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建筑保温技术的改善。

世界各国几十年的供热发展证明,热电联产是最有效的生活用能供应方式。

我国集中供热起步晚,目前仍处于数量扩张阶段。

如何从政策上和体制上引导集中供热既注重数量扩张,又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集中供热发展由数量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北欧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近几年出现的小型家庭燃气供热,对城市集中供热形成一定的冲击,使一些人对集中供热产生了动摇,国家有必要在政策上和舆论导向上防止这种趋势的进一步蔓延。

至于效率低、供热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可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解决。

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集中供热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1924年开始集中供热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目前俄罗斯城市集中供热占总热量需求的86%,其中热电厂供热占36%,大型及超大型锅炉房占46%,二次能源占4%,其余为分散小锅炉。

全俄动力设计研究院是俄罗斯最大的热电联产设计研究部门,负责全国各城市热力规划、设计及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

在俄罗斯和北欧等集中供热发达的国家,设立国家级的热电设计研究机构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比较明显,至今尚无全国性的热电科研机构,热能利用方面的科技力量薄弱。

韩国集中供热的历史与中国相当,基本上都是始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十几年的发展,韩国供热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以及技术之先进均使人刮目相看。

韩国集中供热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全面引进芬兰的供热先进技术和经验,扬长避短,达到了技术先进、投资效率高、施工运行管理方便安全的目的。

总之,与国外先进供热技术相比,我国供热产业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能源热利用率低,热能浪费严重,供热成本高,缺乏权威性的国家级供热系统及设备研究机构,先进供热技术得不到全面推广,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集中供热产业的发展。

5、城市供热技术产业发展原则及发展方向

1)城市供热的热源型式逐渐多样化,除了燃煤热电厂和集中锅炉房外,有条件的城市,重点旅游城市或一个城市不同的地区或建筑物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不同的采暖、供冷能源和供应方式,其中包括:

燃油、燃气集中锅炉房,小型燃气分散供热,垃圾焚烧供热、地热供热等。

2)小型燃气分散供热只宜做为集中供热的补充,不宜提倡大规模发展。

大规模燃气供热应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3)市区大型公用建筑的用能方式为:

热泵供暖制冷;燃油、燃气直燃机供暖制冷;集中供暖、溴化锂制冷等。

4)大力推广热电联产,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提倡热电冷联产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5)加强城市热力规划,根据热负荷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合理调整热源点的布局,有条件的城市应尽早实现多热源联网运行。

6)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