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421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5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docx

最新北师大版9下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说课稿

秭归县茅坪中学王海英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了“活动探究——新知学习——拓展应用——总结提高”的教学流程。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九年级(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第一节《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现实世界中应用最广泛的关系之一,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在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高度、角度的计算问题,通过研究图形之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用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在学习中,同学们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推理证明等,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为学习正弦、余弦等三角函数知识及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引出第一个三角函数——正切,正切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三角函数概念,如刻画物体的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使用正切。

本节的学习,为正弦和余弦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①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②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理解其与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的关系,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①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实施教学,通过三个模拟实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总结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活动设计中,注意每个活动的目的要求,若学生在活动中未获得预期的结论,如学生在利用木棍进行梯子倾斜程度的模拟演示时,可能较难将所得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比与梯子的倾斜程度联系起来,这时可让学生多测几组数据,分析数据之间关系共性从而得到结论。

2、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活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正切函数,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经历正切函数关系的探究过程

主要通过二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正切函数的意义。

第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梯子的长度、梯子与墙角距离、梯子顶端与墙角距离有关;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当梯子固定(梯子长度不变、倾斜角一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也随之确定,从而得出正切函数概念。

2、正切函数概念的学习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将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图形有机结合,把∠A的对边/∠A的邻边表示为:

在Rt△ABC中,∠C=900,若∠A、∠B、∠C的对边分别用a、b、c表示,则tanA=a/b。

注意强调概念理解不到位的方面: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若用三个字母表示角则“∠”不能省略,如“∠ABC的正切表示为tan∠ABC”;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

通过给出直角三角形的任两边的长,让学生求∠A,∠B的正切及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

3、正切函数的应用理解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进一步了解梯子的倾斜程度、坡度与正切函数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正切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理解不管角的位置如何改变,只要角的大小不变则其正切值是不变的。

练习的安插注意梯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4、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注意点

五、达标测试

具体思路:

把几个问题分为四个等级,方便对学生的了解;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也做到心中有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的。

前两节我们主要探索了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而本节主要让学生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能根据函数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根据直角三角形推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3)通过对特殊角函数值的推导,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善于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推导过程,从而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用方法。

通过对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验到数学充满探索与创造,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

根据函数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突破重难点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三、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授人以鱼不中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重视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探索新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生解题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概括、表述的能力

2.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讨论交流方法。

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六部分:

一、新课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感悟收获,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正弦、余弦、正切值是怎么定义的?

sinA

如图在Rt△ABC中,∠C=90°。

(1)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

(2)sinA=

sinB=,cosB=,tanB=。

(3)若A=30°,则B

(4)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便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并填写课本表格

[问题]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

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问题]2、sin30°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得到的?

与同伴交流.[问题]3、cos30°等于多少?

tan30°呢?

[问题]4、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

你是如何得到的?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请你根据表格中函数值的特点,寻找熟记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将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求解过程留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角度与比值之间的对就关系,深化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二:

要求学生记住上述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强调(sin60°)2用sin260°,即为(sin60°)×(sin60°).活动三、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22【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例2.

(1)如图

(1),在Rt△ABC中,∠C=90,

A的度数.

(2)如图

(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设计意图】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边的关系求角的关系,是让学生会根据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深刻理解锐角和函数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3:

有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6米,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即∠BOA=30°),且两边摆动的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与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

【设计意图】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巩固新知:

课本练习1,2题

【设计意图】巩固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运算,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感悟收获

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小结,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的形成和意识的巩固。

(五)、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较为简单,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并布置有难度的题目给基础好的学生,体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

采用纲要式设计,让本节课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思路清晰。

便于学生掌握。

 

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

渔峡口中心学校田爱平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节“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思考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处理

本章前两节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用定义法推导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解决能构造为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但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知道一边一角怎样求另一边?

二是知道两边,怎样求对应的角度?

为此,教材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由一边一角求另一边,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两边计算三角函数值,然后求相应的角度。

两个课时分别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由于现在中考禁止使用计算器,所以我把这两个课时整合为一个课时,同时根据评价说明,两课时的重点放在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起点,我制定了以下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会由一边一角求另一边,或通过两边计算三角函数值,然后求相应的角度。

培养数学建模的意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能准确灵活沟通边角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在直角三角形中沟通边角关系,有能力探究由两个已知量求第三个未知量,但由于不能使用计算器,因此教法上要侧重算理,而降低计算难度,所以课前要对数据,素材进行适当处理,由于是两个课时内容的整合,所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应该基于以下几点来开展:

1、教学方法上积极让学生探究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的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是使课堂直观,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及时训练和评价反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具体设计了以下六步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观察渔峡口船码头图片,有位洗车的老板根据用水需求,计划将河里A处的水通过泵站引到B处,他想知道A、B两处的落差有多大,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设计意图:

由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后,给出相关条件(角度是特殊角),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使方法迁移到解直角三角形上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和目标。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点

由情景顺势出示两个目标:

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会由一边一角求另一边。

设计意图:

这里出示的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具体实在的,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后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应该干些什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三)出示问题,目标探究

如图,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它走过了200米,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16°,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β=42°,由此你还能计算什么?

设计意图:

为了计算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需要求出16°角的三角函数值,由此引出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这里的sin16°学生不知道怎样计算,由此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尝试训练,诊断评价

如图,某地夏日一天中午,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房屋朝南的窗户高

AB=1.8m,要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AC,使光线恰好不能直射室内,

求挡板AC的宽度.(结果精确到0.1m)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及时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演板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规范解题格式。

(五)难点探究,目标拓展

1、在高楼前

点测得楼顶的仰角为

,向高楼前进60米到

点,又测得仰角为

,求大楼的高度(精确到1米)。

2、如图,工件上有一V形槽,测得它的上口宽20mm,深19.2mm,求V形角(∠ACB)的大小?

(结果精确到1°)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逐步体现综合性,在变式训练中深化拓展,并在练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化解决问题策略,激发创新思维,进一步体会了三角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应用意识进一步提高。

【反思小结】

1、牢记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sinA=

,cosA=

,tanA=

2、很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可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设计意图:

新课结束之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系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当堂训练,目标检测

完成课时训练题X5、6、13

设计意图:

最后是当堂训练,目标检测,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使训练高效,在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点关注课堂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由于本课时内容多,训练贯穿课堂始终,加上不能使用计算器,因此课堂节奏难于加快,所以当堂训练的时间预估不足。

四、教学思考

1.教材是素材,本节课对教材进行了全新的处理和大胆的取舍,力求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模型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及转化的思维方法。

2.充分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小组交流、演板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预期可能有出入,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调控的艺术,适时调整教学进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提问、练习、探索之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能在高效的同时求多加快,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绝大多数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本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

本节内容将利用三角函数尝试解决问题。

本节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几个题材:

船右触礁的危险吗,小明测塔的高度,改变商场楼梯的安全性能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为学习后面一般性的三角函数知识及深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角关系(两锐角互余),三边关系(勾股定理)既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上两节课已经经历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因此,只要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恰当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将本节内容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改理念,学生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的无穷魅力,激发

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

从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出发,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求异创新的新课程理念。

三、教学手段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课件的视觉、听觉效果,展现问题情境,演示图形变换,将更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问题,激发探索的愿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

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畅谈疑惑;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

直角三角形就像一个万花筒,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我们在欣赏了它神秘的“勾股”、知道了它的边的关系后,接着又为我们展现了在它的世界中的边角关系,它使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它在航海、工程等测量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测旗杆的高度、树的高度、塔高等.

2、尝试探究

(1)典例呈现

第一关: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海中有一小岛,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

今有货轮自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

0的B处,往东航行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0的C处,之后,该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猜想然后分组活动,画出图形,列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

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触礁危险”的数学意义,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解决这个问题是运用三角函数知识画图、列式、计算,进而做出判断。

其中岛与航线的距离是关键量。

教师要不断的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各组展示图形,阐述解题过程。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

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励学生勇闯第二关:

你能调整楼梯吗?

(2)想一想你会更聪明

引入:

一座古塔插云霄,欲造云梯测其高,今日学了解三角,不登塔顶也知晓。

你能设计一种测量山的高度,河的宽度的方案吗?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测量塔高的方案,画出测量示意图,写出必要的测量数据及计算公式。

相信大家都能运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迎接挑战,获取成功,大家有信心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挑战的导入,力求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产生良好的心理优势。

你能测量古塔的高度吗?

当然学生可能会设计出更有创意的方案。

教师应对学生有特色的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有选择的展示两组的学生的优秀方案,其余可在课下交流,

学生肯定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案。

其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

总结:

学了三角函数知识后,我们不再眼高手低,不需跋山涉水,只要目之所及,就能心想事成。

3)问题变式:

你能调整楼梯吗?

激励学生商业大厦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

把倾角由40°减至35°,己知原有楼梯长5m,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

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

有前面问题做铺垫,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不会感到困难。

学生将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发现调整前后的楼梯高度是不变量、关键量,进而列式计算。

教师刻意指导和安排基础略差、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

然后学生自评和互评。

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的现实背景、价值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的能力。

同时对后面问题的解决做铺垫。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4、归纳总结

学生谈收获、感受,提出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收获可能不尽相同,有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生活实际方面的。

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个性发展,只要学生有所收获都给予充分肯定。

5、板书设计

§1.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一、船布触礁的危险吗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用三角函数和方程的思想解决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解释最后的结果.

二、测量塔高

三、改造楼梯

五布置课后作业:

习题1.6第123题

六、设计说明

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