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40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因为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而能储存遗传信息

B.衰老细胞因为自由水的减少而使细胞体积变小

C.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结构变得松散而更易被消化

D.蔗糖可以被消化,所以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中。

2、衰老细胞

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蛋白质的变性:

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由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导致核酸具有多样性,所以可以携带多种遗传信息,A正确;

B、衰老细胞因为自由水的减少而使细胞体积变小,B正确;

C、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容易发生变性,空间结构改变,更易被消化,C正确;

D、蔗糖属于二糖,可以口服,但不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D错误。

故选D。

2.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但水分子进出细胞并没有因此受到阻碍,这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外的水分子不只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

B.哺乳动物的肾小管细胞膜上应分布有较多的水通道蛋白

C.温度和氧气浓度不会影响水分子跨膜运输的速率

D.贯穿于磷脂双分子中的水通道蛋白可以发生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细胞膜外的水分子还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哺乳动物的肾小管可以对水进行重吸收,所以其细胞膜上分布有较多的水通道蛋白,B正确;

C、温度影响分子运动速率和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速率,C错误;

D、贯穿于磷脂双分子中的水通道蛋白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3.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利用人尿浸过十余次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泥封住的树枝处的细胞经历了细胞分裂和分化

B.黄泥封住树枝后,被封处可长出一棵完整的植株

C.被黄泥封住的树枝生根是因为人尿中含有生长素

D.含一定浓度2,4-D的黄泥也能促进空中压条生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黄泥封住的树枝处可以生根,这个过程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A正确;

B、在未离体的条件下,被封处只能长根,不能长成完整的植株,B错误;

C、人尿液中含有生长素,可以促进被黄泥封住的树枝生根,C正确;

D、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所以一定浓度的2,4-D可以促进空中压条生根,D正确。

故选B。

4.医生建议发烧病人早餐需摄入充足的牛奶和鸡蛋来提高免疫力。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脂肪,可为机体储存大量能量,长期抵抗病毒

B.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直接吸收后可用于转化为免疫活性物质

C.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吸收后可用于合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D.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吸收后可成

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

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防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并协同和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异常的病理反应以及免疫耐受。

按介导效应反应免疫介质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详解』A.机体储存大量能量,无法长期抵抗病毒,A错误;

B.蛋白质

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B错误;

C.牛奶和鸡蛋含大量蛋白质,被机体消化为氨基酸后吸收,可在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浆细胞用于合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使得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有利于提高免疫力,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反应的内涵,及免疫活性物质尤其是抗体的合成过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分析选项。

5.某水稻养殖场在水稻田中养殖南美白对虾,开发了“一稻一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稻田改造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稻田中高低错落的水稻苗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为水稻苗固定的太阳能

C.“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离不开塘泥中的微生物

D.“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2.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在空间中的垂直成层现象,A错误;

B.稻田生态系统有人类的干预,其能量来源除了水稻苗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类额外加入的其他能量,如给虾的投食,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正确;

D.“一稻一虾”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逐级传递时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能够辨识群落的垂直结构,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题意和选项。

6.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表达,另一条则失活形成巴氏小体,且在不同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表达或失活是随机的。

已知猫的毛色黑色和黄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选择一只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性别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雌性

黑黄相间色

黑色:

黑黄相间色=1:

1

雄性

黑色

黑色:

黄色=1:

1

A.B和b位于X染色体上

B.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黑色为显性性状

C.正常情况下雄性猫毛色不会出现黑黄相间色

D.若亲代猫产下一只黑黄相间色的雄猫,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

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由题意可知,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表达,且在不同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表达或失活是随机的,子代中出现黑黄相间的雌猫的原因是雌猫有些体细胞只表达B基因表现为黑色,有些体细胞只表达b基因表现为黄色。

由于F1代中雄猫全为黑色,F2代雄猫黑色:

黄色=1:

1,可判断,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雌猫中出现黑黄相间,而雄猫正常情况下,体色为黑色或黄色,说明B和b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上述实验结果不能体现控制黑色的基因能够遮蔽控制黄色的基因的表达,无法确定黑色为显性性状,B错误;

C.由分析可知B和b基因在X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雄性猫体细胞中不含由两条X染色体,毛色不会出现黑黄相间色,C正确;

D.由于B和b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亲代猫产下一只黑黄相间色的雄猫,则该雄性猫的基因型是XBXbY,这是在形成卵细胞或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意分析分析杂交组合及后代的表现型,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

7.同位素示踪法能有效的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该方法的使用,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叶绿体中发生的光合作用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给小球藻提供C18O2和H2O,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

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____________。

(2)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如下实验,以14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不断缩短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的时间,再将提取物经过纸层析法进行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推测出了C的转移过程。

反应时间

带14C标记的化合物

30s

多种

5s

14C3,14C5,14C6

<1s

90%14C3

(3)在此实验之后,卡尔文通过类似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找出了与CO2反应的物质,请根据暗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推测出卡尔文所用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答案』

(1).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O中,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生成的18O2

(2).分离(3).带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4).取两组培养有小球藻的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两组,甲组在培养过程的某时刻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乙组则在同时突然减少或停止(增加)供应14CO2,之后短时间内也用甲醇杀死小球藻,通过层析法比较找出相对于甲组,乙组提取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减少)的化合物即为固定CO2的化合物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NADP+,使它还原为NADPH。

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

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3.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如图所示:

『详解』

(1)给小球藻提供C18O2和H2O,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

由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可知,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218O中,H218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生成的18O2。

(2)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了如下实验,以14CO2作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不断缩短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的时间,再将提取物经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带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推测出了C的转移过程。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

暗反应中14CO2经固定成214C3,再还原成14C6H12O6和C5。

在1s内主要是碳的固定,产物是C3。

(3)在此实验之后,卡尔文通过类似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找出了与CO2反应的物质,请根据暗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推测出卡尔文所用的实验方案可能为:

取两组培养有小球藻的试管分别标记为甲乙两组,甲组在培养过程的某时刻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乙组则在同时突然减少或停止(增加)供应14CO2,之后短时间内也用甲醇杀死小球藻,通过层析法比较找出相对于甲组,乙组提取液中含量明显增加(减少)的化合物即为固定CO2的化合物。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辨识光合作用过程中C、H、O的去向,并结合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解答。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体液中多种淋巴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

(1)当病菌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机体将发挥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产生大量的淋巴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

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菌的消灭,但是如果病菌没有被清除,人的免疫系统则会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并引起机体机械损伤,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_,其具体致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病毒感染者因为有大量免疫细胞、淋巴因子存在于病毒含量较高的肺部,会引发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此时_____________会感受到血液中的____________(信息分子)含量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呼吸变得急促。

(4)根据以上信息,你觉得合理的治疗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防卫

(2).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3).自身免疫病(4).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5).脑干或呼吸中枢(6).CO2(7).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利用药物减少淋巴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和免疫异常,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对外来病原体的攻击属于防卫功能。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详解』

(1)病毒侵入机体以后会引起机体的防卫功能,产生大量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2)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细胞和组织进行攻击,引起机体机械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致病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3)肺部细胞受损引起呼吸障碍,使得体内的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得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感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从而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加速呼吸;

(4)综合上小题可知,新冠病毒还会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病,因此不仅需要抗病毒,还需要利用药物减少淋巴因子的分泌,防止“炎症风暴”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机体呼吸的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其可以检测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机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加速呼吸频率。

9.2019年9月澳洲暴发了席卷15万公顷面积的森林大火,森林火灾对森林结构的严重破坏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取碳的速率___________(大于/小于/基本等于)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

(2)火灾大量燃烧与树木的呼吸作用均能产生能量,但呼吸作用却不能像燃烧那么剧烈,如果呼吸作用像燃烧那么剧烈,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火灾后大量乔木被烧毁,一段时候后土壤上长出一代灌木幼苗,该过程的群落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_,灌木_________(能/不能)继续长成乔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大火灾后需要建造人工林进行森林修复,某林场预备建造纯种人工林,一位高中学生给工作人员建议应该营造混交林,请说明该学生给出建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本等于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且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3).次生演替(4).不能(5).灌木和乔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种类,灌木成长的终点仍是灌木(6).相较于纯种林,混交林的生物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发展状态可以是发展状态、稳定状态和衰退状态,一般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积累和消耗大致相等。

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

(1)在稳定的森林系统中,有机物的消耗量和积累量基本相等,因此植物光合作用摄取的碳速率基本等于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碳释放速率;

(2)呼吸作用一般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缓慢的释放有机物的能量,整个过程相对温和,若像燃烧时有机物的分解情况,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且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3)火灾后的森林由于土壤条件保留、可能保留有一些生物的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灌木后续不会生长为乔木,灌木和乔木是两个不同的植物种类,灌木成长的终点仍是灌木;

(4)混交林是指不同品种的树种植在一起,相比较于纯种林,其生物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灌木是否会发育为乔木,灌木和乔木是不同的物种,灌木不会发育为乔木,但是群落的演替可以从灌木阶段演替为乔木阶段。

10.兴义矮脚鸡体型矮小且胫短,其胫的长度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和c控制。

某研究小组将多组矮脚鸡进行交配实验,发现每组新孵出来的子代中都会出现矮脚和高脚两种性状,且比例为2:

1。

请分析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1)高脚性状是__________(显/隐)性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对于出现上述小组杂交实验结果的原因,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解释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

(1).隐

(2).矮脚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新的高脚性状,说明高脚性状为隐性性状(3).亲代多组矮脚鸡的基因型都为Cc,子代矮脚鸡中基因型为CC的胚胎纯合死亡(或:

子代矮脚鸡的胚胎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4).从子代中选择多组高脚鸡和矮脚鸡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中矮脚:

高脚=1:

1,则解释成立;

若子代中不表现为矮脚:

高脚=1:

1,则解释不成立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

亲本均为矮脚鸡,后代出现了高脚,即矮脚对高脚为显性;由于鸡胫的长度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C和c控制,则亲本矮脚鸡基因型均为Cc,后代理论上将出现3:

1性状分离比,而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

1,表明纯合子矮脚鸡不能存活。

『详解』

(1)矮脚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新的高脚性状,说明高脚性状为隐性性状。

(2)亲本矮脚鸡基因型均为Cc,后代理论上将出现3:

1性状分离比,而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

1,表明纯合子矮脚鸡不能存活(或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为验证显性纯合致死的现象,可以从从子代中选择多组高脚鸡和矮脚鸡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中矮脚:

高脚=1:

1,则显性纯合致死成立;若子代中不表现为矮脚:

高脚=1:

1,则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的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分析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亲子代基因型,重点考虑异常的分离比的原因。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某研究小组以陈醋发酵菌种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出具有耐乙酸特性的乳酸菌。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要对实验用具进行灭菌,培养皿、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一般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

(2)取发酵菌种加入无菌缓冲液至不同稀释度,分别涂布于乙酸浓度为4%的固体培养基进行首轮筛选,该过程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____。

(3)首轮筛选获得6种菌株后,将各菌株分别接种于含4%乙酸的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8天,培养基应设置________(富氧/厌氧)条件。

培养结束后比较各菌株产乳酸性能,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请分析:

①6株菌中产乳酸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

②JN500905和JN500908不产乳酸,请分析这两种菌首轮被筛选出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

(4)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培养,其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

该菌株在7天后数量不再增加,请从培养条件的角度写出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原因)。

『答案』

(1).干热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3).琼脂(4).厌氧(5).JN500903(6).这两种菌不产乳酸但耐乙酸,因此能够在含乙酸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形成菌落(7).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理化条件改变等

『解析』

『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培养皿、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一般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灭菌。

(2)将不同稀释度的发酵液用涂布器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

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3)乳酸菌为厌氧菌,故接种菌体的培养基应在厌氧环境下培养。

①由图1柱形图高度可知,6株菌中产乳酸性能最好的是JN500903。

②首轮筛选的培养基含有4%的乙酸,凡是耐乙酸的菌体均可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之所以首轮筛选时JN500905和JN500908能存活,是因为二者虽不产乳酸,但耐乙酸,因此能够在含乙酸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大量繁殖形成菌落。

③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理化条件改变等不利于菌体繁殖的条件出现,会使菌体的繁殖被抑制,所以该菌株在7天后数量不再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人类遗传病中约有3200种为单基因遗传病,传统的疗法需要不断给药持续治疗,而基因治疗有望一次治疗达到长期疗效。

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指的是____________,鉴定某胚胎是否携带有某致病基因,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其大致过程为利用___________作为基因探针与胚胎细胞中DNA进行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则表明携带有致病基因,DNA分子杂交的技术原理是_____________。

(2)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基础技术的支持,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三位科学家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种限制酶后,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这些发现为基因治疗中__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

(3)1990年,研究人员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导入一名复合型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