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396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 单元检测.docx

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检测

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2.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变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

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改变

3.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4.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若图1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2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C.图3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D.图4曲线可用于指导灭鼠,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就达不到效果

5.下列群落演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使物种多样性增加

B.群落演替提高了植被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C.群落演替越到高级阶段越困难

D.群落演替使群落稳定性提高

6.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细胞,a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则b、c可分别代表失去接触抑制和细胞周期变短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若A代表种群,a为同化能量,则b、c可分别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和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

D.若A代表2n=16的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b、c代表的2个精细胞可分别含7或8条染色体

7.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8.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趁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①

10.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B.在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在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若在

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

时种群数量为K/2

11.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B.220只C.330只D.440只

12.在一个发育成熟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种间关系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种群密度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

B.制作生态缸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C.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14.鲢鱼、鳙鱼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活在水域上层;草鱼吃水草,生活在水域中层;青鱼吃螺、蚬,生活在水域底层。

这些鱼的分布体现出()

A.种群的水平结构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的垂直结构

15.下面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

16.(7分)请在下面的空白框内填写适当的词语,完成概念图。

17.右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图,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____。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____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填代号)。

18.由东亚飞蝗引发的蝗灾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

请分析并回答:

(1)甲图为某地区两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①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到____等因素的影响。

②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在其繁殖期及时疏松土壤,可以影响其种群的,以降低种群密度。

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

(2)蝗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食品的来源。

在某地乡村,有人利用局部荒地与耕地结合建立起如乙图所示的养殖和生产模式。

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条捕食食物链。

②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比较,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中的能量,实现了物质的____和能量的。

19.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有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态系

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

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

考点:

本题以实验信息为载体,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此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变,A相符;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则b点出现光饱和现象,此时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增大,B相符;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载体饱和,此时中耕松土,k值将不变,C不相符合;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改变,D相符。

考点:

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从曲线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需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项正确;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项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0C)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探究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检测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还原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C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①所示为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会下降,正确;图②种群个体数量从K1上升到K2,说明环境对该种群生存条件(食物、空间)等有所改善,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食物的增加,不一定产生变异,错误;图③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后急剧下降表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其自我修复能力(抵抗力)有一定限度,错误;图④种群个体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故海洋捕捞应使种群所剩个体数量为K/2,以使种

群个体数量增长最快,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且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诱捕雄虫会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B正确;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部分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还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等,C正确;若A代表2n=16的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b、c代表的2个精细胞可分别含7或9条,D错误;答案是D。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故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B错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C错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8.【答案】C

【解析】J型曲线是在没有环境胁迫下的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即存在竞争时的曲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环境阻力,阻力越大阴影面积越大.数量减少既然是环境压力造成的,减少的个体必然是通过竞争被淘汰的,可能是死亡也可能是迁出.所以3的错误在于只指出了阴影的一部分含义,2的错误是K所对应的值才识环境允许的种群增长最大值。

所以C选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动物种类最多,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苔原种类依次减少。

种类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数量易变程度越高。

所以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①③。

冬眠的动物在四季温差大的温带最多。

考点:

生态系统稳定性

10.【答案】D

【解析】

A.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错误。

B.在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错误。

C.在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错误。

D.若在

时种群数量为K,则在

时种群数量为K/2;正确。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第3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种群数量为K/2,根据标志重捕法,

(K/2)/60=(80+30)/30,解得K=440,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干信息“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可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即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由题干信息“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可知群落具有一定的水平结构。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操作的有关内容。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的影响,不易调查。

D错。

故本题选D。

1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群落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群落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鱼的分布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选D。

考点:

群落垂直结构。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7分,每空1分)①种群②生态系统③性别比例④年龄组成⑤出生率⑥死亡率⑦迁入率

17.【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下降A增加B(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观察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2)种群C的密度会逐渐的下降;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是图A增长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增加;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B的稳定型;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衰退型,图C。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答案】

(1)①温度、降水量②出生率捕食、寄生、竞争(答出1个即可)

(2)①野草、小麦(答不全不给分)6②野草、蝗虫、粪便、秸秆(答出两种即可,或过去不被利用的物质)循环再生多级利用

【解析】略

19.【答案】(8分,每空1分)

(1)b偏高

(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B(注:

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甲可知,大黄鱼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b=K/2,因此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的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一次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导致再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偏小,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是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最初没有任何生物,也不具备生物生存的条件,但其表面很快有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所以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D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C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B是分解者。

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的A和B。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如果污染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