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27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docx

K12学习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

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0511

  第2节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试说明

  1.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命题规律

  有关Al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铝三角”是命题的出发点。

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化工流程图中铝土矿的开发为载体以填空题型考查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考点1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密度较小、质软、有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

  3.镁的工业制备

  通电

  电解熔融MgCl2:

MgCl2(熔融)=====Mg+Cl2↑。

  

(1)Mg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为MgO和少量Mg3N2的混合物。

  

(2)Mg着火后,不可用CO2灭火。

  2

  (3)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小,故水垢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是Mg(OH)2,而非MgCO3。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镁条燃烧引起的火灾可用CO2扑灭。

(×)

(2)镁不能与盐酸反应。

(×)

  (3)镁制容器可以贮存、运输浓硫酸。

(×)(4)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全为MgO。

(√)(5)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O制镁。

(×)

  (6)g镁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小于g。

(√)  

  1.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蒸气在某气体中冷却。

下列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N2A.①和②C.③和④答案C

  解析“镁蒸气在某气体中冷却”,说明高温下镁与这些气体不反应,于空气、CO2、N2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与Mg反应,故不能用作冷却气体。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B.②和④D.④和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丰富B.步骤⑥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氯气C.步骤⑤可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答案B

  解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A正确;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Cl2,B错误;加热脱水过程中Mg水解生成Mg(OH)2,为防止Mg水解,应在HCl气体氛围中脱水,C正确;①、③、⑥分别为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D正确。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

  2+

  2+

  3

  考点2铝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铝是地壳中含

  3.铝的化学性质

  4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

  ②铝与氯气加热反应:

2Al+3Cl2=====2AlCl3。

  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OH+2H2O===2AlO+3H2↑。

  高温

  ⑤铝与氧化铁反应:

2Al+Fe2O3=====2Fe+Al2O3。

4.铝热反应

(1)原理

  铝将金属氧化物中化合态的金属还原为金属单质,如

  高温

  

(2)实验装置

  高温

  Fe2O3+2Al=====2Fe+Al2O3、Cr2O3+2Al=====2Cr+Al2O3等。

  -

  -2

  (3)反应现象及结论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混合物剧烈反应过后,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待熔融物冷却后,除去外层熔渣,可以发现落下的是铁珠。

  (4)应用

  ①野外焊接钢轨。

  5

  ②冶炼高熔点金属。

5.铝的工业制备

  通电

  电解熔融Al2O3:

2Al2O3(熔融)=====4Al+3O2↑。

  冰晶石

  

(1)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的原因是二者能使铝发生“钝

  化”(即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阻止Al与浓H2SO4、浓硝酸进一步反应),而不是铝与浓H2SO4、浓HNO3不反应,是常温下Al2O3与浓H2SO4、浓HNO3不反应。

  

(2)2Al+2OH+2H2O===2AlO2+3H2↑。

其反应机理应为:

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然后Al(OH)3再与NaOH反应生成H2O和NaAlO2,反应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NaOH无电子得失。

  (3)铝热反应是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铝只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其后的金属氧化物反应。

铝不能与MgO反应,铝热反应不适用于冶炼大量的金属铁、铜等(要考虑冶炼成本)。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铝制餐具不能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

  

(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3)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4)能用铝槽车储运浓H2SO4与浓HNO3,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浓H2SO4、浓HNO3

  反应。

(×)

  (5)铝与盐酸反应时,盐酸作氧化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作氧化剂。

(×)  

  题组一铝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可用铝质容器储运的试剂是()A.浓硝酸C.石灰水答案A

  解析常温下,Al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可以用铝制容器储运浓硝酸,A正确;食醋显酸性能与铝质容器反应,B错误;石灰水呈碱性,Al能溶于强碱溶液,不能盛放石灰水,C错误;Al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不能盛放稀盐酸,D错误。

  2.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mol·L盐酸  B.4mol·LHNO3溶液

  6

  -1-1-

  -

  B.食醋D.稀盐酸

  C.8mol·LNaOH溶液D.18mol·LH2SO4溶液答案A

  解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浓H2SO4都不产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与之反应生成H2,而镁不反应;加入盐酸,镁、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放出H2的量最多。

  题组二铝与酸、碱溶液反应的定量计算

  3.相同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是()

  A.1∶1B.1∶2C.2∶3D.3∶4答案D

  3

  解析镁和铝分别与盐酸反应,有关系式:

Mg~H2,Al~H2,设镁、铝的质量均为mg。

  2

  -1

  -1

  mm3m则Mg产生的H2为mol,Al产生的H2为mol×=mol,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

  2427218

  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两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3∶4,D正确。

  2418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gB.gC.gD.g答案A

  解析根据铝粉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若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粉,产生的H2的体积之比为1∶3。

而题中产生的H2的体积之比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盐酸是过量的,而相对NaOH是不足的,则与盐酸反应的铝粉是g,与NaOH溶液反应的铝粉应为g。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

  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原理: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1)等量的铝与足量盐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

  mmVHClH21

  =。

VNaOHH21

  VHClH2

  =VNaOHH2

  

(2)足量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

3

  1VHClH2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若产生H2的体积比为<

  3VNaOHH2

  7

  1

  <,则必定是:

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铝与NaOH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1

  NaOH溶液过量。

考点3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和用途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硬度大,具有很高的熔点。

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也是冶炼铝的原料,天然刚玉的成分是Al2O3,还可制备各种宝石。

  

(2)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电解

  ②电解:

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

  冰晶石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

  ①两性: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OH)3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且都生成盐和水。

与强酸反应:

Al(OH)3+3H===Al+3H2O,与强碱溶液反应:

Al(OH)3+OH===AlO2+2H2O。

  △

  ②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NH3·H2O===Al(OH)3↓+3NH4。

②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③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

离子方程式为3AlO2+Al+6H2O===4Al(OH)3↓。

3.常见的铝盐及其应用

  

(1)硫酸铝钾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

  8

  -

  3+

  -

  -

  3+

  +

  -

  -

  +

  3+

  KAl(SO4)2===K+Al+2SO4。

明矾可用于净水,其原因是Al水解产生Al(OH)3_胶体,+3+2-3+

  Al(OH)3胶体可以和悬浮于水中的泥沙形成絮状不溶物而沉降下来,使水澄清。

  4.与Al(OH)3沉淀生成有关的图像分析

  

(1)把强碱溶液逐滴加入到铝盐(Al3+

  )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

Al3++3OH-===Al(OH)3↓,B→D:

Al(OH)-3+OH===AlO-2+2H2O。

  

(2)把铝盐(Al3+

  )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

先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

Al3++4OH-===AlO-2+2H2O,B→C:

Al3++3AlO-2+6H2O===4Al(OH)3↓。

  (3)在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

  9

  ①现象: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B:

AlO-2+H+H2O===Al(OH)3↓。

  B→C:

Al(OH)3+3H+===Al3++3H2O。

  (4)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2溶液至过量

  -

  ①现象:

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A→B:

4H++AlO-2===Al+2H2O。

  B→C:

Al3++3AlO-2+6H2O===4Al(OH)3↓。

  

(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3、KHS、NaHSO3等);弱酸弱碱盐[如:

(NH4)2CO3、CH3COONH4、(NH4)2SO3等];两性化合物[如:

Al2O3、Al(OH)3、氨基酸等]

  

(2)分析铝系图像时要注意:

①加入酸或碱的强弱。

因为强酸、强碱会使Al(OH)3溶解,而弱酸、弱碱不能使Al(OH)3溶解。

  ②领悟2个数量关系。

  a.沉淀Al所需n(OH)与Al(OH)3溶解所需n(OH)的比为3∶1。

b.Al(OH)3溶解所需n(OH)=n[Al(OH)3]。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

  -

  3+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