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895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归纳

一、错例目录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看图写算式…………………………………………………………(**)1

3.图形的拼组

3.1图形的拼组…………………………………………………………(**)2

4.100以内数的认识

4.1数位、写数…………………………………………………………(**)3

4.2数位、写数…………………………………………………………(**)4

4.3数位、写数…………………………………………………………(**)5

4.4数位、双数…………………………………………………………(**)6

5.认识人民币

5.1认识人民币……………………………………………………………(**)8

5.2认识人民币……………………………………………………………(**)9

5.3简单的计算……………………………………………………………(**)10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1整十数加一位数………………………………………………………(**)14

6.2整十数减一位数………………………………………………………(**)15

6.3问题解决……………………………………………………………(**)16

6.4问题解决……………………………………………………………(**)19

7.认识时间

7.1看钟面写时间…………………………………………………………(**)21

8.找规律

8.1找规律1……………………………………………………………(**)23

9.总复习

9.1认识时间……………………………………………………………(**)25

9.2认识时间……………………………………………………………(**)26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5

错误率

58.57%

采集者

**

采集

学校

新昌城东小学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20以内退位减法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第一学期积累一些“求差”类简单应用题的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

用减法解。

”这一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独立解题。

◆典型错题:

原题:

错解1:

8+9=17(本错解错误率约17.4%);错解2:

17-8=9(本错解错误率约29.5%)

◆原因分析:

原因1:

从教材的角度讲,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题目都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而本题是把“剩下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把“拿走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表述方式正好相反。

又因为这题目出现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仍集中在计算的方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一改变表述方式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按照原有的解题方式去解决。

原因2:

从学生的角度讲,①思维受负迁移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从一些学生看到“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子已经自编的(或者说提取了以往题目)的模型了:

“一共有17颗,狐狸摘走8颗,还剩下9颗。

”17-8=9的算式也“顺理成章”了。

②不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

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面,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号的右面”理解起来有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

原因3:

从教师的角度讲,①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中,创设的已知情境过于单一,偏于正向思维,如“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数”,使学生形成了“解题定势”。

②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生没充分理解。

◆教学建议:

建议1.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

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法情境,但没有出现这种本身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比较中凸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建议2.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比对能力。

这是让学生通过比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问题的意思是否一致,达到自我检查。

这一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自己思路解题的学生”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训学生检查应用题的着力点之一。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

50

错误率

32%

采集者

**

**

采集

学校

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来源

第3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本P29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图形的拼组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基础:

学生经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意:

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典型错题:

原题:

缺了()块砖。

错解:

缺了(11)块砖。

◆原因分析:

原因1:

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用画一画“补墙”的方式来解题,没有抓住题目的侧重点,题目的重点是数出这堵墙缺了几块砖,而画一画“补墙”的方式其实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教师恰恰注重了怎么“补墙”,看学生是否将砖块修补好,通过修补好的砖块数,再来完成填空。

原因2: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对墙面结构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就认为砖块是平行叠放的。

◆教学建议:

建议1:

采用多种手段,得出正确结论。

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丈量、估计的方法,或用每行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从而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

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判断。

本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二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

两种算法可以相互检验。

建议2:

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对比,得出哪几行的砖是一样的。

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画?

为什么这样画?

同时,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辅助手段,掌握“补墙”的方法,真正了解砖块的分布结构。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2

错误率

28.8%

采集者

**,刘蕾

采集

学校

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

错题来源

第4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本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数位、写数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读数、写数”教学后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已会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

◆典型错题:

错题:

猜一猜这个数是几:

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

错解:

61(或72、83、94)

◆原因分析:

原因1.学生思维主要集中在“小5”,对于“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没有引起充分注意。

导致实际写数时颠倒致错。

原因2.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正确。

◆教学建议:

建议1.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建议2.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明确题目要求。

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在此基础上,明确“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

建议3.此题的答案不止一个,为了得出所有符合此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

如,根据“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先写出个位上的数最大是9,十位上的数就是4,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38,27,16。

◆资源链接:

强化练习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5()

(2)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3()

(3)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7()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

50

错误率

50%

采集者

**

**

采集

学校

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来源

第4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期末复习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数位、写数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认识了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和百位。

教学用意:

增进对两位数的认识,增强学生读题、解题的能力。

◆典型错题:

原题:

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

错解:

这个数是(54)。

◆原因分析:

原因1:

学生审题不全面,不少学生在审题时,目光的注视点是“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就直接写下了“54”,而没有关注“从右边起”的意思。

原因2:

个别学生对题目不能理解,无法将“从右边起”和“第一位、第二位”联系起来考虑,也无法与数位顺序表联系起来,所以做题时瞎蒙。

◆教学建议:

建议1:

加强对数位顺序表的教学,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建议2:

较强直观教学。

以数位顺序表为基础,鼓励低段的学生碰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画一画数位顺序表,再根据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在数位表上写一写,如:

十位个位(右)

45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直观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一些画一画、做标记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

◆资源链接: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数,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4,这个数是()。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和第二位上是0,第三位是1,这个数是()。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原始样本

50

错误率

18%

采集者

**

**

采集

学校

嵊州市剡山小学

错题来源

第4单元

基本

课时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期末复习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教学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用意:

增进对100以内数的排列的认识,渗透估算思想。

◆典型错题:

原题:

哪个数最接近70?

(688071)

错解:

68

◆原因分析:

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在看到题目“最接近70”这几个字眼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70前面的数,在三个选项中,自然而然地选择了“68”,并没有逐个去分析每一个数字。

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常常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