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983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docx

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探析

罗才娣

(福建省上杭县城南小学,福建上杭364200)

摘要: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依据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单元导读进行细化,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落实,在生活中进行拓展和延伸。

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细化;落实;拓展;教学目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20)11-0131-02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部编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安排有课后习题。

细细读来,发现这些习题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紧扣单元导读进行细化;二是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体现了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是体现向生活延伸的大语文观。

这些习题的规划和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也能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2019年第八批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项目“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教学研究"(证书号:

xx2019yw0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罗才娣(1974—),女,福建上杭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

本文对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进行探析。

一、整合课文内容“立标”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教与学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先制定好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就是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提示了教师应“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能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制定以下

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

3.分析字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在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分析字形联想和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授结构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加减笔画记忆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例如,教师可将“汗”和“汪”进行对比,让学生区分字的结构,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提高随文识字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对汉字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三、结束语

总之,识字是求知的前提,识字教学不仅是汉字教育的开端,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识字是教学重点。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要借助拼音,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分析字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永.随文识字宜按"部”就"班”[J1教学与管理,2019(35).

[2]柳桂莲.加强随文识字,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口].小学教学参考,2019(34).

[3]范丽伟.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精彩[J].内蒙古教育,2019(33).

[4]林春菊.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李丹阳.让汉字有故事让识字有文化[J].辽宁教育,2019(1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反复读文,和同学说说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4)学习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这样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明晰了“教什么”“学什么”的主线.使教学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这四个目标,让学生读、思、议、说,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合教学环节“落实”

如果把一篇课文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字词句就是“枝干”,课文内容、精神就是“花果”,而课后习题就是“根”。

要使这棵树在学生心里茁壮成长,就必须要枝干粗壮、树根深扎。

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共有三道习题,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它们分别分到不同的教学板块一一落实。

在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检测生字词”完成后,教师可把第三题放在第二板块“再读课文、梳理旅行路线”中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7~18自然段,试着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路线:

牛嘴里一一第一个胃一第二个胃——牛嘴里——喷出来。

(3)出示牛的透视图,让学生在图上贴序号,进一步了解旅行路线。

(4)学生看图,联系上下文试说故事。

这样一步步教下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教师可把课后习题第一题落实到第三板块“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语气”的学习中。

(1)让学生听7~18自然段的录音,画出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内容。

(2)同桌合作读对话,讨论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教师出示句子,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红头:

害怕一悲哀,青头:

着急——镇定。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

这个板块的教学重点在于落实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听读自读讨论朗读等环节中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提高读的能力。

紧接着,教师可落实课后习题第二题的训练。

这道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把它放到第四板块“抓关键词,体会深厚友谊”中来落实。

(1)默读课文,体会友情深厚。

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至少找到三处来说明。

(2)学生自读自找,小组互学,交流汇报。

(3)指定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小组内汇报交流。

这样步步推进的教学,能很好地完成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 紧扣单元导读“抓细”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背景进行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研究课后习题的教学策略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单元导读”,不能加以分割。

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后习题第一题是“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和同学交流。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猜测与推想”的乐趣,教师可不让学生进行预习,上课时先不拿出课本,而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

每到关键时刻,教师可预设猜想问题:

比如“老屋已经一百多岁了,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小猫请求老屋再站一个晚上时,老屋会有什么表现?

”“当母鸡请求老屋再站21天,让它孵小鸡时,老屋会怎么说,怎么做?

”“蜘蛛又来求助了,老屋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还可能会有哪些动物回来求助?

老屋会帮忙吗?

”“最后老屋倒了吗?

为什么?

”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各抒己见。

故事讲完,学生对预测的方法已经比较娴熟了,很好地掌握了课后练习的内容,无须再讲解。

同时,在预测的过程中,学生续编故事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较好地完成了课后习题第二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 联系生活实际“植深"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的能力。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最后一题“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

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这些练习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欲望。

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熟读教材课后习题,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要将“语文要素”了然于胸,使“语文要素”成为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抓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利刃。

参考文献:

[1]刘荔.教材资源莫忽视——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10).

[2]张艳春.浅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功能与用法[J].内蒙古教育,2019(26).

[3]徐美勤.从课后习题中把握统编语文教材新方向[J].教学与管理,2018(32).

[4]季军.例谈课后习题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