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96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docx

岗前安全培训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章安全心理教育

第一节事故过程的心理分析

事故苗头已出现,事故发生在即,或者事故已经发生,这时,有的作业人员会冷静沉着、反应敏捷、措施得当,使事故中止;相反,有的作业人员,或惊慌逃避,或不知所措,甚至荒乱之中采取错误举动使事故扩大。

作业者的不同行为体现了作业者的思想境界、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的条件下,作业者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因素,决定着事故的发展方向。

在事故过程中作业人员有如下几种非正常心理:

一、文饰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为已发生的过错进行辩解和掩饰的心理便是文饰心理。

多数情况下,具有文饰心理的作业人员不遵章守纪,并且一旦出现事故苗头或有可能继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逃避责任,不敢正视错误,掩盖事实,结果由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而导致更大事故发生。

例如:

曾有一位保管员在仓库吸烟时,看到仓库主任到此,荒乱中他将未熄灭的烟头丢在货架后面。

主任看到货架后面冒烟,便问他,他马上回答说是阳光形成的假象。

当保管员送走主任回到仓库时,火已燃烧,造成事故的发生。

二、忘我心理

忘我心理是作业人员受到强烈思想冲动时发生的思维高度集中的心理反应。

作业人员躲避灾难,保护自己的行为是人类生存的本能。

然而在本能的基础上,人们在危急关头还会产生另一种行为,就是不顾一切冲上去。

若该行为缺乏冷静意识,则其结果并非都能化险为夷,有时反而推波助澜,扩大事故。

在忘我心理作用下,不顾自己的职责和规章制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则是可悲的。

如在施工现场有一位作业人员由于使用振捣器漏电而被击倒,另一位作业人员见状马上去拖他,结果也被击倒,第三位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其结果照旧,直到人们拉下闸刀,才将三人救起,但前二位已因触电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在事故已发生的情况下,忘我心理所导致的行为举止,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冒险性,缺乏冷静和准确的判断,因而,常常不但不能终止事故,反而扩大事故。

忘我心理的产生与作业者的实践经历有关,因为有多次冒险而未发生事故的尝试,便形成了藐视危险、勇于冒险的心理定势,导致养成事故下忘我心理的形成,并逐渐将其转变为感情色彩很浓的冲动,致使冒险行为产生。

所以在工作中,大家在保持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能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无知心理

无知心理即能在正常工作下导致事故的发生,也能在事故苗头出现或事故已发生的情况下,导致事故灾害的扩大。

例如:

有一位气焊工在焊割角铁的过程中,将可燃的环氧玻璃钢瓦楞板熏黑,但是检修人员认为环氧玻璃是不可燃烧的,所以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致发生大火。

无知心理常常会使作业者在事故过程中发生决策失误,行为失当,将事故灾害扩大,因此,大家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不懂就问,以避免无知心理的产生。

四、恐惧心理

有人比喻,“施工生产现场如同战场”,这反映了施工生产的艰难性和不安全因素的多发性。

施工生产的特殊条件对职工在心理上产生影响,恐惧心理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新员工比起老工人来,他们的恐惧心理表现较为明显。

对于新工人参加隧道施工,一切都是陌生的,昏暗的,不可预测的,因此会产生恐惧心理。

由于恐惧心理的作用,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孤独感、压抑感、焦虑、忧郁等。

在恐惧心理的影响下,感知觉会变得迟钝或过于敏感,动作反应缓慢或动作不协调,思维灵活性较差,甚至表现为四肢无力、气喘、胸闷、头昏、头痛、耳鸣等。

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无论是新工人还是老工人,都易出现恐惧心理。

由于恐惧心理会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失调和紊乱,因此又会使工人的工作差错或失误增加,导致新的事故发生。

五、硬撑心理

在作业中,已经发现事故苗头,继续进行下去势必导致事故,但是,却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中断。

此时作业者的心理便是硬撑心理,硬撑心理往往是在某种利益和目的的诱使下产生的。

如果再硬撑一定时间便可达到某种指标,或再撑一会,将任务留给接班人,等等。

硬撑心理往往较多发生在管理者身上。

例如:

明知工况已不适宜继续运行,但停车会降低某些记录指标,明知工地上跑冒漏现象日趋严重,但为了保证实现连续运行多少天等等,服从于整体利益,摒弃那种急功近利、贪少利而冒大险的做法。

某些积极性较高的职工往往会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工作,不忍心给班组其他人增加负担,而在硬撑心理作用下,继续从事作业。

岂不知,此时,不仅加剧职工自身的不适,同时也增加了班组作业的不安全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六、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促使人们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心理动力。

但有时某些人会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干出非理智的行为。

这在生产中就表现为故意性的不安全行为。

这种心理在青年人中表现突出。

例如:

对自己不懂的机器胡乱摆弄,对不准经过、进入、靠近、触动的地方和设备,擅自进行和触动等。

并且,越是写有“禁止入内”、“不准乱动”等字样的地方越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

某项目部有一新合同工在经过隧道开完使用的局扇处,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将自己的手指伸入旋转的风叶内,结果手指被切断。

七、侥幸心理

它是一种在工作和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

在施工生产中,侥幸心理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人们可能为了省一点力气,少用一点时间或多挣一些奖金而甘愿冒险违章作业。

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与购买彩票的情况有所不同,认为“不幸也许不会落到我身上”,“不会正巧我们这次(不安全行为)赶上出事”,但实质是一样的。

第二节意外事件中的心理自救

在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多因素当中,突发性灾难死亡,排在前五位之内。

飞机坠毁、渡船相撞、球场骚乱、火灾、地震、风暴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亲睹,亲临这些灾难性事件。

突发性灾难发生时间短暂,人们记忆犹新的克拉玛依大火灾,端时间内使几百人窒息而死。

汽车事故常在瞬间发生,球场骚乱时发现已无路可走。

这些骚乱造成的伤害极其严重,几秒钟前还是情绪愉快的人,灾难一发生就面临死亡的威胁。

人在遭遇突发时间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许能避免死亡,面临危险该如何去做呢?

一、要保持理智和清醒。

在遭遇突发时间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并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增速,血糖增加,但大脑清醒,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则是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难免遭致危险。

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性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因而平时对突发事件就应有个心理准备,最好有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人,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二、正确判断,果断行事。

事故发生后可强迫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以便对危险的来源、性质和正确应对作出正确判断。

资料统计显示;火灾死亡中,窒息死亡远远超过烧伤死亡。

发生火灾时,通道宽度有限,人们由于心理上的恐惧,导致人们慌乱、盲从、乱跑乱跳,有限的通道也被堵塞了,结果都不能脱离危险,导致窒息死亡。

三、坚持忍痛自救。

比如汽车相撞、飞机失事,乘客有可能受伤,此时一定要迅速止住出血,一面则要忍痛从汽车或飞机里爬出来,争分夺秒,跑离现场100米至200米以外,离危险源越远越好。

总之,要活命就要忍受眼下最大的痛苦,一直到获救为止。

四、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

心理上的高度生存期望,常使人能够忍耐巨大的伤痛和极其困难的处境,使人奇迹般的存活下来。

要坚持自己能够自救或获救,不要胡思乱想,悲观失望,一些幸存者能在灾难中奇迹般的活下来,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心理素质有关,相信并等待生命会出现转机。

 

第二章事故预防知识

第一节事故的预防

一、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人的伤害,物的损失事故的先决条件,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均离不开物与人这二个因素,另外还有环境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不良,是造成绝大部分事故的三个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常也可称作事故隐患。

1.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包括的内容

⑴.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砂、石块等。

⑵.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如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

⑶.使用不安全设备。

如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⑷.手代替工具操作。

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

⑸.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⑹.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如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检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内;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运渣车;在轨道上行走;未及时了望等。

⑺.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⑻.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⑼.机器运转中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⑽.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⑾.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中或情况下,忽视其使用。

如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未穿防护服等。

⑿.不安全装束。

如在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于肥大的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⒀.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因素,包括的内容:

⑴.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如无安全保险装置,无安全标志,无防护罩,无报警装置,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绝缘不良,电气设备未接地,风扇无消音系统、噪音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

有的是防护不当,如隧道开凿支撑不当,地基开挖支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放炮作业安全距离不够,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⑵.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如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包括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距离不够,拦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设备强度不够,包括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如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设备维修、调整不良,如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等。

⑶.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包括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3.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的因素。

包括照明光线不良,具体有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

通风不良,具体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时放炮作业,瓦斯超限等。

作业场所狭窄。

作业场所杂乱,具体表现为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提取时,未设“安全道”等。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表现为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等;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企业发生工伤事故,除有直接原因外,还有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包括如下的内容: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如工业构建、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的使用存在问题。

2.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不够,未经培训就上岗,致使职工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施工确定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

6.没有制定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二、各类事故预防原则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有全面的综合性措施,实现系统安全,预防事故和控制受害程度的具体原则大致如下: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2.降低、控制潜在危险数值的原则;

3.提高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的坚固原则;

4.闭锁原则(自动防止故障的互锁原则);

5.代替作业者的原则;

6.屏障原则;

7.距离防护的原则;

8.时间防护原则;

9.薄弱环节原则(损失最小化原则);

10.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11.个人防护原则;

12.不予接近原则;

13.避难、生存和救护原则。

三、伤害施工预防措施

伤害事故预防,就是消除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作业行为和作业条件安全化。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作业行为安全化的主要措施:

⑴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⑵进行安全知识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⑶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和安全确认制度活动,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各项作业。

⑷重点加强重点要害设备、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搞好均衡生产;

⑸注重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实现作业条件安全化的主要措施:

⑴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

⑵加强安全技术研究,采取安全防护装置,隔离危险部位;

⑶采用安全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具;

⑷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

⑸定期对作业条件(环境)进行安全评估,以便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符合作业的安全要求。

3.实现安全措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和安全竞赛活动,通过安全检查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事故隐患,搞好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

因此,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施工管理,保障安全生产。

第二节常见事故的预防知识

本节重点介绍常见的、通用的事故预防知识。

主要包括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起重伤害、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防车辆运输伤害、防火、防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等方面的知识。

一、施工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施工机械伤害事故是由施工机械设备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

施工机械伤害的形式主要有:

冲撞、卷进、夹住、挤压、触电、割伤、砸伤、倾翻、击穿、交通事故等。

各种不同机械造成的伤害形式往往是不同的,其安全要求和事故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

下面对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基本措施进行一下介绍,了解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识,从而咱们新员工预防机械事故发生的能力。

(一).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政策、法令、及上级的有关指示、命令和规章制度,加强法制观念,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则、遵章守纪、确保安全。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体检合格,无防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

学员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工作。

3.酒后、患有防碍驾驶疾病和精神受到严重刺激不能正常工作的机上人员,不允许驾驶和操作机械。

非驾驶人员不得驾驶机动车辆,非机械操作人员不得操作机械。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精力集中,严肃认真,不准吸烟、吃东西、闲谈、打闹、开玩笑和看书看报或防碍操作的动作。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离开机械设备时必须停机。

5.机械设备应有机组或专人负责使用和管理,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保养规定,认真做好各级保养。

要爱护机械设备,精心维护、合理使用、正确操作、保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每班应填写好设备的运转维修、油料消耗等原始记录。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必须把机械运转情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经过,保养项目等记入交接班记录本并经接班人签认。

重要注意事项还要口头交代。

7.机械的启动、停车及运转均应由值班司机操作。

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开停。

凡值班司机缺勤,应派适当技工接替。

主要工程机械的替班司机亦持有操作合格证。

不得以低级别的或无经验的人员顶替。

8.机械启动前,工作中和工作完毕后,均应随时检查各部位,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提出保修意见。

机械设备不得带兵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9.机械开动前必须检查各传动部位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制动系统是否可靠,确定无误后方可启动机械。

10.操作人员如需要在非本人所管的机械上操作时,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操作。

(二).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要求。

1.机械设备在运转中,禁止进行维修、保养、润滑、紧固等作业。

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后检查。

在对工作机构如刀片、铲斗及挖土斗或梁、臂等钢结构进行维修、焊、锚作业时,必须把这些工作机构放到最低位置或落到地上并在适当部位用木块支承,以防跌落而发生以外事故。

2.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工作人员和施工指挥人员必须在机械的回转半径之外工作,如需要在半径之内工作时,机械必须停止回转并制动。

机上机下人员应彼此密切联系确保安全生产。

3.机械在铁路轨道两旁作业时应由专人警戒。

4.长期封存或停用一个月以上的机械设备,在封存或停用前要认真做好保养工作。

封存机械要防止雨淋、水泡、锈蚀。

机械的钢丝绳、弹簧、板簧等应解除负荷。

封存机械每月必须全面检查一次。

有动力的机械每月应运转一次,每次运转应30分钟。

无动力的机械应设法摇转,并进行润滑保养。

5.新的机械设备或经过大修、改装和拆卸后重新安装的机械设备,必须按照机械设备技术试验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鉴定和试验运转,以防机械设备的早期磨损。

6.机械设备在施工中遇下列情况应立即停工,待恢复作业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1.填挖区土体不稳定,有发生坍塌危险;

2.气候突变、发生暴雨或水位暴涨及山洪爆发时;

3.在爆破警戒区内发出爆破信号时;

4.工作场地发生交通阻塞或严重干扰时;

5.地面涌水冒泥出现陷车或坡道打滑时;

6.施工标志丢失、防护设施毁损失效时;

7.工作面净空不能保证安全作业和运行时;

8.夏季气温超过摄氏40度时。

7.机械在高压线下进行作业或通过时,机体最高点与电线间距离不得小于表8—1规定值。

如果不能保证以上距离,应暂时停电或通过线路管理机构搭好护线架后方可工作。

表8—1

线路电压(千伏)

<1

1~20

35~110

154

220

水平安全距离(米)

1.5

2.0

4.0

5.0

6.0

垂直安全距离(米)

1.5

1.5

2.5

2.5

2.5

8.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设备启动内燃机后待水温升至说明书规定值,各部分运转正常后方可带上动力输出装置进行作业。

9.液压转向的机械,在发动机运转时,严禁用方向盘作为抓手上下驾驶室,避免机身摆动而发生事故。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如停止作业检修时,必须释放压力。

10.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等不准随意拆除或移作它用。

(三).严格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确保安全施工

1.机械设备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应严格按照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承载,按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

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扩大使用范围时,需经过分析计算,取得科学依据和采取有效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2.严格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不得随意挪为他用。

如装载机当作推土机或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等。

3.不得随意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去推、拉被陷设备或拖拉其他机械起动。

(四).遵守机械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防护及卫生要求

1.机械操作人员上班应穿戴好合乎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女同志应戴工作帽,长发不得外露。

2.内燃机如发现缺水或过热而打开水箱时,应注意戴手套,面部必须躲开水箱口,以防蒸汽冲出烫伤。

3.机械在停机棚内启动时,必须保持良好通风,避免造成人员中毒。

机械在洞内作业时,必须装废气净化器,洞内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人员的正常工作。

4.拉钢丝绳时必须戴好眼镜和手套。

穿钢丝绳时手与滑轮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将手带入滑轮内夹伤。

用钢丝绳拖车时应防备钢丝绳突然崩断伤人。

5.司机添加燃油、润滑油时,严禁吸烟。

司机必须熟悉机械上所备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确保灭火器有效。

6.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防火、防冻、防滑、防盗为中心内容的四防工作。

机械设备使用存放地点应有灭火装置。

车间、场地、操纵室及机械设备周围禁止堆积易燃易爆物品。

(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机械行走安全

1.当机械遇故障在铁路行车界内熄火或通过轨道造成轨道损伤不能迅速排除而影响行车安全时,应立即派人持红色信号分赴两端各800米外进行停车防护,同时向就近车站或养路工区报告,组织抢修,在行车安全未恢复时,不得撤除停车防护。

2.机械通过公路桥梁时,必须慢行,履带式机械通过时必须铺垫防护材料,并不得急转弯,载重能力不够的桥梁应先采取加固措施。

机械需要上公路行驶,必须先到交通管理部门办理通行手续,遵守交通规则,在通过道路狭窄的集镇或人员密集的地区时,应低速行驶,前后车间隔不得小于15米,并派专人指挥,保证安全通行。

3.牵引机械行走时,不得用力过猛,牵引速度不得大于8公里/小时。

4.履带式机械通过铁路平交道口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⑴应与附近的车站或工务段联系;

⑵按规定设防护;

⑶必须有专人在轨面上铺垫木板;

⑷通过时严禁改变方向和制动;

⑸机械通过后立即撤除木板,恢复线路。

二、交通事故的预防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或者意外所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简而言之,即:

交通参与者—-违章、过失、意外—-伤亡或财产损失。

换句话说,就是:

凡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所造成的人员、牲畜伤亡,车辆损坏,统称为交通事故。

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观因素有三种,即:

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失误。

(一)违反规定是指当事人由于不按交通法规和其它交通安全规定行车或走路,致使交通事故发生,如:

酒后开车、非司机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意不让路、违章超车、违章装载、非机动车走快车道、骑车猛拐、骑车带人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80%左右的交通事故由此造成。

(二)疏忽大意是指当事人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

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身体疲劳都可能造成精力分散,反应迟钝,表现为了望不周,采取措施不及时或不当。

也有当事人凭主观想像判断事物,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术,过分自信,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

(三)操作失误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对对方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预测不准,遇有紧急情况便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

比如,有的机动车驾驶员刹车时误把油门当刹车紧紧踩住不放,有的骑自行车人遇紧急情况心慌意乱不能及时停车或躲避而发生事故。

在很多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当然有时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道路,环境等不利的客观因素。

客观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就是意外交通事故。

一、不折不扣落实“三不超,五不开”的预防措施

“三不超,五不开”是我集团经过长期摸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保安全、防事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具体内容是:

不超速、不超载、不超劳;无证不开,无令不开,酒后不开,车辆带病不开,身体有病不开。

如“疲劳开车”是指驾驶员每天开车超过8小时或从事其它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的交通情况;“患有妨碍安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