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80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题库

1)课程目标:

即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种教育构想和蓝图的能力。

2)课程内容:

即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而组织起来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和经验。

3)课程方式:

即为了传递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组织和设计。

4)课程评价:

即是否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及其判断方式。

5)广义的课程概念:

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6)狭义的课程概念:

是指科学或活动的总和。

7)广义的教学:

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活动。

8)狭义的教学: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的肢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种双边活动。

9)教育目标:

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10)培养目标:

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11)课程目标:

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

12)教学目标:

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13)广义课程资源:

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4)狭义课程资源:

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15)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

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

16)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

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

17)校本课程:

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8)课程组织:

就是在一定的教育哲学观指引下,加课程要素或学习经验整合起来,使其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19)概念:

指陈述具有共同特征之事、物或理念的名词。

20)原理:

是指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的关系,即概念间所衍生的关系或原则。

21)技能:

包括技巧、能力和习惯。

22)价值观:

是指人类信念、态度、兴趣、鉴赏等。

23)课程实施:

是指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24)学科课程:

是以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的文化知识为课程材料的基本来源,按照一定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25)经验课程:

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6)分科课程:

是以一门学科的知识逻辑为线索组织的课程。

27)综合课程:

是由两门以上学科内容,简单相加或按照一定主题或活动而组织的课程。

28)核心课程:

是若干科目中最有价值的中心内容所组织的课程,是所有学习者必须学习的课程。

29)边缘课程:

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教育目标的差异而设置的有针对性的课程。

30)必修课:

是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31)选修课:

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32)显性课程:

是列入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的课程。

33)隐性课程:

是指学校中教学计划之外的学习环境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34)国家课程:

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35)地方课程:

是由地方各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学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36)学校课程:

是由学校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37)课程组织的结构:

是将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而形成的组织体系。

38)学习方案:

是指某一类型的学校为某一特定学生群体计划、开发、设计的课程内容。

39)学习科目:

是指在“学习方案”和“学习领域”下,学习所提供一套某一类别的学科内容或活动经验。

40)学科结构:

是指以获得学科知识为主要价值或组织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所形成的课程结构。

41)课程推广:

是课程实施从相关的最高行政部门自上而下一直到学校的课程设计传达与具体落实的过程。

42)课堂教学:

是任课老师与学生根据课程计划和教科书进行课程准备、课程的课堂活化和课堂的课程调节与参与的过程。

43)个性化教学观:

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的、充分的、多姿多彩的发展。

44)适应性教学观:

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5)寓教于乐的教学观:

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观念。

46)教学设计:

就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47)学习需要:

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是指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48)教学目标:

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

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49)教学组织形式:

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通过特定的时空安排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主要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50)个别教学:

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51)群体教学:

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

52)教学方法:

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53)演示法:

是指教师配合教授和谈话,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做示范性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54)参观法:

是指根据教学的任务,并紧密配合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调查和研究,以此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方法。

55)读书指导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以此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56)讨论法:

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57)谈话法:

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58)讲授法:

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59)练习法: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内外完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60)实验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61)教学过程:

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62)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63)情境式教学模式:

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64)目标教学:

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保证,以多种教法结合使用为桥梁,以群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为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享有的基础和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的教学模式。

65)发现式教学模式:

教学以一定的概念为中心,让学生发现概念的结构法则,通过分类、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并掌握概念,学会概念思考已获得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66)范例式教学模式:

教师以典型的例子,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进而推论分析一类事物,得出规律性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经验,使认识上升到世界观、方法论。

思维方式的层面的一种教学模式。

67)动态维度下的教学策略:

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对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创造性选择的行为,以及在面临具体的教学情境时自觉地对这些行为不断进行监控和调整的动态过程。

68)静态维度下的教学策略:

是指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x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69)元认知:

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

70)接受性学习:

71)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2)自主性学习:

又叫主体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

73)合作性学习:

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内容结伴、组织、结群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74)探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活动,以获取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

75)活动性策略:

是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做中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实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获得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76)生活性策略:

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测评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相贴近,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与主旨的策略。

77)民主性策略:

是指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策略。

78)多元互动策略:

就是从多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医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互动,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

79)教学手段: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方式和方法。

80)教学艺术: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81)狭义的说课:

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向同行、专家或领导有准备地就某一节课来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阐述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讲解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形式。

82)广义的说课:

有备、说、评、验四个环节。

说课人先按照说课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说课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说课。

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对说课人的观点、思路、方法进行评议讨论。

最后用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效果的方式

83)教学机智: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偶发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84)科学研究:

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认知和时间活动。

85)教育科学研究:

是指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知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86)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87)行动研究:

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88)教学评价:

是指在一定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关于教学的活动、过程、要素、结果进行科学判定,以期不断完善,达到价值增值的过程。

89)诊断性评价:

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活动开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出鉴定。

90)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顺利完成而进行的评价。

91)总结性评价:

是指在某项活动完成后对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最终成果做出价值判断。

92)定量评价:

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被评价者做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93)定性评价:

是指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被评价者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94)学生成长记录袋:

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95)科学:

科学是指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96)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这些规律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是教育学科的母学科。

97)课程与教学论:

它是研究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使用的学科。

98)教育史:

以历史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现在的眼光来解毒过去的历史,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

99)德育(或称训育):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中怎样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问题。

100)教育管理学:

它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101)思辩哲学教育学:

以思辩哲学为基础来研究教育学的一门学科。

102)实验教育学:

借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统计、实验活动来揭示教育规律,说明、阐释教育事实。

103)文化教育学:

以文化哲学和生命哲学为出发点,注重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教育。

104)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105)广义的教育:

是指所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

106)狭义的教育:

即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107)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08)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是可以称为教育者。

109)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110)遗传:

遗传又称遗传因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

111)环境: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112)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观、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体特征等。

11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是实现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14)广义的教育目的: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待,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115)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结果或达到的标准,是一定社会或统治阶级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116)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根据一定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由国家或统治阶级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或教育工作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117)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118)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

119)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饿兴趣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20)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121)劳动技术教育:

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12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123)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24)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25)学校教育制度:

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6)教育法:

教育法是调整国家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127)教育法律体系: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以教育内外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28)教育行政机关:

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利,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

129)理性模式:

理想模式是指政策制定者根据完备的综合信息和客观的分析判断,按照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

130)渐进模式:

渐进模式是指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131)精英模式:

精英模式又称杰出任务政策模式。

它是指教育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是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

132)团体模式:

团体模式又叫政治协商模式,是指决策者在指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

133)公益:

就是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利益。

134)学校事故:

学校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135)课程:

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机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6)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137)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一个把课程开发的设想与计划转换为实践,取得具体的课程成果的过程,它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

138)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具体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和全面发展的个性。

139)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140)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41)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142)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质量标准。

143)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144)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身体力行,以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45)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和德育过程规律等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46)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为达到德育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是提高学生事项认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具体措施。

147)现代教育技术:

它是应用现代教与学的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48)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

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

149)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可以被教师和学生利用的一切人力和非人力资源。

150)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简称教学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151)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2)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通过对教师的专门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教育活动。

153)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54)学生:

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

155)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156)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是指教育工作、教育活动进行管理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

157)教育预测:

教育预测是运用现代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群众心理以及教育本身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的活动。

158)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又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一定时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任务、规模、速度以及主要措施所做的设想和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具有纲领性作用的文件。

159)教育财政行政:

教育财政行政(即教育财政)是教育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类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监督的管理活动。

160)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国家为了执行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目标,兴办教育事业,开办各级各类学校所需要的开支的经费。

161)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是教育督导机关对下级政府、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和所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及指导活动。

162)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管理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和职能。

163)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各种管理关系的体系和制度。

16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