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75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像机、电视等.

教学难点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产生神经衰弱、头疼等疾病.

3.控制噪声从三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大自然中的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

备课笔记

 

新课导入

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1:

噪声从哪里来?

生2:

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3:

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4:

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5:

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来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来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进行补充讲解)

(1)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

(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大致可分成四类:

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4)举例:

①交通运输噪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

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等.

③施工噪声:

筑路、盖楼时发出的噪声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

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针对思考题

(1)中提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来证实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示波器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乐音声音的波形作比较.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乐音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

噪声及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包括: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例1】(多媒体展示)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和乐音的主要区别是()

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音调低,噪声的音调高

D.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解析:

乐音和噪声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与它们的音调、响度无关.乐音不仅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他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是乐音,噪声也不仅是机器发出的声音,一些爆炸等都能发出噪声.

答案:

D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教师播放以下声音,引导学生感受:

(多媒体播放)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或阅读教材P43“小资料”中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考题:

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并补充)

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影响:

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②生理影响:

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③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例如: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板书:

噪声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是某市区竖立在马路旁边的噪声监测装置,由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此处的噪声().

A.使人失去听力

B.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所造就的环境较理想,较安静

解析:

监测装置上显示的噪声分贝数是68dB,低于保证人们工作和学习的70dB的噪声标准,但高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的上限50dB的噪声标准.

答案:

C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一点声音也没有的世界,是不是最理想的环境?

声音对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但不能一点声音也没有,若周围没有丝毫声音,人会感到恐慌、孤立无援.

 

知识拓展

噪声并不是一无是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根据不同植物对不同噪声的敏感程度不同制造出噪声除草器,其发出的噪声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

噪声除尘:

美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功率为2kW的除尘器,它能发出频率为2000Hz、声强为160dB的噪声,这种装置可以用于烟囱除尘,控制高温、高压、高腐蚀环境中的尘粒和大气污染.

此外还利用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先进技术为人类服务.

 

控制噪声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4“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教材P44图2.4-3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教师指导、补充)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②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③鼓膜的振动.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①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②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①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4)①摩托车的消声器采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采用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板书: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①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强度;②在声源处加防护罩;③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等.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①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声源与外界隔离起来;②在城里植树、修隔音墙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①塞上防噪声耳塞;②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③用手捂住耳朵.

【例3】(多媒体展示)小华是本班物理学习小组的组长,本组几名同学经常在小华家一块儿学习.但小华的邻居家经常播放歌曲,而且音量较大,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组的几名同学各抒己见.

小红:

请邻居把音乐关小一些.

小刚:

把门窗都关紧好一些.

小敏:

用棉球将双耳塞住.

你认为谁的办法好呢?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解析: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在控制噪声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至于在具体操作时应采取哪种方法,则要按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答案:

小红的建议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小刚的建议是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小敏的建议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他们三人的方法都可以减弱噪声,小红的建议最好,但需与邻居协商才能达到目的.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凹凸不平的表面以及疏松多孔的物质能使声音在其中多次反射而减弱.

 

这节课从声音的分类角度得出乐音与噪声的有关知识.主要分析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的方法等内容.愿同学们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这节课就学到这,谢谢!

【教材P42“想想议议”】

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

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解:

上课听老师讲课时,周围同学的讲话声、隔壁教室同学们上音乐课的歌唱声、学校附近马路上的车辆声等,这些声音都会影响我们学习,都属于噪声.

【教材P44“想想做做”】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盒中,听听声音的变化.取出后,分别用报纸、海绵等不同材料包住它,再放入盒中,听声音的变化.由此你有什么启示?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的实例吗?

解:

用报纸、海绵等材料包住闹钟,再放入盒中,发现闹钟响铃声变小.启示:

用材料将噪声源包裹起来或者隔离可以减弱噪声.

实例:

(1)防止噪声产生:

①市区禁止鸣笛;②给噪声大的机器加装消声装置等.

(2)阻断噪声的传播:

①在马路与居民楼之间装上隔音板;②让居民区与工业区分离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给在噪声强度大的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戴上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教材P45“动手动脑学物理”】

1.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解: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当然对于校园或者家周围的噪声,我们应采取控制措施,如: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

(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2)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3)在教室周围植树;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解: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点,可以使我们在噪声中听到讲课声,但达不到减弱周围环境中噪声的目的,且老师讲话的声音毕竟是有限的,故

(1)不合理;戴上耳罩后虽然能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会听不到,故

(2)有效但不合理;在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强度,无法减弱噪声,故(4)无效;倘若在教室周围植树,这样就可以阻断噪声传播,故(3)合理.

3.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

测量一下.

解:

有变化,在噪声过大的环境里,心跳会加快,脉搏也会跳动得更快、更乱.

4.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解:

本题目的要求是写科学作文,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对残疾人爱心的培养,建议读一些关于听力障碍人士的作文、报道及纪实,不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写科学作文,更要深入地了解残疾(耳聋)人的生活现状,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例4】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可利用的器材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1)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鞋盒的距离

(2)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解析:

音叉和机械闹钟都能发声,但发声的音叉其振动易受隔声材料影响,故声源宜用闹钟;两种实验方案中最佳的是B,因为A方案在响度相差不大时,不易区分开.

答案:

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但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时要从环境保护出发,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

2.在对噪声的来源和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A.电阻B.质量C.体积D.密度

3.如图是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画面,拍摄的是合那高速公路的美景。

飞机在航拍时,如果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小于60mmB.等于60mmC.略大于60mmD.大于120mm

4.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A.0°B.32°C.45°D.55°

5.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

A.

B.

C.

D.

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7.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

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

B.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

8.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前没有气泡

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

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

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

9.关于下列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B.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响度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D.在音乐会中,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

10.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二、填空题

11.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知ρA:

ρB=3:

4,如果A、B两物体均是实心的,则A、B两物体的体积之比VA:

VB=___________.如果A、B两物体体积之比VA:

VB=4:

5,则________物体肯定是空心的.

12.为了打击不法犯罪行为,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天网”监控。

监视街道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摄像头离被拍物体的距离应在_____的范围,能形成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3.小红爷爷在岸上A处看到水中B处有一条鱼在云朵里游泳,鱼是_____现象,云朵是_____现象,(均选填“光的折射”或“光的反射”).若小红爷爷拿着鱼叉准备叉鱼,他应该对准_____射出(选填“鱼”“鱼上方”“鱼下方”)。

14.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性质制成的。

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

15.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填选“信息”或“能量”)

16.小明将废旧的牙刷直立在木板表面,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到牙刷的刷毛向左弯曲,说明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水平向左/水平向右),同时也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

若保持牙刷不动,向左拉动木板,发现牙刷的刷毛依然向左弯曲,此时以木板为参照物,牙刷是____(向左运动/向右运动/静止)。

三、计算题

17.“五·一”黄金周,宁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宁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测液体质量: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__g。

(2)测液体体积:

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2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并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3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小明对凸透镜成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将自己的近视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结果发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_____过程。

2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小锤轻敲右边的音叉后,发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1)_____,

(2)_____.

2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第1、3两组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___(选填“越长”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