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62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docx

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业水平过关(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Ⅰ

1.(2018·珠海学考模拟)1952年年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

D.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

解析: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C、D三项均是后来发生的事件,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可见主要在东北地区。

答案:

C

3.“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解析:

根据歌谣中的“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并结合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互助组和合作社的事实可知选C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C

4.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

“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解析:

“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D项错误。

答案:

D

5.(2018·惠州学考模拟)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大办工业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

1956年中共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不是中共八大的内容,排除。

答案:

B

6.(2018·汕头学考模拟)“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

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解析:

根据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该口号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8·珠海学考模拟)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解析:

解答这一问题时要抓住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后,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党中央认识到这一严峻形势后,才提出来要调整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答案:

B

8.(2018·深圳学考模拟)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时农民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联产承包好”体现在(  )

A.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C.加速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D.推进了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

答案:

A

9.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种情况说明了(  )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

1985年开始,我国在城市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题中信息反映出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可以自主管理本企业的生产。

答案:

B

10.(2018·广州学考模拟)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解析: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1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

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A、B、D三项均为无关项。

答案:

C

12.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答案:

A

13.(2018·东莞学考模拟)“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下面两幅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

这反映了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解析:

“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解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新时期扩大开放的标志事件,故选A项。

答案:

A

15.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解析:

解题时紧扣“不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直接得出A、B、D三项均符合史实,而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发展自己,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还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故选C项。

答案:

C

二、单项选择题Ⅱ

16.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解析:

题干图片中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确立为主体经济,说明是三大改造的结果。

答案:

A

17.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解析:

题目中说的是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到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这是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时,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故A项正确;当时还没有出现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将要完成,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

A

18.(2018·韶关学考模拟)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

这说明(  )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

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

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解析:

材料中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

答案:

B

19.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1962年的一副对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央正在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

C

20.(2018·清远学考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

答案:

B

21.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

这反映出(  )

A.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B.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解析:

不再保留“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说明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2018·佛山学考模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解析:

根据所学,“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3.过去上海有句谚语: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浦东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答案:

C

24.(2018·肇庆学考模拟)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

“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5.下图是某位同学的一份历史课堂笔记。

图中空白框应填入的正确选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解析:

图示时间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A、B两项时间不符,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三、双项选择题

26.(2013年6月·广东学考)“一五”计划是中国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  )

A.学习苏联经验

B.工业基础薄弱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缺乏活力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苏联斯大林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显著成效,故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AB

27.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

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左”倾错误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是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而公私合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错误;困难的根源是“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农业经营方式并没有遭到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

AC

28.(2014年6月·广东学考)1962年,安徽一位基层干部给中央上书说:

“责任田的办法是农民的一个创举,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尽管有人责难它‘糟了’、‘错了’,然而广大农民群众总认为是‘好了’、‘对了’。

”由此可知(  )

A.该干部否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该干部认为责任田有利于农业生产

C.当时局部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广

解析:

从题干中“责任田的办法,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可知该干部认为责任田有利于农村生产,当时局部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制在1979年得到普遍推广。

答案:

BC

29.下列关于对外开放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经济

C.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开放沿海城市

D.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解析:

1980年才确立要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首先是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D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A.国家有计划地进行资源调配

B.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控制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际能力,结合所学可知B、D两项正确。

答案:

BD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