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63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docx

教育技术学导论教案上学期

湖南学院

 

教案本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导论

*******

职称:

教授

系部:

信息科学与工程

教研室:

教育信息技术

专业班级:

12教技1班

2012—2013学年度

第2学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导学论

课程编号

ZB033001

授课学期

12-13学年第2学期

考核方式

考试

学分

2

专业班级

12教技1班

学生人数

42

总学时数

3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学科、了解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其目是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探索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应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教学要求:

理解教育技术事业、教育技术领域、教育技术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和教育技术产业等基本概念;明确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了解专业现状、专业方向和发展趋势;改变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

重点

1、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学科发展。

2、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3、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

难点

1、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什么?

2、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何用?

3、教育技术学专业如何学?

教材

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作者

黄荣怀等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2版)

作者

南国农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专题首页)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章节、专题

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8H)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以技术为线索的教育技术发展路线。

2.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了解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能做什么。

教学

重点

1.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教育、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等概念。

3.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4.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教学

难点

1.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畴。

2.教育技术定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4学时)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2学时)

第三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2学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分页)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授课内容

一名成熟的教师要经过三个时期(顾明远):

一是职前学习时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

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际锻炼,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

三是成熟阶段,约需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

名人名言: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范梅南

真正的学习从来就不只是纯粹的智力增长,当我们获得的知识、价值和技术与我们自身的成长相联系时才是真正的学习。

——范梅南

真正可以称作教育这一名称的教育基本上就是性格教育。

——博尔诺夫

教师不再是“舞台上的智者”(sageonthestage),而是“边上的向导”(guideontheside)。

——南桥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1、教育

广义的教育:

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技术

《科学学辞典》和《科技词典》: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3、教育技术

指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拿什么做?

):

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教学媒体。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如何做?

):

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4、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5、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检测工具、教学媒体、信息工具、社群工具。

2.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1、教育技术发展阶段(从成熟度角度划分)

萌芽阶段(19-20世纪初)、初步发展阶段(30-40年代)、系统发展阶段(50-70年代)、迅速发展阶段(80-90年代)、网络发展阶段(90年代后)

2、三条主线(从研究内容角度划分)

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技术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经验型的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教育技术

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特点、典型事件等)

视觉教学传播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电子视听教学传播阶段(20-70年代)、多媒体组合教学传播阶段(80年代)、网络教学传播阶段(90年代)

(一)电化教育的兴起

(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

(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

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一)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演变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AECT)的成立。

AECT‘72年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AECT’77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AECT‘94年定义(影响最深远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实践。

(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AECT’05年定义(2008年发表):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二)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1985年,南国农定义: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2004年,南国农等:

信息化教育(即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998年,李克东定义: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002年,李龙定义:

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领域。

(这一概念的界定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笔者关于教育技术领域的规定性定义的表述。

其中“恰当”一词包含有科学、合理、有效、可能和负责任五个要素;“手段和方法”指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即广义的技术;“教育绩效”包含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三部分;“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与研究两方面,研究的范畴仍然采用AECT1994定义提出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部分。

2005年,何克抗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designing,developing,utilizing,managingandevaluatingtheeducationalprocessesandresourcessupportedbyappropriatetechnology.)

面向应用领域的教育技术定义(何克抗):

教育技术是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作用:

提供——学习情境

改变——学习方式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改善——成绩评价与管理

改变——教学模式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的含义有二:

(1)学术的分类(discipline):

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等。

(2)教学科目(subject)

学科的独立性有三:

(1)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

(2)基于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3)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即学科自身的研究方法。

性质:

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学科性质:

一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属性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知识体系包含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

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获取改善教学的方法,并且强调能够在相同教学情境中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可重复性。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1、研究对象

以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94定义: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05定义: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南国农等观点

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6个方面:

⏹电化教育的一般理论

⏹电教媒体及其使用技术

⏹电化教学法、教育过程的规律

⏹电化教材、资料的编辑与使用

⏹电化教育和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最优化

⏹电教行政与管理

李龙等“原生学派”观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问题(育人的技术)

包括:

⏹教育中的技术问题

⏹与技术相关的教育问题

⏹教育与技术的关系问题等

中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

现代教育技术问题

2、研究范畴

(1)设计

教育技术学中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

包括:

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研究

(2)开发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化产品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

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

(3)利用

利用是使用程序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

(4)管理

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5)评价

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3、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1)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领域

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的建立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处理(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的研究

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

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绩效技术及其支持系统

(2)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领域

学校教育系统:

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与学科课程内容整合的实践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

远程教育系统:

三网统筹;远程教育模式研究;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积极、稳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

社会其它系统: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科教兴国;企事业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技术的应用。

4、教育技术领域(构成)

5、信息技术何以有效变革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意义不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教学过程,促进学习环境或手段的升级换代),而在于教育的信息社会化(推动教育适应社会的要求),并通过教育的信息社会化,缔造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因为只有后者才能涉及教育的本质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涵义、本质与历史使命

⏹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支撑终身学习。

 

第三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2008年

2012年

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点学校

224所

216所

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学校

83所

97所(2013年)

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学校

8所

9年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媒体与艺术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培圳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教育装备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政府宣传部门、电视台和企业相关部门等,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和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1、教育技术人员的职责、范畴与内容

职责:

如何帮助教师把已有的教与学理论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主要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

关于这类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如何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电化教育研究,2010,(6):

39-77)

2、能力体系6要素

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的专题调查,得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体系的六个因素: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

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

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3、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体系(图略,见课件)

4、主干课程设置“3+5”模式

“3”是指各专业点都必须统一开设的3门主干课程,包括:

教育技术学导论:

指导学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

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训练基础课程。

推荐的14门主干课程:

教育传播学、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学习科学与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软件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装备系统规划与集成、远程教育应用、教育人机工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教育信息处理、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

5、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向

2003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确定了本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

2004年,进行了修订。

2011年,再次修订,结果如下。

(1)教学系统设计:

主要培养教学与训练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2)数字教育媒体:

主要培养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

主要培养教育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4)现代远程教育:

主要培养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5)教育软件工程:

主要培养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能力

(6)教育装备技术:

主要培养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能力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结构(五个模块)

公共课

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基础课

专业实践课

2、专业能力结构要求(六大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系统需求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分析、教学评价等能力。

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站、平台及教学软件等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企事业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能力。

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包括媒体的选择与使用能力、教学软件的评价能力、教学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能力。

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设计、组织建设、维护、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包括项目论证、项目监理、项目评价的能力。

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五个方面)

理论基础知识:

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信息科学理论知识等。

技术基础知识:

包括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基本理论知识:

包括媒体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专业基本技能:

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站等资源的开发、制作;教学平台的开发、制作;教育电视节目摄、录、编;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维护、管理;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维护;学习材料的编制、课程开发等应用方面的知识。

小结:

教育技术学科是以解决教育教学现场的问题为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采用工程学的思想和意识,运用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借助媒体技术,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人类有效学习的发生。

作业:

5-8人为一小组(每组设一组长),以“教育软件工程”或“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为例,开展专业方向发展调查(网上资料查阅)。

讨论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报告暑名按贡献大小顺序)。

参考文献:

[1]王奕标.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论技术变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电化教育研究.2012,

(2):

12-15

[2]徐福荫.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ETIF2011(教育技术国际会议.天津,2011-12-17)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专题首页)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章节、专题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6H)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理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框架

2、初步了解学习理论、教学与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3、理解教学结构的概念,熟悉三种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

3、初步了解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

重点

1、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框架

2、三种基本的教学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教学

难点

教学结构四要素与三种基本教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第一节学习理论(2学时)

第二节教学与课程论(2学时)

第三节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2学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课程教案

(分页)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导论

授课内容

引子1: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框架

Ø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理论

Ø媒体与传播理论

传播学理论、媒体传播理论

Ø信息科学与技术理论

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评价

Ø系统科学理论(方法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引子2:

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定义的说明

(1)信息化教育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①现代教育思想:

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六种现代教育观:

Ø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Ø终身教育观(活到老学到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Ø双主体教育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Ø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Ø情商为主教育观(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20%IQ+80%EQ=100%成功

Ø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②现代教育理论:

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有:

★4种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种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③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基本精神:

a.革除传统的6个弊端

忘了学生;

忘了能力的培养;

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

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上课与谋生不搭界;

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

b.实现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

从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从以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

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