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49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践活动的组织

教学手段:

现代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法、总结法

教学时间:

12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

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

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

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

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

歇后语和笑话。

师:

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

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

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说明:

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

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

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

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

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

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

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

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

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

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

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

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阅读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

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

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

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

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

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

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

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

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

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

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说明:

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

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

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

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

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

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

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

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

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

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

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

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

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三、总结回顾,渗透法制教育

总结回顾: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渗透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同学们应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只有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课堂练习:

模拟分组实践

作业布置:

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师:

同学们,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的大地震引发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一幕历历在目。

教师导人: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

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2、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

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

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

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

“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

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①是呀!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

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

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课堂练习: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试着写一写.

作业布置: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儿子被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救子父子情深

父子重逢

教学内容:

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传统式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2013年月日第周课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课题猜想:

看到课题我们一起想一想慈母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你们又听过哪些关于慈母的故事呢?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

2、交流预习感受:

课文主要讲什么?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

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

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课堂练习:

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的佳句

板书设计:

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