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7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docx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

专题讲座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

一、利用图像“断点”探究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如图: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常见含“断点”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

图像

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适合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

适合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适合正反应为气体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1.(2017·马鞍山二中质检)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

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

答案 C

解析 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正确。

2.(2018·长沙模拟)对于反应:

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 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增大X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C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选项)。

A.t0~t1  B.t1~t2  C.t2~t3

D.t3~t4E.t4~t5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__。

(3)依据

(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B.t2~t3

C.t3~t4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 

(1)ACDF 

(2)C E B (3)A

(4)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t1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

t3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增大量相同,平衡不移动,所以t3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催化剂。

t4时,v正、v逆同时减小,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4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3)根据图示知,t1~t2、t4~t5时间段内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含量均比t0~t1时间段的低,所以t0~t1时间段内NH3的百分含量最高。

(4)t6时刻分离出部分NH3,v逆立刻减小,而v正逐渐减小,在t7时刻二者相等,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据此可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二、常规图像分类突破

1.图像类型

(1)浓度—时间

如A(g)+B(g)AB(g)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3)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

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几种特殊图像

①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

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2.解题步骤

3.解题技巧

(1)先拐先平

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2)定一议二

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3)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答案 D

解析 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

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

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n>p+q。

2.(2018·惠州高三模拟)T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Z(g)(未配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

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X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T0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

v(X)=0.083mol·L-1·min-1

C.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

D.T1时,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50,则T1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可推知,T1>T2,温度越高,X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放热,A项不正确;v(X)=

≈0.042mol·L-1·min-1,B项不正确;Y的转化率为

×100%=62.5%,C项不正确;由图a可知X、Y、Z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1∶1∶2,则反应为X(g)+Y(g)2Z(g),则T0时平衡常数的值为33.3<50,平衡常数越小,温度越高,D项正确。

3.(2015·四川理综,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

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答案 B

解析 A项,C(s)+CO2(g)2CO(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由于反应容器为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扩大,对反应体系相当于减小压强,故v正、v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项,由图可知,650℃时,若设起始时CO2的体积为1L,平衡时CO2消耗的体积为xL,则

        C(s)+CO2(g)2CO(g)

V(始)/L10

V(变)/Lx2x

V(平)/L1-x2x

×100%=40.0%,x=0.25,CO2的转化率为25%,正确;C项,由图可知,T时平衡体系中CO和CO2的体积分数均为50%,故若恒压时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两种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D项,925℃时,CO的平衡分压p(CO)=p总×96.0%,CO2的平衡分压p(CO2)=p总×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p=

=23.04p总,错误。

4.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

若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相关图像如下,其中对应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

B

平衡后升温,NO2含量降低

0~2s内,v(O3)=0.2mol·L-1·s-1

C

D

v正:

b点>a点

b点:

v逆>v正

恒温,t1时再充入O3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NO2含量升高,A项错误;0~2s内,v(O3)=0.1mol·L-1·s-1,B项错误;升高温度,NO2含量升高,速率增大,v正:

b点>a点,b点反应逆向进行,故v逆>v正,C项正确;t1时再充入O3,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D项错误。

三、陌生图像突破

新型图像往往根据实际工业生产,结合图像,分析投料比、转化率、产率的变化。

此类题目信息量较大,能充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高考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1.转化率—投料比—温度图像

[例1] 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

CH3OCH3(g)+3H2O(g)

已知在压强为aMPa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图:

此反应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n(H2)/n(CO2)],则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当投料比一定时,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低,所以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投料比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放热 不变

2.根据图像判断投料比

[例2] 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

主反应:

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应:

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产率或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催化剂中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解析 由图可知当催化剂中n(Mn)/n(Cu)约为2.0时,CO的转化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

答案 2.0

3.废物回收及污染处理图像

[例3] 

(1)一定条件下,用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进行回收。

反应为

2CO(g)+SO2(g)

2CO2(g)+S(l)ΔH=-270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O3作催化剂。

在380℃时,分别研究了[n(CO)∶n(SO2)]为1∶1、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2)。

则图2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

(2)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3,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4所示。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___左右。

答案 

(1)①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 ②a

(2)①6NO+3O2+2C2H4

3N2+4CO2+4H2O②350℃、负载率3.0%

(3)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分解反应进行 870K

1.(2018·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的值为10-2.294

D.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

答案 B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弄清-lgK越小,K越大,由图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lgK逐渐减小,说明随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NH2COONH4(s)2NH3(g)+CO2(g),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

,为一恒量,B项错误;A点时,-lgK=2.294,C项正确;由B点对应的数值可知此时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

2.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

B.b点,v正(CO2)=v逆(H2O)

C.a点,H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v(CO2)不变

答案 C

解析 从图像可知,温度越高氢气的含量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平衡常数:

a>b,A错误;b点只能说明该温度下,CO2和H2O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v正(CO2)=v逆(H2O),B错误;从图像可知,a点H2和H2O的物质的量百分数相等,故物质的量相等,C正确;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v(CO2)也增大,D错误。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

在某压强下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

投料(如图中曲线①②③),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氢碳比:

①<②<③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可提高CO2的转化率

D.若起始CO2的浓度为2mol·L-1、H2为4mol·L-1,在图中曲线③氢碳比条件下进行,则4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1.7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在氢碳比相等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A错误;氢碳比越大,CO2的转化率越高,根据图像可知在温度相等的条件下,CO2的转化率:

①>②>③,则氢碳比:

①>②>③,B错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提高CO2的转化率,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400K时曲线③中CO2的转化率是50%,这说明消耗CO21mol·L-1,则消耗氢气3mol·L-1,生成乙醇和水蒸气分别是0.5mol·L-1、1.5mol·L-1,剩余CO2和氢气分别是1mol·L-1、1mol·L-1,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7,D正确。

4.[2015·全国卷Ⅰ,28(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H2(g)+I2(g) ΔH>0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

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

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①

 ②k正/K 1.95×10-3 ③A点、E点

解析 ①2HI(g)H2(g)+I2(g)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反应后x(HI)=0.784,则x(H2)=x(I2)=0.108,K=

②到达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

=k正/K。

在t=40min时,x(HI)=0.85,v正=k正x2(HI)=0.0027min-1×(0.85)2≈1.95×10-3min-1。

③原平衡时,x(HI)为0.784,x(H2)为0.108,二者在图中的纵坐标均约为1.6(因为平衡时v正=v逆),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对应两点在1.6上面,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HI)减小(A点符合),x(H2)增大(E点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