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茶会所设计.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0119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悟”茶会所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悟”茶会所设计.doc

“禅悟”茶会所设计

[作者简介:

张倩倩(1983-),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艺术设计。

陈雪艳(1988-),女,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生。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结合了与佛教相关——“禅茶一味”的茶道里独特的思想。

探求“禅”、“茶”相互的包容性和融合力量,儒、道、佛的相激相荡与茶文化的共生共融。

茶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形式凝聚表现在茶艺的外在上;茶文化内涵的禅、道、儒,则以艺作为载体发扬开来。

探讨该方案如何将品茶悟禅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活动过程。

[关键词]茶会所禅“悟”

在中国,茶是举国之饮,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又香醇。

中国的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如今已经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而品茗的场所也有着各式各样的称谓,最常见的便是茶馆和茶庄。

茶馆和茶庄可谓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主题会所陆续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休闲放松的选择,有养生会所、餐饮会所、健身会所、美容会所……当然也包括茶人们喜爱的茶会所。

1.1项目背景

“禅悟”茶会所的选址基地位于厦门繁华市中心的白鹭洲公园东部的筼筜书院。

茶会所建筑位于书院南面。

建筑设计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使用面积约1200平方米。

一层约750平方米,二层约450平方米。

将茶会所和书院相邻,正是因为其周边的优美环境,虽处市中心,却有着周围的小山和绿树环抱,颇有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之感,同样能体会到大自然对人的陶冶之力。

1.2茶会所设计理念和原则

在茶道中,不得不提到的是与佛教相关——“禅茶一味”的思想,它是茶道里独特的思想,是茶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着茶文化的发展。

“禅”、“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量,儒、道、佛的相激相荡,相辅相成,充实了茶文化的内容,使茶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精华部分。

茶文化的形式凝聚表现在茶艺的外在上;茶文化内涵的禅、道、儒,则以艺作为载体发扬开来。

在茶文化结构中,品茶悟禅即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活动过程;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表述,如果要详细地说明,博大精深的禅茶文化是很难用言语、文字完美地表述出来的。

所以,赵州的从谂禅师“吃茶去”法语,被认为是茶文化史上非常具有深意的公案。

坐禅需要静虑专注,心诚敬,而茶本具的“降火、提神、消食、解毒、不发”等等药性、药效,正好有助于摄心入定;所以,坐禅离不开茶,茶与禅结合,是极其自然而必然的事[2]。

1.3设计理念——“悟”

综合上述对“禅悟”茶品牌的了解,最终确立了在“禅悟”茶会所的设计上所运用的设计理念是“悟”。

将“悟”的理念和其茶品牌自身的“无”的理念相融合。

自古禅、茶不分家。

中国茶文化从诞生起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而中国的佛教对“悟”也有着深刻研究,既佛教中的“禅悟”。

殊不知品茶是不可缺少色,香,味,也是它区别于市场上的个性。

“悟”字的延伸则是无相,无色,五蕴皆空,使人们在品茶时更注重的是内心精神的熏陶。

而它的主要市场定位是文人学士,并非于历史上的王公贵族,炫耀富贵,附庸风雅。

而是在意“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结朋友,修身养性。

所以应是朴素,却又不失内涵。

“南方嘉木世无双,十八凝幻神形彰,欲将此身付乾坤,只留禅心莫言香。

”这是“禅悟”茶品牌宣传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也可谓是禅意十足。

1.4设计原则——简单

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流,禅佛教是比较倾向于自然朴素的。

所以寺院之中,若是禅寺,则比较朴素,其内既无藻饰,也无壁画,甚至连天花板也省了。

结合“禅悟”茶品牌自身的品牌方向,茶会所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简单的,而设计风格应该是朴素大方却又不失内涵的。

在整个会所设计中,采用了框景借景的设计手法。

会所中,没有什么装饰画,而是在墙上开出不同大小的墙洞,框上木框,借用了墙洞内外的景,让会所中的每个地方都相通相连,相互融合。

而所谓的“悟”的理念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体会,看不到,摸不到,只能让来此品茗的人自己感悟!

2.1元素的提取和应用

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和意境。

所以在“禅悟”茶会所的设计上主要还是注重心灵的感受,营造良好的环境,让茶人们用心去领悟茶道的真谛。

2.2“悟”的运用

“禅悟”茶会所的设计元素是“禅悟”中的“悟”字,直观上看会所的建筑平面,是由“悟”字转换而成的。

而对“悟”字的运用更多的是在感官上的体会。

是将会所的气氛打造成让人能够平心静气的品茶喝茶的地方。

图1“禅悟”茶会所平面图

2.3竹子的运用

在厦门本岛的西北部,有一丛丛节长竿高的毛竹——当地人称之为“筼筜”。

相传身为同安主簿的朱熹微服来到此地,因此物产而取此地名。

而茶会所的选址,正是在竹林葱郁的筼筜书院旁。

茶和竹,都是山中清物。

茶在茶人的杯中是醇香流韵,竹在自然的怀中是潇洒临风。

而毛竹作为当地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理所当然在茶会所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茶会所设计中,竹子的元素运用有三种形式:

1、仿竹子玻璃透明隔断。

2、有关竹子的水墨画,作为窗格的形式,运用在窗格上。

3、配景,以竹林的形式营造清新淡雅的品茶氛围。

3.1功能分区

茶会所在功能的分区上可分为六个区域:

公共区、展览区、品茗休闲区、景观休闲区、服务区以及办公区。

以下主要介绍品茗休闲区和景观休闲区。

3.2品茗休闲区

会所中的品茗休闲区是由两厅三阁一室组成。

1、莫言厅〔下沉茶厅〕,是开放式的饮茶大厅,位于茶会所一楼大厅。

以下沉和仿竹透明玻璃隔断的形式和周围的环境相隔,即分出了空间层次,又不会给人一种闷不透气的感觉。

2、观竹厅〔半露天茶厅〕,位于茶室二楼。

是一个简单的半露天茶厅,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布置,在此品茗的人可以尽情的浏览筼筜湖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板桥咏竹阁,位于茶室一楼大厅的左侧,是榻榻米形式的品茶小包间,以中国水墨名画板桥咏竹为设计依据,分为四个小阁,故取名板桥咏竹阁。

4、竹阁,位于茶室一楼右侧,是三间私人隐秘的品茗场所。

5、雅趣阁〔棋室〕,为那些喜爱下棋的爱茶者们提供的趣处。

6、禅悟室,位于会所二楼,是会所最安逸的地方。

空、静、能、心、通五间雅室,为那些急着想逃离都市喧嚣的人们提供一个闭门静思的地方。

3.3景观休闲区

在整个茶会所中,有一个点睛之笔。

那就是位于会所一楼的竹苑。

竹苑中有一个小水池,水池上架着一个玻璃品竹台。

郁郁葱葱的竹林,环抱着品竹台。

在此,茶人们可以饮着香茶,与友人共下一盘棋,亦可独自一人拿着茶壶,闭目养神感悟自然的气息,恍若漂浮在水中,此情此景在悠然自得不过了。

结论

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

共饮一壶茶,濯尽身心灵。

一个好的品茶环境可以让茶人们享受到不一样的品茶意境。

有听过这么一句话“茶之德,在清和。

茶之道,在静悟。

茶之风,在儒雅。

茶之艺,在专精。

”今天各式各样的茶会所正在以它勃勃的生机、姿彩纷呈的吸引着源源不绝的中外茶人们,以它无穷的魅力展示着中国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息的茶文化国度。

[参考文献]

[1]陈莹,张函,芮羽,王超楠.茶会所的生存之道[j].海峡茶道,2009年第7期.

[2]范增平.禅茶的生活[j].海峡茶道,2008年第12期.

[3]陆羽.茶经[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

注:

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