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627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59年中医资料10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docx

1959年中医资料10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的初步观察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实验医院子宫下坠研究小组 

  子宫下坠病是广大农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患。

我院四年来在各地展开针灸巡廻教学时,为配合实习,都开放了针灸门诊,先后共治疗本病6000余例,疗效相当显著。

我们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自1958年秋即在南京市孝陵卫,安徽滁县与宣城三处的巡廻门诊中,作了重点治疗,本年二月份更专门组织了研究小组,至安徽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办理简易住院治疗,兹将上述四处410例的初步观察,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一、病名

  本病由于地区的不同,时代的演变,名称很多,像民间所称的“掉茄子”、“颓葫芦”、“沙果”等等,都是象征子宫脱出于阴户部分的形态而定的。

皖南一带,又以妇女小肠气称之,想系与男子的疝气相彷彿而取名。

  从历代医学文献来看,在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等书中,就有“阴挺出”、“阴下脱”的记载。

晋唐而后的医家,大多以下坠程度的轻重、形态不同的譬喻等等,而在命名上互有出入。

如丹溪心法、薛氏医案,景岳全书、外科证治全书、叶氏女科、竹林女科等书,又有“阴挺”、“阴茄”、“阴菌”、“除

”、“子宫脱出”等不同的名称;关于病情的描写,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究其实际,大多是指子宫下移的疾患,其中“子宫脱出”这一名称虽然明确了是子宫的疾患,但是患病的程度有轻重。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整个子宫脱出于阴道之外。

因此我们采用“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载“子宫下坠”这一名称,既能概括轻重不同的程度,又显明易解是子宫疾患。

  

二、病因

  本病的病原,古人各就所见,从症测因,说法很多,可分如下几点。

第一:

大多数认为由于临盆过早,产中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以致下坠而不能恢复原状,或则劳动即坠。

如宋陈无择“三因极一方”说:

“妇人趣产劳力努嚥太过、致阴下脱……举重房劳,皆能发作”,第二:

认为由于气血虚弱,不能收挕胞宫所致。

如外科证治全书说:

“阴

,即妇人子宫脱出,乃气虚下陷所致。

”中国医学大辞典也有“产后子宫下坠,此症乃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所致”的记载。

第三:

则为胞络受伤,子宫虚寒。

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

“胞络损伤,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

”陈自明“妇人良方”也曾说:

“妇人阴挺下脱,或因子脏虚冷,或因胞络受伤。

”第四:

还有由于肝火湿热为病的、医学心悟说“妇人隐疾,有阴肿、阴痒、阴疮、阴挺下脱……而推其因,总不外乎湿热也。

”薛立齐在妇人良方所附治验中说:

“妇人阴中突出如菌,此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

”这是说下坠虽由肝火湿热,但必挟脾虚,就更较为具体。

  总之,就一般常见的祖国医学文献看来,导致子宫下坠的原因,大休都不外乎上述产时,产后努力过度、气血虚弱、子宫虚冷,以及肝火湿热四种。

实际上前三者又往往互为因果。

例如产时产后、失血过多、血虚血脱,而气无以附,气亦随之而虚,于是努力劳动则下坠;同时也有素体气血不足,并非因产时失血过多而下坠的,又如子宫虚冷者大多血气不足,而气血损伤之后,又可导致子宫虚冷,因此总起来只是虚寒与湿热之分。

至于文献记载还有“所欲不遂”与“房劳”等等,虽也都是诱因之一,但归根结底,仍不出虚寒或湿热的范畴。

  我们在临床所见,最多的首推新产后气血虚弱,劳累过早,其次就是临产前的劳累过度,往往引起产后诱发本病,少数是由于产后咳嗽及杂病引起的。

此外,过去农村中的早婚多产,以致气血虚弱产道松弛与旧法接生的不懂得保护会阴,造成会阴严重裂伤,也是形成劳累后诱发本病的一个主要原因,综合以上原因,多数是属于气血不足、劳力伤气、气虚下陷所致,部分是由胞络等损伤而引起的,至于因湿热而造成的子宫下坠,则比较少见。

  

三、症状

  本病主要症状,是阴户中挺出一物,下腰部有坠痕感觉,由于体质的强弱,下坠程度的轻重与患病时间的长短等等不一,因而历代医家就其所见的记载也有所不同,兹将阴挺、阴菌、阴

三者举例如下。

  1.阴挺:

景岳全书说:

“阴中挺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

”冯鲁瞻说:

“阴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滴。

”金鑑说:

“阴中突出一物,如蛇如菌,如鸡冠者,即古之

疝类也,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

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

  2.阴菌:

薛立齐说:

“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周围肿痛,小便重坠。

”张氏医通说:

“……有翻突如饼,俗呼阴菌,亦有如鸡冠花,如鼠乳,亦有生诸虫,肿痛湿痒溃烂流水,胀闷股坠者。

  3.阴

:

外科证治全书说:

“阴痛即妇女子宫脱出,如气虚下陷、小便失似有堵塞之意,因之努力,久之随努而下。

  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人对子宫下坠病已有如此认识,真是难能可贵了,因为限于时代条件,在封建社会里,对于如科隐疾,只能凭病人主诉,根本谈不到视诊,更不要说用手指内诊了,所以不可能做出更精确的观察。

因此很可能将现代所称的某些兼证,如膀胱膨出、阴道壁膨出等等牵涉在内。

  根据我们临床体会,上面所说阴

症状,可能是子宫下坠而兼有膀胱膨出者,阴菌是近似子宫脱出,颈体肥大而有糜烂现象的,阴挺概括二三度子宫下坠及其他伴发症状,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等等。

  我们为了临床上便于研究治疗起见,因此将子宫下坠分轻症、重症、极重症三种。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分类,分为Ⅰ°Ⅱ°Ⅲ°三种,同时将其兼症如膀胱、直肠、阴道壁膨出及会阴破裂等等。

附述于后以资鑑别。

  1.子宫下坠:

  ①轻症(Ⅰ°):

子宫下降、但子宫颈仍在阴道内,常自觉少腹或阴部有坠痮感,行路劳动时更甚,但亦有在不劳动时毫无感觉的。

  ②重症(Ⅱ°):

子宫颈下坠至阴道口外,但子宫体仍在阴道内、自觉有物坠出阴道口,如鸡子大,阴部有坠痮感觉,静卧时能上升,行路劳动则下坠,间或有带下腰痠的现象。

  ③极重症(Ⅲ°):

整个子宫露出在阴道口外,大如鹅卵,或如茄子、葫芦,最大的有婴儿头大,坠胀感觉较甚,卧时上升,起则下坠。

最严重的虽静卧亦不能上升。

还有因行动摩擦而致潮红、糜烂,以及疼痛与淌水的现象,日久也有不甚疼痛,只见淌水,惟子宫粘膜已经粗糙、如皮肤样,兼见头昏、带下、腰酸等症状,除了有杂病的患者外,大多数胃纳是正常的。

  2.膀胱膨出,小便时有膨痮感觉,或小便不畅,膀胱在阴道前壁部膨出,分轻、中、重三种:

  ①轻度:

膨出不明显,阴道壁垂出,小便时微痮,以手指检查,阴道前壁内可以触到膀胱。

  ②中度:

膨出明显,下垂及于阴道口。

  ③重度:

膨出及于阴道口外,视诊时可以看到如小皮球大。

  3.直肠膨出:

病人大便排出困难或不畅,直肠在阴道后壁部膨出。

分轻、中、重三种:

  ①轻度:

膨出不明显。

  ②中度:

膨出较明显。

  ③重度:

膨出阴道口。

  4.阴道壁膨出:

分前壁与后壁膨出两种,一般是伴见于子宫下坠膀胱直肠膨出的时候,但也有单纯阴道壁膨出的,多见于多产妇与会阴三度破裂的患者,本症分轻、中、重三种:

  ①轻度:

阴道壁膨出三分之一。

  ②中度:

阴道壁膨出三分之二。

  ②重度:

阴道壁全部膨出。

  5.会阴旧裂:

分娩时引起,过去旧法接生,既不知保护会阴又不能缝合会阴而造成,也分一、二、三度:

  ①I°:

只伤害粘膜未及肌肉者。

  ②Ⅱ°:

旧裂已及肌肉,但伤势还不严重。

  ③Ⅲ°:

旧裂已伤及肌肉,会阴全部撕裂,伤势较严重,甚至连肛门外括约肌亦为伤害者。

  

四、治法

  治疗本病,我们是以针灸为主,并适当地用了药物与运动来辅助,决定治疗的原则是以经络学说与上述的虚寒湿热为主来辨证论治的。

现在先将我们处理本病的根据和认识,扼要介绍如次:

  子宫古称为女子胞,位于少腹,为冲任督三脉之源,而少腹又是足二阴、阳明所过之处。

如内经说:

“脾足太阴之脉,……上膝股内前廉,入腹……”;“足少阴之筋……循阴股,结于阴器……”;“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十四经发挥更曾明确地说:

“任脉者与冲脉皆起于胞中……”。

由此可见,本病在病位二是与肝、肾、脾、胃、任、冲、督诸经都有关连的,其中尤以任、冲与肝、肾四经更为重要,历代诸家,在针灸取穴上都体现了这个原则,多以冲任与肝、肾四经俞穴为主。

同时在用针用灸的方面,则是以虚寒者多灸或针用补法,湿热者多针而用泻法,腹部穴多灸,四肢部多针。

另一方面,在服药治疗上,虽然用药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阳虚气陷者,以补气升提为主,兼用温中,血虚阴亏者以补血养阴为主。

并佐益气,湿热下注者以清肝利湿为主,兼顾其脾。

  我院儿年来治疗子宫下坠,就是在上述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实践的,现将三要的针灸治疗与辅助的药物和运动,分别介绍如次:

  

(一)针灸疗法:

  前二年多根据古人经验,采用以上穴位随症加减。

于58年就重点应用了维胞(维道斜下一寸),维宫(维道斜下二寸)两个新穴,最近(2—4月份)在当涂,又发现了子肠穴(中极旁三寸半),疗效都很显著,从这三个穴位的部位来看,都在肝经的循行通路上,便进一步证明了网络学说的价值。

在孝陵卫、滁县、宣城,三处巡廻门诊中重点实验本病的处方,少腹部是以维胞、维宫、归来、子宫四穴为主,每次用一、二穴,其次酌取水道、中极、气海、关元为辅,每次一、二穴,同时在四肢循经取穴,则以肝肾两经为主,如照海、大敦、曲泉,每次取一、二穴,其它如然谷、阴陵泉、太谿、三阴交、足三里等,则酌情配用。

关于并发证的随症配穴:

如患者面黄肌瘦,肢体无力,则多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轻制),白带绵绵的则配带脉、志室、次髎,如腰背酸甚则针灸次髎、阳关及肾俞、关元俞,腹部痛痮则针灸关元、中极,如小便频数、清白无热者则灸肾俞、膀胱俞,小便闭塞则加针阴陵泉、曲泉,如阴户肿痛糜烂、小便淋漓、口渴发热则用针刺心俞、膀胱俞、大便闭结针支沟、天枢。

最近在安徽当涂经过140个子宫下坠住院病例的临床研治观察,进一步又确定了三个常规处方,轮流使用:

  1.气海IX,大赫IX,三阴交I。

  2.中极IX,子肠IX,足三里I。

  3.关元IX,归来IX,照海I。

  (注:

I代表针,IX代表艾条灸)

  关于并发症除按上述病情加减法外,对膀胱膨出是以,1.中极IX、次髎IX、膀胱俞IX;2.关元IX、肾俞IX、小肠俞IX轮流取用。

对直肠膨出是以天枢IX、大肠俞IX为主。

这些处方的制订,是根据临床体会与经络学说的俞、募配穴法为依据的。

  至于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在前面已经说过,是以症情的虚实来决定的。

一般门诊病人,隔日针灸一次,住院病人连续针灸二日,休息一日,这样既可避免病员疲劳,又可缩短疗程。

  今将本院治疗子宫下坠的穴位归纳如下:

  针灸除了处方配穴外,操作的是否适当,对疗效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针灸治疗子宫下坠方面的一般操作是这样的:

  1.针术:

一般采用缓慢撚转进针法,至得气后停止捻转,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一定时间行针一次,先后共计三次,针刺方向除了维胞、维宫、子肠穴,向内下方斜刺外,余均直刺。

针刺深浅度,列表如下:

  2.灸术:

用艾条温和灸15分钟一20分钟,不作瘢痕灸,如果有湿热及便秘症状,都是针而不灸的。

  3.注意事项:

除针灸操作常规外,治疗前还需注意几点:

  

(1)针灸前必须小便;

  

(2)极重症(Ⅲ°)必须用带消毒橡皮手套的手指,或用消毒纱布,将子宫托上后再行针灸;

  (3)怀孕患者,不宜针治,须待生产后再进行治疗。

  

(二)药物疗法:

  1.虚寒证:

子宫下坠,面色

白,怯寒神疲,心悸气短,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舌淡少苔,脉象缓弱,或虚火,属于气虚下陷者,当宗“内经”下者举之之义,治宜补气升提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如虚寒症中兼有腰痛的,可酌加杜仲、续断、桑寄生等补肾以止腰痛。

  2.湿热证:

子宫下坠,小便淋漓,心烦内热、胸闷胃呆,或身热自汗,口苦干腻,夜寐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清肝火,利湿热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

若子宫颈体有肿大糜烂淌水情况,一般可加外用药薰洗,如川黄柏、二宝花,生甘草之清热解毒,枳壳、乌梅、五倍子的收敛固濇,大多经过三五次薰洗,淌水即会停止、糜烂情况,好转很快,即觉轻松舒适。

如果子宫脱出而没有糜烂的,可单用枳壳、乌梅、五倍子薰洗。

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内服药: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方):

潞党参四钱,白归身三钱,炙陈皮钱半,软柴胡一钱,生黄芪五钱,生白术三钱,绿升麻二钱,炙甘艸钱半。

腰痛可加川杜仲三钱(盐水炒)、川续断三钱(盐水炒)、桑寄生四钱。

  2.龙胆泻肝汤(局方):

龙胆艸(酒拌炒黄)、泽泻各一钱,车前子(炒)、木通、生地黄(酒炒)、柴胡、当归(酒拌)、山梔(炒)、黄芩(炒)、甘艸各五分。

水煎服。

  3.青麟丸(药店中有售)三钱至五钱,一次空腹开水吞服。

  

(2)外用药:

  1.乌梅三钱,五倍子三钱,炒枳壳五钱。

煎汤薰洗。

  2.乌梅三钱,五倍子三钱,炒枳壳五钱,川黄柏三钱,二宝花三钱,生甘艸三钱。

煎汤薰洗。

  (三)运动疗法:

  提肛运动与腹肌运动,对针灸治疗子宫下坠,可起到辅助作用。

提肛运动是每日早中晚做三次,每次收缩肛门二、三十遍;腹肌运动也是每日早中晚三次,就是嘱咐病人仰卧床上,两足伸直后不用手撑,不曲双膝,作起坐运动,每次做五、六遍至九、十遍都可。

  (四)适当休养:

  治疗结束后,发给出院手续书,给以休息二十天的假期,以及六个月内不做重活。

如不拉磨、不挑担、不行远路、不做下蹲工作等,以便巩固疗效,不使复发。

  

五、疗效

  我院实验治疗本病的疗效,现在以、1958年在南京市孝陵卫、安徽滁县与宣城的门诊病例为一组。

于本年2至4月份在安徽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住院病例为一组,分别介绍于下:

  1.在孝陵卫、滁县、宣城巡廻门诊共治本病320人,其中有50个人因仅针一次情况不明除外,初步观察270人中,痊愈者75人,显著进步与进步者154名,无效者41名,有些轻症、只治疗二、三次就完全恢复了,一般重症在治疗期间,如能注意休养者,针灸10至20次即能巩固不脱,但有些极重症,下坠一、二十年,身体虚弱,针灸后也能恢复,但劳动即发,门诊开放期,仅两星期至一个月,部分患者又是在后期才来就诊的。

因此说上述的显著进步与进步的病例,如继续治下去,绝大部份还是治愈希望很大的。

  2.于本年2-4月份在安徽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办理简易病床,将子宫下坠重症及极重症作为住院治疗对象,第一期计77人第二期63人(本期兼收轻症病员13人,作为与门诊轻症病员的研究对比),经过4至20余次的治疗,有效率占95%以上,其中痊愈占46.41%。

显著进步的有29.27%,进步的有20.7%,中断1.43%,无效2.14%,(无效是会阴三度破裂,下面失去支持的原故)。

这一组住院病例,与上述三地的门诊疗效对比,还提高了有效率,足见住院治疗比门诊治疗的优越性,今将1.2期子宫下坠住院病例疗效分类统计,及子宫下坠兼患膀胱直肠膨出的疗效统计表附列于下:

  至于患者的年龄大小与病程长短,同疗效是有密切关系的,大体以年龄在35岁以下,病程在10年以下的痊愈率较高,这就说明了年龄、病程与疗效是成正比例的。

兹附年龄与病程的统计表如下:

  

六、典型病例

  病例一:

徐××,三十六岁,住宣城长桥乡,初诊日期58.8.3。

  主诉:

病起于19年前,因产后劳动过早,现觉阴道中有物垂下如茄子大,时上时下,过劳则下坠五寸余,经常流黄水。

  处方:

次髎IX、关元I、归来I、三阴交I。

  二诊:

8月5日

  主诉:

未见效

  处方:

次髎IX,气海IX,维宫I,足三里I。

  三诊:

8月6日

  主诉:

茄状物缩小,阴道感到舒松,黄水亦减少。

  四诊:

8月7日

  主诉:

从昨天针灸后,下垂物全部缩入,行动自如阴部恢复正常,并无痮感。

  处方:

关元IX,曲泉I,足二里IX。

  病例二:

朱大福,六十四岁,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万济大队,病历号2-336号,极重症Ⅲ°。

  18岁结婚,生五胎,小的孩子已35岁,患病已42年、在22岁产第二胎后,因蹲下洗衣服太久引起,有物脱出如婴儿头大,托之可上,不托不能缩回,在家已不做重活,带领四个孩子,一般体质尚好,无杂病,脉缓苔薄,胃纳尚佳。

  妇科检查。

今天特别厉害,外口子宫全部脱出,右侧有糜烂面5×1厘米大小,其它粘膜均呈角化状,会阴三度旧裂。

  印象:

子宫脱垂Ⅲ°会阴Ⅲ°旧裂。

  建议:

高年可试一疗程,针灸加运动,无效恐需手术。

  处方:

依照子宫下坠三个处方轮流使用。

  针第一次后,子宫即上升不坠,少腹也不痮,但在大便时有坠痮感,除针灸外,每日给予外用药薰洗加做运动,曾服三钱补中益气丸,因胃部不适停服,后来未曾再服。

前后共计针治23次,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妇科检查宫颈位置正常,子宫Ⅲ°脱垂已癒,四月二十五日出院返家(3月18日门诊,4月6日住院,4月25日症癒出院)。

  病例三:

童翠英,二十六岁,当涂大公圩人民公社三星大队,重症Ⅱ°-Ⅲ°,病历号1一219号。

  18岁结婚,生产二胎,患本病已六年,得于新产劳累,劳动即易脱出,下坠如拳头大,体质很好,脉来有力,舌色薄红,经针治一次后即上升不坠,针四针后,返家步行15里子宫不下垂,少腹亦无不适感觉,继续针治至7次后,妇科检查,子宫下坠已痊愈,隔三星期病者介绍邻人前来诊治杂病,见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少腹部舒适如常(2月18日入院,3月6日痊愈出院)。

  

七、体会

  1.针灸治疗子宫下坠的疗效显著,这是应该肯定的,至与疗效的巩固与否?

关键在于调养与充分的休息,在治疗期中,应避免重活,禁忌房事,以及行走远路和下蹲工作等,治愈后半年内禁忌同,但仍须调配适当的轻活与充分的休息,方能巩固疗效。

但是不少的患者积极性很高,不经针治子宫上升后,便又投入紧张的劳动,而又下坠。

因此必须当地人民公社密切配合,妥善安排,如能做到调治与养息并重这一点,从95%的有效率的基础上,治愈率也必然大大提高,同时如果能够取得妇幼保健机构与妇产科手术的密切配合,争取基本上消灭本病,也是完全可能的。

  2.治疗子宫下坠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妇科检者,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如会阴三度破裂及单纯的阴道壁松弛坠出等是必须手术治疗的。

  3.子宫下坠患者如身体虚弱或兼咳嗽等杂病,必须先将杂病治好,然后再治疗本病,否则事倍功半,疗效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4.针灸治疗子宫下坠,如能配合提肛运动与腹肌运动,对治疗是有帮助的。

  5.我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用针灸治疗410例子宫下坠病初步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贯彻中医政策,团结中西医,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结果,但是由于我们学识经验不足,所以距离要求还远,今后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并希望广大的中西医同志们共同为消灭子宫下坠病而努力。

(本文发表在1959年10期第26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