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43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1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闲、篱”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闲”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

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

(板书:

翁卷宋朝人。

  师:

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翁卷的材料。

  教师补充:

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

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

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

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

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三、品诗诗句,探究疑难

  

(一)学习前两句古诗。

1.(谁来读?

)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

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板书:

山原白满川)

  3.相机解:

绿遍山原

  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

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

“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

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

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

(用一个词说)(板书:

子规雨如烟)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二)学习后两句古诗。

过渡:

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

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

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

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

(相机板书:

才……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

乡村四月?

(板书:

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

请你读。

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

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

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四、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

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板书:

景美人勤)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

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

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

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

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

(音乐课件)

  五、拓展延伸,写话训练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2.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        ”,“插田”照应上面的“       ”,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    气氛。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示例:

细雨密密地下个不停,天地间,如烟雾般迷蒙,淡淡的;又仿佛悬挂着一道薄纱,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

此时,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啼叫声,更添些许闲适安详

2.“蚕桑”照应上面“绿遍山原”,“插田”照应上面的“白满川”,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3.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或: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意思对即可)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又 ……  人勤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共四句,28个字,表现的是初夏时节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忙碌、劳累的场面。

  根据课本的编排思路,教师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把古诗教学的东西全都揉合在一节课中,而是有所侧重地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所谓一课一得,教师并不在乎这节课是不是能得到好评价,教师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从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感觉和后来老师们的评价来看,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完了古诗。

  学习古诗,要抓字词理解诗句和诗的意境。

考虑到这首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有些场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初读诗,理解诗的内容;小组轮流读诗,讨论读到的画面;全班交流,理解诗意;感情升华,入情入境地朗诵指导;吟曲,感受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篱”这个生字,正确读写“篱落”“蛱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介绍作者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2)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听范读

 (4)个人自由朗读。

 (5)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分别是什么?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三、精读领悟,重点突破

1.(过渡)师:

有人说: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

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前两句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初夏呢?

  明确:

典型的事物描绘。

(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①点面结合 ②动静结合。

(板书: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5.回归整体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

你怎么形容?

(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

是啊!

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

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课件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

是啊!

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

诗中写出了农民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孩子们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写出了农民忙碌的景象。

不过。

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

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仿写古诗中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