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食用菌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45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食用菌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县食用菌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县食用菌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县食用菌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县食用菌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食用菌规划.docx

《县食用菌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食用菌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食用菌规划.docx

县食用菌规划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食用菌产业是我省的第四大农业产业,2006年被省政府列入农业十大产业。

我市是浙江省的食用菌重点产区,“十五”期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省的57.1%。

在本规划期间,我市食用菌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

以产品结构调整、循环生产、效益提高为主要特征的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向。

同时,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消费结构需求升级。

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加快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根据《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入实施“两创战略”的总体要求,特编制《丽水市食用菌产业(2008-2012)发展规划》。

一、食用菌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与特点

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市坚定不移地把食用菌产业放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效益产业,产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对全市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资金原始积累作用,并为本规划期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食用菌从山区农民的脱贫产业成为致富产业。

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继续保持丽水市最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

根据业务统计,各类袋栽食用菌年均生产规模6.23亿袋,总产量232.77万吨,年均46.55万吨。

同时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袋栽食用菌生产总规模7.20亿袋,其中香菇5.85亿袋。

全年加工食用菌产品37.5万吨;整个产业年产值累加达52.26亿元,其中一产产值19.8亿元、二产产值23.84亿元、三产产值8.52亿元,五年间增长50.3%。

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额(包括通过市外出口)约1亿美元,相当于全市年出口额有20%左右。

1.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特色明显。

上一个五年规划期间,食用菌产品仍然以香菇为主打品种,香菇生产规模总体呈平稳发展状态。

全市除青田县外,其他八个县(市、区)香菇生产面积都在3000万袋以上,其中龙泉市和庆元县生产面积已超亿袋。

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香菇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黑木耳、灵芝、灰树花以及秀珍菇、杏鲍菇等珍稀菇类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使香菇占产业总量比例从92%,下降到81.3%,黑木耳占总量的比例达到10.4%,其他菇类占5%。

在产品区域上,已经形成以龙、庆、景香菇传统生产区核心的优质花厚菇生产区域,以莲都、云和、缙云、松阳和遂昌低海拔地区的内销鲜香菇生产区域,以龙泉、景宁、云和为核心的黑木耳产区,以及龙泉椴木灵芝、庆元县灰树花等特色区块。

2.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和成熟。

至2007年底,全市已拥食用菌加工企业、加工户650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公司企业140余家,1000万元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25家,这些企业为提高产业的现代化和经营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为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成熟起到重要作用。

食用菌产品内销增长明显,在巩固日本、韩国等传统的外销市场的同时,美国、欧洲、南美等香菇新兴市场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食用菌相关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全国最具规模的食用菌原材料和设备生产、销售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香菇、木耳菌种产销地。

食用菌产品加工、菌种制造、机械及材料制造已步入产业化发展道路。

已建70余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工厂化生产基地,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初步兴起,产品质量安全性得到提高。

3.产业科技推广取得积极进展,食用菌科技得到较快发展。

香菇周年化栽培、黑木耳袋栽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为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发展,效益提高,质量提升产生了巨大作用;新建的省级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和菌种质量检测中心等硬件设施为科技手段的提升和功能的扩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蝉花等虫草类的驯化开发以及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等菌根菌的研究成果,为产业提供了较高起点的技术储备;开发成功的以灵芝、灰树花、香菇、蛹虫草为代表的食用菌医药、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拓展了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欧洲、南美等市场。

4.出台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发展与稳定的政策环境有了改善。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市政府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强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目标。

对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安全、集约化与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技术推广、精深加工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政策扶持措施。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去一个时期,我市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和产业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我市食用菌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扰产业全面发展的问题。

1、食用菌安全事故频发。

由菌种和培养料质量问题引发的生产安全问题表现突出,食用菌生产事故每年均有多起发生,五年间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亿元,给6500余户受损菇农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对农村社会稳定和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形成隐患。

2、品种结构单一问题。

通过调整菌类品种结构,积极发展草腐型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品种数量从以前的几个发展到30多个,食用菌品种数量有了较大的变化,品种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香菇、木耳等木腐菌产量仍占到90%以上,珍稀菇单品种生产面积都很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3、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影响产品整体品牌的提升和农民的收益的提高。

4、集约化程度低和深加工能力弱的问题。

千家万户的、无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导致盲目生产、无序竞争;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层面上,利益得不到保障,以菌物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利用进展缓慢。

5、贸易壁垒问题。

国外对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壁垒不断设立,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出口。

6、管理、服务队伍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食用菌生产形势和管理状况的变化,食用菌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和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增加。

而管理机构越来越小、人员越来越少的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了在产业引导、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方面等存在缺位的现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创战略”的要求,以加快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为目标,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持续、集约化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强做精香菇和黑木耳产业、根据市场导向积极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

加快食用菌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发展,强化食用菌市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推进以食用菌为原材料的生物医药、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

开展资源的多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投入,加快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全面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稳定发展香菇、黑木耳生产规模,扶持和培育香菇、黑木耳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发挥各个菌类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珍稀菇。

积极促进生物医药、保健产品以及罐头食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产业规模,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

——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推进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探索标准化、集约化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产业资源,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共同推进。

深化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现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政府对产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各层次、各工种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宏观引导和调控,健全政策保护和诱导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拓展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走外延拓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规划期间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高效生态的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结构和产品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进一步发挥和拓展,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服务能力得到强化和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产业功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技术高新化、栽培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质量安全化、产业发展持续化。

主要目标是:

——稳步发展香菇、黑木耳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市场与资源发展趋势,本规划期香菇年均生产规模为5.5亿袋,同比增长3.8%;加快发展黑木耳生产,年均栽培量突破1亿袋,同比增长81%;积极发展秀珍菇、杏鲍菇、金福菇等草腐型珍稀菇,特别是利用香菇、黑木耳生产和工厂化生产废料进行金福菇、鸡腿菇和滑菇的生产,加快开发牛肝菌类、松乳菇为主的菌根型野生菌。

各类袋栽食用菌年均生产规模7.5亿袋,年均总产量55万吨,年均增幅4.0%。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香菇中花厚菇与普通菇的生产比例,积极扩大反季节高温菇生产规模。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农民从产业获得的收入持续增加,力争年均栽培效益增长6%以上。

——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加大对食用菌科技的投入,提高食用菌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中心的物质装备;显著提高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力水平,菌种质量鉴别能力显著提高;食用菌的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开发取得突破,新开发生物医药保健产品5个;新培育食药用菌良种5-10个,良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努力加大对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项目实施的形式,完善生产基础设施。

鼓励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食用菌基地,新建上规模有特色的食用菌示范基地50个。

鼓励发展工厂化和半工厂化的生产,新建工厂化生产基地5个。

通过相关标准的整合和重新编制,形成一整套科学、严密、完整和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全面推行香菇系列标准。

生产基地建设达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行业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

——重视菌种产业安全,加大对菌种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规范菌种生产,提高菌种质量安全水平,建设3—5个香菇、黑木耳菌种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积极培育加工、销售和物流企业。

在庆元、龙泉和市本级建设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或以食用菌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培育年加工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龙头企业25家以上。

积极培育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支持销售大户和专业物流企业的成长,在食用菌原材料和产品主要集散地培育有较强实力的食用菌物流企业。

——发展食用菌材料、机械制造业,提高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

主要以香菇、黑木耳生产适用的材料和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为基础,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广,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力争有5个产品列入国家或省级农机补贴目录。

加大食用菌机械的推广力度,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种类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我市食用菌产业的优势,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产业种类结构调整,培育产业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

根据我市的食用菌产业种类结构现状、各种类的效益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在产业区域布局上,以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为主要出发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1、香菇区域布局:

在龙、庆、景香菇传统生产区,稳定香菇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安全性,建设高品质出口香菇基地,形成以龙、庆、景为核心,覆盖遂昌、松阳五县(市)的优质花厚菇生产优势区域;以百山祖—凤阳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以及遂昌县、松阳县和云和县的高海拔地区,建立高海拔夏季香菇基地,在缙云、遂昌、松阳建立中低海拔地区建立夏季香菇基地,形成香菇周年生产供应的优势产品区域;在莲都区、云和县、缙云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形成内销鲜香菇基地;以莲都区为中心,进一步引导和扶持香菇异地排场和异地开发的生产经营模式。

2、黑木耳区域布局:

在龙泉市、景宁县、云和县及其周边的莲都区和松阳县形成黑木耳产业区,发展粮食——黑木耳轮作的黑木耳露地栽培。

3、特色珍稀菇区域布局:

以龙泉市的岩樟——城北——道太以及景宁县城周边为核心形成椴木灵芝特色区块;以庆元县黄田为核心形成灰树花特色区块;以缙云县的舒洪——双溪口为核心形成秀珍菇、杏鲍菇等平菇类珍稀菇特色区块;在缙云县、莲都区、云和县、松阳县和遂昌县低海拔地区建立鲜品食用菌产业区,以其和长三角城市群连接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生产和供应鲜食用菌鲜品。

4、菌种生产区域布局:

扶持龙泉市安仁镇、云和县云和镇二个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稳定和提高生产规模;提高景宁县、莲都区、庆元县香菇菌种生产能力和对外供种能力,逐步形成香菇菌种产业化发展。

5、加工与资源再利用:

以莲都区、庆元县、龙泉市为重点,开展食用菌加工与深度开发,逐步建立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在缙云县、莲都区、云和县、松阳县、遂昌县和龙泉市的集约化和资源多级利用区,发展集约化生产大户、工厂化生产基地和资源多级利用区。

(二)大力推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水平

以提升科技水平、加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深化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结构优化的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增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

1.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

坚持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建设食用菌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扩建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重视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开发。

根据高效生态产业要求,及时调整产业科技开发目标,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协作攻关,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研发与现阶段产业相适应的技术和生产模式,力求在新品种培育、野生菌资源开发、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开发、菌种质量检测、与工厂化栽培相适应的品种特性精准化、质量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保鲜、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病虫害防控、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产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水平。

2.深化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

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创新组织形式,落实经费保障,理顺科技推广体系。

在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队伍的同时,发展民办科研,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事业,建立队伍稳定、充满活力的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加快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与在丽高校合作,以开设食用菌专业或食用菌课程、定向办学、举办在职培训等形式,培养一批适合在县乡基层工作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通过向国内高校招收较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形成不同人才层次、适合各个岗位要求的食用菌人才梯队,使食用菌技术服务力量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三)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1.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分期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生产加工基地,新培植和加强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加工型和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以食用菌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工业的结合。

加强产业对外合作和交流,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到期末全市新增加工型、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25家,产品出口创汇1.5亿美元以上。

  2.加强和完善食用菌产品销售体系。

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产业的流通服务业,增强产品的销售能力。

根据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以及产业物流的发展状况,建设和改造提升几个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市场设施和功能,培育现代物流中心。

五年内全市重点培育3家成交额超1亿元的食用菌产品批发市场。

积极鼓励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各类产品营销,提高经营主体开拓市场的能力。

期末形成功能完备、服务能力强的产品营销体系。

3.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工厂化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逐步促进生产要素向专业大户、工厂化生产基地集中,初步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格局。

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其联结农民和市场、引导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转变生产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加强产业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循环利用型产业,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根据我市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零排放为重点,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循环型、集约型转变。

重视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特别是牛肝菌类、松乳菇、红菇类、虫草类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建立大型真菌野生资源原生境保护和利用示范基地。

(五)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安全水平

适应农产品绿色、安全消费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对重大生产安全事件的防控,逐步形成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开展制订和完善食用菌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投入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突出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质量监管、菌种质量检验检测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建立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和可能危害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

切实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用菌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用菌产品。

探索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构筑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保障。

四、建设重点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的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是巩固和加强产业地位、维持产业在全国和世界领先地位的有效措施,是支持和保护产业的主要手段。

要进一步增加投入,以转变产业效益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调整产业资金结构,突出建设重点,巩固和强化农业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

主要实施八项重点建设工程:

(一)标准化基地工程。

根据实施“两创”战略精神,以生态高效、质量安全和结构调整为原则,继续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期内重点建设50个50万袋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基地。

其中香菇35个,黑木耳10个,珍稀菇5个。

同时根据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原则,规划期内建设5个年生产量500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

对已建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着重对生产基地用水水源和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基地污染源入侵防御系统,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

(二)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提升工程。

以香菇、黑木耳产业为重点,围绕品种选育、菌种质量安全、集约化生产与加工、培养材料与配方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创新。

实施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引导性项目,开展食用菌保健食品、药品精深加工共性技术研究,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机械设备开发,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产业化技术创新研究,以及食用菌生产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与示范。

调整充实食用菌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集成,研究和突破一批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食用菌关键科研项目。

(三)实施种子种苗工程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做好香菇当家栽培品种的提纯复壮,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驯化、引进、开发以及野生菌类的驯化工作,不断推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当家品种或菌株,为我市食用菌产业高效发展提供良种保证,使菌种优良率达到95%以上。

重点建设3—4个品种选育基地,建设3—4个香菇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繁育基地,建设3—4个黑木耳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繁育基地。

加强菌种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菌种质量测试机构1—2个,重视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护,重点建设和完善种质资源库2—3个。

(四)食用菌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开展食用菌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具有食用菌生产、质量事故警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功能的食用菌生产安全预警防范系统,组织制定《食用菌特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食用菌主要品种“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主要培养料质量标准。

使安全生产在技术和制度上有“规”可循。

确保食用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维护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五)精深加工产品与食用菌机械设备开发工程

鼓励企业从事食用菌的加工、贮藏业务,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效果的深加工产品。

重点培育千万元产值的精深加工企业15家,实施一批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研发项目。

食用菌产业的加工水平和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增强,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组织现有食用菌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开展食用菌机械设备的研发,确定一批重点机型进行技术整改,并组织列入国家或省级农机补贴目录。

(六)实施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工程  

通过结构调整,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

实施一批“废菌糠再利用”、“果枝、桑枝、豆杆、果壳、谷壳等农林企业废弃资源利用”和污染零排放等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和多级利用的研究、推广和示范基地项目。

开展食用菌栽培与种、养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和试点工作。

(七)产品市场与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重点对龙、庆、景三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技术和硬件设施改造,使入住客商在硬件设施方面能够符合QS认证要求。

对乡村鲜菇市场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改善交易条件,规范交易程序,加强管理监督,争取规划期末基本取消不规范的马路市场。

强化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对专业产品营销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香菇终端销售业务。

(八)香菇文化保护和香菇品牌提升工程

利用我市民间丰富的香菇文化优势,使之成为提升香菇产业的动力。

对民间的香菇文化材料进行抢救性收集与挖掘,着重对一批香菇文化遗址、遗存进行修缮保护。

通过开发丰富的香菇文化景点,实现文化与产业结合。

利用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庆元香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修订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标识使用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企业积极使用,充分发挥“庆元香菇”对产业带动作用。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食用菌的产业地位,确保丽水香菇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香菇是丽水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

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丽水农业发展实际。

巩固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与食用菌经济,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丽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深刻认识食用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食用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立足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维护丽水香菇产业的农业第一产业地位和其在国内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不动摇,积极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加强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体现。

(二)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食用菌产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保证财政资金对食用菌产业总投入的增长。

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继续巩固和完善标准化基地补助等政策,加强对产业基础和科研装备的建设、产业科研及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产业标准化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及销售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