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129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docx

备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

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古文知识复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这个词。

1)公输盘不说 (  )通(  )           

(2)子墨子之守圉(  )通(  )           

(3)子墨子九距之(  )通(  )           (4)公输盘诎   (  )通(  )           

(5)亲戚畔之   (  )通(  )           (6)曾益其所不能(  )通(  )           

(7)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  )通(  )     (8)衡于虑 (  )通(  )          

(9)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    (10)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  )通(  )           

(13)乡为生死而不受    (  )通(  )           

(二)说说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请献十金            金:

古义               今义                   

(2)吾义固不杀人       固:

古义               今义                   

(3)舍其文轩            文:

古义               今义                   

(4)荆之地方千里      地方:

古义               今义                   

(5)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虽然:

古义               今义                

(6)吾之所以距子矣         所以:

古义               今义                

(7)亲戚畔之              亲戚:

古义               今义               

(8)池非不深也              池:

古义               今义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古义               今义               

(10)可以一战            可以:

古义               今义               

(11)小大之狱              狱:

古义               今义               

(12)再而衰               再:

古义               今义               

(三)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

为: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   )

(3)必为有窃疾矣。

    (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

(7)妻妾之奉而为之(  )

见:

(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

(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类:

(1)不知可谓知类(  )              

(2)为与此同类(  )

然:

(1)然,胡不不乎(  )               

(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

于: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所欲有胜于生者(  )              (6)欲有求于我也 (  )

(7)皆以美于徐公 (  )              (8)皆朝于齐  (  )

利:

(1)天时不如地利(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得:

(1)二者不可得兼(  )               

(2)故不为苟得也(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加:

(1)弗敢加也       (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间:

(1)又何间焉       (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故:

(1)公问其故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

以:

(1)必以分人       (  )           

(2)何以战        (  )

  (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  )         (4)必以情       (  )

(四)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必先苦其心志(   )                  (4)劳其筋骨(  )

(5)饿其体肤(  )                       (6)空乏其身(  )

(7)行拂乱其所为(  )                   (8)所以动心忍性(  )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五)翻译下列语句:

1、夫子何命焉为?

2、胡不已乎?

3、胡不见我于王?

4、此为何若人?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1、万钟于我何加焉!

 

1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六)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郭:

环:

委:

畔:

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均用原文填空)(2分)

3.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

(2分)

4.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

(2分)

5.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1分)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1分)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1分)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1分)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2分)

九下文言知识

(一)

(1)“说”通“悦”:

高兴 

(2)“圉”通“御”:

抵御 (3)“距”通“拒”:

抵抗 (4)“诎”通“屈”:

理屈 (5)畔:

通”叛”:

背叛 (6)“曾”通“增”增加 (7)“拂”通“弼”,辅弼 (8)畔:

通”叛”:

背叛 (9)“辟”通“避”,躲避 (10)“辩”通“辨”,辨别 (11)“得”通“德”,恩惠、感激 (12)“与”通“欤”,语气助词 (13)“乡”通“向”,从前 (14)“徧”通“遍”,普及,普遍 (15)“孰”通“熟”,仔细 (16)“反”通“返”;返回 (17)“惠”通“慧”,聪明 (18)“亡”通“无”;没有 (19)“厝”通“措”,放置

(二)

(1)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专指金银之金  

(2)坚决;绝对;今义指坚固、牢*  (3)刺花纹,彩包饰;今常指字和文章等  (4)土地方圆的面积;今指地区、区域  (5)虽然这样,但是;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6)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 (7)内外亲属;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8)护城河;今常指水塘 (9)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0)可:

可以;以:

凭借,表可以或能够的能愿动词 (11)案件,关押罪犯的地方 (12)第二次,又一次 (13)养,安定 (14)参与 中间、空间  (15)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今常为豆子的种类 (16)委婉劝说;讥讽、嘲讽 (17)第二天;天下一天 (18)土地方圆;地点、处所 (19)国君旁边的近臣;左边和右边  (20)指责、劝谏;诽谤、讥讽 (21)穿戴;衣服 (22)哪怕,怎怕;不值得、犯不着 (23)山之南,水之北;太阳(24)山之北,水之南;阴天 (25)草木;毛发 (26)叹气;休息 

(三)为:

(1)给、替 

(2)呢,语气助词 (3)是 (4)做、制造 (5)当作

(6)为了 (8)接受 见:

(1)引见 

(2)召见 (3)会见  类:

(1)类推  

(2)种类  然:

(1)那么 

(2)这样,如此  (3)然而  于:

(1)从

(2)由于(3)给 (4)对 (5)给 (6)对 (7)比 (8)到 利:

(1)有利 

(2)锋利  得:

(1)能够 

(2)得到、获得 (3)通“德”感激 加:

(1)虚报 

(2)益处、好处  间:

(1)参与 

(2)暗中 故:

(1)原因 

(2)所以 以:

(1)把

(2)凭借 (3)用 (4)按照、根据 朝:

(1)早晨 

(2)朝庭 (3)朝见 孰:

(1)谁 

(2)通“熟”,仔细  美:

(1)认为……美 

(2)漂亮 方:

(1)指面积 

(2)刚刚  且:

(1)将近 

(2)况且 曾:

(1)竟然 

(2)通“增”,增加  固:

(1)顽固 

(2)坚决  亡:

(1)通“无”,没有  

(2)逃跑  焉:

(1)疑问代词,哪里  

(2)才  许:

(1)赞同 

(2)左右 (3)答应 

(四)

(1)四面包围 

(2)使……定居 (3)使……痛苦 (4)使……劳累 (5)使……饥饿 (6)使……贫穷 (7)使……颠倒错乱 (8)使……惊动;使……坚韧 (9)使……巩固 (10)使……害怕;威服  (11)赐福 (12)伏兵 (13)以……为美 (14)当面  (15)使……听到  (16)穿戴  (17)用箕畚 (18)用尽 (19)使…聚  (20)阻止,阻拦 

(六)、

14外城围放弃背叛1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16.“过渡”、“承上启下”均可17.地利不如人和

18.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七)

19.C20.①用脚践踏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21.B22.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23.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4.提示:

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第六单元复习题

一、内容导学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反映了曹刿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

文章语言简练,选材详略得当。

第二十二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第二十三课《愚公愚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

文章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一人物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第二十四课《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重点词语解释

1.伐:

2.鄙:

3.间:

4.何以战:

5.牺牲:

6.玉帛:

7.加8.信:

9.福:

10.狱:

11.虽:

12.察:

13.情:

14.忠:

15.可以一战:

16.鼓:

17.败绩:

18.驰:

19.再:

20竭:

21.盈:

22靡:

通假字

小惠未徧:

古今异义

1.牺牲古义:

今义:

2.狱古义:

今义:

3.鄙古义:

今义:

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夫战,勇气也。

7.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

因是什么?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6.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7.《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8.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9.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10.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11.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12、前两次鲁庄公的着眼点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

(4)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十二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讽谏的结果如何?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6.邹忌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

7.与此有关的内容:

古代君王虚心纳谏的名言

(三)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臣妾(qì)昳丽(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与(shú)弗如(fú)皆朝(cháo)于齐

C.窥镜(kuì)期年(qī)数(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暮寝(qīn)时时而间(jiān)进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

3.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A.君美甚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D.夫晋,何厌之有?

4.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6.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第二十四课《关雎》、《蒹葭》

(一)整体感知

《关雎》是《诗经国风》中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

这是一首描写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和痴情的小伙子倾心相爱的恋歌。

该诗以第一人称把一个青年寻求理想配偶的经过写的极有层次,令读者为他的深挚而专一的爱情所感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

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

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

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二)文学资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三)基础梳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芼萋

蒹葭溯洄未唏xī

湄跻坻

涘沚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2)寤寐思服

(3)左右芼之(4)宛在水中央

(5)道阻且长(6)白露未已

3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巩固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

有__篇,包括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曹刿论战》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一鼓作气。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jiànbiànbózhémǐbǐ

2.1)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

(2)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3.C

4.

(1)参与中间

(2)鄙陋,目光短浅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监狱

5.

(1)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

(2)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

可以凭借这点一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