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07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docx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总8页)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思维:

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

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

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

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本质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

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

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

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

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

思维的分类:

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

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

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

中国思维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新的表现方式:

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

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

①创新是一种超越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创新的特征:

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

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

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

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

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③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种类:

(1)按领域分类:

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

(2)按主体分类:

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

创新思维:

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创新思维含义的两个方面:

①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②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

人类就是在这样无止境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

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

创新思维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超越我们的心理障碍,超越于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

①超越思维的惯性②超越思维的惰性③意志的超越

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

创新思维需要对思维对象、思维对象条件有所超越。

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的意志超越:

创新思维既需要有承担短期失败的意志力,也需要有承担探索失败风险的意志力。

思维惯性的超越:

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日积月累就会在思维中形成某种刻板印象,有些习惯甚至于会代代相传。

创新思维需要突破这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思维惰性的表现方式:

①知足常乐,四平八稳,安于现状②自以为是,盲目轻信,不求深入

③迷信权威、跟随大流,不冒风险④自认平庸,没有自信,不思进取⑤利益驱动,只顾眼前,不识泰山

创新思维境界超越的几个方面:

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①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②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③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础

人人具有创新潜能的依据:

1.具有创新潜能的社会依据:

①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②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③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2.生理依据:

①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②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3.进化依据:

①人手的创新进化②人足的创新进化③人脑的创新进化

创新人才的基本品格:

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②标新立异的胆魄③坚强的意志力④勤奋而专注地工作

⑤独立和自信

创新人才的核心技能:

①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②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③直觉、想象和灵感思维能力

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核心技能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互动互进的有机结合关系:

①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②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

知识的一般性定义:

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知识的常规分类: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知识的跨学科分类:

在当代,知识呈现一种融合渗透,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

除了常规分类知识外,还有大量横断性知识。

知识结构:

即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思维主体知识结构的两种情形:

①专才:

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领域的精通②通才:

同时在几个领域有多方面的专长。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

适合创新思维活动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①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②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③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状态

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

①民族性和地域性②丰富多彩③模糊性④社会性

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

①情景表达功能②信息交际功能③行动指示功能

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①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②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③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学语言:

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术语:

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一旦发现了研究对象的某些新的属性,就会通过归纳概括抽象为概念,术语就是表达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科学语言的构成:

术语、符号、公式、图表

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①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②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科学语言的特征:

①精确性②客观性③简洁性

术语产生的途径:

①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②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实践能力:

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缄默认知:

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帮助

实践能力的特征:

①经验特征②智慧特征③创新特征④非言语沟通特征⑤技能接受特征

实践能力创新特征的表现:

①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②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是在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中,都能体现出来的思维类型。

第三章创新思维实践:

问题解决

问题:

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论题:

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问题和论题的联系:

①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②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事实问题中有需要争辩的论题,论题中也有事实问题。

问题和论题的区别:

(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问题的着重点在其对现有事态和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认知主体对现有事态的不满。

论题的着重点在该语言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因为认知主体不同的认知背景,对该陈述所表达的观念具有不同的评价。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认知主体为达到期望目标的努力过程一般而言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论题,主要是一个观念认同的问题,争辩和协商的过程一般而言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讨论论题。

界定明确的问题:

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

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境况问题的特征:

①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②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价值问题的特征:

①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②往往不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③大多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问题意识:

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观察:

利用感知,或者借助科学仪器这种人类感官的延长,来获得观察对象的信息。

问题意识的培养:

①观察力的培养(3-5.)②良好心态的培养(3-7.)

观察力的培养:

①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②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③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强化观察力的要点:

①要明确你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②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③观察体现为各种方法和技巧,善于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强化观察力

良好心态的培养:

(1)3-8.

(2)3-9.(3)3-10.

3-8.质疑和改良的心态:

①世界是不完美的②向完美走近③关注不满情绪

3-9.对暗示和机遇的敏感:

①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②对机遇的敏感

3-10.寻求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①喜欢问“为什么”②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问题定位的含义:

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的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问题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路也会不同。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有目的地通过调查使得问题清晰、使得相关问题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把握。

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

①首要的信息来源于自己②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③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直接调查的几种方式:

①群体调查②体验式调查③实验调查

表达问题的几个要点:

①抓住感觉②用文字表达问题③精炼你对境况和问题的表达

构想更多主意的理由:

①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因为创新的东西总是稀缺的,我们提出的数量越多,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②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激发想象力的几个要点:

①带一点游戏心态②紧张中放松③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进行观念评价的理由:

①评价是对观念和主意进行选择的需要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需要③评价可以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和方案

第四章创新思维方法

方法:

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思维方法:

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

创新思维方法:

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思维方法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①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②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④对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创新思维方法的特征:

①能动性②互补性③层次性④实践性

创新思维方法的层次性特征:

①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②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这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性特征:

①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②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③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在人们实践活动中具有导引作用、中介作用和工具作用。

创新思维的不同分类标准:

①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逻辑方法超逻辑方法依据知识的大类进行分类,按知识大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不同类别的创新思维方法依据具体的科学分支,例如按照物理、数学、经济学、法学等,分类为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

演绎方法直觉方法

归纳方法灵感方法

类比方法想象方法

②按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

∆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纵向思维、水平思维、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

创新思维逻辑方法:

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即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创新思维的超逻辑方法:

非经典的方法,即直觉方法、灵感方法和发挥想象力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特殊方法:

见表.创新思维的专门方法:

见表

创新思维技巧.创新思维技巧中的游戏法138.创新思维技巧中的方法移植法139

超越性原理:

只要是在进行创新思维,它必定是对既定思考对象的一种超越。

整体性原理:

事物间有机渗透和联系原理在创新思维中的表现。

简单性原理:

在创新思维方法中表现为一种追求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引导人们从复杂中发现简单,从直觉中发现趋势,删繁就简,以简为美。

微量效应原理:

一个微不足道的初始事件,有可能在其不断放大的过程中,演变为一个令人惊叹的结果。

依据这个原理,就需要相应的创新思维方法,来识别、利用和防范这类微量效应放大的事件。

对应性原理:

体现为一种极限或者底线式的创新思维方法。

信息交合法:

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坐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极限思维法:

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从而实现创新。

创新思维技巧的几种分类:

①日本学者多湖辉《创造性思维》:

叠加法;添加法;归纳法;联想法;组合法;分割法;剔除法;集中法;

转换法;错位法;替换法;扩展法;迂回法;游戏法;回到原点法

②另一种分法:

组合法;换元法;模仿法;希望点列举法;奥斯本检核表法;5W2H法;聪明12法;信息交合法;

形态分析法;开孔挖槽法;创造需求法;三思法;移植法(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信息交合法的操作步骤144:

①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②确定子类

③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是我们可能进行创新的品种。

第五章演绎方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思维方法:

是演绎、归纳和类比方法的总称

不矛盾律:

如果在论述的过程中出现矛盾,这就表明我们的论述是不成立的,这就是在运用不矛盾律。

排中律:

一个命题非真即假,总是二者必居其一。

同一律:

①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演绎方法:

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假定:

逻辑思维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定上:

表达我们思维的任意一个命题,都有一个根本的逻辑特性,它是有真假的。

逻辑思维是在一个命题油真假这样的二值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正是命题的这一特性,使得逻辑思维可以探求出一个命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推理命题的真假。

逻辑思维方法的简要发展线索:

起源: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和斯多葛学派的复合命题

17世纪后,西方科学的发展把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作用放在了首位

20世纪,演绎推理方法因为英国哲学家罗素和怀特海的努力,实现了逻辑和数学的联姻。

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

联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7:

①联言推理分解式:

p并且q,所以p(q)②联言推理合成式:

p,q,所以p并且q

选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78:

假言推理的基本格式180

逻辑常项174&逻辑变项175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170

复合命题的符号表达式(175表)

直言命题的定义: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184:

①全称肯定命题②全称否定命题③特称肯定命题④特称否定命题

概念的内涵:

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186:

①全同关系②真包含于关系③真包含关系④交叉关系⑤全异关系

周延性概念:

如果直言命题对某个概念进行的断定是相对于这个概念外延中每个元素作出的,那么就称该词项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周延的;否则,就称该概念在这个直言命题中是不周延的。

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188(190表)

三段论的大项、中项和小项194:

小项S,结论的主项大项P:

结论的谓项中项M:

前提中共有的项

直言命题的真值断定情况192

周延性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的作用

第六章归纳、类比和科学假说

归纳方法

.归纳方法的含义:

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

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来看,被推出的结论并没有包含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6-2.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197:

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6-1.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

(1)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是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

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是必要条件的关系,是一种扩展性的推理。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

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有强有弱。

.归纳方法的类别

(1)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简单枚举法②科学归纳法

.求同法(契合法):

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

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求异法(差异法):

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同时出现和不出现,那么,该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共变法:

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原因。

.求同求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剩余法:

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

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求同法、求异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之间的关系:

求异法是穆勒求因果关系的最基本方法,穆勒五法中的共变法,,求同求异法都可以看作是求异法的特例,都是这一方法的延伸和扩展。

6-3.求异法和共变法的联系和区别:

差异法可以看成是共变法的特例,共变法则可以看作是差异法的一种推广。

类比方法

.类比的含义: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处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类比推理的公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6-4.归纳和类比的比较213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差异是由于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引起的。

在不可能通过观察或实验控制,得到大量的事例场合的情况下,类比法是必要的,多出现于穆勒方法不能适用的场合。

但类比推理主要是根据以相似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类比关系,导出最初的假设,并作出预测和解释的猜测性创新性的推理方法。

.类比的作用:

①助发现作用②类比的解释作用③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6-5.类比的助发现作用:

它是我们提出科学猜想、科学假说的一种方法,而这一方法又不同于归纳(……6-4.)

科学假说

.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以严格的经验观察的事实为基础的。

这个基础可以由三个方面来说明:

①这个事实基础来源于没有偏见的观察者所作的仔细观察②事实优先于并且独立于理论

③事实构成科学知识坚实而且可靠的基础。

.科学解释:

当科学家在对一组事实现象给出解释的时候,这些解释依据合宜的证据,即依据初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这些解释还期待着继续的试探和证实,这个时候的解释,就是科学的解释。

.假说的含义:

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6-9.假说的作用:

①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②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假说的直接验证:

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

.假说的间接验证:

并非亲力亲为的验证

6-7.假说的评价标准:

①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②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③假说的简洁性

6-8.假说形成的步骤:

①认定问题②设定初步假说③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④设计更精致的假说

⑤推出进一步的结论⑥验证这些结论⑦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